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112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4:20:09
文档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112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的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2、通过对元二,阳关,柳树等相关知识的介绍,让学生掌握古诗常识。3、通过对重点字词的梳理,使学生能够抓住诗的关键词,体会诗人的感情。4、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5感悟诗歌内容,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古诗重点字词的学习,积累古诗常识难点:能够充分的理解离别之情,体会诗人对朋友的担心牵挂和不舍之情。【教学过程】1、由画入诗,导入新课(根
推荐度:
导读【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的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2、通过对元二,阳关,柳树等相关知识的介绍,让学生掌握古诗常识。3、通过对重点字词的梳理,使学生能够抓住诗的关键词,体会诗人的感情。4、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5感悟诗歌内容,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古诗重点字词的学习,积累古诗常识难点:能够充分的理解离别之情,体会诗人对朋友的担心牵挂和不舍之情。【教学过程】1、由画入诗,导入新课(根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会写要求的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

2、通过对元二,阳关,柳树等相关知识的介绍,让学生掌握古诗常识。

3、通过对重点字词的梳理,使学生能够抓住诗的关键词,体会诗人的感情。

4、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5感悟诗歌内容,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古诗重点字词的学习,积累古诗常识

难点:能够充分的理解离别之情,体会诗人对朋友的担心牵挂和不舍之情。

【    教学过程】

1、由画入诗,导入新课

(根据古诗的内容,准备一张关于送别的图片)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幅画。

    (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请问你从这幅画中都看到了什么呢?

   预设一:学生可以说出图片的内容,但没有点出送别,教师追问:“你们说说

   画中的人物在干什么呢?

   预设二:如果学生能够直接说出是送别,就直接进行导入环节。

  (在学生跟据图片的内容说出送别之后,进行导入)

 师:既然是送别的场景,那么你们知道哪些诗是关于送别的吗?

   预设一:因为刚刚学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所以学生至少可以 

   说出这一首,教师可以加以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如《赠汪伦》《别董大》《芙

   蓉楼送辛渐》等。学生有说出《送元二使安西》可以询问他:“关于这首诗你

   都知道哪些呢?

   预设二:在没说出《送元二使安西》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自己说:”老师也知

   道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你们关于这首诗了解多少呢?

 师总结:咱们同学关于《送元二使安西》这首送别诗有的人了解一些,有的人不了解,不了解的同学请不要着急,今天我们大家就共同学习这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出示课件,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解读诗题

  1、介绍作者

  师:哪些同学比较了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关于王维你们知道哪些呢?

   预设:学生还是能够说出一些关于王维的情况,教师进行补充,并在补充的

   时候自然过渡到本诗的背景介绍。

     (出示课件介绍王维,加深学生对王维的理解,在从对王维简单的生平介

       绍带出本诗的背景介绍)

  师: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九岁就负有才名,二十一岁成进士。 

曾一度出使边塞,此外大部分时间都在朝廷任职。他晚年在长安任职的一天,

他接到了朋友要到边塞去做官的消息,这位朋友此时在渭城,为了和朋友 

分别前见一面,他特意从长安赶到了渭城,那么这位朋友是谁呢?这位朋友 

要去边塞的哪里呢?这位朋友为什么要到那里去呢?可不可以不去呢?下 

面和老师一起看这首诗的题目,从题目中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

2、教师详解诗题

 “送”是送别的意思,王维去要做的事情

 “元二”朋友的名字,因在家中排行老二所以叫做元二,自古家中排行都是在

   男孩中,元二一定有个哥哥,叫元大,如高适的《别董大》

 “使”是出使的意思,在这里说的是元二被贬奉旨出使边疆。

 “安西”在今天的库车附近,长安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渭城,秦时的

  都城咸阳城,汉时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3、自读诗句,理解字词

  1、学生带着疑问自由朗读古诗

   师:关于这首诗,我们已经知道是诗人王维要去送元二,那么这首诗发生在

     什么季节?什么地方呢?王维有对元二说了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以小组为 

     单位先自由朗读这首古诗,从诗中进一步寻找答案。

       (出示课件,让学生明确自读顺序、规则及时间分配)

