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4
八年级语文模拟试题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写在文后空格中。(2分)
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 ▲ )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 ▲ )间,流tǎng( ▲ )在涧谷间。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cāng( ▲ )桑了么?那么,除了chǎng( ▲ )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空山鸟语》)
| 汉字 | 注音 |
(1)一天夜里,祥子拉曹先生回家,不小心撞到石头上,他和曹先生都摔伤了,祥子很难受,但曹先生丝毫也没有责备他。
(2)祥子百无聊赖地在小茶馆里等曹先生,从别人口中得知曹先生摔伤了,心里很难受,但曹先生却安慰他不要难过。
3.阅读下面一组讨论帖子,说说他们讨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
网友一:现代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我觉得高考不分文理科比较好。
网友二:打破“一考定终身”,对广大考生来说无疑是“福音”。
网友三:理科生不能缺少文化底蕴,文科生也不能缺少理性思维。
4.下面这段文字在表达上有一些错误,请用规定的符号加以修改(不超过五处)。(4分)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春天,种在庭院里的杏树开出花来,粉色花瓣洒落一地。夏初,栀子花一开上百朵,到了盛期,把花采下来分送给邻居。摆在房间里和头发上,都是那么香。阳光明媚的酷暑午后,从院子里悄悄走出来,来到大溪涧边上,踩着清凉溪水底下的鹅乱石,小鱼小虾盲目地撞到脚背上。秋深天空蓝得格外高远,空气也清洌。而冬天夜晚的大雪总是来得贼兮兮的,清晨推开窗,才惊觉天地已经白莽莽一片。大自然的美,从来都是丰盛端庄的。
5.阅读下面材料,简述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海量问题。(4分)
材料一:互联网给人类太多便利、速度与效能,特别是青年人,已经开始过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生活。互联网海纳百川的信息存储功能,独特的链接方式,以及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便利化,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思考方式,也在改变千百年来形成的印刷文化的阅读思维方式。由此而带来的思维跳跃、碎片化,缺少深度,专注力的丧失等,都是新现象。
材料二:如果记忆完全依赖互联网,依赖百度、谷歌,那记忆就可能沦为技术化,生物记忆变成物理记忆,这对人类的感情、性格、思维的形成、心理等产生负面影响。信息过量,总是来不及过滤、处理,信息流就如同大海波涛一样不断丛集,翻滚,冲击人们,极大地影响着社会心态。
6.根据要求默写。(6分)
⑴ 斯是陋室。 ⑵淫慢则不能励精, 。
⑶ 千嶂里。 ⑷,小桥流水人家。
⑸《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独特的自然环境的两个句子是:
。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7~10题。(共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④市马,马今至矣。”⑵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涓人:宫中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④能:能出高价。
7.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⑴ 骈死于槽枥之间( ) ⑵ 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⑶ 反以报君( ) ⑷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8.翻译两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4分)
⑴
⑵
9.【甲】【乙】两文中最能表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的话是哪一句?(2分)
10. 【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有什么不同。(2分)
(二)阅读《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伽利略)选段,回答11~14题。(共13分)
①基于长期的经验,我似乎发现,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处于这种境地: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想夸夸其谈;相反知识丰富倒使人在判断某些事物时,变得非常优柔寡断。
②……可当他后来观察到,黄蜂、蚊子与苍蝇不是象鸟雀那样,靠气息发出断断续续的啼叫声,而是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出一种不间断的嗡嗡声时,与其说他的好奇心越发强烈了,毋宁说他在如何产生声音的学问方面变得茫昧了,因为他的全部阅历俱不足以使他理解和相信:蟋蟀尽管不会飞,但它却用翅膀而非气息发出那般和谐且响亮的声音。嗣后,当以为除了上述声音方式之外,几乎已不可能另有他法时,他又知悉了各式各样的风琴、喇叭、笛子和弦乐器,种类繁多,直到那种含在嘴里,以口腔作为共鸣体,以气息用为声音媒介物的奇特方式而吹奏的铁簧片。这时他以为无所不晓了,可他捉到一只蝉后却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之中:无论睹住蝉口还是按住蝉翅,他都甚至无法减弱那极其尖锐的鸣叫声,而不见蝉振动躯壳或其它什么部位。他把蝉体翻转过来,看见胸部下方有几片硬而薄的软骨,以为响声发自软骨的振动,便将它折断,要止住蝉鸣。但是一切终归徒然;乃至他用针刺透了蝉壳,也没有将蝉连同其它声音一道窒息。最后,他依然未能断定,那鸣声是否发自软骨。从此,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问他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他坦率的说知道某些方法,但它笃信还有上百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象的方法。
③我还可以试举另外许多例子,来阐释大自然在生成事物中的丰富性,其方式在感觉与经验尚未向我们启示之时,都是我们无法设想的。故此,倘若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当受到某种宽宥的,况且我从未声言能够做到这点,因为我懂得它会以某种不同于我们任何臆度的方法形成。对于握在我们手心的蝉儿,都难以弄明白其鸣声生自何处,因而对于处在遥远天际的彗星,不了解它的成因何在,更应当予以谅解了。
11.选文选自《智慧的灵光》,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表达的最重要的智慧经验。(3分)
12.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把第②段中划线句的意思说得更直白些。(2分)
