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利用班队会主题活动教育学生。
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本学年根据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实际,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设计主题班队会,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刚开学时组织了“自我介绍”、随后组织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我的理想……”等为主题的班队会。召开主题班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通过参与,促进发展。在准备、组织召开主题班会的过程中,班主任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指导学生,让学生既当主人、又当参谋。学生是最直接的参与者、活动者,通过活动、体验,加深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心灵交流,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励他们主动接受社会的道德要求,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行为素质,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些学生早上到校来了就是聊天、逗闹,平常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边玩一边做作业。所以我首先就从具体的时间安排抓起,比如要学生早上到教室后,第一件事是把书拿出来大声朗读,课间尽量到教室外走一走,放松放松,上课好集中注意力;上自习课的时候,认真完成老师留的作业;回家在适当休息、吃饭后,复习功课、做作业,然后读读书等等。在学校由我负责督促学生按照计划去做,家长在家配合学校帮助学生尽量按照要求去做。学生一段时间坚持下来,逐渐养成好的习惯。
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学习计划,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在恰当的时候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提醒学生计划应兼顾学习、品德和身体三个方面的发展,应长计划与短安排相结合,合理利用时间。
(二)养成完成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是加深知识理解、巩固课堂学习所得的主要方式,有些学生不愿下功夫自己做作业,早上到学校抄袭他人作业,这样是难以掌握知识的。为此我让学生建立了联系本(记作业本)、召开了家长会。明确分工:我每天放学督促学生把各科作业内容记录在作业本上;学生回家认真完成作业,并检查作业;家长负责检查学生是否按要求完成作业,并在作业本上签字。老师、家长和学生还对做作业约法三章:(1)作业通过自己努力能够做出来的,不要问别人;(2)作业中感到不知所措的,要先复习概念公式,再看例题,接着自己思考,争取完成;(3)对于自己实在难以完成的题目也要认真思考,提出问题,老师给予辅导解决。
(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做作业时先复习课堂讲授的内容,坚持检查作业,每学完一个单元或一章后,自己要小结,把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使之条理化。
我相信通过一年的努力,班上大多数学生会从原来的学习没有头绪到已经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他们将受益终身。
(四 ) 家校紧密合作,共同教育学生
近年来,我在学校“一切为了学生”德育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完善师生关系、家校合作、关注学生个体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当刚拿到新生学籍卡时,我发现新生情况和往届学生比起来有三多,即学生家长一方或双方下岗待业、无工作的多(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五十多);家长文化程度不高的多(只有少数学生的家长是大学文化);单亲的多(占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学校开展素质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有力配合,没有家庭的积极配合,学校素质教育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家校合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我决定从家校合作抓好新生入学教育着手。我在开学报到的时候召开了家长、学生和教师共同参加的家长会。向家长、学生介绍了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师资力量和规章制度等等,与家长达成共识,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随后,我利用假期进行了家访,了解了学生情况,增进了师生感情,为今后确定班干部、开展班级教育活动、进行家校合作打下了基础。在2004年11月和2005年4月,分别组织了“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进教室听课、看学生上操,参与评课、讨论,拉近了学校和家长的距离,让家长亲身感受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需要和学习进步。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班一年内先后开了六次家长会。有的是分层召开,详细介绍了学生学习成绩、取得的进步、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家长想办法,共同帮助学生进步。有的是考试前召开,向家长介绍复习方法、复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共同督促学生做好期末复习。有的是考完试后召开,向家长汇报成绩,展示孩子们一学期里所取得的各方面的进步,制定下一步奋斗目标。后来我在年级还开办了家长学校、出版了四期家长小报,向家长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指导。除此之外,还经常与家长通过电话联系,随时进行沟通。现在基本上做到了家校亲密合作,共同教育学生。
