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01.先秦史(上)——夏、商、西周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4:14:43
文档

01.先秦史(上)——夏、商、西周

先秦史(上)——夏、商、西周【知识线索】原始社会是人类所经历的最漫长的社会形态。中国的原始社会始于迄今所知的最早的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约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其间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原始社会是人类发展的最低阶段,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北京人只能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开始使用磨制石器,懂得人工取火;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已普遍使用新石器,原始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有了一定发展。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是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物质基础。到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生产进一步发
推荐度:
导读先秦史(上)——夏、商、西周【知识线索】原始社会是人类所经历的最漫长的社会形态。中国的原始社会始于迄今所知的最早的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约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其间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原始社会是人类发展的最低阶段,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北京人只能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开始使用磨制石器,懂得人工取火;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已普遍使用新石器,原始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有了一定发展。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是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物质基础。到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生产进一步发
先秦史(上)——夏、商、西周

  【知识线索】

  原始社会是人类所经历的最漫长的社会形态。中国的原始社会始于迄今所知的最早的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约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其间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原始社会是人类发展的最低阶段,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北京人只能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开始使用磨制石器,懂得人工取火;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已普遍使用新石器,原始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有了一定发展。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是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物质基础。到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生产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

  奴隶社会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第二个时期。从公元前21世纪到前771年,约1300多年,历经夏商西周三代,这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鼎盛时期。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它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并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中国的奴隶制国家制度也经历了一个由形成、发展到解体的过程。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开创中国古代奴隶王朝的先河。商朝加强了对奴隶的统治,“人殉”和“人祭”深刻反映了当时残酷的阶级压迫;西周时期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中国奴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

  商朝时手工业发达,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并独具艺术特色;西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农业上采用集体劳动的形式,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夏商周是中国青铜文化时期 ,青铜器是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刻于龟甲兽骨上的成熟文字,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重难点问题】

   1.井田制:

  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始于商朝,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得名于井田是因耕地阡陌纵横,像“井”字形状。井田制下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土地所有权归周王,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臣下只有世代享用权,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并且交纳一定的贡赋;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产品分配形式为:奴隶主利用井田制,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耕作技术提高,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已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私田出现,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私田主人对私田的所有权。于是新的剥削方式出

现,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方式形成,井田制瓦解。

  2.分封制:

  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周统治者实施此制度的原因是: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周天子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分封制巩固了周朝统治,发展了疆域。井田制是其基础,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以土地和义务为纽带的。分封制于春秋时期崩溃,崩溃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战争频繁,形成诸侯争霸的局面。分封制崩溃的标志是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到秦统一全国、建立郡县制而结束。

  3.夏、商、西周的经济:

农业

农作物:“五谷”;农具:木、石、骨、蚌所制,极少青铜农具;耕作技术: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

畜牧业

饲养的家畜很多,有些牲畜除食用外,还用于拉车和祭祀。

手工业

青铜器的繁盛时期;商周玉器;商周出现原始瓷器;商周漆器制造已达较高水平。

商业

商人善于经商,以贝作为货币;出现繁荣的商业都市;交通发达;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

  【试题解析】

  1.“禅让制”是指

  A、在全体氏族成员中自由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B、在贵族家庭内部世袭首领职位

  C、在部落联盟显贵家族范围内推选首领

  D、在奴隶主贵族中民主选举首领

  【解析】本题答案是C。“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根据这一定义,选项B中“世袭”(首领产生方式)和选项D中“奴隶主”(社会时期划分)都不符合题意。解本题的关键是确定部落联盟首领推选的范围。随着分化的发展,氏族内部出现平民和贵族的区分。部落之间结成部落联盟。由参加联盟的各部落首领组成的部落联盟会议,决定联盟大事并推选联盟首领。所以,部落联盟首领只是在部落首领这样的显要贵族家族内推选。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这主要是因为甲骨文

  A、是汉字的起源

  B、使商朝有了确切的纪年

  C、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当时的社会情况

  D、记载的内容有些与《史记》相印证

  【解析】本题答案是C。试题有很大迷惑性,关键是选项D不易与正确答案相区分。“信史”是指有可靠文字记载或实物相印证的历史。甲骨文是当时的人记载当时的人和事,所以有很高的真实性和历史性,它

所记述的商朝历史可以称为“信史”。《史记》是千年以后后人的追记,某些内容的可靠性也是有疑问的。甲骨文的内容有些可以与《史记》相印证,只能说明《史记》的这些记载是可靠的。我们不说用一种文字记载去验证另一种文字记载,即从文字到文字记载的历史才是“信史”,而说用可靠文字真实记录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才是“信史”。

