
| 作品名称 | 村民致富的带头人 | 作品类型 | 事迹材料类 |
| 报送单位 (个人) | 肇源县古恰镇 | ||
| 作者简介 | 作者李德双,现任古恰镇文书,党员,大专学历,1982年出生,2001年参加工作。 | ||
| 内容简介 | 李金龙,男,1966年9月出生,高中学历,党员,现为古恰镇沿海村委会主任。 一、夯实基础设施、改变村屯面貌。新增水田1000多亩,新修泵站2处,铺设了8.8公里的主巷道砖路,彻底改变了群众出行难问题。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整体素质。新建党员活动室、村文化中心和农家书屋,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 三、排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开展矛盾大排查活动,化解矛盾23起,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 ||
报送 单位 意见 | ( ((报送单位盖章) 2012年 月 日 | ||
| 审核 单位 意见 |
( (审核单位盖章) 2012年 月 日 | ||
——肇源县古恰镇沿海村村委会主任李金龙
李金龙,男,1966年9月出生,高中学历。党员,现为古恰镇沿海村委会主任。作为村主任,李金龙深知对于农民群众来说,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在为群众办实事上,不能轻易承诺,而一旦作出了承诺,就一定要实现。十多年来,始终情为民系,利为民谋,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他的工作准则。
沿海村共有人口3,100人,930户,党员人数40人,土地面积11,020亩,其中水田6,200亩。由于地理条件,村集体经济一直落后于其他村,李金龙上任后着力从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攻坚克难,主要做了一下几方面工作:
一、夯实基础设施、改变村屯面貌
沿海村地处八家河水系,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理条件决定该村种植业十年九涝,为此,李金龙上任伊始就决定对低洼地块进行旱田改水田,在镇、的关怀和支持下,李金龙同志面对村经济困难,财力紧张的状况,通过自筹资金30余万元,新增水田1000多亩,新修泵站2处,水田的灌溉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要想致富就要先修路,沿海村地处偏远,三面环河,只有一条土路连接村外,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严重影响村民出行和经济发展。为此,村党支部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党员代表会议,研究和讨论道路硬化问题,经过多方筹资,投资60万元,铺设了8.8公里的主巷道砖路,彻底改变了群众出行难问题,百姓拍手称快。“没有钱照样办事情”,这是李金龙的话,这句话的背后,体现出村委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指导思想,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全体村民的支持和拥护。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整体素质
为把沿海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李金龙十分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多方努力下,新建党员活动室、村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等,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夯实了沿海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排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李金龙真诚对待每一个反映问题的村民,面对矛盾不回避,公平、公正地提出自己观点和意见,努力化解矛盾纠纷,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群众看到村干部尽心尽力在帮助自己,心平了、气顺了、意见少了。沿海村民崔志军由于2009年县里水稻种子问题,多次到市县反映。他了解到情况后,不厌其烦地到他家反复解释、做其思想工作,在其情绪波动要越级上访时,他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做好稳控工作,为化解矛盾做出了贡献。
四、响应党的方针,关注村民的生产生活
李金龙深入百姓家中对困难户、病残户和孤寡老人进行摸底,发放补助资金,积极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老党员林万春常年有病,一年光吃药就得花费不少钱,家中两口人生活非常困难,今年春耕前,李金龙来到他家送去了自己花钱购买的种子和农药,这件事他已经坚持了多年。群众利益无小事,对村民反映的问题和要求,不论事情大小,只要允许,他都尽心尽责地去解决。如帮助村民落实招工、困难户的补助、联系农业新技术等。
自担任村主任以来,他认为:取得成绩的关键是搞好班子团结,班子团结得好就好像内燃机有了内在的动力,群众看到班子团结有战斗力,干什么事情都有信心,用群众的话讲“就有了奔头”,全村有了凝聚力,再大的困难也不怕,再难的事情也能做。相反的话那就成了一盘散砂,什么问题都会冒出来,要发展社会事业奔小康就成了一句空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金龙同志的一系列实事,得到了镇的认可和广大群众的拥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