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处理期末复习重点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4:14:56
文档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处理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1、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固体废物: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其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其原有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液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体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固体废物主要分为三类:①城市生活垃圾:也称城市固体废物,主要指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规视作
推荐度:
导读第一章绪论1、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固体废物: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其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其原有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液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体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固体废物主要分为三类:①城市生活垃圾:也称城市固体废物,主要指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规视作
第一章  绪论

1、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

    固体废物: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其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其原有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液态)和置于容器中的 气体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固体废物主要分为三类:

①城市生活垃圾:也称城市固体废物,主要指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规视作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②工业固体废物:指来自各工业生产部门的生产和加工过程及流通中所产生的废渣、粉尘、污泥、废屑等。

③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所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简单来讲,就是含有高度持久性元素、化学品或化合物的废物,且该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具有即时和潜在的危害。

目前,农村固体废物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可以与以上三类废物并列,成为一大类,具体包括农林业生产和禽畜养殖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以及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等。

2、危险废物具有哪些特性?

   通常所称的危险废物一般具有以下五种性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1易燃性:指该废物能够产生热和烟而直接造成破坏,或者间接地提供一种能使其他危险废物扩散的媒介,或者能使其他非危险废物变成危险废物等。

2腐蚀性:指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人体损伤或者对盛装容器造成腐蚀甚至泄露。

3反应性:指该废物可能通过自动聚合而与水或者空气发生强烈反应,甚至对热和物理冲击无稳定性,或者易反应释放有毒气体和烟雾,或者易爆炸,或者具有强氧化性等。

4毒性:指能够对人体、动植物造成毒性伤害,一般分为浸出毒性、急性毒性、水生物毒性、植物毒性等。

5其他有害毒性:除了上述特性以外的有害特性,包括生物蓄积性、遗传变异性、刺激性等。

第二章 固体废物的手机和运输

1、固体废物的收集原则和一般要求是什么?

固体废物收集总的原则是:收集方法应尽量有利于固体固体废物的后续处理,同时兼顾收集方法的可行性。

一般来说,固体废物的手机应该满足以下几点要求:①危险废物和一般废物分开收集;②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分开收集;③泥状废物和固态废物分开收集;④污泥应该进行脱水处理后再收集;⑤根据处理处置方法的相关要求,采取具体的相应的收集措施;⑥需要包装或盛放的废物,应根据运输要求以及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包装设备和容器,并且附以确切明显的标记。

2、固体废物的分选依据

    废物分选是根据物料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包括粒度、密度、磁性、电性、表面润湿性、摩擦性与弹性以及光电性等)的不同而进行分选的,包括筛分、重力分选、磁选、电选、浮选、摩擦与弹性分选、光电分选以及最简单有效的人工分选等。

3、固体废物分选方法设备原理,使用范围。

① 筛分:利用筛子使物料重小于筛孔的细粒物料透过晒面,而大于筛孔的粗粒物料留在晒面上,完成粗、细粒物料分离的过程。

筛分设备:固定筛、滚筒筛、振动筛等。

影响因素:物料性质、筛分设备性能、筛分操作条件。

② 重力分选:简称重选,是根据固体废物中不同物质颗粒间的密度差异,在运动介质中利用重力、介质动力和机械力的作用,使颗粒群产生松散分层和迁移分离,从而得到不同密度产品的分选过程。

设备:风力分选:水平气流风选机(卧式风力分选机)、上升气流风选机(立式风力分选机)。

影响因素:物料颗粒的尺寸、颗粒与介质的密度差、介质的黏度。

③ 磁选:利用固体废物中各种物质的磁性差异在不均匀磁场中进行分选的一种处理方法。磁选是基于固体废物各组分的磁性差异,作用于各种颗粒上的磁力和机械力的合力不同,使他们的运动轨迹也不同,从而实现分选作业。

