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临床科研设计考试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4:13:23
文档

临床科研设计考试

研究生课程《临床科研设计》考试试卷结合自己的专业设计一个临床诊断试验研究方案。按下表左侧的项目要求完成有关设计内容:考生信息姓名:吴春阳学号:416523214322专业:外科学(骨外科)题目强度一时间曲线测定用于颈源性肩周炎的诊断价值。立项依据肩周炎也叫冻结肩,目前普遍认为本病系因肩关节周围肌腱、腱鞘、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慢性炎症反应,组织粘连肩关节的活动。颈源性肩周炎是指颈椎病变压迫或刺激周围神经引起肩期、慢性疼痛而出现的肩关节周围组织形成慢性炎症、组织粘连的一种疾病。单纯性肩周炎
推荐度:
导读研究生课程《临床科研设计》考试试卷结合自己的专业设计一个临床诊断试验研究方案。按下表左侧的项目要求完成有关设计内容:考生信息姓名:吴春阳学号:416523214322专业:外科学(骨外科)题目强度一时间曲线测定用于颈源性肩周炎的诊断价值。立项依据肩周炎也叫冻结肩,目前普遍认为本病系因肩关节周围肌腱、腱鞘、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慢性炎症反应,组织粘连肩关节的活动。颈源性肩周炎是指颈椎病变压迫或刺激周围神经引起肩期、慢性疼痛而出现的肩关节周围组织形成慢性炎症、组织粘连的一种疾病。单纯性肩周炎
研究生课程《临床科研设计》考试试卷

结合自己的专业设计一个临床诊断试验研究方案。按下表左侧的项目要求完成有关设计内容:

考生信息姓名:吴春阳  学号:416523214322   专业:外科学(骨外科)

题    目

强度一时间曲线测定用于颈源性肩周炎的诊断价值。
立项依据肩周炎也叫冻结肩,目前普遍认为本病系因肩关节周围肌腱、腱鞘、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慢性炎症反应,组织粘连肩关节的活动。颈源性肩周炎是指颈椎病变压迫或刺激周围神经引起肩期、慢性疼痛而出现的肩关节周围组织形成慢性炎症、组织粘连的一种疾病。单纯性肩周炎仅有肩关节病变及表现,而无颈椎病变引起的神经损伤。支配肩关节活动的肌肉的神经支配来自C5一C8节段,而这些神经节段恰恰是颈椎病的好发部位,说明支配肩关节周围的神经功能障碍是颈源性肩关节周围炎的一个主要病因。很多的颈源性肩周炎患者常无

颈部病征而以肩部疼痛为主,临床容易与单纯性肩周炎混淆,使得治疗疗效不佳,容易复发。目前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以判断,但医生常根据患者仅有肩周炎表现,而忽略颈椎的影像学检

查,且部分单纯性肩周炎患者进行颈椎影像学检查,发现也可能合并颈椎病变,但不能因此就诊断为颈源性肩周炎。因此,尽早选择正确诊断方法,确诊颈源性肩周炎,对患者的治疗有指导意义。目前,国内临床上已利用强度一时间曲线测定周围性面瘫、周围神经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发现它能早期发现神经病变,并判断其损伤程度,对预后估计和康复治疗的疗效判断有良好作用,但还没有用于颈源性肩周炎诊断方面的系统研究。利用强度一时间曲线测定来判断患者是否为颈源性肩周炎,提高了诊断阳性率,使得患者得到及时、全面的治疗。很多颈源性肩周炎患者,仅有肩痛及活动障碍表现,而无颈部症状,临床上常被误诊为单纯性肩周炎,使得疗效不佳或耽误治疗。x线或CT检查虽可观察患者是否存在颈椎病变,但不能直接反映周围

神经病变情况。尽管近年来由于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肌电图、诱发电位等检查逐渐用于临床,但这些检查属于有创检查,且对人员技术要求较高,在基层医院难以普及。与肌电图相比,强度一时间曲线