  3.西周的奴隶制度比殷商更为发达。这是因为西周

  A.疆域更加辽阔        B.供做“人牲”和“殉葬”的奴隶人数大量增加

  C.手工业作坊,全用奴隶劳动  D.曾经建立“共和”政权

  【解析】本题答案是C。A项指疆域,B项反映奴隶制度的残酷,D项“周召共和”不是今天“共和”之意,符合题干之意的是C项“手工业作坊,全用奴隶劳动”。同学们在解答该题时,一是要进行比较;二是要进行认真地分析;三是要选好切入点,即西周比殷“发达”要从经济方面入手。

  【习题检测】

  1.我国古代取得下列生产成就的先后顺序是

①制造陶器 ②人工取火 ③打制石器 ④原始灌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2.《礼记·礼运篇》中的“天下为家,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引文中的“礼”应理解为

  A、礼节  B、礼仪  C、礼制  D、制度

  3.下列关于井田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B、诸侯臣下只能世代享用

  C、土地不得买卖      D、耕种者要交纳租税

  4.西周分封制与井田制的纽带是

  A.王位与权力   B.土地与义务   C.贡赋与土地   D.土地与奴隶

  5.《国语·晋语》在讲到西周的手工业时,写有:“工商食官”。这句话的含义是

  A.工商业者侵吞国家财产    B.工商业者的工资由国家发放

  C.当时的手工业是官营官办   D.私营手工业者与国家争利

  6.“国人”的实质是

  A、周都镐京中的奴隶  B、周都平民的武装反抗斗争

  C、西周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 D、西周奴隶和平民的大

  7.下列有关商朝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疆域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大的        B.商朝人认识了许多星座,作了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记录

  C.商朝人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D.在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当时世界上最进步的文字,甲骨文的发现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8

.与下列内容归类标准相同的选项,应是

  ①司母戊大方鼎  ②四羊方尊 ③武官村大墓

  A、人面网纹盆     B、越王勾践剑

  C、甲骨文中日月食记录 D、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9.下列与西周国人的身份和负担奴隶制国家的义务不符的是

  A.服兵役   B.较自由   C.有些土地   D.做“人殉”

  10.我国古代掌握水利灌溉技术始于

  A.原始社会末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参】

  1.【解析】考查同学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打制石器称为旧石器,因此应该排第一;人工取火出现在山顶洞人时期,因此应该排第二;半坡居民有较高的制陶技术,因此制造陶器应该排第三。

  2.【解析】考查考生分析理解材料含义的能力。这段材料的意思是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人们各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财物和劳力都成为私人拥有。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世袭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制度。

  3.【解析】考查同学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耕种者要交纳租税”属于封建社会性质。

  4.【解析】主要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周朝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世代享用(即建立诸侯国)。诸侯不得转让和买卖,还要交纳一定的贡赋和派兵随从周王作战等等。可见,B项答案比较全面。

  5.【解析】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工商食官”这句话的主要含义容易理解为D项。其实“食官”的主要含义是“官营”、“官办”。手工业是官营官办。西周不仅土地属于周王所有,手工业也是奴隶主阶级国家所有,手工业作坊里,全部使用奴隶劳动。

  6.【解析】考查同学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国人是西周的平民,因此只有B才符合题意。

  7.【解析】主要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A、C、D三项在表述上有问题。C项应改成“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才对。A项该为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D项去掉一个“最”字就没问题了。这说明在表述历史事物、现象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

  8.【解析】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①②③都是商朝时期出现的。A属于半坡氏族时期,B属于春秋时期,D属于战国时期。

  9.【解析】该题意在考查考生否定选择的能力。结合题目分析可知:A,B,C三项是西周国人(即平民)的基本状况,而做“人殉”是奴隶悲惨状况的反映。

  10.【解析】该题意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的

辨析能力。结合题目分析可知:A项只是原始农业的灌溉,B项夏朝时知灌溉而无技术,C、D两项相比,符合题干之意的是C项“商朝”。

  【高考题萃】

  1.(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

   ──摘自《礼记》

  材料二 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

   ──摘自《礼记》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

   ──摘自《周礼》

  材料三 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

   ──摘自《礼记》

  材料四 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

  

   ——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

  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13分)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从两个层次回答问题。

  第一层次信息:宴饮时,按身份(等级)分配食品;食具有筷子,食具有叉子;食品的摆放有一定的规定;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

  第二层次信息:饮食之礼起到加强宗族团结,沟通社会关系的作用,周代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饮食礼俗;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