条件:作用于磁性颗粒上的作用力:F磁>∑F机;作用于非磁性颗粒上的作用力:F’磁<∑F’机。

设备:磁力滚筒、湿式CTN型永磁圆筒式磁选机、悬吊磁铁器、带式磁铁器。

④ 电力分选:利用生活垃圾中各种组分在高压电场中电性的差异而实现分选的一种方法。

设备:静电分选机、YD-4型高压电选机、

第三章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1、卫生填埋的定义和程序。

卫生填埋又称夹层填埋,主要用于处置一般废物和城市垃圾;是“利用工程手段,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防止渗滤液及有害气体对水体和大气的污染,并将垃圾压实减容至最小,填埋占地面积也最小,在每天操作结束或每隔一定时间用土覆盖,使整个过程对公共卫生安全及环境均无危害的一种土地处理垃圾方法”。

程序:填埋时,先在填埋场底部和四周进行防渗防漏处理,然后分区分层填埋废物,每填一层即覆盖一层土并压实,这样既可防止垃圾、飞灰的扬散和降雨时的流失,又可避免蚊蝇孳生及臭气和火灾等的发生,这样对公众健康和环境的安全不会造成明显的危害。压实后就得到了一个完整的封场了的卫生填埋场。

2、填埋场的场地防渗系统的结构通常包括:

渗滤液收排系统、防渗系统(层)、保护层、过滤层等。

填埋场的衬层系统通常从上至下可依次包括过滤层、排水层(包括渗滤液收集系统)、保护层和防渗层等。

3、填埋场渗滤液的主要来源及其特性。

   来源:废物及覆盖材料中含有的水分;有机物降解产生的水分;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降水)及其他水分(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入渗);扣除垃圾、覆土层的饱和持水量。

性质:

1有机污染物浓度高,尤以5年内的“年轻”填埋场为最; 

2氨氮含量较高,在“中老年”填埋场渗滤液中尤为突出; 

3磷含量普遍偏低,尤其是溶解性的磷酸盐含量更低; 

4溶解性固体含量较高,在填埋初期(0.5~2.5年)呈上升趋势→峰值,然后随填埋时间增加逐年下降→(6~15年)稳定; 

5色度高,呈淡茶色、暗褐色或黑色,色度2000~4000,具较浓的臭味

6金属离子与所填埋的废物组分及时间密切相关,一般不超标; 

7水质历时变化大,初期pH值6-7,而COD、BOD5、TOC、SS、硬度、金属离子含量较高;而后期,上述组分浓度则明显↓,pH↑7-8。

 4、填埋场气体的组成与性质。

气体组成:主要是由填埋废物中的有机组分通过生化分解所产生的,其中主要含有甲烷、二氧化碳、氨、一氧化碳、氢、硫化氢、氮、氧和微量组分等。甲烷和二氧化碳是填埋场气体中的主要成分。其中甲烷约占45%--50%(体积分数),二氧化碳约占40%--60%.

主要特征:温度达43—49℃,相对密度1.02—1.06,为水蒸气所饱和,高位热值为15630—19537kJ/m³.

5、终场覆盖的结构。

层 

主要功能 

常用材料 

备注 

表土层 

生长植物,并保证植物根系不破坏保护层和排水层,具抗霜冻、抗侵蚀能力。可生长植物的土壤以及其他天然土壤 

系统必须的基本层,可能需要地表排水设施

保护层 

防止上部植物根系及挖洞动物对下层的破坏,减小或避免排水层的阻塞,维持稳定 

天然细粒土等 

系统的基本层 

排水层 

疏排下渗水,减小其对下部防渗层的水压力 

砂砾石、土工网格、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布等 

非系统的基本层,当下渗水量多、渗透压力大时才考虑 

防渗层 

  阻止下渗水进入填埋废物中,防止填埋气体逸出 

压实粘土、柔性膜、人工改性防渗材料和复合材料系统必须的基本层 

渗透系数小于1×10-7 cm/s

调整层 

控制LFG将其导入收集设施进行处理或利用,支撑上述各层 

粗粒物质等 

非系统的基本层,LFG产生量大才考虑

第四章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

1、危险废物的定义及判别方法。

    定义:是指对人类、动植物以及环境的现在及将来构成危害,具有一定危险特性(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的固体废物;

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固体废物;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化学药剂、废弃农药、炸药、废油、废酸碱等。

