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工程简介
某隧道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境内,距209国道约300m。隧道围岩等级为V级围岩黄土隧道,进口里程为DIK177+576,出口里程为DIK178+332,隧道全长756m。在DIK178+392处相邻赵家庄2#隧道,为了施工方便,某隧道采取由出口向进口方向开挖。其中DIK178+045~070段下穿一冲沟,隧道以明洞形式通过,待明洞施工完毕对洞顶上下游进行回填处理,以保证水流通畅同时避免水流对隧道明洞洞顶的冲刷,减少隧道运营期间的安全隐患。
2. 施工方案
原设计中,DIK178+045~070段采取明洞施工。出洞和进洞前在DIK178+088~070和DIK178+045~027段各打入45根长18mφ108超前管棚。明洞开挖后先进行仰拱和二衬的浇注,最后进行拱顶土回填。为防止下雨对隧道结构带来影响,开挖后需立即进行衬砌、回填、防排水。由于此种方案施工进度缓慢,延长了隧道出洞至回填时间,如遇下雨可能导致隧道坍方;且造价相对较高。经讨论报业主后变更为“明洞暗作”。即开挖后先用型钢进行初期支护,初期支护完成后立即进行拱顶回填和防排水工程,二次衬砌则适当延后。这样大大缩短了隧道出洞至回填的时间,降低因下雨而导致隧道坍方的风险。
3. 施工原则
以新奥法为施工基本原则,施工中遵守“短开挖、少扰动、强支护、实回填、严治水、勤量测”的原则。
4. 施工步骤
4. 1 出洞前准备
4.1.1 为防止出洞时遇上雨季,在出洞前做好天气预测准备,在确定最近一段时间里天气情况良好的情况下及时出洞。
4.1.2 隧道开挖至DIK178+075段时,地质情况已到达软弱黄土层,为保证工人的安全,开挖时加强对隧道内部围岩的监控,同时派地质专家在隧道外部观测围岩变化情况,一旦有意外情况发生,立即通知工人停止作业。
4.1.3 做好洞口外侧临时排水系统,为明洞施工期间遇到降雨做准备。
4.2 开挖
隧道出洞后,立即对隧道边坡进行刷坡处理。此段隧道地质情况为:洞口周边为重力堆积及冲刷形成的次生黄土,灰黄色,岩性为粉质黏土,垂直节理较发育,结构较疏松,含较多孔洞,强度较低;下部为褐黄、橙黄色粉黏土壤,土质均匀,致密,结构完整,整体性较强,微压缩不失陷,强度高;同时隧道位于两个冲沟交界处,地质情况十分复杂。因此开挖过程中有地质专家时刻观测开挖面周边地质,保证开挖的顺利进行。根据当地地质情况,我部采用挖掘机开挖。同时,为保证下雨之前及时进洞,开挖速度适当加快,以3-4m/天为宜。
图1 明洞的开挖与初期支护
4.3 初期支护
初期支护采取“型钢+连接筋+钢筋网片+砂浆锚杆+C25纤维混凝土”的支护方式。此段隧道周边所受围岩压力相对较小,因此,为节约成本,在保证隧道安全的情况下,将型钢间距由加强段的0.6m加大到1.2m,同时也提高了隧道施工进度。为了减小对围岩的过度扰动,上台阶不设锚杆。初期支护在开挖后立即进行,且边开挖边支护。下台阶的开挖支护暂时延缓,开挖下台阶时不能过快,开挖时需地质专家现场指导。型钢背面绑扎石棉瓦作为外模以保证喷浆能顺利附在型钢上。为改善洞内空气,在隧道顶部纵向预留两个直径60cm的油桶作为临时排气孔,油桶桶顶高于隧道填土,形状犹如烟囱,这样下雨时可防止雨水流入隧道内,待浇注二衬时再对此进行处理(如图2)。
图2 明洞断面图
4.4 二次衬砌
为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此段隧道二次衬砌经业主同意后变更为与相邻桩号即DIK178+080~070段、DIK178+045~020段相同支护形式,即采用V级围岩加强段施工。二衬主筋由φ22螺纹钢改为φ25螺纹钢;纵向连接筋由φ16螺纹钢改为φ14螺纹钢;衬砌厚度由80cm改为仰拱厚度 60cm、拱墙厚度50cm。拱墙二衬利用台车立模浇注。同时,为缩短隧道出洞至回填时间,此段二次衬砌工程施工可在回填完成后施工。
4.5 二次进洞
