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考核指标 | 观测点 | 评分标准 | 分值 | 等级(权重) | 得分 | 总分 | |||
| A | C | A (1.0) | B (0.8) | C (0.6) | |||||
| 1.办学思路与目标定位 | 1.1学院办学的定位与规划 | 定位准确,发展规划内容全面,科学合理 | 定位基本准确,发展规划全面合理 | 1 | |||||
| 1.2教育思想观念与办学理念 | 办学思路清晰明确,办学理念先进,且能在规划中具体体现 | 办学思路比较明确,有较进步的办学理念,在规划中有体现 | 1 | ||||||
| 1.3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 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明确,培养要求具体 | 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明确,培养要求较具体 | 2 | ||||||
| 1.4改革意识与成效 | 能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 能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有一定的改革措施 | 2 | ||||||
| 说明:学院定位准确,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并有效实施;办学思路明确、先进,应在学院规划中体现;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准确;专业、课程或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意识,并有显现的可供检查的成果。重点评价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检查方式:学院自述,专家综合判断。 | |||||||||
| 考核指标 | 观测点 | 评分标准 | 分值 | 等级(权重) | 得分 | 总分 | |||
| A | C | A (1.0) | B (0.8) | C (0.6) | |||||
| 2.教学 工作 中心地位 | 2.1学院办公或联席会讨论教学工作情况 | 有研究教学工作会议制度,并认真执行会议记录内容具体详实 | 有研究教学工作的会议制度,能基本执行,有会议记录 | 0.8 | |||||
| 2.2学院教学例会制度及执行情况 | 有例会制度,并认真执行,会议记录内容具体详实 | 有例会制度,能基本执行,有会议记录 | 0.8 | ||||||
| 2.3学院领导听课制度及执行情况 | 有听课制度,能按要求完成听课任务 | 有听课制度,能按要求部分完成听课任务 | 0.8 | ||||||
| 2.4学院教研活动制度及执行情况 | 有教研活动计划并认真执行,活动记录内容符合计划内容 | 有教研活动计划,能基本执行,活动记录内容基本符合计划内容 | 0.8 | ||||||
| 2.5学院教学考核制度及执行情况 | 有教学考核制度,内容科学合理并认帐实施 | 有考核制度,内容合理,能部分实施 | 0.6 | ||||||
| 2.6学院教学奖励措施及落实情况 | 奖励措施具体明确并认真落实 | 有奖励措施,能基本落实 | 0.6 | ||||||
| 2.7学院教学委员会、毕业设计领导小组等教学院相关组织工作及履行职责情况 | 相关组织的工作到位,能很好履行工作职责 | 相关组织的工作能基本到位,能基本履行工作职责 | 0.8 | ||||||
| 2.8学院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人数比例 | 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授课人数比例达100%。 | 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授课人数比例达80% | 0.8 | ||||||
| 说明:教学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教学质量的一票否决制等应在相关学院制度中体现。教学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指学院党政一把手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条件、管理、质量负全面责任的制度;一票否决制指在教师的职称评聘、考核评选工作中,对达不到教学基本要求的教师,实行教学一票否决制,不得晋升高一级职称、或考核评优。 检查方式:检查相关制度及相关记录资料,专家综合判断。 | |||||||||
| 考核指标 | 观测点 | 评分标准 | 分值 | 等级(权重) | 得分 | 总分 | |||
| A | C | A (1.0) | B (0.8) | C (0.6) | |||||
| 3.教学经费保障 | 3.1生均毕业设计(论文)经费 | 能按学院、学校制定的预算标准使用教学经费且能通过自筹经费适当补充 | 能基本按学院、学校制定的预算标准使用教学经费 | 1 | |||||
| 3.2生均实习经费 | 能充分满足实习、实践经费的需要 | 基本满足实习、实践经费的需要 | 2 | ||||||
| 3.3生均实验经费(含耗材、维持等费用) | 能充分保证实验所需的经费 | 能基本保证实验所需的经费 | 1.5 | ||||||
| 3.4教师人均教学业务费 | 教师人均教学业务费预算合理并能落实到位 | 教师人均教学业务费预算基本合理。并能落实到位 | 1.5 | ||||||
| 说明:严格按预算和学院、学校制定的标准使用教学经费;除学校下拨的教学经费外,学院是否自筹经费进行补充等。重点评价实习经费。 检查方式:查部门统计表。 | |||||||||
| 考核指标 | 观测点 | 评分标准 | 分值 | 等级(权重) | 得分 | 总分 | |||
| A | C | A (1.0) | B (0.8) | C (0.6) | |||||
| 4.专业建设 | 4.1专业建设或改造规划及落实情况 | 有专业建设、专业改造的详细规划和具体措施,能按规划要求全面落实 | 有专业建设、专业改造的规划和措施较具体,能较认真的落实 | 2.5 | |||||
| 4.2专业建设成果 | 能巩固发展已有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各级品牌(特色)专业等已有成果并取得新的建设成果 | 积极开展专业建设并取得特色(品牌)专业成果 | 2 | ||||||