判别方法:主要是危害特性鉴别法和危险废物定义法。

①危害特性鉴别法:按照一定标准通过测试废物的性质来判别该废物是否属于危险废物。通常主要鉴别废物的腐蚀性、可燃性、反应性、毒性这四种性质。由废弃物的特性可以确定废弃物是否属于危险废物。

②危险废物定义法:采用危险废物名录判断危险废物的方法。

     另外,具有毒性或感染性/反射性的危险废物与其他废物混合或处理后的废物是危险废物;腐蚀性、易燃性或反应性危险废物与其他废物混合或处理后的废物经鉴别不具有危险特性的不是危险废物;危险废物与放射性废物混合,混合后的废物应按照放射性废物管理。

2、危险废物预处理。

目的:使危险废物中的污染组分呈现化学惰性或被包容起来,以减小废物的毒性和可迁移性,同时改善其工程性质,以便于运输、利用或处置。

方法:

①固化:在危险废物中添加固化剂,使其转变为不可流动固体或形成紧密固体的过程。

②稳定化:将有毒有害污染物→低溶解性、低迁移性及低毒性的物质的过程。分为:

物理稳定化:是将固体废物与一种疏松物料(如粉煤灰)混合生成一种粗颗粒、有土壤状坚实度的固体,这种固体可以用运输机械送至处置场

化学稳定化:通过化学反应使有毒物质变成不溶性化合物,使之在稳定的晶格内固定不动

3、什么是固化处理,固化剂,固化体;固化途径有哪几种?

固化处理:在危险废物中添加固化剂,使其转变为不可流动固体或形成紧密固体的过程。

固化剂:固化所用的惰性材料。

固化体:有害废物经过固化处理形成的固化产物。

固化途径:水泥固化、沥青固化、塑料固化、玻璃固化

4、各种固化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范围:

固化方法原理特点应用范围
水泥固化/稳定化

水泥是一种无机胶材料,经过水化反应可以生成坚硬的水泥固化体需要设备少,可充分利用处置容器的容积,但耗费人力,产生洗涤废水,大规模使用时,操作的控制较困难。处置包含As,Cd,Cu,Pb,Ni,Zn等金属的污泥;处置无机污染物及危害性大但数量不太多的废物

石灰固化加入氢氧化钙(熟石灰)的方法使污泥得到稳定加入少量添加剂,可以获得额外的稳定效果;具有提高pH的作用

应用于处理重金属污泥等无机污染物
熔融固化将待处理的危险废物与细小的玻璃质混合,经混合造粒形成后,在1500℃高温熔融下形成玻璃固化体,借助玻璃体致密结晶结构,确保固化体的永久稳定

所需能源和费用很高,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建筑材料放射性废物、剧毒废物、(不挥发的高危害性废物、核能物料)

药剂稳定化根据废物中所含重金属种类采用不同的稳定化药剂进行稳定化处置过程可实现废物无害化,提高总体效率和经济性,提高稳定化产物的长期稳定性,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含重金属的危险废物
第五章  固体废物焚烧技术

1、焚烧技术的指标和标准。

①目测法,烟气黑度越大效果越差;

②减量比;

ma,mb,mc分别是焚烧残渣、投加的废物及残渣中不可燃物的质量

③热灼减量;

ma,md分别为焚烧残渣和焚烧残渣在650±25℃经3小时灼热后冷却至室温的质量

④燃烧效率;

⑤有机有害成分的破坏去除率;

⑥烟气排放浓度指标——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烟尘:颗粒物、黑度总碳量

有害气体: CO、HCl、 HF、SOx、NOx

重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Hg、Cd、Pb、Ni、Cr、As

有机污染物,二噁英类

2、影响焚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什么是“三T一E”?