  2.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相传他最初的都城是

  A.阳城   B.殷  C.镐京   D.牧野

  【解析】本题考查同学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殷是商朝都城,镐京是西周的都城,牧野是在商都郊外,武王伐纣时发生过商朝奴隶倒戈事件。所以,正确答案选A,阳城在今天河南登封。

  3.“夏商周断代工程”最新研究成果将夏朝的开始年代推到约公元前2070年。依据新的纪年研究成果,下列计算有明显错误的是( )

  A、将我国有纪年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229年

  B、夏朝开始至春秋时期结束历经1594年

  C、夏朝开始距商鞅开始变法历经1714年

  D、夏朝开始距王莽建“新”历经2062年

  【解析】本题题目设计新颖、独特。命题者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课题,是个创举。引导学生关心学术研究动态,属于热点问题。

  本题虽然是个选择题,但考查的面比较广、时间跨度大。考查

了四个重要知识点和一个年代计算方法。

  A项:①考查“我国有纪年的历史”始于何时。②判断“向前推进了1229年”是否正确。要用公元前2070年减去公元前841年,得1229年。A项正确。

  B项:①考查“春秋结束时间”。②判断“夏朝开始至春秋时期结束历经多少年”。用公元前2070年减去公元前476年,得1594年。B项正确。

  C项:①考查“商鞅开始变法”年代。②判断“夏朝开始距商鞅开始变法历经多少年”。用公元前2070年减去公元前356年,得1714年。C项也正确。

  D项:①考查“王莽建立新朝”的时间。②判断“夏朝开始距王莽建‘新’历经多少年”。王莽建“新”于公元8年。此项计算方法不同于前三项,要用加法。将公元前2070年加上公元8年,得2078年。而选项上是2062年。D项错误。

  本题考查了上迄公元前21世纪下至公元1世纪之间重要事件发生或结束的年代。高考能力要求中将“再认、再现历史知识”放在首要位置,属于对考生最基本的要求。而记忆年代,恰恰是学生最头疼的事。通过此题让学生补上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是很有必要的。本题还考查了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计算年代的方法。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归纳出方法。同属于公元前或公元后发生的事件,问前后相距多少年,用减法;如果两年事分别发生于公元前后,则要用加法。仅2分一道的单项选择题,包容了这么多的内容,命题者可谓独具匠心,同学得分也实属不易。

  【课外拓展】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本单元人类历史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社会形态变化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社会形态变化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石器)水平,决定了人们平等的、没有私有的生产关系;随着工具的发展,父系氏族公社后期进入金石并用时期,工具进步,产品有了剩余,打破了上述的平等,私有制产生,分化出现。春秋后期,铁器使用,生产效率比木、石器显著提高,在井田之外大量开垦荒地(私田),且不断增多,各诸侯国势力越来越大,并占井田为私田,争夺土地、人口成为必然,战争也不可避免,井田制破坏,分封制难以维持。社会进入新的形态,新的生产关系确立,人民劳动积极性提高,又进一步推动着经济发展。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夏、商、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成就突出,与

当时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是当时大动荡局面的直接反映。如春秋战国诸国之间的战争频繁,人们在军事上探讨作战方法,出现了闻名于世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对于春秋战国大动荡局面,人们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场对社会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看法、主张,“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

  2.关于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首先要明确这是私有制以及阶级对立的结果,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趋势。从大禹治水的时代历史背景分析,在那时险恶的自然环境中,甚至在治理水患的具体社会生产实践中,上自氏族贵族,下至一般的氏族群众都认识到,甚至亲身感受到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形式,甚至包括一些必要的暴力辅助,对于保护人们的生活和生命安全,要比以前的不稳定的部落联盟更有效的多。而这些,就是世袭制和国家形式产生的社会基础所在。

  其次要理解这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在以人作为唯一主要生产力代表的原始社会末期,部落之间频繁的战争所产生的大量的战俘,都要被战胜者予以处死,这在实质上就造成生产力的巨大浪费。而在以世袭制为特征的奴隶社会里,战俘则统统被转化为战俘奴隶用于生产,不管战胜者的主观目的是什么,但在实质上都有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发展。甚至对奴隶的强制性劳动方式,也是奴隶社会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必要保证。

文档

01.先秦史(上)——夏、商、西周

先秦史(上)——夏、商、西周【知识线索】原始社会是人类所经历的最漫长的社会形态。中国的原始社会始于迄今所知的最早的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约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其间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原始社会是人类发展的最低阶段,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北京人只能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开始使用磨制石器,懂得人工取火;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已普遍使用新石器,原始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有了一定发展。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是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物质基础。到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生产进一步发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