| 4.3企事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情况 | 校企联合开展专业建设,有实质性联合建设内容并取得一定成果 | 校企联合开展专业建设,有建设内容并认真实施 | 1.5 | ||||||
| 说明:专业建设、专业改造规划文件与执行记录;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校企联合培养情况。重点检查已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各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情况,以及学院与企业联合培养本科生情况。 检查方式:学院自述、查阅资料、专家综合判断。 | |||||||||
| 考核指标 | 观测点 | 评分标准 | 分值 | 等级(权重) | 得分 | 总分 | |||
| A | C | A (1.0) | B (0.8) | C (0.6) | |||||
| 5.课程建设 | 5.1课程建设规划及落实情况 | 有课程建设规划及落实措施,并能积极组织实施 | 有课程建设规划 ,并能组织实施 | 1.5 | |||||
| 5.2课程建设成果 | 每年有2门优质课和一门校级精品课程的立项建设或一门省级及以上的精品课程立项建设;有一门以上的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验收合格或一门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验收合格. | 每年有课程建设理想建设;有验收合格的优质课程或精品课程 | 2 | ||||||
| 5.3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编制情况 | 各门课程均有教学大纲和考试(含考查)大纲 | 各门课程均有教学大纲;60%以上考试课程有考试大纲 | 1 | ||||||
| 5.4网络课程建设及其教学推进情况 | 有网络课程建设计划并有至少一门能实施网络课程教学 | 有网络课程建设计划并在创造条件中开展 | 0.5 | ||||||
| 5.5双语教学授课及推进情况 | 每年能新增一门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 有双语教学实施计划,近两年内能有一门课程实施双语教学 | 1 | ||||||
| 说明:检查相关制度和落实成效。重点检查课程责任人制度及落实情况和各级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网络课程建设情况。国家、省双语示范课程视同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 检查方式:学院自述、查阅资料、专家综合判断。 | |||||||||
| 考核指标 | 观测点 | 评分标准 | 分值 | 等级(权重) | 得分 | 总分 | ||||
| A | C | A (1.0) | B (0.8) | C (0.6) | ||||||
| 6.师资队伍建设 | 6.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落实情况 | 有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有明确目标和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并能按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 有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有具体措施,能组织实施 | 1.5 | ||||||
| 6.2校级教学团队申报与建设情况 | 有得到学校批准的各类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并积极开展建设 | 有教学团队的申报项目并能开展建设 | 1 | |||||||
| 6.3各类教学团队教研活动的制度及落实情况 | 已批准的各类教学团队有教研活动计划并认真按计划开展活动 | 已申报的教学团队有教研活动计划并适当开展教研活动 | 1 | |||||||
| 6.4青年教师培养指导制度及落实情况 | 有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并得到认真落实 | 有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并基本得到落实 | 0.5 | |||||||
| 6.5教师新开课和开新课试讲制度及落实情况 | 坚持教师开新课和新开课的试讲制度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 基本坚持了新开课和开新课的试讲制度 | 0.5 | |||||||
| 6.6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教学奖、免评教师、教学名师等竞赛的组织及获奖情况 | 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三等及其以上奖励并获得组织奖;在优秀教学奖、教学名师、免评教师评选活动中有当选者 | 1.5 | ||||||||
| 说明:队伍建设规划中明确对优秀教学奖、免评教师、各级教学名师的培育。重点检查已有各级教学团队建设情况,校级教学团队申报和学院配套制度与。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指教育部、省教育厅发文公布的;校级教学团队特指学校计划培育的各类教学团队,以学校下文公布为准。 检查方式:学院自述、检查相关材料记录、专家综合判断。 | 6 | |||||||||
三峡大学学院教学工作状态年度考核指标体系评分表
| 考核指标 | 观测点 | 评分标准 | 分值 | 等级(权重) | 得分 | 总分 | |||
| A | C | A (1.0) | B (0.8) | C (0.6) | |||||
| 7.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 7.1学院支持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措施制度及其执行情况 | 学院有教学改革与研究的立项申报计划,每年申报校级立项并获得批准的不少于3项 | 学院有教学改革与研究的立项申报计划,每年组织申报立项并获得批准的不少于1项 | 1.5 | |||||