主要影响因素:

①温度:燃烧温度低会造成燃烧不完全,温度越高燃烧时间越短,同时废物分解的越完全,其中不可燃废物产生微量毒性的机会也就越少,但是,另一方面,温度过高会引发炉体耐火材料、锅炉管道的耐热问题,因此当燃烧室温温度过高时,要对其进行控制。

②停留时间:燃料在焚烧炉中燃烧完毕所需要的停留时间,包括燃烧室加热和物料燃尽的时间之和。该时间与物料进入燃烧室时的粒径和密度相关。停留时间越长,分解的越彻底,同时,不可燃废物生成微量毒性有机物的机会也就越少。

③氧浓度(空气量):氧的供应量是废物分解完全与否和微量有机物生成量多少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为了达到固体废物的快速充分燃烧,必须向燃烧室内鼓入过量空气,不过,空气量过剩太多则会吸收过多的热量从而降低燃烧室的温度。焚烧炉的事迹供氧量超过理论值大约一倍时,方可保证整个燃烧过程的氧化反应顺利进行。

④湍流度:指焚烧炉内温度处于均匀条件时,废物与空气中的氧相互结合的速度,当湍流度大或者混合程度均匀时,进入的空气顺畅,废物的燃烧分解就会比较完全。

⑤固体的粒度:一般来讲,加热时间近似与固体的粒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燃烧时间也与固体粒度的1-2次方成正比。在进行垃圾的焚烧处理时,需要将其破碎至一定粒度,从而加快焚烧速度,提高焚烧效率。

“三T一E“:焚烧温度(temperature)、气体停留时间(time)、搅拌混合程度(turbulence)、过剩空气量(excess Air)

3、有机有害废物,经焚烧处理后要求达到的三个标准?

①主要有害有机组成的破坏去除率要达到99.99%以上。

②HCL的排放量应符合从焚烧炉烟囱排出的HCL量在进入洗涤洗涤设备之前小于1.8Kg/h,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则经过洗涤设备除去HCL的最小洗涤率应为99.0%.

3烟囱的排放颗粒物应控制在183mg/m³,空气过量率为50%,如果大于或小于50%,应折算成50%的排放量。

4、请画出一个焚烧法处理垃圾的工艺流程示意图,指出垃圾焚烧技术有哪些特点,它不适用于处理具有何种特征的垃圾?

答:焚烧空气

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能源回收系统

废气净化系统

焚烧炉

进料

贮存

预处理

废物

                                                                                                      废气排放

灰渣处理

 

垃圾焚烧技术的特点有:占地少;对垃圾处理彻底,无害化程度高;适用面广,可用来处理各种有机废物,特别是有机有毒有害废物;操作全天候,不受天气影响;可回收部分热能;可就近安装,节约运输费用等。但焚烧法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占用资金周期长;存在废气二次污染问题,对垃圾热值有一定要求,使应用受到。 

不适用无机成分多、热值低,有爆炸性危险的废物。

5、固体废物焚烧系统。

   主要由垃圾接受系统、焚烧系统、助燃空气系统、余热利用系统、蒸汽及冷凝水系统、烟气净化系统、灰渣处理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组成。

6、焚烧烟气控制技术。

   在通常情况下,烟气净化工艺主要针对酸性气体(HCL, HF, Sox, Nox)、二噁英、颗粒物及重金属等进行控制,其工艺设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酸性气体脱除和颗粒物捕集。另外,烟气中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在这些工艺过程中同时加以捕集。

   现行的工艺主要包括湿法净化工艺、半干法净化工艺以及干法净化工艺。

7、热解与焚烧的区别。

热解法与焚烧法是固体废物的热转化技术的两种形式。

相同点:处理对象相同,都是加热分解过程,都能使固体废物减量化和稳定化

不同点:①将固体废物作为燃料,通过焚烧回收,属于直接利用;而通过将废物转化为可被贮存的燃料(油、气体)或燃烧团,即固体废物热解回收燃料,属于间接利用。

②燃烧过程和机理不同。焚烧是充分供氧、完全燃烧的放热过程;热解是利用是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是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可燃的固体废物的高温分解过程,是吸热的。

③产物不同。焚烧的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热解的产物主要是可燃的低分子化合物如可燃气、油、固形炭。

