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八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4:13:37
文档

八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题

八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题一、积累和运用(17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缄默(jiān) 棱镜(léng)  匿笑(nì)  混为一谈(hǔn) B.蕴藻(zǎo)  褪色(shǎi)  淅沥(lì)  戛然而止(jiá)C.山麓(lǜ)  盔甲(kuī)  澄清(dèng)  周而复始(ér)D.脑畔(pàn)  龟裂(gūi)  荫蔽(yīn)  海枯石烂(kū)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枯燥    怅惘     踊跃     翻
推荐度:
导读八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题一、积累和运用(17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缄默(jiān) 棱镜(léng)  匿笑(nì)  混为一谈(hǔn) B.蕴藻(zǎo)  褪色(shǎi)  淅沥(lì)  戛然而止(jiá)C.山麓(lǜ)  盔甲(kuī)  澄清(dèng)  周而复始(ér)D.脑畔(pàn)  龟裂(gūi)  荫蔽(yīn)  海枯石烂(kū)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枯燥    怅惘     踊跃     翻
八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题

一、积累和运用(17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缄默(jiān) 棱镜(léng)  匿笑(nì)  混为一谈(hǔn) 

B.蕴藻(zǎo)  褪色(shǎi)  淅沥(lì)  戛然而止(jiá)

C.山麓(lǜ)  盔甲(kuī)  澄清(dèng)  周而复始(ér)

D.脑畔(pàn)  龟裂(gūi)  荫蔽(yīn)  海枯石烂(kū)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枯燥     怅惘     踊跃     翻来覆去

B.次弟     糜子     酝酿     饥肠辘辘

C.褶皱     羁绊     分歧     人情事故

D.陨石    严峻      云宵     天衣无缝

3.请从每句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2分)

(1)“猎鹰”重型火箭升空的视频在世界各大网站上争相转播,场面极为    (震撼 震动 震惊)。

(2)在“西安年·最中国”的活动现场,人们     (喜出望外 喜不自胜  欢天喜地)地汇聚在一起,观看表演,欣赏花灯,品尝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吃。

4. 经典诗文默写。(6分)

(1)                ,君子好逑。  

(2)蒹葭萋萋,                。  

(3)            ,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4)气蒸云梦泽,              。  

(5)青树翠蔓,              ,参差披拂。

(6)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②它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④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保护并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

(1)请提取第①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2)第③句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3)第④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6.名著阅读。(2分)

酒家道:“客官,你须见我门前招旗,上面明明写道‘三碗不过冈’。”武松道:“怎地唤做‘三碗不过冈’?”酒家道:“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唤做‘三碗不过冈’。若是过往客人到此,只吃三碗,更不再问。”武松笑道:“原来恁地。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酒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做‘出门倒’。初入口时,醇醓好吃,少刻时便倒。”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

(1)在上面这段文字所述故事之后发生了著名的_______事件。(1分)

(2)下面四个故事情节中,与李逵无关的是____     __(只填序号)。(1分)

①风雪山神庙 ②沂岭杀四虎 ③打死殷天锡 ④大闹飞云浦

二、综合性学习(6分)

7.请你参加以“植树节与城市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6分)

【活动一:植树宣传】请拟写一条关于植树节的宣传标语,不超过15字。(1分)

【活动二:动手实践】我校初八年级(1)班全体同学将在3月12日上午去秦州公园植树,请你代表班委会给全体同学写一则通知。(2分)

通知

同学们:

                                                                                                                                            

请大家按时到达指定地点!

                             八(1)班班委会

                              2018年3月10日

【活动三:各抒己见】有人说,城市环境的污染和汽车太多有关,因此某市召开听证会,向市民征求汽车限行意见。你是否支持汽车常态化限行?请陈述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2分)

【活动四:百年树人】请将下面的文字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1分)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三、阅读(3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0分)

宋人过冬至

①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民间古老而重要的节日。冬至又称“上元节”、“冬节”、“大冬”。在当年北宋的京城开封,冬至是朝野最重视的节日之一。

   ②《东京梦华录》记载:“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冬至这天的开封城内,无论是还是平民百姓都换上新衣,摆设酒宴,祭祀先祖,来往祝贺。此日,开封城内几乎所有的店铺都停止营业。《增补武林旧事》中说:“南宋过冬至节更盛于北宋,都人最重一年贺冬,车马皆华整、鲜好。五鼓已填拥杂沓于九街,妇人小儿服饰华丽,往来如云。岳祠、城隍诸庙烧香的人更盛。”另外,宋《咸淳岁时记》记载:“北宋冬至节开封,三日内,店肆皆罢市,垂簾饮博,谓之做节。”人们如此重视冬至,以至于把冬至的前夜称为夜除。可见,当时的宋人把冬至看得跟过年一样重要。