| 7.2各级教学改革与研究立项及完成情况 | 各级教学改革与研究立项按期结题目并验收通过率为100% | 各级教学改革与研究立项按期结题率不得低于应结题总数的50%,通过率不得低于实际验收数的50%. | 1.5 | ||||||
| 7.3各级教学成果培育及建设情况 | 有各级教学成果的培育计划,中期检查中完成情况良好,每2年一次的校级成果奖评选中能获得二等及以上奖项 | 有各级教学成果的培育计划,中期检查中能部分完成培育计划,每2年一次的校级成果奖评选中至少获得一项校级成果奖. | 1.5 | ||||||
| 7.4教师年人均发表研究论文发表情况 | 教师年人均公开发表研究论文0.3(含0.3)篇以上. | 教师年人均公开发表研究论文0.1(含0.1)篇以上. | 1.5 | ||||||
| 说明:各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指教育部、省教育厅、学校发文公布的;教育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省拨尖人才和新兴支柱产业试验班的建设项目等同对应级别。 教师教学论文发表情况指在职教师在各级各类期刊、杂志上正式发表的教研论文。 检查方式:学院自述、检查相关材料记录、专家综合判断。 | |||||||||
| 考核指标 | 观测点 | 评分标准 | 分值 | 等级(权重) | 得分 | 总分 | |||
| A | C | A (1.0) | B (0.8) | C (0.6) | |||||
| 8.教材建设 | 8.1教材建设规划及建设情况 | 教材建设规划目标明确,有措施、有责任人,有经费支持,能按计划组织实施,进展情况良好 | 教材建设有规划,目标尚明确,建设有进展 | 2.5 | |||||
| 8.2公开出版教材及自编教材、指导书、参考书情况 | 每2年有公开出版的教材和投入使用的自编教材(指导书、参考书) | 每2年有一本投入使用的自编教材(指导书、参考书) | 2.5 | ||||||
| 8.3教材使用情况 | 多主干课程均能使用规划教材(或获奖教材、推荐教材)。 | 学位课程均能使用规划教材(或获奖教材、推荐教材)。 | 1 | ||||||
| 说明:规划教材或公认有影响教材指近三年出版(或最新版本)的教育部“十五”、“十一五”或“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近年各部委获奖教材,外文原版教材,以及自编高水平教材。以相对出版和使用情况为标准,重点检查教材出版情况。 检查方式:学院自述、检查相关材料记录、专家综合判断。 | |||||||||
| 考核指标 | 观测点 | 评分标准 | 分值 | 等级(权重) | 得分 | 总分 | |||
| A | C | A (1.0) | B (0.8) | C (0.6) | |||||
| 9.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 | 9.1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措施及落实情况 | 有培养措施及相关制度,配备足量的活动指导教师,经常开展活动 | 有培养措施及相关制度,配有活动指导教师,开展了活动 | 2 | |||||
| 9.2学生学科竞赛的组织开展及获奖情况 |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有较多项目获奖 | 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 2 | ||||||
| 9.3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开展情况 | 积极有效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活动有突出成效 | 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有一定成效 | 2 | ||||||
| 说明:检查相关措施;重点检查学院学科竞赛开展情况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教师配备与措施。各类学科竞赛指各学科公认的全国性赛事(须提前备案,教务处认可);各类竞赛的指导教师如为多个学院教师,成果可视作每位教师所在院取得的成绩。参赛学生如来自多个学院,可视作学生所在学院的成绩。 检查方式:学院自述、查看资料、专家综合判断。 | |||||||||
| 考核指标 | 观测点 | 评分标准 | 分值 | 等级(权重) | 得分 | 总分 | |||
| A | C | A (1.0) | B (0.8) | C (0.6) | |||||
| 10.教行与监控 | 10.1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 有完整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计划变更,计划平衡及调课等制度 | 有教学管理制度,能执行计划变更,计划平衡及调课等制度 | 1.5 | |||||
| 10.2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与执行计划 | 有完整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及质量监控组织机构,严格执行监控制度、监控制度效果良好 | 有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及质量监控组织机构,能执行监控制度、监控制度效果一般 | 1.5 | ||||||
| 10.3学院教学视导制度与执行情况 | 有学院教学视导组,制定有视导组工作规范及制度,视导组全体成员积极有效开展教学视导工作。 | 有学院教学视导组,视导组开展了教学视导工作。 | 1.4 | ||||||
| 10.4成绩管理情况 | 有专人负责成绩管理,成绩管理严格规范,成绩按时登录上传无差错 | 有专人负责成绩管理,成绩管理情况一般,个别课程成绩延期登录上传,有个别差错 | 0.8 | ||||||
| 10.5学籍管理及学籍异动执行情况 | 有专人负责学籍管理、学籍管理严格,无差错 | 有专人负责学籍管理、学籍管理情况一般,无差错 | 0.8 | ||||||