测定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检查时间短,患者痛苦小,可以测定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对周围神经损伤、变性的程度,神经再生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研究中,强度一时间曲线检测阳性率达92.86%。因此,认为强度一时间曲线测定用于颈源性肩周炎的诊断具有鉴别诊断意义,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断颈神经变性的程度及预后,在临床上仍有一定的意义。

本诊断实验的目的为:探讨强度一时间曲线测定用于颈源性肩周炎的诊断价值。

诊断标准(金标准)

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颈源性肩周炎的诊断依据:①好发于35岁以上中年人,男性发病略高于女性;②患者均以肩部病痛为主诉就诊,否认颈部病征,但

多有既往颈肩痛史和(或)有颈椎病部分症状;③兼有肩关节疼痛、活动障碍和支配肩关节周围的神经功能障碍两者的体征,特征体征为天宗穴压痛;④X线片和( 或) CT等检查:主要呈颈椎病的阳性表现,

而肩关节常呈阴性表现。单纯表现为肩部病痛及活动障碍,而无颈椎病变方面的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异常的肩周炎称为单纯性肩周炎。

研究对象(来源及收集方法)

2010年8月一2011年12月有169例肩周炎患者进入本研究,分为颈源性肩周炎组与单纯性肩周炎组。其中颈源性肩周炎84例,男33例,女51例,年龄31~69岁,病程为1个月一2年。单纯性肩周炎85例,男40例,女44例,年龄45—75岁,病程3个月一1.5年。颈源性肩周炎84例,单纯性肩周炎8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如下表

样本量(依公式计算)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测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四块肌肉之间阳性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间基强度与时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P

试验步聚及数据收集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人签署试验的知情同意书并且得到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检测方法:使用日本O G技研公司制造的CX一3电诊断仪对患者进行强度一时间曲线测定检查,单极法,作用极为点状电极,直径为l cm ,辅极置于同侧手背部,作用极置于肩背部。使用精细测定法,选择脉冲方波,分别测定300、250、160、100、63、40、25、16、10、6.3、4.0、2.5、1.6、1.0、0.63、0.40、0.25、0.16、0.10、0.063、0.040、0.025、0.016、0.O l O m 24个脉冲宽度的刺激阈值,由机器自动描绘强度一时间曲线。

2.检测肌肉:根据肩关节周围肌肉解剖结构,测定肌肉包括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三角肌。

3.曲线判断标准:观察指标有阳性率f(部分+完全失神经支配例数)/总例数× 100%]、时值、基强度。测定判断标准:①正常:曲线光滑、连续、为等边双曲线,无扭结;②部分失神经支配或变性:曲线不光滑,有扭结,斜率较大;③完全失神经支配或变性:曲线右移、光滑、无扭结,而且陡峭,对短脉冲无反应。②和③均视为异常表现,为变性神经支配。

诊断效率的评价方法与指标强度一时问曲线检测发现,冈下肌与小圆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三角肌。考虑与失神经支配对冈下肌及小圆肌的血液供应影响较大有关。其供应血管主要是旋肩胛动脉,该动脉在小圆肌起始部与冈下肌移行处已近末梢,且该部位筋膜成分较多,组织血管少,发生病变时血管更易受压,引起肌肉缺血,产生痛性物质,这种局部反应又通过中枢或交感神经的反射作用产生持续的肌束紧张,即肌痉挛,表现为病理性的电生理活动r。而三角肌的血供则来源于旋肱前、后动脉和胸肩峰动脉的三角肌支,血液供应远较小圆肌丰富 ,即使失神经支配,引起其中一条血管收缩,其他血液供应也可以满足三角肌的营养需求。此外,虽然冈上肌的阳性率达75%,但仍明显低于冈下肌与小圆肌的阳性率( 91.67%与90.48%)。因此,在临床检测中,为提高阳性率,且

