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课外阅读
牵牛花娃娃
蒲华清
春天,爸爸带艳艳在阳台上的花槽(zāo cáo)里撒(sàn sǎ)下一排牵牛花种子。不久,土里冒出绿芽了;又不久,绿芽长成胖胖的绿藤了。爸爸在阳台边拉起一排长绳。
艳艳问:“爸爸,拉绳干吗?”
爸爸说:“牵牛花藤儿要比赛爬绳呀!”
艳艳不信。只见爸爸把藤儿绕上长绳,一条绳一根藤儿,就像一排绿娃娃站在一道道起跑线上。艳艳乐了,忙喊:“预备——爬!”
绿藤儿一动也不动,爸爸骗人。
第二天早晨,呵!每根藤儿都向上爬了一段,中间那根最胖的藤儿爬得最快了,比旁边的藤儿高出了好长一段。爸爸没骗人,艳艳乐得大声叫:“爸爸,来看!它们真的在比赛爬绳了!”接着,便拍着小手喊:“加油!加油!”
但绿藤还是一动也不动。谁也没见它们往上爬。中午,艳艳放学回家,又见藤儿往上爬了一段。艳艳想:牵牛花藤儿真奇怪,它们为什么总是悄悄往上爬,不让人看见呢?
不久,牵牛花藤儿爬上阳台顶了,就像给阳台挂了床绿纱帐;又不久,绿藤儿上长满了红花朵,就像绿纱帐(chànɡ zhànɡ)挂满了密密的红喇叭。
艳艳家的阳台好看极了。
艳艳明白了:牵牛花是一群悄悄做好事的娃娃!
(选自《一分钟床头小故事 太阳》)
(1)选出文中下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
A. 表示说话中断或停顿 B. 表示解释说明 C. 表示声音延长 D. 表示突然转换话题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照样子仿写一句:________。
(4)牵牛花藤儿为什么总是悄悄往上爬,不让人看见呢?
(5)你还知道哪些攀爬的植物?请把它们的名字写下来。
【答案】 (1)cáo;sǎ;zhànɡ
(2)C
(3)比喻;书籍就像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4)因为植物生长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是用肉眼看不到的。
(5)葡萄、紫藤、野蔷薇。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本题主要考查对破折号的作用的理解及判断能力。做题多读,细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进步去分析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3)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把“一根藤儿”比作“一排绿娃娃”是比喻。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故答案为:(1)cáo;sǎ;zhànɡ
(2)C
(3) 比喻、书籍就像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4)因为植物生长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是用肉眼看不到的。
(5)葡萄、紫藤、野蔷薇。
【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考查学生对破折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与昆虫为伴的人(节选)
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部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里。村前小溪流水,村外山野树林,环境十分优美。
小小的法布尔对大自然里发生的事情特别感兴趣,不论是水里的游鱼、空中的飞鸟、花丛中的蝴蝶,他都喜欢。他总喜欢给自己提出一连串的问题:“鱼儿睡不睡觉?”“鸟儿长不长牙齿?”“蝴蝶为什么这样漂亮?”这些问题,大人们也常常回答不出来。于是他时常留心观察飞禽和昆虫,自己寻找答案。
一个深秋的夜晚,法布尔突然听见房屋背后、荒草滩里响起一阵“唧──唧唧唧”的虫鸣声,声音清脆好听。
“奶奶,这是什么在叫呀?”法布尔问。祖母迷迷糊糊地答道:“睡吧,也许……是狼。”法布尔挡不住虫鸣的诱惑,他悄悄地开了门,摸黑到草丛中去,想看个究竟。
法布尔七岁那年,家里送他到邻村的一所小学读书。老师是一位动物爱好者,饲养了猪、鸡、羊、鸽子、黄莺和蜜蜂,还有一只招人喜爱的小刺猬。法布尔在学校除了读书,还学到了不少有关小动物的知识。
法布尔对动物特别是昆虫的兴趣越来越浓。一天,父亲赶集回来,给他买了一张动物挂图和一本寓言集。寓言集里有许多昆虫的精美插图,法布尔爱不释手,并逐渐痴迷上了对昆虫的研究。
(1)“爱不释手”的意思是________,请你用这个词语造句:________
(2)在下列括号中填写恰当的动词。
水里________的鱼 空中________的鸟 地上________的马
(3)法布尔听见“唧──唧唧唧”的虫鸣声,你还知道哪些虫鸣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觉得法布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简要描述一下。
(5)你对什么事物感兴趣呢?简要地说明一下。
【答案】 (1)因喜爱某物而舍不得放下;这些千奇百怪的石头,让人爱不释手。
(2)游;飞;跑
(3)嘶——嘶嘶嘶;嗡——嗡嗡嗡;咻——咻咻咻
(4)法布尔是个细心观察事物、喜欢问问题、爱思考、爱动脑筋的孩子。
(5)我对球类的运动特别感兴趣,不论是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我都感兴趣。我总喜欢了解各类球赛的比赛规则,掌握它们的打法,课余时间到广场去打球。自从爸爸给我买了篮球、乒乓球、球拍等体育用品,我对球类运动的兴趣就越来越浓厚了。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
(2)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3)此题考查拟声词的积累。拟声词指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语,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事物所发出的声音。注意认真读课文来积累。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5)写出自己对事物的兴趣,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因喜爱某物而舍不得放下;这些千奇百怪的石头,让人爱不释手。
(2)游、飞、跑
(3)嘶——嘶嘶嘶、嗡——嗡嗡嗡、咻——咻咻咻
(4)法布尔是个细心观察事物、喜欢问问题、爱思考、爱动脑筋的孩子。
(5)我对球类的运动特别感兴趣,不论是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我都感兴趣。我总喜欢了解各类球赛的比赛规则,掌握它们的打法,课余时间到广场去打球。自从爸爸给我买了篮球、乒乓球、球拍等体育用品,我对球类运动的兴趣就越来越浓厚了。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意正确,说完整的话。
(2)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并结合语境。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象声词的掌握情况,准确地使用象声词,将会使我们说话、习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精神或品质。
(5)开放性试题。
3.课内阅读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庞大的怪物。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感叹句。
(2)老麻雀为什么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
A. 因为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的弱小让它十分紧张,“浑身发抖”;但由于它的愤怒,护子心切,又“发出嘶哑的声音”。
B. 因为老麻雀看到了猎狗的凶恶,很害怕,所以“浑身发抖”;同时它希望通叫声来换来其它的帮助,所以“发出嘶哑的声音”。
(3)文中提到的“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4)写出一句赞美母爱的诗句。
【答案】 (1)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
(2)A
(3)这力量就是无与伦比的母爱!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把陈述句改为感叹句。修改时可在句中加入带有强烈感情的词语,如那么、多么、太、真等词语,然后在句子末尾加上感叹词和感叹号。