| 说明:检查相关制度与记录资料,教学视导成员座谈会。检查人才培养计划的变更,学期计划的平衡情况和调课制度执行情况。人才培养计划的变更指对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名称、学时等的变更。 检查方式:查看资料、专家综合判断。 | |||||||||
| 考核指标 | 观测点 | 评分标准 | 分值 | 等级(权重) | 得分 | 总分 | |||
| A | C | A (1.0) | B (0.8) | C (0.6) | |||||
| 11.实验室管理与利用. | 11.1实验室建设规划 | 有实验室建设中长期规划内容,规划体现专业改造,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 有实验室建设规划,规划内容满足教学及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 1.4 | |||||
| 11.2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及管理水平 | 有完整规范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管理严格,管理水平高 | 有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管理较严格,管理水平一般 | 1.4 | ||||||
| 11.3实验室运行、开放及利用情况 | 实验室运行正常,开放程度高,设备利用率在95%以上,学生满意 | 实验室运行较正常,开放程度一般,设备利用率在80%以上,学生较满意 | 1.4 | ||||||
| 11.4实验室维护情况及设备完好率 | 有专人维护实验设备,维护情况良好,设备完好率高(在95%以上) | 实验室维护情况正常, ,设备完好率一般(在80%以上) | 1.0 | ||||||
| 11.5实验室资产管理情况 | 有专人负责实验室资产管理,管理计算机化,账物相符 | 有专人负责实验室资产管理,管理较规范,账物大部分相符 | 0.8 | ||||||
| 说明:重点检查实验室建设规划、开放程度和设备利用率、重点示范实验室管理情况。实验室指用于本科教学的各类实验室。 检查方式:学院自述、检查相关记录资料、专家综合判断。 | |||||||||
| 考核指标 | 观测点 | 评分标准 | 分值 | 等级(权重) | 得分 | 总分 | |||
| A | C | A (1.0) | B (0.8) | C (0.6) | |||||
| 12.实验教学情况 | 12.1实验教学规范文件 | 实验教学文件规范齐全,文件与时俱进,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及当代教育理念 | 实验教学文件基本齐全,文件能与时俱进,基本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及当代教育理念 | 1.0 | |||||
| 12.2实验教学计划执行情况 | 实验教学计划完备,资料齐全,符合培养计划要求,计划执行情况良好 | 有实验教学计划,资料较齐全,基本符合培养计划要求,计划执行情况一般 | 1.4 | ||||||
| 12.3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出情况 | 有创新性实验计划意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开出率逐年提高。 | 有一定的创新性实验计划意识,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项目有突破。 | 1.4 | ||||||
| 12.4实验教师现状与优化措施 | 实验教师年龄、职称结构合理,有培养提高计划,有优化结构措施并能有实施效果。 | 实验教师年龄、职称结构基本合理,有培养提高计划,有优化结构措施。 | 1.2 | ||||||
| 12.5实验教学管理及保障措施 | 实验教学管理专人负责,有计划、有检查、有效果、有档案,保障措施得力 | 实验教学管理专人负责,有计划、有档案,效果尚好,保障措施一般。 | 1.0 | ||||||
| 说明:检查相关记录资料,听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与实验教师座谈。重点检查培养计划中实验教学执行情况、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出情况。综合性实验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综合知识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检查方式:学院自述、查看资料、专家综合判断。 | |||||||||
| 考核指标 | 观测点 | 评分标准 | 分值 | 等级(权重) | 得分 | 总分 | |||
| A | C | A (1.0) | B (0.8) | C (0.6) | |||||
| 13.专业实习(实践). | 13.1实习管理规章制度及计划执行情况 | 实习管理规章制度齐全,计划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实习计划严格执行,效果良好 | 实习管理规章制度基本齐全,实习计划基本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计划执行及效果尚好 | 1.6 | |||||
| 13.2实习过程管理及效果 | 实习过程规范严谨,达到计划预定目标,实习档案完整规范 | 实习过程较规范严谨,基本达到计划预定目标,实习档较案完整规范 | 2.2 | ||||||
| 13.3校企共建实习基地(校外教学基地)情况 | 每一专业建有一定数量的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基地运行良好,利用率高 | 部分专业建有一定数量的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基地运行正常,利用率一般 | 2.2 | ||||||
