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方案编制依据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T 394-2007)、《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公路》(HJ 552-2010)、以及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的要求,制定广河高速公路惠州段工程施工期环境监测方案。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本项目环境功能区划见表1,主要敏感点见表2:
表1 环境广河高速公路惠州段环境功能区划
| 环境类别 | 所在区域环境概况 | 功能区 | 区划依据 |
| 水环境 | 增江,龙华至沙迳河段 | II类 |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粤府函[1999]553号)、《关于调整我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水源保护区的通知》惠府[1999]104号 |
| 永汉水,合口段 | III类 | ||
| 公庄河,显村段 | III类 | ||
| 合口水库 | IV类 | ||
| 大气环境 | 居住、商业、工业混合区 | II类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惠州市环境保护规定》(2002年10月28日修订) |
| 声环境 | 居住、工业混合区 | II类 |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
(一)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1.监测因子及监测频次
本项目施工时对公路沿线环境的大气影响主要是施工扬尘、施工人员食堂火烟及油烟污染物、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排放尾气污染物。因此,大气监测因子选取TSP作为监测因子。选取施工期间监测,对施工现场、灰土拌和站及离施工线路距离较近的村庄进行监测。经过对离施工线路50m范围内的村庄进行筛选,初步确定现状监测点见表2,共布设约10个监测点,具体布点位置在现场考察的基础上明确。
表2 广河高速公路惠州段监测点位选取
| 编号 | 名称 | 性质 | 起始位置 | 所属行政区 | 方位 | 宽度 (m) | 第一排建筑物距路界距离(m) |
| 1 | 施工场地随机监测 | ||||||
| 2 | 施工场地随机监测 | ||||||
| 3 | 新浦(新)村 | 居民点 | AK72+600 | 龙门县 | 西边 | 50 | 10m |
| 4 | 横岭村 | 居民点 | AK78+800 | 龙门县 | 北边 | 80 | 10m |
| 5 | 榨前村 | 居民点 | AK82+500 | 龙门县 | 东边 | 70 | 10m |
| 6 | 钟山下村 | 居民点 | AK86+100 | 龙门县 | 北边 | 100 | 20m |
| 7 | 上冚村 | 居民点 | AK91+800 | 龙门县 | 北边 | 50 | 10m |
| 8 | 上坝村 | 居民点 | EK123+600 | 博罗县 | 南边 | 60 | 30m |
| 9 | 新作塘村 | 居民点 | EK133+800 | 博罗县 | 南边 | 120 | 30m |
| 10 | 老屋村 | 居民点 | EK137+200 | 博罗县 | 南面 | 120 | 10m |
表3 大气监测因子及监测频次
| 监测点位 | 监测因子 | 监测频次 |
| 施工场地随机监测 | TSP | 施工期间,每季度一次,每次1天 |
| 灰土拌合站(运行时) | ||
| 优化筛选的村庄(见表5) | 施工期间,每季度一次,每次1天,连续监测12个小时以上 |
2.监测点位
根据道路施工的特点,监控点设在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2~5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相对应的参照点设在排放源上风向2~50m范围内。
3.监测分析方法*
监测分析方法按照《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374-2007)、《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1995)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进行。
4.监测结果及评价
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达标性评价,根据批复“施工扬尘等污染物排放应符合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要求”,施工现场和灰土搅拌站执行TSP≤ 1.0mg/m3。
距离施工运输道路最近村庄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的二级标准TSP日平均值标准(≤0.30mg/m3)。
(二)声环境监测方案
1.监测点位
根据对沿线敏感点进行优化筛选,初步确定进行施工期敏感点噪声现状监测的监测点位见表4;具体布点位置在现场考察的基础上明确,共布设约20个监测点。
表4 广河高速公路惠州段施工期噪声现状监测点位
| 编号 | 名称 | 性质 | 起始位置 | 所属行政区 | 方位 | 宽度 (m) | 第一排建筑物距路界距离(m) |
| 1 | 新浦(新)村 | 居民点 | AK72+600 | 龙门县 | 西边 | 50 | 10m |
| 2 | 横岭村 | 居民点 | AK78+800 | 龙门县 | 北边 | 80 | 10m |
| 3 | 田心村 | 居民点 | AK80+500 | 龙门县 | 北边 | 100 | 130m |
| 4 | 榨前村 | 居民点 | AK82+500 | 龙门县 | 东边 | 70 | 10m |
| 5 | 径口村 | 居民点 | AK83+500 | 龙门县 | 北边 | 100 | 140m |
| 6 | 钟山下村 | 居民点 | AK86+100 | 龙门县 | 北边 | 100 | 20m |
| 7 | 打古岭村 | 居民点 | AK88+700 | 龙门县 | 南边 | 150 | 150m |
