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夏青铜峡市大坝发电厂(751607) 方建文
2001年10月13日
第1类 裂纹
| 数字 | ⅡW射线 底片缺陷 字母代号 | 名 称 | 说 明 | 简 图 |
| 100 | E | 裂纹 | 在焊接应力及其它致脆因素共同作用下,焊接接头中局部地区的金属原子结合力遭到破坏而形成的新界面前产生的缝隙 | |
| 1001 | 微观裂纹 | 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裂纹 | ||
| 101 1011 1012 1013 1014 | Ea | 纵向裂纹 | 基本上与焊缝轴线平行的裂纹,可能存在于: ----焊缝金属中; ----容合线上; ----热影响区中; ----母材金属中 | |
| 102 1021 1023 1024 | Eb | 横向裂纹 | 基本上与焊缝轴线垂直的裂纹,可能位于: ----焊缝金属中; ----热影响区中; ----母材金属中 | |
| 103 1031 1033 1034 | E | 放射状裂纹 | 具有某一公共点的放射装裂纹,可能位于: ----焊缝金属中; ----热影响区中; ----母材金属中 注:这种类型的小裂纹也可以叫做星形裂纹 | |
| 104 1045 1046 1047 | Ec | 弧坑裂纹 | 在焊缝收弧弧坑处的裂纹,可能是: ----纵向的; ----横向的; ----星形的 | |
| 105 1051 1053 1054 | E | 间断裂纹群 | 一组间断的裂纹,可能位于: ----焊缝金属中; ----热影响区中; ----母材金属中 | |
| 106 1061 1063 10 | E | 枝状裂纹 | 由某一公共裂纹派生的一组裂纹,它与间断裂纹群(105)和放射状裂纹9103)不同,可能位于: ----焊缝金属中; ----热影响区中; ----母材金属中 |
| 数字 | ⅡW射线 底片缺陷 字母代号 | 名 称 | 说 明 | 简 图 |
| 200 | A | 气孔 | 熔池中的气泡在凝固时未能逸出而残留下来所形成的空穴 | |
| 2011 | Aa | 球形气孔 | 近似球形的孔穴 | |
| 2012 | 均布气孔 | 大量气孔比较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焊缝金属中,不要与链状气孔(2014)相混 | ||
| 2013 | 周部密集 气孔 | 气孔群 | ||
| 2014 | 链状气孔 | 与焊缝轴线平行的成串气孔 | ||
| 2015 | Ab | 条形气孔 | 长度方向与焊缝轴线近似平行的非球形的长气孔 | |
| 2016 | Ab | 虫形气孔 | 由于气孔在焊缝金属中上浮而引起的管状孔穴,其位置和形状是由凝固的形式和气孔的来源决定的,通常,它们成群地出现并且成人字形分布 | |
| 2017 | 表面气孔 | 暴露在焊缝表面的气孔 | ||
| 202 | K | 缩孔 | 熔化金属在凝固过程中收缩而产生的,残留在熔核中的孔穴 | |
| 2021 | 结晶缩孔 | 冷却过程中在焊缝中心形成的长形收缩孔穴,可能有残留气体,这种缺陷通常在垂直焊缝表面方向上出现 | ||
| 2022 | 微缩孔 |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枝晶间微缩孔 | ||
| 2023 | 枝晶间微缩孔 |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枝晶间微缩孔 | ||
| 2024 | K | 弧坑缩孔 | 指焊道末端的凹陷,且在后续焊道焊之前或在后续焊道焊接过程中未被消除 |
| 数字 | ⅡW射线 底片缺陷 字母代号 | 名 称 | 说 明 | 简 图 |
| 300 | 固体夹杂 | 在焊缝金属中残留的固体夹杂物 | ||
| 301 3011 3012 3013 | Ba | 夹渣 | 残留在焊缝中的熔渣,根据其形成的情况,可以分为: ----线状的; ----弧立的; ----其它型式的 | |
| 302 3021 3022 3023 | G | 焊剂或熔剂夹渣 | 残留在焊缝金属中的焊剂或熔剂,根据其形成的情况,可以分为: ----线状的; ----孤立的; ----其它型式的 | 见3011~3013 |
| 303 | J | 氧化物夹杂 | 凝固过程中在焊缝金属中残留的金属氧化物 | |