13.作为一个著名的天文学家,他为何说“倘若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当受到某种宽宥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4分)
14.选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试结合具体内容探究选文在说明事理上的两个主要特色。(4分)
(三)阅读顾晓蕊的《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完成15~19题。(17分)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散发出醉人的清香。
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⑪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15. 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以“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为题有什么作用?(3分)
16. 根据提示,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3分)
线索一:→被雷击的槐树轰然倒下→重生的槐树更加繁茂
线索二:少时的弟弟快乐健康→→
17. 品味文章句子及写作手法。(4分)
从修辞角度赏析“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18. 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⑩段中“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一句的理解。(4分)
19. 本文与《紫藤萝瀑布》在主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的感悟。(3分)
三、作文(共40分)
20.请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流畅、结构合理。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题目: 近水楼台先得月
八年级语文参及评分意见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1.淌、沧、敞、diào、luán。 (共2分。每答对2个得1分)
2.略
3.高考怎么考才是比较合理的。(共2分。意对即可)
4.①“头发上”前加上“戴在”;②“明媚”改为“强烈”;③“鹅乱石”改为“鹅卵石”;④“清洌”改为“清冽”;⑤“贼兮兮的”改为“没有声息”。(共4分。改对1个给1分,有其它改法只要合理也可以。)
5. 面对信息海量现象,中学生一方面要有自觉,让自己具备一点信息传媒素养,知道现代信息传播的规律,既要接受它,又要熟悉它。另一方面要培养自己的“定力”,包括应对和过滤复杂过量信息的能力,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规律,有平常心,不“愤青”,不抱怨,不随波逐流。(共4分。意对即可。)
6. ⑴ 惟吾德馨。⑵ 险躁则不能冶性。⑶ 长烟落日孤城闭。⑷ 枯藤老树昏鸦。⑸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共6分。每句1分,有错该句不得分)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12分
7. ⑴ 马厩里。⑵ 吃一顿。⑶ 返回。⑷ 买。(共4分。一个1分)
8. ⑴ 喂马的人不知道把它当作能日行千里的马来喂养。⑵ 于是不到一年,千里马来了好几匹。(共4分。一句2分,意对即可)
9.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共2分。)
10. 甲文:千里马因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与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乙文:千里马因君主渴求并采纳良言而能脱颖而出。(共2分。意对即可)
【译文】我听说古时的一位人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三年也没买到。打扫清洁宫廷的人对他说:“请允许我去寻求它。”国君派遣他去了。三个月后获得千里马,马已死,用五百金买了死马的头,返回去把此事回报国君。国君大怒,道:“所要购求的是活马,怎么带回死马而花去五百金?”涓人答道:“死马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天下必定认为大王您是能出高价买马的人,千里马现在就会到来了。”于是不到一年,千里马来了好几匹。
(二)13分
11.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要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共3分。意对即可)
12.他越研究越觉得自己在如何产生声音的学问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甚至无知。(共2分。意对即可)
13.(1)一方面说明他对彗星的成因虽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没有什么进展的现实,另一方面也正是突出了本文说明的中心,即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2)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坦然谦逊、求真自信的人。(共4分。两部分各2分,意对即可)
14. 提示:可围绕用例典型、说明形象、一波三折、巧用类比等方面展开,能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说明分析。(共4分。特色与分析各2分,意对即可)
(三)17分
15. 示例: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心比作会开花的树,生动形象,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或有美感富有诗意;(意近即可)②以“树”为线索行文,思路清晰;③与文章结尾照应;④有意蕴,暗示(揭示)文章的中心。 (共3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出3点即可)
16. 线索一::挺拔的槐树花香醉人 线索二:→受伤后的弟弟一蹶不振→醒悟的弟弟开始新生活(每空1分,意近即可)
17. ①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将槐花比作风铃,并将其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槐花盛开时的繁多、美丽和动态美,充满灵性,(1分)表达了作者对槐花的喜爱之情。(1分)
18. 人应该像树一样,在遭受灾难时,保持平和的心态,默默承受,做一个智者;同时,有着坚定的信念,坚强乐观,做一个强者。(意近即可,围绕智者和强者两方面回答,每点2分,共4分)
19. 开放题,能围绕“花、树、人”都会遇到不幸。但只要保持平和心态、乐观坚强面对,就一定能抵达幸福的彼岸”这一主旨,结合生活事例言之有理即可。(3分)(事例1分,道理2分)
三、作文(40分)
20.一类卷 36~40分 二类卷 32~35分
三类卷 28~31分 四类卷 24~27分
24分以下慎打。建议切入分为3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