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5年《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4:14:38
文档

2015年《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

2015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说明: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该题的括号内)1.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的学科。A.桑代克B.赫尔巴特C.廖世承D.潘菽2.有一种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称为()。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B
推荐度:
导读2015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说明: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该题的括号内)1.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的学科。A.桑代克B.赫尔巴特C.廖世承D.潘菽2.有一种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称为()。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B
2015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

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说明: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该题的括号内)

1.1903年(     )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的学科。

A.桑代克       B.赫尔巴特       C.廖世承       D.潘菽

2.有一种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称为(       )。

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认知学派学习理论

3.学生为了获得教师、家长的赞许和表扬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或内驱力,称为(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胜任内驱力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经常变换其呈现方式,使其中的本质属性保持恒定,而使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种知识呈现方式称为(       )。

A.抽象       B.变式         C.概括             D.比较

5.对于无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其某种意义,以增强记忆效果的信息编码策略称为(       )。

A.记忆术       B.联想         C.替换        D.系统化

6.先于学习内容本身而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使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和新学习内容产生联系。这种引导性材料称为(       )。

A.先行组织者     B.认知结构    C.复习          D.固定点

7.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事物的某种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方面的功能从而影响问题解决的现象称为(       )。

A.定势作用     B.刻板印象     C.原型启发   D.功能固着

8.在心理学中首创“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称为(         )。

A. 社会促进作用   B.社会懈怠作用   C.模仿       D. 从众

10.在群体作用下,个人的自我约束力减轻,责任感意识下降,从而产生一种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       )。

A.去个性化        B.群体极化       C.群体思维     D.干扰

得分评卷人二、填空题(说明: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尝试错误说”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有准备律、练习律和____.效果律_______三大规律。

2.为了促进大学生有效感知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需要运用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直观教学形式。其中最重要的直观教学形式是___言语直观_______________。

3.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是极其有限的,大约为___7±2____________个组块。

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规律是_先快后慢______________。

5.研究表明,过度学习的量达到__150%______________时,记忆效果最好。

6. ___学习策略____________是学习者为了有效达到学习目的,在认知与元认知基础上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选择与。        

7.从活动的调节看,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表现为视觉控制的减弱和__动觉控制____的增强。

8.心理辅导包括两大类:一类是针对心理疾患而进行的矫正性心理辅导,另一类是针对心理潜能开发而进行的____调适性__、发展性__________心理辅导。

9.能力表现具有_____水平________差异、类型差异和早晚差异。

10.如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威信,那么教师的一切要求与教诲都会被学生接受并努力执行,即使教师有缺点,也会得到学生的原谅。反之,如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没有威信或威信不高,那么教师的要求与教诲即使是正确的,也往往会被学生当成“耳旁风”,学生听不进去也不会认真执行,甚至还可能与教师发生冲突。这种现象称为_威信效应_________。

得分评卷人三、简答题(说明: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教师成长的历程。

①关注生成阶段。②关注情境阶段。③关注学生阶段。

2.简述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

动机最佳水平因任务难度不同而不同。

①对于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中等偏弱的动机容易取得良好效果;②对于难度较小的学习任务,中等偏强的动机容易取得良好效果;③对于难度中等的学习任务,中等强度的动机容易取得良好效果。

3.简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①科学选择教学内容。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③改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④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4.简述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

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

②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③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④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⑤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

⑥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学习

5.简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答:维果茨基认为,学生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实际发展水平”(学生目前已经达到),(2分)二是“潜在发展水平”(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协助,他人的支持以及学生自身努力才能达到),这两种水平之间构成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 (2分)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只有落在最近发展区内,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2分)

得分评卷人四、论述题(说明: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基本途径。

答题要点:

①通过认识他人和与他人进行比较来认识自我。②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来认识和评价自我。③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④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结果来认识自我。

⑤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

2.举例说明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答题要点:(每个要点酌情给2.5分)

(1)强度律:感知对象必须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才能被人清晰地感知到,这条规律叫做强度律。为此:①教师讲课的音量要适当,音量太低,学生会听不清;音量太高,会引起学生的疲劳,降低教学效果。②板书的字迹、直观教具和图表不要太小;线条不能太轻、太细,应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

(2)差异律:感知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异越大,越容易被人们清晰地感知,这条规律叫做差异律。为此:①在教学中,应力求使对象与背景在颜色色调、声音强度、形状大小、线条粗细、教学内容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②重要的地方要突出强调。如教师的声音应大一些。③学生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要用彩色粉笔标出来。④教师的讲解应抓住事物的异同点进行比较。

(3)活动律:越是活动的感知对象,越容易被人们清晰地感知到,这条规律叫做活动律。为此:教师应多采用活动教具,如活动黑板、活动卡片、活动画报、活动模型及电影、电视、录像、幻灯等现代化的视听工具,设法使教具变静为动,以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4)组合律: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的事物,越容易构成一个整体而被人们清晰地感知,这条规律叫做组合律。为此:①教学内容要具有内在逻辑联系。②分析、讲解要具有层次性和连贯性。③板书设计要合理。

3.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智力多元结构理论”包括哪些基本内容?该理论对当今教育有何启示?

答题要点:

(1)“智力多元结构理论”包涵的基本内容(4分,每个要点0.5分)

①逻辑数理智力②语言智力③身体——动觉智力④空间智力

⑤音乐智力⑥洞悉人性善解人意的智力⑦自我内省的智力

⑧观察自然的智力

(2)启示(6分,每个要点2分)

①过去人们所讲的智力,主要是指科技、学术性智力,而把社会性智力基本排除在外,似乎善于了解自己、理解他人,善于运动等都与智力无关。②该理论开阔了我们的思路,这种理论的应用有利于发现不同类型的人才,更好地培养各种人才。③教师应全面认识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工作中扬长避短。

得分评卷人五、案例分析题(说明:本大题共1小题,20分,共20分)

大学生张明因家庭经济困难,急需找一份兼职工作,可是接连应聘几家单位都被拒之门外,因而感到十分沮丧。后来,张明听说某公司老板曾经有过与自己相似的遭遇和经历,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这家公司应聘。应聘时,他同老板谈了自己求职的原因以及多次被拒之门外的无奈。没想到,张明的一席话博得了老板的同情和理解,老板不仅被录用了他,而且还给他安排了一份报酬不错的工作。请运用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对这个案例进行分析,并阐述其对教育的启示意义。 

答题要点:(每个要点5分)

第一步判断:本案例是“自己人效应”的一个典型事例。

第二步定义: 交往双方如果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职业、专业、籍贯、年龄、经历、遭遇),一方就会把另一方当成“自己人”。由“自己人”论述的观点,人们易于接受,这就是自己人效应。

第三步分析:本案例中,公司老板之所以录用张明,是因为公司老板与张明有着相同或相似遭遇和经历。但凡有着相同或相似遭遇和经历的人,往往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态度和价值观,也有相同或相似的观点。

第四步启示意义:教师要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就要设法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自己人”, 由“自己人”论述的观点,学生容易接受。

文档

2015年《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

2015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说明: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该题的括号内)1.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的学科。A.桑代克B.赫尔巴特C.廖世承D.潘菽2.有一种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称为()。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B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