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参及评分标准
一、(25分)
1.(10分)(1)君子好逑(2)独怆然而涕下(3)日暮乡关何处是(4)山重水复疑无路(5)学诗谩有惊人句(6)不拘一格降人才(7)匹夫不可夺志也(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9)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每空1分,倒、错、漏一字即不得分。若用行楷书写,字迹不清不给分)
2.(3分)B 一两本好书
3.(2分)示例:示例:我们从艰难成长的杜小康身上懂得了孤独的力量。(定位准确的人物1分,有依据的感悟1分)
4.(3分)(C “景阳冈打虎”的是武松,是酒后打虎)
5.(4分)漪 祭 mái yín
6.(3分)正确1分,正楷1分,美观1分
二、(45分)
(一)4分
7.(4分)伤离 迟 拟人(比喻也可以,词中这两个句子是以凋零的“芙蓉”和“杨柳”比年华易逝的女子,所以大的手法应该是比喻,而句子内部使用了拟人) 肠断白蘋洲
(二)12分
8.(2分)方其斗时/ 夹尾于髀间/ 虽壮夫膂力不能出之
(少断一处、多断一处皆扣一分,2分扣完为止)
9.(3分)对……感到疑惑(以……为疑) 原因,缘故 擅长,善于
10.(4分)(1)这个图(上的牛)都是翘(举)着它的尾巴,似乎(好像)不像啊。(2)这是中午的牡丹(啊)。(每句2分,意对即可)
11.(3分)“识真牛”;“善求”; 结论是两文共同蕴含的、合理均可,如:观察、生活体验、细节等。
参考译文:
(甲) 马正惠曾经十分珍爱他所收藏的戴嵩的《斗牛图》。在空闲的日子里,他把这幅画展开在厅前晒,有个缴租的老农看了暗自发笑。马正惠心里对此感到疑惑,就问其中的缘故。老农回答道:“我不懂画,但认识真的牛,正当牛相斗的时候,会把尾巴夹在两腿间,即使力气很大的壮汉也不能把它拉出来。这图上画的牛都翘着它们的尾巴,似乎不像啊!”马正惠公听了,因为这番话叹服。
(乙) 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牡丹丛》,在《牡丹丛》下面画着一只猫,他不知道这幅画的好坏。丞相正肃吴公与欧阳修是儿女亲家。一天看到这幅画以后说:“这画上画的是中午的牡丹。凭什么知道呢?那牡丹花张口开放,但颜色干燥,这是中午的牡丹啊!猫的黑眼睛眯成一条线,这是中午的猫眼。如果有带露水的花,那么花心收缩而颜色鲜艳润泽。猫眼早晚瞳孔都很圆,随着太阳渐渐升高,瞳孔变得狭长,到中午就如一条线了。”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画画的意图啊!
(三)(14分)
12.(4分)随着人口激增,城市化进程加剧,人生竞争更激烈。由于在占有各种资源上处于劣势,在成功之路上易受挫。热衷于在网络下 “晒”自己,太过注重自我满足,很少关心他人需求,于是变得自私脆弱。青少年处于人生最关键的阶段,即将面临着各种严苛的选择。
13.(2分)B
14.(2分)遇事只要往好处想就会快乐,就算你不小心掉进了河里,你也可以期待一条鱼恰好钻(跳)进了你的帽子里。(有落水的情境1分,有符合主题的思考1分。语言不通畅酌情扣分)
15.(2分)选A: 巧用对比,引发读者对人生两种极端情况的思考;用蒋方舟与吴秀波两个时尚名人放在标题里,便于吸引读者兴趣; 语言通俗幽默,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3点写出2点给满分,只选择不给分)
选B:点明文章主旨(观点);语言简洁不失幽默,使读者一目了然。(1点1分,只选择不给分)
16.(4分)示例:蓝欣,你好!(1分)这个周末南图有个心理辅导讲座,是针对我们青少年的,我们一起去听听吧!刚好缓解一下最近升学带给我们的压力。(1分)周末我们换一套漂亮的衣服, 早点去,到时候咱们坐在第一排,好吗?(1分)对了,到时候还可以和专家互动,我们先把自己的优点和值得感恩的事情列一列,到时候可以和专家交流一下。(1分)
(四)(15分)
17.(3分)①老陆斥资购买(吵架购买)②沱茶无人问津(长期滞销)③沱茶开始热销(价格猛涨)(意近即可,每点1分)
18.(4分)① “扔”这一动作表现了老陆对所谓行家说法的气愤,突显出老陆专业、正直、轻财的形象(写出一点,得1分)。为下文老陆揭秘凤凰双眼皮和自己不因高价而虚假出售埋下伏笔(结合文本回答出为下面做了暗示或与后面的相互照应即可)。(1分)
②示例:原来凤凰沱茶的双眼皮是这么回事!是啊,沱茶哪有什么贵贱之分呢?(1分)老陆不为利益驱使,坚持诚信从商,真让我汗颜。他真美(了不起)!(1分)(要结合上下文,分两个方面来回答,分点给分。)
19.(4分)“凤凰眼” 一语双关,表层意思是普洱茶的标志,深层意思是人格人性之美。(2分)以此为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象征了人格道德;与文章(故事)内容呼应(写出一点给1分,写出两点给2分)
20.(4分)经商要讲究商业道德(1分),做人亦要固守人生底线(1分),在今天很多人以经济利益为主的年代,能够不为利益驱使,守住本心更加难能可贵,这是人立身社会之所在(1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这点,社会就会和谐美好(1分)。(从“诚信”角度,结合阅读材料和现实生活,从正面回答即可。)
三、(50分)
21.作文参考2014中考阅卷标准(50分)
批改程序:先看切题,再看功底。
切题35分,基本切题28分,不切题2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