④能量利用方式不同。焚烧产生热能量大的可用于发电,量小的只可供加热水或产生蒸汽,只能就近利用。热解产物是燃料油及燃料气,便于贮藏及远距离输送。

⑤产生烟气量不同。研究报道表明,热解烟气量是焚烧的1/2,NO是焚烧的1/2,HCl是焚烧的1/25,灰尘是焚烧的1/2。

第六章  有机固体废物堆肥与厌氧发酵

1、堆肥原理及影响因素。

原理:好氧微生物在于空气充分接触的条件下,可以使堆肥原料中的有机物发生一系列放热分解反应,最终使有机物转化为简单而稳定的腐殖质的过程。在堆肥过程中,生活垃圾中的溶解性有机物质透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而为微生物所吸收,固体的和胶体的有机物先附在微生物体外,由生物所分泌的胞外酶分解为溶解性物质,再渗入细胞。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氧化、还原、合成等过程,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并放出生物生长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把一部分有机物转化为生物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合成新的细胞物质,于是微生物逐渐生长繁殖,产生更多的生物体。

影响因素:①可被氧化有机物的含量要适宜。当有机物含量<20%时,氧化产生的热能不能满足嗜热菌增殖对温度的要求。当可被氧化有机物含量>80%时,氧化中容易发生供氧不足,甚至产生厌氧过程。

②含水率,含水率为50%~60%时,细菌个数最多,需氧量最大。当生活垃圾好氧堆肥时,可拌以稀粪,使其含水率达到最佳。

③通风量应满足氧的浓度,氧浓度在14%~17%为最适宜浓度,最低不少于10%,否则会产生厌氧分解。

④满足营养比例关系。营养物料主要是有机物含量(以C计)和营养元素(以N计)的比值,应控制在C:N=(26~35):1,当N不能满足比例(小于)要求时,应加入含N物,如化肥或粪便。

⑤温度要适宜。最佳温度为35~55℃,此温度区间效果好,需时较短。35℃为中温发酵最佳温度平均值,55℃为高温发酵温度平均值。

⑥pH值影响。好氧堆肥分两个阶段,初期为酸性阶段,pH值降到5~6,第二阶段pH值可达8.5~9.0.最终产物略呈碱性,pH=7~8.但当采用化学调整方法进行污泥脱水时其pH值可达12,若对此污泥进行好氧堆肥时应降其pH值。

2、堆肥腐熟度及其判定。

腐熟度:指成品堆肥的稳定程度,即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堆肥产品要达到稳定化、无害化;在使用期间,不能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土壤的耕作能力。

判定: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活性、植物毒性

①物理学指标 ——感观定性标准:气味、粒度、色度、温度

直观感觉堆肥不再进行激烈的分解、堆放中的产品温度不再升高、呈茶褐色或黑色,不产生恶臭、手感松软易碎(粒度)。

②化学指标 

COD、BOD 、挥发性固体VS:腐熟的堆肥VS<65%, COD=60-110mg/g(动物排泄物堆肥<700),BOD<5mg/g干堆肥,水溶性有机质<2.2g/L,淀粉测不出。

C/N比:腐熟堆肥的C/N比一般减少10-20%至≤(15-20):1。

腐殖酸:腐殖化指数=胡敏酸/富里酸≥3;胡敏酸%

腐殖化率=胡敏酸/(富里酸+未腐殖化组分) ≥1.35

氮化物: NOx-N和NH3-N

③工艺指标 

温度:堆肥经历升温-高温-降温三个阶段。

④生物学指标 

呼吸作用:耗氧速率基本稳定在(0.02-0.1)△O2%/min,释放CO2<2.2mg/(g·d)

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放线菌为主,寄生虫/病原体被杀死

生物活性:水解酶活性较低

植物毒性:发芽指数,植物生长评价

⑤耗氧速率法:采用气体采集饱和微型吸气泵将堆层中的气体抽吸到O2/CO2测定仪,通过仪器自动显示堆层中O2或CO2浓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值,以评定堆肥发酵程度和腐熟情况。

好氧堆肥是好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降解有机废物使其逐渐腐熟稳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消耗O2并产生CO2,耗氧速率由低至高再下降,然后趋于稳定,完全腐熟的堆肥相对耗氧速率基本稳定在(0.02-0.1)△O2%/min左右,< 400mg/(kg·h)。