| 3031 | 皱褶 | 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铝合金焊接时,由于对焊接熔池保护不良和熔池中紊流而产生的大量氧化膜 | ||
| 304 3041 3042 3043 | H | 金属夹杂 | 残留在焊缝金属中的来自外部的金属颗粒,这种金属颗粒可能是: ----钨; ----铜; ----其它金属 | |
| 数字 | ⅡW射线 底片缺陷 字母代号 | 名 称 | 说 明 | 简 图 |
| 400 | 未熔合和 未焊透 | |||
| 401 4011 4012 4013 | 未熔合 | 在焊缝金属和母材之间或焊道金属和焊道金属之间未完全熔化结合的部分,它可分为下述几种形式: ----侧壁未熔合; ----层间未熔合; ----焊缝根部未熔合 | ||
| 402 | D | 未焊缝 | 焊接时接头的根部未完全熔透的现象 |
| 数字 | ⅡW射线 底片缺陷 字母代号 | 名 称 | 说 明 | 简 图 |
| 500 | 形状缺陷 | 焊缝的表面形状与原设计几何形状有偏差 | ||
| 5011 5012 | F F | 连续咬边 间断咬边 | 因焊接造成的焊趾(或焊根)处的沟槽,咬边可能是连续的(5011)或间断的(5012) | |
| 5013 | 缩沟 | 由于焊缝金属的收缩,在根部焊道每一侧产生的浅的沟槽(也可见515) | ||
| 502 | 焊缝超高 | 对接焊缝表面上焊缝金属过高 | ||
| 503 | 凸度过大 | 角焊缝表面的焊缝金属过高 | ||
| 504 | 下塌 | 穿过单层焊缝根部或从多层焊接接头穿过前道熔敷金属塌落的过量焊缝金属 | ||
| 5041 | 局部下塌 | 避部塌落 | ||
| 505 | 焊缝型面 不良 | 母材金属表面与靠近焊趾处焊缝表面的切面之间的角度α小 | ||
| 506 | 焊瘤 | 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流淌到焊缝之外未熔化的母材上所形成的金属瘤 | ||
| 507 | 错边 | 由于两个焊件没有对正而造成板的中心线平行偏差 | ||
| 508 | 角度偏差 | 由于两个焊件没有对正而使它们的表面不平行(或不成预定的角度) | ||
| 509 5091 5092 5093 5094 | 下垂 | 由于重力作用造成的焊缝金属塌落 ----横焊缝垂直下垂; ----平焊缝或仰焊缝下垂; ----角焊缝下垂; ----边缘下垂 | ||
| 510 | 烧穿 | 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自坡口背面流出,形成穿孔的缺陷 | ||
| 511 | 未焊满 | 由于填充金属不足,在焊缝表面形成的连续或断续的沟槽 | ||
| 512 | 焊脚不对称 | |||
| 513 | 焊缝宽度 不齐 | 焊缝宽度改变过大 | ||
| 514 | 表面不规则 | 表面过分粗糙 | ||
| 515 | 根部收缩 | 由于对接焊缝根部收缩造成的浅的沟槽(也可见5013) | ||
| 516 | 根部气孔 | 在凝固瞬间,由于焊缝析出气体而在焊缝根部形成的多孔状组织 | ||
| 517 | 焊缝接头 不良 | 焊缝衔接处的局部表面不规则 |
| 数字 | ⅡW射线 底片缺陷 字母代号 | 名 称 | 说 明 | 简 图 |
| 600 | 其它缺陷 | 不能包括在1~5类缺陷的其它缺陷 | ||
| 601 | 电弧擦伤 | 在焊缝坡口外部引弧或打弧时产生于母材金属表面上的局部损伤 | ||
| 602 | 飞溅 | 熔焊过程中,熔化的金属颗粒和熔渣向周围飞散的现象,这种飞散出的金属颗粒和熔渣习惯上也叫飞溅 | ||
| 6021 | 钨飞溅 | 从钨电极过渡到母材金属表面或凝固焊缝金属表面钨颗粒 | ||
| 603 | 表面撕裂 | 不按操作规程拆除临时焊接的附件时产生于母材金属表面的损伤 | ||
| 604 | 磨痕 | 不按操作规程打磨引起的局部表面损伤 | ||
| 605 | 凿痕 | 不按操作规程使用扁铲或其它工具铲凿金属而产生的局部损伤 | ||
| 606 | 打磨过量 | 由于打磨引起的工件或焊缝的不允许减薄 | ||
| 607 | 定位焊缺陷 | |||
| 608 | 层间错位 | 不按规定程序熔敷的焊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