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作:写日记》教学设计
上课班级:三年级1班
【核心素养与课标分析:】
新部编版教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对写作能力的培养目标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这些目标就是小学阶段的写作核心素养要求。
三年级是第二学段的起始年级,在《标准》中对习作的目标与内容表述如下: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的世界,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的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写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学情分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是口头说话,而是笔头说话。因此,写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第二学段的目标明显比第一学段提高了一大截。中年级的任务陡然增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分水岭,尤其是在从口头语言转化到书面语言的过程中,存在着语言不通顺、内容空洞、写不清楚、标点不能准确使用等很多问题。盲目拔高导致学生习作的信心不足。
【教学目标:】
1.掌握日记书写的格式与简单要求。
2.学会合理选择日记的内容,并把内容写清楚。
3.对写日记有初步的兴趣,并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内容:】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24页:
1.日记书写的格式:居中写上年日、星期几、天气情况等。从第二行开始,先空两格,然后写日记的正文
2.日记书写的内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选样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对自己最有纪念意义的一件事,并将其写清楚。
3.日记书写的要求:语句通顺,不记流水账,选取有价值的材料,能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
【教学策略】
1.让学生弄清日记的格式。借助学过的课文,让学生在对比中自己去发现日记与文章的不同之处,发现日记的特殊格式,并交流这些特殊格式的用处。
2.使学生明白写日记的选材。通过比较“流水账”式日记与课本范文,思考哪些内可以写在日记中,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明确写日记要学会有重点地选材。
3.帮助学生明确与日记的要求、在赏析经典和修改同伴日记的过程中,讨论日记能打动人心的秘诀,了解充满真情实感的文字最有魅力。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课题:
1.同学们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你们经历了哪些难忘的事呢?(学生自由发言)
2、同学们说得都很棒,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许多有趣的事、新发现的事、有意义的事,也许就会慢慢地淡忘,那多可惜啊!
为了记住我们成长的精彩瞬间,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实用的办法——写日记(板书课题)
二、看图交流,感知“为什么写”:
1、究竟什么是“日记”呢?看!(出示:摄影师用照片记录生活;画家用美丽的图画记录生活;作家写书来记录生活……)
2、我们呢?小学生就用笔来记录真实的生活。写日记可以帮助我们养成
留心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对很多学生来说,写作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经常觉得无话可说。日记作为一种常见的应用文体,是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好形式。教师联系生活,出示图片,让学生在兴致盎然中看一看、聊一聊,轻松地感受到写日记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真的能帮助我们记录生活、留下美好回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观察例文,明确“写什么”:
1、我搜集了一些学生写的日记(出示图片、手写日记),我们看看日记里可以写些什么?
指名读日记,师引导发现:日记里写的是什么?
①观察秋天的银杏树叶(2016年9月20日星期四晴
我家门前有棵银杏树,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秋姑娘轻轻吹一口气,它就会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稳稳地飘落到地上,变成金色的地毯,好看极了。)每天都会看到很多的景物,选择一个或几个把它写下来。
②听说一则新闻(2017年7月18日星期二晴
今天我听妈妈说,北京已经有了三D立体斑马线,这种斑马线由蓝、白、黄三种颜色组成,很有立体感,这样开车的司机就更能看清楚前方,礼让行人。)听到的话,听说的事也可以写。
③亲身做的一件事(2018年3月12日星期一多云
今天晚上,我和妈妈去步行街滑旱冰。首先我穿好溜冰鞋,然后让妈妈帮我扶起来,妈妈慢慢地放手,我小步子地向前挪动,不一会儿,我溜得像小燕子滑翔一样自如了。我真开心!)写自己做过的事情,自己怎么做的就怎么写。
④心里所想的(2018年9月28日星期五雨
我一直盼望着能跟爸爸妈妈去公园玩,可是早晨,一阵雷声把我们惊醒了,紧接着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心里想:气死我了,这场雨下得真不是时候!今天不能出去玩了,我们怎么这么倒霉啊!)写自己没去成公园的想法、心情,多么真实!