| 8 | 上冚村 | 居民点 | AK91+800 | 龙门县 | 北边 | 50 | 10m |
| 9 | 上林村 | 居民点 | AK93+900 | 龙门县 | 南边 | 150 | 10m |
| 10 | 沙迳中学 | 学校 | AK94+500 | 龙门县 | 南边 | 80 | 200m |
| 11 | 高湖村 | 居民点 | AK96+500 | 龙门县 | 南面 | 100 | 130m |
| 12 | 龙田村 | 居民点 | AK97+300 | 龙门县 | 南边 | 150 | 10m |
| 13 | 龙华中学 | 学校 | EK102+700 | 龙门县 | 南边 | 80 | 100m |
| 14 | 上枧村 | 居民点 | EK115+200 | 龙门县 | 南边 | 80 | 80m |
| 15 | 上坝村 | 居民点 | EK123+600 | 博罗县 | 南边 | 60 | 30m |
| 16 | 坝子小学 | 学校 | EK123+700 | 博罗县 | 南边 | 60 | 180m |
| 17 | 铁岭惠丰纸厂宿舍楼 | 居民点 | EK125+000 | 博罗县 | 北边 | 50 | 50m |
| 18 | 新作塘村 | 居民点 | EK133+800 | 博罗县 | 南边 | 120 | 30m |
| 19 | 老屋村 | 居民点 | EK137+200 | 博罗县 | 南面 | 120 | 10m |
| 20 | 黄坑村 | 居民点 | EK138+500 | 博罗县 | 南边 | 200 | 60m |
根据道路施工现场的特点,监测因子为LAeq,施工期间,每季度进行监测1次,每次监测1天,昼、夜各1次。离施工运输道路距离最近的村庄,每季度进行监测1次,每次监测1天,每天昼、夜各1次(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如夜间不施工则只测昼间)。监测时间初步确定为2010年3、6、9、12月;2011年3、7月,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表5 噪声监测因子及监测频次
| 监测点位 | 监测因子 | 监测频次 |
| 施工场地随机监测 | LAeq | 施工期间,每季度一次,每次1天,昼、夜各一次 |
| 选取为监测点的村庄(见表4) | 施工期间,每季度一次,每次1天,昼、夜各一次 |
参照《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进行。
4.监测结果及评价
通过监测结果评价施工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情况。具体见《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村庄噪声现状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如表6。
表6 噪声监测执行标准
单位:Leq[dB(A)]
| 昼间 | 夜间 | ||
| 《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 土石方 | 75 | 55 |
| 打桩 | 85 | 禁止施工 | |
| 结构 | 70 | 55 | |
| 装修 | 65 | 55 | |
|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 60 | 50 | |
1.监测因子及监测频次
根据道路施工的特点,环评监测计划,环评批复要求,施工期监测主要关注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情况,因此监测因子及监测频次见表7。监测时间初步定为2010年7月;2011年1、7月,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表7 水质监测因子及监测频次
| 监测点位 | 监测因子 | 监测频次 |
| 见表9 | pH、悬浮物、石油类、CODcr | 一年监测两次,丰水期一次,枯水期一次,每次监测一天 |
分别在施工路段跨越敏感水域处布设监测点,各监测点取表层河水,监测点位见表8。
表8 水质监测点布设表
| 序号 | 点位名称 | 地理位置 | 监测点布设位置 |
| 1 | 永汉水合口段(九龙江) | AK69+800 | 施工桥位下游50~150m范围内设监测点 |
| 2 | 增江龙华段 | EK104+000 | 施工桥位下游50~150m范围内设监测点 |
| 3 | 公庄河显村河段 | EK127+000 | 施工桥位下游50~150m范围内设监测点 |
| 4 | 合口水库 | AK75+300 | 水库中心水表面下0.5m处设取样点,现场考察后确定 |
监测分析方法见表9。
表9 地表水监测分析方法
| 序号 | 项目 | 分析方法 | 方法来源 |
| 1 | pH | pH计电测法 | GB12763.4-91 |
| 2 | 石油类/动植物油 | 红外分光光度法 | GB/T 188-1996 |
| 3 | 悬浮物 | 重量法 | GB/T 11901- |
| 4 | CODcr | 重铬酸盐法 | GB 11914- |
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环函[1999]553号)、《关于调整我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水源保护区的通知》(惠府[1999]104号),增江龙华段监测点位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标准,永汉水合口段和公庄河显村段监测点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合口水库监测点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标准。具体见表10:
表10 水环境敏感点监测执行标准
| 序号 | 项目 | 执行标准 | 标准限值 (mg/L,pH除外) | ||
| II类标准 | III类标准 | IV类标准 | |||
| 1 | pH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 6~9 | ||
| 2 | 石油类 | 0.05 | 0.05 | 0.5 | |
| 3 | CODcr | 15 | 20 | 30 | |
| 4 | 悬浮物 | 悬浮物参照执行《农田灌溉水标准》(GB5084-92) | 10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