隧道二次进洞位于一冲沟正下方,地质情况不理想,因此在进洞前需对洞口地段地质情况做详细调查后做出相应方案。我部在进洞前先对隧道坡面刷坡处理,并打入超前小导管。为保证工人施工安全,防止进洞时隧道顶部冲沟泥土滑入隧道,进洞时采取在初期支护顶面与边坡间搭设纵向型钢,并在型钢上铺设钢筋网片、石棉瓦、喷射混凝土的方式抵挡冲沟内可能滑下的黄土(如图3)。进洞过程中时刻观察掌子面周边围岩变化,一旦有突发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做出相应的拯救措施。
图3 二次进洞剖面示意图
4.6 明洞回填
待隧道二次进洞完成后立即开始拱背回填,此时距隧道出洞仅一周时间,可见此种方案在缩短出洞到回填时间上的优势。填土底层以粉质黄土为宜,避免草根树皮等杂质混入填土内。明洞拱背回填应对称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应超过0.3m;其两侧回填土的土面高差不得大于0.5m。回填至拱顶时改用沙夹卵石反滤层,回填至拱顶后须满铺分层填筑,同时使回填面与水平面保持一定坡度,便于排水。回填高出拱顶约60cm后铺设防水板,切记保证防水板的完好性。最后在防水板上铺设一层30cm黏土隔水层压实即可(如图2)。
明洞完成10天后,当地持续降了半个月的大雨,而雨水未对明洞带来任何灾害,事实证明回填非常成功,同时也反应出此种方案在时间安排上的合理性。
图4 工人对回填土进行夯实
5. 施工中关键问题的处理
5.1 开挖时间的选择
不宜在雨季施工,当必须在雨季施工时,应加强防护,随时监测、检查山坡稳定情况。
5.2 开挖方式的选择
开挖方式以及边坡和仰坡的坡度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边仰坡稳定程度和采用的施工方法确定。石质地段开挖时,应防止爆破影响边坡的仰坡的稳定;松软地层开挖时,宜边支护边开挖。
5.3 防排水设施
明洞地段周边地质情况普遍较差,岩层相对比较松散,回填应充分,排、隔水措施应完善,保证水流通畅同时避免水流对隧道明洞洞顶的冲刷,严禁拱顶出现池塘等水坑,减少隧道运营期间的安全隐患。
5.4 变形缝的设置
明洞地段地质变化明显,因此明暗交界处变形缝的设置尤为关键,这将直接影响到隧道运营后整体结构的安全性。
6. 变更前后出洞至回填时间、主要工程量比较
表1
| 项 目 | 原设计方案 | 变更后施工方案 | ||||
| 出洞至 回填所 需时间 | 开挖 | 3天 (可在出洞前开挖) | 开挖+初支 | 7天 | ||
| 仰拱 | 5天 | 回填 | 1天 | |||
| 二衬 | 9天 | |||||
| 回填 | 1天 | |||||
主 要 工 程 量 | 钢 材 | HRB335 | 49790.2 Kg | HRB335 | 52245.1 Kg | |
| HRB235 | 8318.425 Kg | HRB235 | 7220.575 Kg | |||
| I20a型钢 | 0 Kg | I20a型钢 | 34434.246 Kg | |||
| φ42钢管 | 0 Kg | φ42钢管 | 3377.808 Kg | |||
| φ108钢管 | 20433.06 Kg | φ108钢管 | 0 Kg | |||
混凝土 | C20 | 234.75 m3 | C20 | 234.75 m3 | ||
| C25 | 0 m3 | C25 | 302.425 m3 | |||
| C30 | 947 m3 | C30 | 513.1 m3 | |||
| 挖方 | 9282 m3 | 4781.25 m3 | ||||
| 造 价 | 999657.26元 | 902562.84 元 | ||||
通过表1对变更前后明洞主要工程量的比较,可得出结论:变更后施工方案比原设计方案造价更低,进一步综合施工进度、施工难度考虑,采用变更后方案缩短了出洞到回填的时间,降低了雨水对明洞冲刷的风险,间接增加了很大的效益。总的来说具有更高的优越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