(2)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的能力。根据课文内容,我们可以理解为:老麻雀面对庞然大物般的猎狗,它很害怕、很紧张,但是“强大的母爱”促使老麻雀奋不顾身的保护小麻雀。浑身颤抖、发出嘶哑的声音正是老麻雀紧张、害怕、还有对猎狗的愤怒之情所导致。
(3)本题考查对课文重点句子的理解。根据课文主题、联系上下文,得出 “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 母爱。
(4)本题要求根据课文主题“母爱”,写出赞美母爱的诗句。只要诗意正确即可。
故答案为:(1) 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
(2) A :因为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的弱小让它十分紧张,“浑身发抖”;但由于它的愤怒,护子心切,又“发出嘶哑的声音”。
(3) 这力量就是无与伦比的母爱!
(4)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点评】(1)陈述句改为感叹句,注意表示感情色彩词语的要加的恰当;句末得得标点符号改为叹号。
(2)课文内容的理解要注意结合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写作特点、课文课后注释等帮助理解。
(3)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做题才不会出错。注意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课文。
(4)本题考查赞扬的母爱诗句,注意平时积累诗句。
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 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 托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果 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选出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词。
(2)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________
②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________
(3)举现代科学实例来说明“千里眼”“顺风耳”。
千里眼:________
顺风耳:________
(4)“那时没有电灯,……”“那时”是指( )
A. 原始社会 B. 农耕社会 C. 科学社会
(5)“我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大概”在文中的意思( )
A. 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B. 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 C. 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原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盛开,文中引用的作用是( )
A. 科学给世界带来了美丽的自然景色。
B. 科学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
C. 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答案】 (1)超越;托付;成果
(2)发现;发明
(3)望远镜;电话
(4)B
(5)B
(6)C
【解析】【分析】(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只要写出其一即可。
(3)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4)、(5)、(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超越;托付;成果
(2)发现、发明
(3)望远镜、电话
(4)B;(5)B;(6)C
【点评】(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识记能力。平时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4)、(5)、(6)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1)潮来了的时间是________。
(2)写出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变化的句子和描写江面景象变化的句子:________。
(3)“踮着脚”说明观潮的人多,心情________,由“人声鼎沸”和“人群又沸腾起来”可以体会到________,这些描写间接地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答案】 (1)午后一点左右。
(2)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3)迫切;人们看到潮来了十分惊喜、激动
【解析】【分析】(1)、(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体会词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午后一点左右。
(2)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3)迫切;人们看到潮来了十分惊喜、激动
【点评】(1)、(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6.题目:我迷上了________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你喜欢干什么呢?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特别要写出你是如何让迷上它的,“迷”的程度。还可以写写这种爱好给你自己带来的好处。
【答案】 略
【解析】【分析】此次作文是半命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要易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
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点评】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7.生活中,你经历过哪些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呢?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把经历写清楚,要写出自己的感受、收获。
【答案】 略
【解析】【分析】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点评】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8.习作芳草地。
同学们,春天来啦,请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去看看春天美好的景色,然后抓住春天里大自然景色的特点,以“我爱春天”为题目写一篇作文。选择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要写出你对春天景色的赞美之情。
【答案】 略
【解析】【分析】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景的作文,写景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抓住景的特征写。所谓特征就是同其他物体有区别的地方,抓住特征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②写景要言之有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中间到两边等。不能一下子说这,一下子说那,东拉西扯,没有顺序;③写景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联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描写的景物写生动,写形象;
【点评】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