3、好氧堆肥工艺。

①前处理:分选、破碎、筛分、混合、养分及水分调节;粒度2-60mm,含水率50~60%,碳氮比≥ 20:1。

②主发酵:发酵仓或露天堆积,强制或翻堆搅拌供氧;主发酵期,温度55-65℃;4~28d

③后发酵:进一步分解难分解有机物,条堆或静态堆肥,含水率<40%;温度<40 ℃;20~40d

④后处理:分选设备去除塑料、玻璃金属、小石块;加入N、P、K制复肥,造粒,打包装袋。

⑤脱臭:产生氨、硫化氢、甲基硫醇、胺类等。化学除臭剂;碱、水溶液过滤;熟堆肥、沸石等吸附。

⑥贮存:夏冬需贮存,容纳6个月的贮存库房;干燥透气。

4、有机固体废物的厌氧发酵定义及原理。

定义:在人工控制厌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将废物中可降解有机质分解转化成甲烷、二氧化碳和其它稳定物质的生物化学处理过程。

原理:

1.生活垃圾的分类及主要成分。

1居民生活:食物、纸、木、布、庭院植物修剪物、金属、玻璃、塑料、陶瓷、燃料灰渣、碎砖瓦、废器具、粪便、杂品等

2商业、机关:同上,另有管道、碎砌体、沥青、其它建筑材料,含有异爆、易燃腐蚀性、

2.生活垃圾的分选工艺流程;(估计是要画工艺流程图)

系统包括收集运输、破碎、筛选、重选、磁选、摩擦与弹跳分选、焚烧等,以物理分选为主,破碎等预处理手段为辅,对城市垃圾进行了较全面的分类回收利用,充分体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思想 。

1)垃圾分拣

2)磁选回收黑色金属

3)重选分离回收重、中重、轻质组分(风力分选、摇床分选等)

4)筛分和破碎手段并用,更有利于废物的分选效率

5)有机残渣堆肥处理

6)难生物降解有机废物焚烧处理,并可回收部分热值

7)不可利用残渣填埋处置。

3.分选方法及其原理作用。

① 筛分:利用筛子使物料重小于筛孔的细粒物料透过晒面,而大于筛孔的粗粒物料留在晒面上,完成粗、细粒物料分离的过程。

筛分设备:固定筛、滚筒筛、振动筛等。

影响因素:物料性质、筛分设备性能、筛分操作条件。

② 重力分选:简称重选,是根据固体废物中不同物质颗粒间的密度差异,在运动介质中利用重力、介质动力和机械力的作用,使颗粒群产生松散分层和迁移分离,从而得到不同密度产品的分选过程。

设备:风力分选:水平气流风选机(卧式风力分选机)、上升气流风选机(立式风力分选机)。

影响因素:物料颗粒的尺寸、颗粒与介质的密度差、介质的黏度。

③ 磁选:利用固体废物中各种物质的磁性差异在不均匀磁场中进行分选的一种处理方法。磁选是基于固体废物各组分的磁性差异,作用于各种颗粒上的磁力和机械力的合力不同,使他们的运动轨迹也不同,从而实现分选作业。

条件:作用于磁性颗粒上的作用力:F磁>∑F机;作用于非磁性颗粒上的作用力:F’磁<∑F’机。

设备:磁力滚筒、湿式CTN型永磁圆筒式磁选机、悬吊磁铁器、带式磁铁器。

④ 电力分选:利用生活垃圾中各种组分在高压电场中电性的差异而实现分选的一种方法。

设备:静电分选机、YD-4型高压电选机、

4.焚烧过程空气量的分配、

    在实际的燃烧系统中,氧气与可燃物质无法完全达到理想程度的混合及反应。为使燃烧完全,仅供给理论空气量很难使其完全燃烧,需要加上比理论空气量更多的助燃空气量,以使废物与空气能完全混合燃烧。

    过剩空气率过低会使燃烧不完全,甚至冒黑烟,有害物质焚烧不彻底;但过高时则会使燃烧温度降低,影响燃烧效率,造成燃烧系统的排气量和热损失增加。

根据经验选取过剩空气系数时,应视所焚烧废物种类选取不同数据:

    焚烧废液、废气时,过剩空气量一般取20%~30%的理论空气量,过剩系数取1.2~1.3;

焚烧固体废物时则要取较高的数值,通常占理论需氧量的50%~90%,过剩空气系数为1.5~1.9,有时甚至要在2以上,才能达到较完全的焚烧 .