| 说明:检查相关记录资料,实践内容与时间是否达到专业培养标准,走访校外教学基地。重点检实习过程管理(包括大纲、计划、考核、总结、学生手册记录等)。 校外实习基地依托单位应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制度、现代技术与设施,能够满足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专业实习包括生产实习、临床实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等与教学有关的各类实习;实习效果指实习基地对实习的评价材料和学生反映。有完整的实习档案(包括大纲、计划、考核、总结、学生手册记录等),有签约。 检查方式:学院自述、查看资料、专家综合判断。 | |||||||||
| 考核指标 | 观测点 | 评分标准 | 分值 | 等级(权重) | 得分 | 总分 | |||
| A | C | A (1.0) | B (0.8) | C (0.6) | |||||
| 14.毕业设计(论文)情况 | 14.1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文件 | 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制定有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文件,文件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且有利创新人才培养 | 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制定有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文件,文件基本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 1 | |||||
| 14.2毕业设计(论文)组织机构和工作程序 | 毕业设计(论文)组织机构健全,在设计(论文)各阶段中发挥主导作用 | 毕业设计(论文)组织机构健全,在毕业设计(论文)各阶段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 1 | ||||||
| 14.3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 | 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规范严谨且有记录,成果多项签字齐全,有较详细的批阅记录痕迹. | 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较规范严谨但记录不全,成果多项签字不齐全,批阅录痕迹少. | 2 | ||||||
| 14.4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与专业相关度高,质量优良,获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比例高于全校平均水平 |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与专业培养的目标基本吻合,质量一般,获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比例低 | 2 | ||||||
| 说明:检查相关记录资料,学生座谈与调研,答辩现场观摩,论文抽查。重点检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文件、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与专业的相关度。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指学院根据各专业特点自己制定的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条例文件。医学专业按出科考试相关规定进行考核。 检查方式:学院自述、查看资料、专家综合判断。 | |||||||||
| 考核指标 | 观测点 | 评分标准 | 分值 | 等级(权重) | 得分 | 总分 | |||
| A | C | A (1.0) | B (0.8) | C (0.6) | |||||
| 15.课堂教学、考试管理 | 15.1学校视导团听课综合评价情况 | 学校视导团听课综合评价优良率在80%以上,无坐讲、无照屏(本)宣科等现象,无任何教学事故 | 学校视导团听课综合评价优良率在60%以下,有坐讲、照屏(本)宣科等现象,有一般教学事故 | 2 | |||||
| 15.2考试管理及组织水平 | 严格执行学校有关考试管理规定,监考教师无迟到、旷监现象,领导重视、考试组织水平高 | 基本能执行学校有关考试管理规定,监考教师有迟到、旷监现象,领导较重视、考试组织水平一般 | 2 | ||||||
| 15.3试卷批阅及管理情况 | 试卷制作批阅规范,试卷分析表内容齐全,针对性强,试卷装订内容齐全,保管良好 | 试卷制作批阅基本规范,试卷分析表内容尚齐全,针对性不强,试卷装订内容不完整,保管情况一般 | 2 | ||||||
| 说明:学校视导团听课综合评价情况采用学院间横向比较。 检查方式:学院自述、查看资料、考场抽查、试卷抽查、专家综合判断。 | |||||||||
| 考核指标 | 观测点 | 评分标准 | 分值 | 等级(权重) | 得分 | 总分 | |||
| A | C | A (1.0) | B (0.8) | C (0.6) | |||||
| 16.特色创新 | 特色创新项目自行申报专家评审,不申报该项目不得分 | 特色创新举措得力,特色鲜明。特色创新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显著效果。特色得到社会公认并具有较大影响力。特色创新有教学研究项目做支撑,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及与时俱进性 | 特色创新举措得力,特色一般。特色创新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一定效果。社会公认度及影响力一般。教学研究项目的支撑力度不足,稳定性及与时俱进性不强 | 10 | |||||
| 说明:创新举措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得到社会公认并产生较大影响,且相比以往有新发展。 检查方式:学院自行申报,专家评审。 | |||||||||
2.凡在评价过程中提供虚假信息,一经查实,扣除学院5~10分,并不得评为优秀和良好。
3.重点检查内容指本年度重点要检查的,根据学校每年重点工作,不同年度选择不同重点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