为了让每个学生健康的发展,就必须要做到尊重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他们一视同仁。我班有一名同学在新生报到的第一天我就记住了她。她是在其他学生已经报到注册完,并且开完家长会后才来的。她家长没来开家长会,也没有交学杂费、书费。只是说我来报到了,别的什么也不再说了。我把假期要用的书借给她,并嘱咐她假期做好作业和开学准备。感觉到她有困难,我就在假期特意去她家家访。她家就在学校附近的一处平房,她父母离异,从小跟着父亲长大。现父亲已病退,生活比较困难。通过家访我对她和她的家庭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她的父亲有了初步的接触。开学不久,学校发通知建议学生参保“住院保险”和参加初一新生体检,并交体检费7元5角。没想到,过了两天,全班同学就她没交回执也没交钱。我向她了解,她说:“我爸说了以后学校的通知别往回拿,我什么字也不签,什么钱也不交”。她还补充说:“我爸就这样”。我想,假期刚见过面,应该不会这样呀,家长是不是有什么困难?我急忙给她父亲打电话,电话里她父亲确实态度不好,说什么钱也不交。我向他解释,保险如果确实有困难,可以不参保。但体检应该做,这也是对孩子负责。他就一句话:“我们家孩子身体好着呢,不用查”。我又耐心地给他讲体检的必要性,为了孩子的身体应该参加。他坚持不参加。为了让她和其他同学一起参加体检,我决定替她交体检费。当她父亲得知这件事后,让她交来了体检费,并打电话来说并不是因为钱的问题,言语之中并没有谢意。该学生以后的学习成绩也不理想,回执真的从来不签字。我并没有因此对这名同学另眼相看,而是和对待其他同学一样,一视同仁,在学习上尽量帮助她,在生活上更关心她。她的父亲不签回执,我就给他打电话,告诉他学校的安排。开家长会她父亲从来不参加,我就经常给他打电话告诉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因为这名学生,我班经常交不齐回执、上交材料等。我并没有因此批评、责怪她,依旧一视同仁。她有时情绪不稳定,我知道她缺少关心,就处处关心她。她违反纪律,我就给她指出来,帮助她改正。她和父亲吵架,有时父亲还打她,我一方面劝她爸爸不应老打骂孩子,孩子大了,应该多沟通,多坐下来好好说说话;另一方面找她多次谈话,聊天,告诉她世界上最爱孩子的就是自己的父母,让她知道父亲也不容易,要体会父亲对她的爱。有空要多帮父亲做些家务。经过不断的沟通,和家长关系开始融洽,她也能常交来回执了,我就表扬她。通过一年的努力,该生情绪稳定,各方面有所进步,顺利地度过了初中的第一年。
通过和家长的交流、沟通,特别是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家长了解老师是真心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辛勤付出。无论来自什么家庭,有着怎样的困难,老师都会对他们一视同仁,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家长们就会积极和学校、老师配合,共同教育学生进步。
(五)细微之处见真情
细微之处见真情,也许老师做的一件小事会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只有切实将教育理念落实到行动中去,关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个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建立。例如我班有一名学生,家庭非常困难。母亲是残疾人,父亲从小就不在身边,靠领低保生活。他非常自卑,怕别的学生瞧不起他。学校每月月底交饭费,而低保金要到10日左右才能领到。我为了让他和别的学生一样,每次都先替他垫上。如遇到学校发通知,我都亲自打电话告诉家长。现在,他已经顺利毕业。原来我班上还有一名学生,脑部刚刚做过手术,脑后部没有头发,总戴一顶帽子。我在他进班前,就提前打“预防针”,向班里的同学简要说明情况,让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和他打闹,不要嘲笑他,要对他关心和爱护。即对同学们进行了爱心教育,又避免了该生进班时的尴尬。后来,该生在集体的关心下快乐、顺利地度过了两年,后因病情加重,休学在家。前不久中考的第二天,我班的一名学生晚上给我打电话,说中考化学时,忘了填机读卡上的科目,家长和学生都很着急。我听了,先安慰他不要着急,可能是考试太紧张了,填了自己却不记得了。考试时,老师也会帮助查看,没填的可能性不大。好好休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明天好好考试。然后,我又和家长说,别埋怨孩子,要不明天的科目也考不好了,现在着急也没用,明天我去学校详细问问情况。一大早,我就到学校寻问了考务老师,得之,老师已检查过,都填了。我连忙在考前告诉了学生,让他放心,好好考今天的科目。又告之家长,请他放心。一个电话,可以让家长感受到无比的宽慰;一个微笑,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无限的真情;一个细微之处,可以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关爱。
建设班集体需要大家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团结就是力量”,它可以培养我们的集体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时刻以集体利益为重,以集体的荣誉为先,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同心协力,则磐石之固,未可图也。”只要大家戮力齐心,班集体就会蒸蒸日上,在这种氛围下学习生活怎能不事半功倍?学习须进取。严于律己,力争上游,赶超自我,便是进取。抓紧每秒时间,把我每次机会,凝聚每份热情,向困难挑战,向明天宣言。进取铸就辉煌。唯有进取,天下无难事;唯有进取,方能获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