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上海世博会场馆的设计元素与传统文化的运用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4:09:14
文档

上海世博会场馆的设计元素与传统文化的运用

上海世博会场馆的设计元素与传统文化的运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主办方确定以“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为主题,将大量新能源、节能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于世博会。世博园区内的各种建筑都按照节能、生态建筑的要求进行设计与建设,充分利用自然风场、自然透光、屋顶与墙面绿化等,减少建筑能源消耗。一位负责园区建设的工程师曾自豪地表示:“世博园内的一砖一瓦,一车一灯,节能减排等新技术的应用可谓无处不在。”如今,世博园内运行着太阳能设施、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LED照
推荐度:
导读上海世博会场馆的设计元素与传统文化的运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主办方确定以“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为主题,将大量新能源、节能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于世博会。世博园区内的各种建筑都按照节能、生态建筑的要求进行设计与建设,充分利用自然风场、自然透光、屋顶与墙面绿化等,减少建筑能源消耗。一位负责园区建设的工程师曾自豪地表示:“世博园内的一砖一瓦,一车一灯,节能减排等新技术的应用可谓无处不在。”如今,世博园内运行着太阳能设施、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LED照
上海世博会场馆的设计元素与传统文化的运用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主办方确定以“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为主题,将大量新能源、节能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于世博会。世博园区内的各种建筑都按照节能、生态建筑的要求进行设计与建设,充分利用自然风场、自然透光、屋顶与墙面绿化等,减少建筑能源消耗。一位负责园区建设的工程师曾自豪地表示:“世博园内的一砖一瓦,一车一灯,节能减排等新技术的应用可谓无处不在。”如今,世博园内运行着太阳能设施、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LED照明工程等一系列示范应用项目,在节能减排方面,创下多项世博历史纪录和国内记录,由此兑现了“低碳世博”的庄严承诺。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日本,在人们的印象当中是一个科技的象征,环保的先驱,它的展馆被称为“紫蚕岛”,运用了中国“蚕”的理念,日本馆的建筑理念是“像生命体一样会呼吸的环保建筑”。馆外覆盖超轻的发电膜,采用特殊环境技术,是一幢“像生命体那样会呼吸、对环境友好的建筑”。馆内通过实景再现和影像技术,展现2020年的未来城市生活,介绍日中两国的文化渊源、与自然共生的日本人生活、充满活力和时尚的日本当代城市、为解决水资源和地球环境问题而开发的先进技术,以及守护自然的市民活动。参观日本馆,首先会看到遣唐使、鉴真东渡等一系列反映日中两国源远流长交往历史的展示。这些由一位位历史先驱用心灵和信念写就的传奇,历经千余年,仍然拥有激荡人心的力量,在日中之间呼唤着“和”与“信”的回音。

印度是一个具有鲜明的地域特性的的国家,同属于四大文明古国的印度,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在其场馆的设计也是符合其文化地域的象征。

印度馆的建筑灵感来自位于艾哈迈达巴德的Siddi Syed寺,将是一种“看似不可能”的建筑,它不仅有一个巨大的赤红色穹顶,造型类似著名的泰姬陵,还将是一个集多元宗教特色于一身的建筑。 穹顶象征着印度“万象和谐”的主题,它的设计灵感来自桑奇佛塔,是印度教等宗教中经常出现的建筑风格。印度著名的泰姬陵也有着巨大的穹顶。绿色的草皮覆盖在穹顶上,浓浓的绿意中镶嵌着“生命之树”的铜制雕刻。植物与金属的融合,让这个穹顶显得既有造型感,又散发出勃勃生机。穹顶的区域采用360度全息投影视听装置,放映出印度千百年来的城市变化。

展馆使用太阳能电池板、风车、草本植物、竹木等材料,实现“零化学物质”设计。

韩国,是一个后期的新兴国家,其设计在国际上是具有一席之地的,其场馆的设计元素在于韩国独有的文化符号“韩文”,作为韩国最优秀的发明之一,被直接体现在展馆的外观设计之中,韩文特有的几何特征也在建筑上得到完美阐释。 

游客们可以在上海“踏上”首尔的土地,展馆一层就是缩小了三百倍的韩国首都首尔;文化、人性、科技、自然这些韩国的城市信息将在二层,通过各种高科技的手段演绎,在这里,游客们可以体现韩国城市的各个图景,包括韩食、韩服、韩国音乐等。 

2012年的丽水世博会,将在这里提前展现。在描述未来的“I Ocean”部分,游客可以看到形象化的“海浪”,了解丽水世博会的海洋主题。

插一句: 后来崛起的韩国设计.还是有点意思的

说道丹麦,人人都知道它是童话的王国,其场馆也是运用了书卷的理念,展馆由两个环形轨道构成,形成室内和室外部分,从上俯瞰形似一个螺旋体,超越了传统的展览形式,带来不断穿梭于室内与室外的感受。展馆就像一本打开的童话书,分“我们如何生活”、  “我们如何娱乐”、 “我们如何设想未来”三章,介绍丹麦人日常生、性格爱好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丹麦的象征、著名雕塑——“小美人鱼”第一次走出国门,放置于丹麦馆,让参观者感觉置身于安徒生的童王国。