空气系统:

作用:提供氧气、冷却炉排、混合炉料、控制烟气气流等

主要设施:通风管道、进气系统、风机和空气预热器等

助燃空气:

一次助燃空气(臭气):火焰下60%~80%: 干燥段15%、燃烧段75%、燃烬段10% ;助燃、冷却炉排、搅动炉料

二次助燃空气:20%~40%,火焰上和二次燃烧室空气;助燃、控制湍流程度

一般耐火材料衬里炉  EA≈200%,水壁式冷却炉    EA=50%~100%

换热器预热:余热锅炉后,将空气预热到200~280℃

5.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

6.焚烧污染物的控制方法; 

1)  几种有机组分的产生与防治

①控制二噁英的主要措施

a)控制来源—控制氯和重金属含量高的物质 

b)减少炉内形成— 控制炉内温度和停留时间 

c)避免炉外低温再合成— 烟气急冷至200℃ 

d)除尘去除—半干法+布袋除尘器,干法+活性炭吸附

控制炉内二噁英形成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控制“三T”:

e)Temperature(温度):维持炉内高温在800℃以上,(最好900℃以上)将二噁英完全分解;

f)Time(时间):保证足够的烟气高温停留时间;

g)Turbulence(湍流):采用优化炉型和二次喷入空气的方法,充分混合和搅拌烟气使之完全燃烧。

②恶臭的产生与防治

a) 恶臭物质是未完全燃烧的有机物,多为有机硫化物或氮化物。

b) 高温焚烧 (或催化燃烧)、溶液吸收、吸附

2)  煤烟的产生与防治

煤烟是由碳氢燃料的脱氢、聚合或缩合而生成的,C/H比值大的发烟倾向大。高温、增氧、加速煤烟的燃烧速度,物料与空气的均匀混合,延长停留时间可防治煤烟。

因此选择最合适的焚烧条件“三T”,恰当的炉膛尺寸和形状.是进行焚烧的必要条件。

7.改善 “三高一低”(高混杂、高含水率、高无机物含量、低热值)生活垃圾焚烧效果的措施。

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对通风系统进行改善:

1一次风温度由常规的室温提高至280℃,从而使生活垃圾在炉内的干燥段得以充分干燥,起到加强燃烧效果的作用。

2通过炉排加孔,可明显降低焚烧炉通风阻力;

3同时加长焚烧炉排长度至14.43m,增加生活垃圾在炉内的停留时间,从而使得焚烧炉燃烧更为彻底;

4最后可改变焚烧系统中的风量分配比例,使第一级通风量由传统的15%提高到25%,相应降低第二级和第三级的通风量。

8.焚烧与热解的比较。(老师所画重点第五章第7点)

热解法与焚烧法是固体废物的热转化技术的两种形式。

相同点:处理对象相同,都是加热分解过程,都能使固体废物减量化和稳定化

不同点:①将固体废物作为燃料,通过焚烧回收,属于直接利用;而通过将废物转化为可被贮存的燃料(油、气体)或燃烧团,即固体废物热解回收燃料,属于间接利用。

②燃烧过程和机理不同。焚烧是充分供氧、完全燃烧的放热过程;热解是利用是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是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可燃的固体废物的高温分解过程,是吸热的。

③产物不同。焚烧的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热解的产物主要是可燃的低分子化合物如可燃气、油、固形炭。

④能量利用方式不同。焚烧产生热能量大的可用于发电,量小的只可供加热水或产生蒸汽,只能就近利用。热解产物是燃料油及燃料气,便于贮藏及远距离输送。

⑤产生烟气量不同。研究报道表明,热解烟气量是焚烧的1/2,NO是焚烧的1/2,HCl是焚烧的1/25,灰尘是焚烧的1/2。

9.卫生填埋场的场底水平防渗层和终场覆盖的结构组成及其作用。

终场覆盖:

层 

主要功能 

常用材料 

备注 

表土层 

生长植物,并保证植物根系不破坏保护层和排水层,具抗霜冻、抗侵蚀能力。可生长植物的土壤以及其他天然土壤 

系统必须的基本层,可能需要地表排水设施

保护层 

防止上部植物根系及挖洞动物对下层的破坏,减小或避免排水层的阻塞,维持稳定 

天然细粒土等 

系统的基本层 

排水层 

疏排下渗水,减小其对下部防渗层的水压力 

砂砾石、土工网格、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布等 

非系统的基本层,当下渗水量多、渗透压力大时才考虑 

防渗层 

  阻止下渗水进入填埋废物中,防止填埋气体逸出 

压实粘土、柔性膜、人工改性防渗材料和复合材料系统必须的基本层 

渗透系数小于1×10-7 cm/s

调整层 

控制LFG将其导入收集设施进行处理或利用,支撑上述各层 

粗粒物质等 

非系统的基本层,LFG产生量大才考虑

渗滤液收排系统、防渗系统(层)、保护层、过滤层等。

填埋场的衬层系统通常从上至下可依次包括过滤层、排水层(包括渗滤液收集系统)、保护层和防渗层等。

10.有关防渗层厚度的计算。

某填埋场中污染物的COD为8000mg/L,该污染物的迁移速度为0.03cm/s,降解速度常数为0.000/s。试求当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到1000mg/L时,地质层介质的厚度应为多少?污染物通过该介质层所需要的时间为多少?

答:

    因为 C=C0×exp(-kt)

    所以 1000=8000×exp(-0.000t)

    解得:t=3249 s

           L=u×t=0.03×3249=97.5 cm≈1.00 m           

11.固体废物分选的计算。

①回收率:

a)单位时间内从某一排料口中排出的某一组分的质量与进入分选机中这种组分的质量之比

b)数量指标:  = m i收/mi进

②品味 (纯度)

c)某一排料口中排出的某一组分的质量与从这一排料口中排出的所有组分质之比

d)质量指标:  = m i收/∑mi收

12.堆肥的计算。

(1) 用一种成分为C31H50NO26的堆肥物料进行实验规模的好氧堆肥实验。实验结果:每1000kg堆料在完成堆肥化后仅剩下200kg,测定产品成分为C11H14NO4 ,试求每1000kg堆料的化学计算理论需氧量。

解:根据式6-1计算

    堆肥原料C31H50NO26的千摩尔质量为852kg,则1000kg堆料相当有机物质的量为1000/852=1.173 kmol;

   堆肥产品C11H14NO4的千摩尔质量为224kg,则每kmol堆料堆肥后剩余有机物质的量为:

n=200/(1.173×224) =0.76 kmol;

若堆肥过程表示为

CaHbNcOd+[(nz+2s+r-d)/2] O2→n CwHxNyOz+sCO2+rH2O+(c-ny)NH3

由已知条件得:a=31,b=50,c=1,d=26,w=11,x=14,y=1,z=4,

     把n=0.76代入,计算得:

r = 0.5[50-0.76×14-3×(1-0.76×1)] = 19.32

        s =31-0.76×11 = 22.

堆肥过程所需的氧量为:

  M=[1.173×32× (0.76×4+2×22.+19.32-26)/2]        

      =781.5 kg

(2) 已知树叶的C/N比为50,含水率为50%,干基含氮率为0.7%;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活性污泥的C/N比为6.3,含水率为75%,干基含氮率为5.6%。现将树叶与剩余活性污泥混合,要使混合物的C/N比达到25,求:①污泥与树叶的质量比;②混合物的含水率。

解: ①计算污泥与树叶的质量比

      设树叶与污泥的质量分别为x和y  kg,依题意得:

计算得污泥与树叶的质量比 y﹕x=   1﹕3

② 计算混合物的含水率

对于1kg的混合物,则树叶为0.75kg,污泥为0.25kg。

     则混合物的含水率为:

含水率=0.75×0.5+0.25×0.75=56.3%

文档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处理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1、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固体废物: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其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其原有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液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体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固体废物主要分为三类:①城市生活垃圾:也称城市固体废物,主要指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规视作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