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料厚(mm) | (对应的)折弯系数(mm) | 扣除(mm) |
| 0.8 | 0.1 | 1.5 |
| 1.0 | 0.1 | 1.9 |
| 1.2 | 0.2 | 2.2 |
| 1.5 | 0.5 | 2.5 |
| 2.0 | 0.5 | 3.5 |
| 2.5 | 0.5 | 4.5 |
| 3.0 | 1.0 | 5.0 |
所有外尺寸的和-弯数×扣除=展开尺寸
所有内尺寸的和+弯数×系数=展开尺寸
由上式知,当弯数=1时,外尺寸和-扣除=内尺寸和+系数
则,外尺寸和-内尺寸和=系数+扣除
而,外尺寸和-内尺寸和=2δ
所以,系数+扣除=2δ
注:1.δ是钣金厚度
2.这里的“外尺寸和、内尺寸和”是指画钣金时草图线之和,不考虑圆弧
(图1)
如图2,此钣金厚度是1.5,内R=0
(对应的实际折弯系数是0.5,软件输入的折弯系数=系数+2×内R=0.5),
算得 扣除=2δ-(实际)折弯系数=2×1.5-0.5=2.5
外尺寸和是10+10=20,内尺寸和是(10-1.5)+(10-1.5)=17
所以,展开尺寸=20-1×2.5=17+1×0.5=17.5
(图2)
如图2,此钣金厚度是1.5,内R=0.3,
(对应的实际折弯系数是0.5,软件输入的折弯系数=系数+2×内R=0.5+2×0.3=1.1),
算得 扣除=2δ-(实际)折弯系数=2×1.5-0.5=2.5
外尺寸和是10+10=20,内尺寸和是(10-1.5)+(10-1.5)=17
所以,展开尺寸=20-1×2.5=17+1×0.5=17.5
对于上面两个内R不同,但展开尺寸却是不变的。由于折弯系数是板厚δ决定的,所以算出来的展开尺寸是不变的。
当 内R过大时(大圆弧,如内R=5,甚至内R为几十),折弯系数 改为K因子,一般设K=0.5(什么时候不是0.5呢?),先整个钣金件设折弯系数折弯,再调整大圆弧折弯系数为K因子。(先调整整体,再调个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