整座建筑是一个巨大的管状钢结构,就像一艘钢铁巨轮的船身。展馆的外立面是该建筑中最为经济、节能的部分。外立面上的孔洞可以让阳光照进室内,还有助于自然通风,每个孔洞都安装有LED光源,既可以调节场馆内的光线,也可以在夜间照亮外立面。因此,丹麦馆的外立面犹如一幅光与影的抽象图案,映射出场馆内川流不息的人流、自行车以及钢墙内的压力流动。

波兰馆的设计是我这次情有独钟的,让人们也了解到了已过的剪纸风情,波兰的剪纸被应用到来我这次场馆的设计当中,与中国的剪纸艺术相呼应。们看到的新奇建筑物,点睛之笔大都在外观,一下就抓住眼球。 上海世博会波兰馆的成功之处,恰在于此。 媒体也纷纷评论,波兰馆是“剪”出来的。

设计团队对展馆理念的表达颇为直白:“当代世界充满了视觉体验,视觉形象和沟通形式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是一个有趣的、以剪纸民间艺术为主题的构造设计。 设计团队认为,鉴于展览的性质,展馆必须在外观上体现波兰的特点,成为让人一眼就能辨认的、具有强烈文化风格的地标。而民间剪纸艺术创造的视觉体验相当吸引人,是他们眼中文化交流的基本主题,这个主题将体现在上海世博会波兰馆的建筑设计中。 事实上,他们的设计将实现两个目标。 

一是设计师期望避免字面上的传统主义和典型形式的机械重复。因为,展馆设计是为了与传统相联系,但同时须具有现代主义。“这是一种程式化的重新诠释,创造性地与今天相联系,但又受到过往启发,不是僵化地遵循过往。”从此方面看,既传统又现代的剪纸艺术正是这样极具视觉体验的抒情诗。 

其二,从纯粹建筑意义上出发,波兰也希望这个内嵌式结构的展馆成为展示波兰建筑成就的一张名片。剪纸艺术“易学”但却“难精”,对这个以剪纸为灵感的展馆,设计团队非常自信:“这将是一个在白天非常引人瞩目的建筑,而夜晚则愈加金碧辉煌,建筑内部也一定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这座将产生丰富视觉体验的建筑物外部由相互交织的剪纸图案所组成,阳光可以透过缝隙进入大厅。当黄昏降临,变换色泽的室内光线穿透剪纸图案,使展馆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它还具有多个表面,一方面构成折叠的“剪纸板”,另一方面又构成有趣的几何形状的内表,空间灵活,可以创造性地分割成不同部分,为展览、音乐会和其它内部需要分割成不同的功能区域。 

看来,从剪纸艺术的灵感出发,波兰设计师将为我们“精剪”出一座独特的展馆

这也说明了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间有这种内在的天然联系,是它与现代设计同宗同源、一脉相承的显现,是现代设计不可能割裂与民间艺术的血脉关系而存在的证明,民间艺术正是现代设计所需要寻找的源流。人类文化是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作用自己的劳动积累和创造的工艺文化是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各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对的文化价值,各民族的文化在价值上没有“落后”与“进步”的差别。然而,文化毕竟是不断发展的,工艺文化也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和变异。人们研究工艺文化,目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用于今天和未来的社会,为人类的文明作出贡献。这也是民间艺术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每一次异质文化与中国民族文化的交融,都将会带来民族文化质的飞跃。面对设计全球化的浪潮,思想的贫瘠和信念的过失将成为每一位现代设计师共同的劲敌。因此,在这片具有悠久灿烂文化史的土壤中,我们的现代设计师要“善学邯郸,不失故步。中西结合,以中为主,源流结合。以源为主,形成民族个性,这样我们的民族文化将得以不断传承,我们的现代设计艺术在本土化的土壤里也必定大放异彩。

太原理工大学

毕业采风实践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文档

上海世博会场馆的设计元素与传统文化的运用

上海世博会场馆的设计元素与传统文化的运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主办方确定以“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为主题,将大量新能源、节能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于世博会。世博园区内的各种建筑都按照节能、生态建筑的要求进行设计与建设,充分利用自然风场、自然透光、屋顶与墙面绿化等,减少建筑能源消耗。一位负责园区建设的工程师曾自豪地表示:“世博园内的一砖一瓦,一车一灯,节能减排等新技术的应用可谓无处不在。”如今,世博园内运行着太阳能设施、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LED照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