节约时间和减少患者的痛苦,建议选择冈下肌和小圆肌两块肌肉进行检测。

曲线判断标准:观察指标有阳性率f(部分+完全失神经支配例数)/总例数× 100%]、时值、基强度。测定判断标准:①正常:曲线光滑、连续、为等边双曲线,无扭结;②部分失神经支配或变性:曲线不光

滑,有扭结,斜率较大;③完全失神经支配或变性:曲线右移、光滑、无扭结,而且陡峭,对短脉冲无反应。②和③均视为异常表现,为变性神经支配。基强度是指能引起肌肉最小收缩的最小电流强度值,代表肌肉兴奋性的高低。时值是指两倍于基强度的刺激强度时引起肌肉最弱收缩所需的最短时间,可以反应神经肌肉的功能状况。多数研究认为基强度敏感性较差,正常和失神经支配肌肉的基强度常无明显差异,因此临床仅能作为参考,而认为时值是表示可兴奋组织功能状态的最确切的指标,可作为强度一时间曲线的重要诊断指标 ,但也有报道认为时值在判断正常神经与部分失神经至完全失神经支配时不可靠 。本研究测得四块肌肉中,正常神经支配与变性神经支配的基强度差异不大,无显著性意义(P>0.05)。四块正常神经支配肌肉的时值均l m s,差异明显,有显著性意义( P<0.01) 。这个结果与大部分研究一致。说明基强度在颈源性肩周炎诊断中无明显意义,仅作参考,而时值具有诊断意义。总之,强度一时问曲线测定用于颈源性肩周炎的诊断具有鉴别诊断意义;临床上检测建议选择冈下肌与小圆肌两块肌肉,基强度仅作为参考,而时值具有诊断意义。

可能存在的偏倚及其控制1.选择性偏倚:防止选择性偏倚的措施:①正确拟定观察对象的纳入

和排除标准;②采用分层抽样方法;③正确设立对照;④遵守随机化原则。 

2.测量偏倚(或称观察偏倚或信息偏倚):①沾染(对照组也接受了处理措施);②干扰;③依从与非依从;④失访(>20%);⑤检查与诊断结果不一致;⑥观察记录有误;⑦心理因素的干扰。  防止措施:①用盲法试验;②签定实验合同;③检查实验对象的依从情况;④注意医德问题;⑤定期检查研究记录;⑥对实验方法、诊断标准的一致性在实验前应做出估计。 

3.混杂偏倚:多在总结分析阶段,评价被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时,如果存在外来因素与该病和研究因素均有联系,使研究因素效应与外来因素效应混在一起,从而掩盖或夸大研究因素与疾病的真实联系。防止措施:①设计时,用配对设计或采用分层抽样方法;②分析阶段,用分层分析技术或多变量回归分析技术。其目的是平衡混杂因素的作用。

4.参考标准偏倚:因诊断的影像表现标准不统一,对判定是否存在症状存在争议。因此,在制定方案时,需根据最新的诊断指南并结合本医院的条件设备,统一好诊断标准。对有争议的地方应请示上级医生。

格式要求:直接在表格中填写有关内容,A4纸打印,小4号字,行距20磅,不能少于4页,12月10日前由班长收齐上交。

温馨提示:与申报科研课题类似,是一个将要进行的研究计划,不能写成论文。

文档

临床科研设计考试

研究生课程《临床科研设计》考试试卷结合自己的专业设计一个临床诊断试验研究方案。按下表左侧的项目要求完成有关设计内容:考生信息姓名:吴春阳学号:416523214322专业:外科学(骨外科)题目强度一时间曲线测定用于颈源性肩周炎的诊断价值。立项依据肩周炎也叫冻结肩,目前普遍认为本病系因肩关节周围肌腱、腱鞘、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慢性炎症反应,组织粘连肩关节的活动。颈源性肩周炎是指颈椎病变压迫或刺激周围神经引起肩期、慢性疼痛而出现的肩关节周围组织形成慢性炎症、组织粘连的一种疾病。单纯性肩周炎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