③冬至节最重要的活动是祭天,《宋史》记载:祭天之坛设在南郊,宋初始作坛于东都南薰门外,设皇帝更衣仅次于东壝东门之内道北,亲郊则立表于青城。皇帝祭天是大礼,祭祀的过程复杂。另据《东京梦华录》记载:皇帝在祭祀前先去大庆殿,冬至前三日驾宿大庆殿,宰执百官皆服法服,其头冠各有品从。《宋史》上说:“三岁一亲郊。”意思是,皇帝每过三年,在冬至日要亲自去南郊祭天一次。在民间,冬至则有祭祀先祖的习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便有十一月过冬至,备办饮食、祭祀先祖的记载。

④北宋时期,开封城里过冬至要吃馄饨。开封俗语:“新年已过,皮鞋底破,大担馄饨,一口一个。”《增补武林》记载:这天祭祖用馄饨,有“‘冬馄饨年饦’之谚”。当时,贵家富豪更是求奇,他们把馄饨做成各种颜色,且有几十种不同的馅,放在金银器中,谓之百味馄饨。人们还要舂米作粢糕,以祭祀祖先。除此之外,北宋开封人过冬至还有其他风俗,如迎日、戴一阳巾、荐黍糕、献冬至盘等。东京汴人在冬至这一天也多食馄饨,故有“冬馄饨年馎饦”之语。

⑤宋人十分崇尚敬老和孝道。《增补武林旧事》说,冬至这一天“妇女要献鞋袜于尊长。”冬至日,礼拜尊长不同居常,一定要铺排家宴,向父母尊长行礼,媳妇要给公婆献履献袜。此外,据《梦梁录》记载,冬至日,在北宋的京城开封,朝廷要组织团拜会,开封的大小都要穿着崭新的制服、驾驶车辆聚集到宫殿中,参与朝贺活动。同时,还为公家、私人的租房者发放三天的租金。

⑥冬至谓之亚岁,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官府民间各自相互庆贺,一如年节,由于冬至时家家户户吃喝玩乐,到了春节,经济条件稍差的人家就显得财力不支。对于这一点,《醉翁谈录》中有所记载:民间多相问遗,至岁除或财力不及,不复讲此,盖谓冬至人多馈遗,除夜则不然也。所以,当时的开封城里就有“故有肥冬瘦年”之说。

8.第①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请对此进行分析。(3分)

9.第②段引用《东京梦华录》、《增补武林旧事》、《咸淳岁时记》内容,有怎样的作用?(3分)

10.在你的生活中,过冬至还有怎样的传统习俗?你认为如何将冬至系列民俗文化传承下去?请写出两点建议。(2分)

11.根据全文内容,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祭天是冬至最重要的活动,整个祭祀过程复杂,皇帝也要亲自参与其中。

B.在宋代,冬至日一定要铺排家宴,向父母尊长行礼,媳妇要给公婆献履献袜。

C.宋人把冬至看得跟过年一样重要,以至于把冬至夜称为夜除。

D.东京汴人在冬至这一天多食馄饨,故有“冬馄饨年馎饦”之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14分)

你的本命年也是我的本命年

①我们相遇在你的第三个本命年,从此你的本命年也是我的本命年。

②我三岁多上幼儿园,很快就能背诵一些儿歌和唐诗,你对此非常开心与自豪,逢人便把我拉出来“表演”,可惜好景不长,因为讨厌某位老师我开始对幼儿园深恶痛绝。那时候没有育儿书,没有专家,每一位母亲都依靠自己的直觉教育子女,终于,你对父亲说,就让她呆在家里吧。

③从此,你的钥匙在锁孔里转动的声音,就是我最美好梦境的伴奏。

④有时候你带回两只烧饼,有时候你煮一点面条,桌上的钟表滴答作响,很快就离下午上班的时间近了。你拿出三五粒干红枣,放在一只小铁碗里,拎起暖瓶,倒入开水,干透的红枣迅速吸饱水分,欢快地作响。你指指钟表,说:“滴答滴答是小钟在唱歌,别害怕。”我用力地点头。你又叮嘱我睡午觉,午睡之后吃泡软的红枣,我也一并点头。然后,你锁了房门。我细听你的脚步声渐渐消失,忽然撕心裂肺地大叫“妈妈”,边叫边哭,一直哭到自己睡着为止。

⑤童年之后,你我之间的一切如同按下了快进键。你忙着上班,照顾家人,我忙着上学,交同龄朋友。你的头发白了,人也胖了。初二的时候,每天晚上,我压住你的腿,协助你做仰卧起坐,大约坚持了半年也没见效,反倒开始腰疼。某一个晚上,我照例压住你的腿,你躺着不动,忽然说,算了,人老了做什么都没用。我第一次见到如此哀伤的你,静止的河流一样躺在河床上,同样的岁月同样的风,欢欣地吹过我的耳边,却在你的心上留下忧伤的影子。

