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法医毒理学笔记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4:24:02
文档

法医毒理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外源因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有害作用的应用学科。法医毒理学:是一门主要应用毒理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自杀、他杀和意外或灾害事故引起中毒的学科。第二节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就能够对生物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生物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称为毒物。中毒:机体由于毒物的作用,器官、组织、细胞代谢、功能和(或)形态结构遭受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中毒原因及类:自杀中毒、他杀中毒、意外中毒、药物滥用、环境与食品污染、医源性药物中毒。
推荐度:
导读第一章绪论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外源因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有害作用的应用学科。法医毒理学:是一门主要应用毒理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自杀、他杀和意外或灾害事故引起中毒的学科。第二节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就能够对生物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生物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称为毒物。中毒:机体由于毒物的作用,器官、组织、细胞代谢、功能和(或)形态结构遭受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中毒原因及类:自杀中毒、他杀中毒、意外中毒、药物滥用、环境与食品污染、医源性药物中毒。
第一章绪论

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外源因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有害作用的应用学科。

法医毒理学:是一门主要应用毒理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自杀、他杀和意外或灾害事故引起中毒的学科。

第二节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就能够对生物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生物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称为毒物。

中毒:机体由于毒物的作用,器官、组织、细胞代谢、功能和(或)形态结构遭受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

中毒原因及类:自杀中毒、他杀中毒、意外中毒、药物滥用、环境与食品污染、医源性药物中毒。

农村有机磷农药中毒常见,其次是一氧化碳。

毒物在体内的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或代谢、排泄

生物转化:毒物经过酶催化后化学结构发生改变的代谢过程出现的质的变化。场所:肝细胞内质网

终毒物:指毒物可直接与内源性把分子反应,并造成机体损害时的化学形态。类型有亲电子剂、自由基、亲核剂及氧化还原反应物。

毒物的毒作用

局部和全身作用    

速发和迟发作用  速发性毒性效应:又称即时毒性效应,是指单次接触毒物后随即发生或出现的毒性作用。

致敏和自身免疫反应

特异质反应    

可逆性与不可逆性毒性反应

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

毒物联合作用

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毒物同时或先后作用于人体,由于其各自毒作用的受体、部位、靶器官等不同,且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也不相互干扰,从而表现为各毒物的各自毒效应。

相加作用:指两种毒物联合作用时的毒作用为各单项毒物毒性的总和。

协同作用:指当同时接触两种有类似毒性效应的毒物时,其毒作用超过两者分别作用之和。

增毒作用:指一种化学物本身并无某种毒性效应,但当其与另一化学物同时给予时,可使另一化学物的毒性增强。

毒物的拮抗作用:指两种毒物作用于机体时,一种毒物干扰另一种毒物的毒性,使其毒性减弱,或者是两种毒物彼此干扰使对方的毒性减弱,所产生的毒性效应低于各个毒物单独毒性效应的总和。

靶器官、靶组织:毒物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或组织

蓄积库:毒物浓度或含量最高的器官或组织

中毒量及中毒浓度:使机体发生中毒症状的毒物最小剂量或浓度。

致死量及致死浓度:使机体中毒死亡的毒物最小剂量或浓度。

半数致死量(LD50):能引起一组受试动物半数中毒死亡的毒物剂量。

中毒血浓度:引起中毒反应的血中毒物最低浓度。

致死血浓度:引起中毒死亡的血中毒物最低浓度。

死后毒物再分布:是指毒物在尸体内浓度的改变过程(主要指心血中毒物浓度的变化)机制:浓度梯度扩散、死后血液流动、微生物的作用

组织器官病理改变及检查要点
胃肠道特殊气味有机磷农药、磷化锌、酒精、来苏、氨水、氰化物
胃内容物性状磷化锌中毒胃内可能发现灰黑色粉末
胃粘膜是否腐蚀坏死腐蚀性毒物如强酸、强碱、酚
肝脏肝细胞变性甚至中毒性肝坏死