  2、重点字词的梳理

    ① 浥(yì):湿润。

    ②舍两个读音,分别表达的两个意思,客舍是旅店的意思,舍是舍不得之意。 

    ③ 柳:柳树在古诗中表达的是挽留之意。

    ④“更尽”意思再干一杯酒,说明他们已经喝了很多的酒。

⑤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早在公元前121

年,西汉王朝为抵抗匈奴对边疆的骚扰,经营西域,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

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时建立了阳关和玉门关。从地图可以看出,阳关

和玉门关都是通往西域的门户,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出敦煌后必须走两个

关口的其中一个,两者都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自西汉以来,许多王

朝都把这里作为军事重地派兵把守,多少将士曾在这里戌守征战。如“羌笛

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故人:老朋友,如刚学习“故人西辞黄鹤楼”

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酒浓情更浓。

   师:通过我们对全诗的学习,一幅朋友送别图在我们的脑海中展现。那么元

      二与王维到底是怎样的朋友呢?想一想,从诗中的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来?  

       (元二即“元老二“的意思,彼此间能够这样称呼的人关系一定很好)

       (故人就是老朋友的意思)

       (更尽一杯酒,从夜晚喝道天明,他们依然不舍)

   师:中国的酒文化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喝酒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酒逢知己千杯少”。那元二即将远行,这“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

 的酒呢?王维通过这酒想对元二说些什么呢?

      (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畅所欲言)

  2、触景情更深

师: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醉眼迷离的透过窗子,向外望去,有哪些景物 

 又勾起了他们离别的伤感之情?

     (朝雨,柳树,客舍等,在让学生闭上双眼默读全诗用心去体会诗情)

  3、路艰心更忧

   师:真的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次分别,不知何

     时相见。安西距离渭城有多远?

   (让学生大胆猜想之后,出示唐朝的版图让学生先在地图上看一看元二此去

的路程,从渭城途径阳关,最后到达安西,要穿过半个中国,行程3000多

公里,在当时靠骑马走路要走上半年之久。元二走的越远越突出了诗人王维

的不舍与牵挂之情,为分别哀伤之情重重的加了一笔)

  师:那阳关以西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出示课件:狂风呼啸漫天黄沙的茫茫沙漠戈壁)

  师:而此时此刻的渭城呢?是怎么样的景象呢?

  (出示课件:雨后柳色清新,一片生机勃勃的画面。让学生对比两地自然环境)

  师:渭城这里不但景色宜人而且还有老友相伴,对酒当歌。

  (出示课件:朋友间饮酒作诗画面)

  师:那安西呢?

  (出示画面:夕阳西下陪伴元二的只有一匹孤独的老马,并配上背景音乐。让

   学生通过对比有所感悟)

  师:看到这样的画面,你又想到了什么?

  (这样的对比更加突出了王维的担心和牵挂)

  师:同学们,我们都有过和朋友分别的经历,体会过那种依依不舍的感情,但

   是想朋友了我们还可以打电话或者上网视频,但是在古代只要是分别了基本 

   是杳无音讯,王维送元二跟李白送孟浩然也截然不同,毕竟孟浩然去的扬州, 

   三月的扬州是很美的,而我们在看看元二去的是什么地方呢?王维此时的心 

   情又会是怎样的呢?

   (让学生把这种送别之情升华)

  师:此时的王维年纪已经很大了,在他送走元二五年之后就离开了人世,他自

    此再也没有见到他的朋友元老二,这可以说是一首彻彻底底的分别诗。

   (停顿一下,给学生回味一下)

  师:来让我们跟着阳关曲再次品读诗中的情感,结束对这首诗的学习。

文档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112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的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2、通过对元二,阳关,柳树等相关知识的介绍,让学生掌握古诗常识。3、通过对重点字词的梳理,使学生能够抓住诗的关键词,体会诗人的感情。4、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5感悟诗歌内容,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古诗重点字词的学习,积累古诗常识难点:能够充分的理解离别之情,体会诗人对朋友的担心牵挂和不舍之情。【教学过程】1、由画入诗,导入新课(根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