(相机板书:所见、所闻、所做、所想)
2、指板书总结:日记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你观察到的事物、景物,听到的见闻、故事,自己做的好事、趣事、傻事,心中所想所感,总之就是
记录生活,什么都可以写在日记里!
(设计意图:日记的内容非常宽泛,教师通过分类出示一些学生的日记作品,让学生欣赏,直观地感受到日记可以写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或想到的,记人或记事都可以,什么都可以写,换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打消学生的顾虑,觉得日记并不难,产生学写日记的兴趣。)
四、尝试运用,学会“怎么写”:
1.(大屏幕出示课本中的范文)
①一读:仔细读一读书上的这一篇日记,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写日记注意什么格式?交流发现
第一行:要写清年、月、日,还要写上星期几和天气情况等。
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
日记是记录当天发生的事,我们一定要写上日期,星期和天气,当我们再回顾的时候就知道这件事是哪一天,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②二读:再读一读,小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边读边做记号:什么地方写得好,令你印象深刻?师生交流
③三读:我们一起读读这则日记,想象写好日记的秘诀在哪里?学生交流。
同学们读得很不错!小作者先写发现牙齿松了,再写想把它摇掉,心情的变化,最后写妈妈把牙齿洗净收起来。文章并不长,但是写得很清楚,而且真实地写出当时的心情和感受。清楚的语言,真实的文字才能打动人!
(板书:写清楚、要真实)
(设计意图:写日记,应该怎么写呢?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借助例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明白了日记的具体要求,并对“要把事情写清楚,表达真情实感,才能写好日记,”有了一定的感悟。)2、写不清楚,写不长,是同学们初学写作的最大困难,我们有困难可以请别人来帮忙,多修改,就会越写越好。
课堂练习:
出示学生的日记(学生的真实作品),思考应该怎么修改?
①日记一: 2018年10月16日星期二晴
今天早晨,妈妈领着我到菜市场买菜,菜市场的菜真多呀,看得我眼花缭乱。最后,我和妈妈买了小青菜黄瓜、茄子和一条鱼。
你觉得这篇日记里,什么地方写得不清楚?学生交流、修改。
②日记二:2018年10月8日星期一晴
今天上午,我急急忙忙交了作业,虽然完成了,但是字迹潦草不堪,我的心忐忑不安。后来老师发了作业,批评了我。
我们读完有什么感觉?不过瘾,心里想什么写得不太清楚。
学生交流、修改。
(大屏幕展示:修改后作品)师生点评,关注闪光点,鼓励表扬。
(设计意图:光说不练,是假把式。根据学情分析和教学经验,学生写日记的难点不在“写什么”,而是“怎么写”,尤其是把文章写通顺、写清楚,并不是那么简单。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仔细观察同学的日记作品,并对日记内容提出修改建议,反复修改,在师生点评和及时反馈中,真切地感受到怎样写才能写清楚、写具体,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3、同学们修改得真不错!一句话就像一根面条,我们都来“拉面条”越拉越长,越写越清楚了。
那日记是不是写得越长越好呢?一天发生的事有很多,我们能不能都写下来呢?(出示选择材料,朗读、交流)
为什么要重点写这件事?有意义,与众不同,有意思…
师总结:写日记要有重点,选择有意义或印象特别深的事记录下来。
不能记成流水涨。(板书:有选择)
(设计意图:紧贴三年级的学情,在学生容易犯错误的地方进行点拨,写日记并不是越长越好,在这一环节中自然引导学生知晓怎样才能避免写流水帐、怎样选材是真实的、有意义的,从而懂得取舍材料才能写出真实、流利的日记。)
五、回顾、总结:
1、回顾一下日记的要求,读儿歌:写日记,并不难,日记格式很简单。
开头写清年月日,星期、天气排后面。
日记内容很丰富,所见、所闻和所感。
真实感受写清楚,天天记录有发现。
2、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写日记了?赶快准备好日记本,多观察周围的人、物、事,认真思考,勤于练笔,大家别忘了,日记、日记,天天要记!祝同学们每天都有新发现,每天写出好日记!
【板书设计:】写日记
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写清楚
要真实
有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