注意病变分布

砷化物、四氯化碳等引起肝小叶区肝细胞变性坏死

磷化锌引起肝小叶外围带出血坏死

肾脏中毒性肾病

不同毒物引起的损伤部位不同

汞中毒引起近端肾小管的损伤

四氯化碳中毒引起肾小管上皮明显脂肪变性

铅中毒引起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砷化氢中毒引起血红蛋白尿性肾病

心脏心肌细胞浊肿及脂肪变性、心肌炎砷化物、磷化锌、有机汞、酒精
心腔内血液颜色一氧化碳中毒血液呈樱红色

氰化物中毒血液呈鲜红色

亚钠、氯酸钾中毒血液呈暗褐色

肺脏肺水肿、肺炎刺激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汞蒸气

百草枯

中枢神经系统蛛网膜下腔及脑内小血管充血、脑水肿、中毒性脑病铅、汞、酒精、巴比妥类药物
中毒的法医学鉴定

   1. 案情调查、现场勘验

   2. 临床表现 (中毒症状)短时间死亡:氰化物、有机磷农药、高浓度CO或硫化氢吸入;

抽搐:番木鳖碱、有机磷、有机氯、氟乙酰胺、毒鼠强;

昏迷:催眠正经安定药、、CO、硫化氢、酒精、有机磷、氰化物;

发绀:亚盐、硝基苯;

少尿:升汞、四氯化碳、磷化锌、砷化氢、磺胺、鱼胆、斑蝥、雷公藤;

视力障碍:甲醇、钩吻、阿托品;

瞳孔散大:阿托品、颠茄、曼陀罗、氰化物、酒精;

瞳孔缩小: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阿片、海洛因、氯丙嗪。

   3. 尸体剖验 (病理变化)

中毒尸体解剖前准备工作:

解剖中毒尸体,尸检者须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必要时应着防化服

解剖台预先冲洗干净

在解剖室和尸体周围不要喷洒敌敌畏等农药杀灭蚊蝇,以免污染毒物化验检材

收集毒物化验检材的容器,以专业不同规格的玻璃容器为最好

在收集毒物化验检材以前,对胃肠及各器官切勿用水冲洗

在尸体解剖台旁,可准备建议快速毒物化验方法的有关试剂和器材,有助于迅速获得尸检诊断

   4. 毒物分析检验

          1)检材提取、保存和送检;疑为一氧化碳等气体或具有挥发性毒物中毒的血液,应注入10~15 ml的瓶内,装至瓶口,并用瓶塞塞紧,以免瓶中残留空间。

各种检材应分别盛放于各容器内,要及时送检,不然放入-10度以下低温冰箱保存,不要添加防腐剂。

只适用于固定组织标本,不能放入毒物化验检材中。

          2)毒分结果评价

    (阳性结果、阴性结果)

   5. 鉴定结论

   (是否中毒?死亡原因, 死亡方式)

阳性结果:是死亡原因

弱阳性结果: ①治疗性药物进入机体

       ②死后污染

       ③是否是死后产物

        ④操作过程有无污染

         ⑤是否是体内正常微量元素

阴性结果:

  ①采取方法是否正确、足量、是否及时

 ②毒分方法是否可靠、灵敏、技术水平是否够

  ③尸体影响

 ④防腐剂影响

 ⑤毒分检验方法受限

蛋白黄色反应:在中毒时,因能与环状氨基酸(苯丙氨酸、洛氨酸、色氨酸等)化合形成硝基化合物,使接触部位的组织变成黄色,称为蛋白黄色反应。

铅线:为铅中毒特征性体征,沿着牙龈乳头边缘上发生一条约1mm 的蓝灰色或蓝黑色“铅线”。

第5章毒品

毒品:是指国际禁毒公约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品和精神药物的总称。

吸毒:致某些人为了变换情绪或诱导欣快感,非法使用明令禁止的药物的违法行为。

方式:口服、咀嚼或吮吸、鼻吸、皮下或肌肉注射、静脉注射。

药物滥用:是国际上通用的术语,指的是与医疗目的无关的反复的大量使用某种或某些具有依赖性潜力的精神活性物质的行为。

 填空有机磷中毒机制,河豚含的毒素,乙醇中毒机制,简答:CO的毒理鉴定要点,案例分析,毒蕈中毒,死因及诊断依据,应该提取什么检材,注意事项等

文档

法医毒理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外源因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有害作用的应用学科。法医毒理学:是一门主要应用毒理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自杀、他杀和意外或灾害事故引起中毒的学科。第二节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就能够对生物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生物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称为毒物。中毒:机体由于毒物的作用,器官、组织、细胞代谢、功能和(或)形态结构遭受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中毒原因及类:自杀中毒、他杀中毒、意外中毒、药物滥用、环境与食品污染、医源性药物中毒。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