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 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1. 活动范围: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重点是二级以上公立医院。
3. 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
4. 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 50 种
5. 儿童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 50 种
6. 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 5 个品规
7.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 60%
8. 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
9.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持体系,说法错误的是:必须设立临床微生物室
10. 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院长、科室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1.具有高级职称资格的医师才能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
2. 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 30% 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3.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控制临时采购抗菌药物品种和数量,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原则上每年不得超过 5 例次。如果超过 5 例次
4. 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在六个月内不得恢复其处方权和药物调剂资格
5. 清退或者更换的抗菌药物品种或者品规原则上 12 个月内不得重新进入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
6. 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7.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
8. 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 24 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9.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控制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的品种数量。同一通用名称抗菌药物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 2 种
10. 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释义
1.WHO在1969年制定了解剖-治疗-化学的药物分类系统
2.限定日剂量(DDD)做为用药频度分析的单位
3.抗菌药物的范畴不包括:植物成分抗菌药
4.手术超过3小时,出血量超过1500ml时可以考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5.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中:处方指标有5个
感染控制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1.致死性感染、且对类酰胺过敏者推荐使用万古霉素
2.常规手术不推荐使用万古霉素
3.耐药菌院内感染住院期间病死率是敏感菌的2倍
4.不推荐使用碳青霉烯的情况:MRSA,MRSco,VRE感染
5.不属于用药后审计的内容:费时费力,每周7天24小时服务
6.非难治菌感染不推荐使用碳青霉烯抗菌药物
7..美国每年发生200万院内感染,其中50-60%由耐药菌引起
8.不是滥用抗生素的不良影响:增加医院经济效益
9.关于革兰氏阴性菌说法错误的是: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
10.关于Audit说法错误的是:院领导的支持并不是很重要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及评价(一)
1.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以上皆是
2.我国住院患者大约有80%使用抗菌药物
3.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最常见的是:没有适应症确用了,或使用抗菌药物的剂量过大、疗程过长。
4. 以扁桃体炎的感染为例,可选择的药物有许多种,比如针对链球菌有效的有青霉素、头孢菌素、喹诺酮、大环内酯类。但是,由于大环内酯长期在我国使用以后,链球菌已经80%左右对大环内酯耐药
5.促进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必须加强哪方面的管理:以上都是
6.所谓合理用药,指的是:以上都是
7.不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是:庆大霉素
8.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最突出的原因是:医院现行问题
9.我国一些大城市,抗菌药物占所有药物的30-40%
10.抗菌药物的使用状态在人体内构成哪三方面关系:药物和细菌、药物和人体、细菌和人体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及评价(二)
1. 药物联用:青霉素加链霉素是最经典的使用
2.破坏细菌细胞壁的药物:青霉素
3.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喹诺酮类
4. 万古霉素不是广谱抗生素
5.万古霉素对那些菌敏感:葡萄球菌、链球菌
6.红霉素和头孢菌素联用抗菌活性降低
7.替卡西林属于时间依赖性抗生素
8.喹诺酮类医嘱细菌DNA合成
9.联合用药的缺点:以上都是
10.抑制细菌蛋白合成:氯霉素
细菌耐药性对临床处方抗菌药物的影响
1.下列哪些因素使耐药监测存在局限性:以上都是
2.肺炎克雷伯菌产生泛耐药的比例是:3.8%
3.早期有效使用抗菌药物的黄金时间是:6小时
4.肠杆菌科细菌产生泛耐药的比例是:1.2%
5.2010年耐药监测显示,阿奇霉素、红霉素对流感嗜血杆菌不是常常耐药。
6.复杂的医院感染90%由条件致病菌所引起
7.青霉素对呼吸道分离出来的肺炎链球菌仍有70-92%的敏感性
8.鲍曼不动杆菌产生泛耐药的比例是:21.4%
9.大肠埃希氏菌不是CAP的病原组成
10.2009年14家医院36株伤寒沙门氏菌和副伤寒沙门氏菌A耐药率监测中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36.7%
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的使用原则
1. 青霉素是窄谱药
2.氨基糖甙类药物说法错误的是:肾毒性和耳毒性与药物峰浓度有关
3.下列药物抗菌谱最广的是:哌拉西林
4.头孢一代抗阳性菌活性最强
5.我国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物是:喹诺酮类
6. 喹诺酮类药物会引起心电图出现QT间期延长
7.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以上都是
8. 头孢他啶、头孢磺啶都是对绿脓杆菌有效
9.不属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是:氧氟沙星
10.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不包括:吡哌酸
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1. 青霉素类药物为时间依赖性抗生素
2.氨基糖甙类说法正确的是:以上都是
3.苯唑西林对MRSA感染无效
4.喹诺酮类会引起QT间期延长
5.头孢氨苄在6岁以下儿童慎用
抗菌药物的评价与遴选-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林可酰胺类、多粘菌素类
1..对于军团菌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红霉素可作为首选药
2..阿米卡星在肾功能不全者,首次剂量 7.5mg/k
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消化道反应;肝毒性;过敏反应
4..氨基糖甙类类药物水溶性大而脂溶性小
5..大环内酯类类药物还可抑制茶碱的正常代谢
6.阿奇霉素颗粒: 100mg
7..庆大霉素血药峰浓度超过 12 μ g/ml 、谷浓度超过 2 μ g/ml 以上时可出现毒性反应
8..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由链霉菌产生的一类弱碱性抗生素
9.克林霉素禁用于对本品或其他林可霉素类药过敏者和1月龄以下的新生婴儿
10.阿奇霉素口服吸收快,所以经口服给药
抗菌药物的评价与遴选- 氟喹诺酮类
1.对喹诺酮类药过敏者、孕妇、糖尿病患者、 18 岁以下患者禁用诺氟沙星
2.诺氟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
3.环丙沙星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一次 250mg ,一日 2 次,重症者可加倍
4.左氧氟沙星的抗菌活性是氧氟沙星的 2 倍
5.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作用强
抗菌药物的评价与遴选-β内酰胺环类
1.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抗菌作用优于第二代和第三代
2.布氏杆菌等对氨苄西林敏感
3.头孢氨苄为半合成的第一代口服头孢菌素
4.头孢曲松钠不能与含钙制剂(液体)混合注射
5.新生儿使用头孢唑林一次不超过 20mg/kg ,一日 2 次
6.氨苄西林对草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的作用较优
7.苯唑西林 ( 新青霉素 II) 耐酸和耐青霉素酶青霉素
8.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有完全的交叉耐药性
9.青霉素类具有作用强、毒性低的特点
10.青霉素半衰期 30 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