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备人:王有邦 副备人: 审核人:
| 课题 |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 课时 | 第 课时 | 备课 时间 | |||
学 习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0个。 | |||||
过程与方法 | 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的方法和通信的方法。 |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会人们的聪明才智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
| 难点 | 理解课文内容 | ||||||
| 教学方法 |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 ||||||
| 教具学具 | 多媒体课件 | ||||||
| 学案 | 导案 | 批注 | |||||
|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人类是由什么进而来的吗? 2、教师简单地介绍人类的发展,后导入:那时候没有文字,更不用说有电等现代通讯设备了,那么他们是怎样记事和传递信息的呢? 二、自主探究 1、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思考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读的情况。 (1)全班齐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3)说一说这些生字都该注意什么?(学生从字的发音、字的书写上抒发自己的看法。) (4)教师适当的总结,并再强调下列字的读音和书写。“徽”“擦”“烁”“倒”(多音字)“摔”。 (5)开火车读生字词,并巩固 三、合作学习 1、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小组讨论给课文分段。 3、教师小结,理清文章的条理。 4、采用多种方法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四、展示交流 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其他思考:这一部分围绕哪一句话来描写。 2、指名反馈。(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3、理解“奇妙”。 4、导读,学生自读课文: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奇妙的方法记事的呢? 5、指名反馈(结绳记事、贝壳记事)(学生反馈后教师出示课文中相应的插图。 6、讨论:人们是怎样用绳子和贝壳记事的。 7、集体反馈,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 五、巩固提升 1、引导想像,各种绳子结以及贝壳可能代表什么意思?(学生发挥想像,自由发言)。 2、你们知道我们现代都有哪些通信方式。 3、你们知道吗。过去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人们的通信方式可多了,只是不及我们现在的迅速。 | 学会正确书写12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
了解发明文字前人们记事和通信的方法,知道传递信息的方式。 鼓励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古代人类生活知识 教师可以将一两个关于过去人类通信的方式告诉学生,(例如长城烟火台的由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