⑥我18岁之后,时间于我们而言,已不是快进,而像一部电视剧,有些剧集不知不觉被忽略了。起初的相聚是寒暑假,之后是四年一次的探亲假,空间的距离使苍老变得格外触目惊心。终于,我在接站的人群中看到了戴驼色线帽的你,身形比记忆中小了许多,即使没有风的时候,你走起路来也像被大风吹过一样。与年轻时喜穿素色不同,你开始与世界上所有的老太太一样,喜欢有硕大花朵图案的衣服。玫瑰花图案的毛衣外套,山茶花图案的羊毛衫,在你日渐寂寞的生命里试图用微不足道的喧嚣向岁月示威。

⑦你劝我买几条红色衣裤。“本命年,不好过。”你说。“那你呢?”我问。你笑眯眯地掀开衣服,让我看一条红布做成的腰带。

⑧北方的小城刚刚迎来一场久违的雨水,我们面对面坐在床沿上,看窗外的柳树。刚搬来的时候,它们与我一般高,后来,我长高,它们也长高,再后来,我不再长高,它们依然向着高处努力。

⑨老屋如今已经躺在一条宽广的马路下面,现在这幢红砖楼房也已陪伴我们20年。时光无情,我与你相遇的这36年,短暂得像一首小诗。

⑩雨停后,我在熟悉而陌生的小城里寻找一束鲜花。当我把它交到你的手里,你责怪我乱花钱。“庆祝我们的本命年。”我说。你点点头,找一只漂亮的玻璃酒瓶,把花插好,放在我睡觉的房间里。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依然固执地将所有你能够给予的美好全部放置于我的床头,使我无力反抗,使我心生恐惧。

⑾世间所有相遇的后面,都跟随着离别。我们已相遇36年,从此以后,每一年,都是本命年,都是你我以生命为本的一年,都值得好好庆祝。

12.本文围绕“我”和母亲写了哪几件事?(2分)

13.联系上下文,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加点句子“我细听你的脚步声渐渐消失,忽然撕心裂肺地大叫“妈妈”,边叫边哭,一直哭到自己睡着为止”中“我”的心理活动。(2分)

14.按要求赏析文中的划线句子。(4分)

(1)你拿出三五粒干红枣,放在一只小铁碗里,拎起暖瓶,倒入开水,干透的红枣迅速吸饱水分,欢快地作响。你指指钟表,说:“滴答滴答是小钟在唱歌,别害怕。”(从描写角度赏析)(2分)

(2)我18岁之后,时间于我们而言,已不是快进,而像一部电视剧,有些剧集不知不觉被忽略了。(从修辞角度赏析)(2分)

1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16.最后一段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怎样的作用?(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7~20 题。(10分)

上午始抵陆。渐登山阪,溪从右去,以滩高石阻,舟不能前也。十里,过山麓,又五里,跨华封绝顶,溪从其下折而西去。遥望西数里外,滩石重叠,水势腾激,至有一滩纯石,中断而不见水者,此峡中最险处。自念前以雨阻不能达,今奈何交臂失之?乃北下三里,得村一坞,以为去溪不远。沿坞西行里许,欲临溪,不得路,始从蔗畦中下。蔗穷,又有蔓植者,花如荳,细荚未成,复践蔓行,上流沙削不受覆,方藉蔓为级,未几蔓穷,皆荆棘藤刺,丛不能入。(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17.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跨华封绝顶 (     )      

(2)至有一滩纯石 (     )

(3)沿坞西行里许 (     )    

(4)蔗穷 (     )

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以滩高石阻

全石以为底

B.溪从其下折而西去     

其人视端容寂

C.今奈何交臂失之       

溯洄从之

D.乃北下三里           

乃大惊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中断而不见水者,此峡中最险处。

20.试结合选文“自念前以雨阻不能达……丛不能入”这一部分的内容,简要概括作者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品质。(2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21~22题。(3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在写景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2分)

2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1分)   

四、作文(40分)

23.按要求作文。(40分)

请以“美好的春光”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说真话,抒真情,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文档

八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题

八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题一、积累和运用(17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缄默(jiān) 棱镜(léng)  匿笑(nì)  混为一谈(hǔn) B.蕴藻(zǎo)  褪色(shǎi)  淅沥(lì)  戛然而止(jiá)C.山麓(lǜ)  盔甲(kuī)  澄清(dèng)  周而复始(ér)D.脑畔(pàn)  龟裂(gūi)  荫蔽(yīn)  海枯石烂(kū)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枯燥    怅惘     踊跃     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