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溉汲( 杞国( 崩坠( 废寝食(
星宿( 耶( 光耀( 充塞(
躇步( 跐蹈( 舍然(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 ()2.常一人居外()()
3.及其家穿井()()4.吾穿井得一人()
5.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6.国人道之()
7.闻之于宋君()8.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9.身亡所寄 ()()10.废寝食者()()()11.因往晓之()()()
12.天,积气耳()()13.若屈伸呼吸()
14.终日在天中行止()()15只使坠()
16.积块耳()17.亦不能有所中伤()
18.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3、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5、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6、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7、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8、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9、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三、课文理解
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2、通过《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3、文中杞国人人“忧天地崩坠”,因此“晓之者”从“天”“地”两方面加以开导。
就“天”解说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地”解说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其人”“大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晓之者”“大喜”的原因则是 。
5、《杞人忧天》讽喻了什么样的人?
四、课外阅读《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非吾所以处子①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嬉为贾人②炫卖③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④揖让⑤进退⑥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注]①处子:安顿我儿子。②贾(g“)人:商人。③炫卖:沿街叫卖。④俎豆:祭祀器皿。⑤揖让:打拱作揖礼节。⑥进退:进退朝堂的礼仪。
1.翻译下面的句子。
(1)常嬉为墓间之事。
(2)此可以处吾子矣。
2.本文谈环境与青少年成长的关系,有一句成语与“孟母三迁”的故事非常接近,这个成语是什么?
3.《盂母三迁》与《枭逢鸠》两篇文章都谈到环境与人的关系,两文的观点似乎是相反的,你是怎样看待环境与人成才的关系的?
(参:一至二答案略。三1.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2.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3.天: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4.其喜:他所担忧的都释然了。 这个成语使用频率颇高,我们晓之者大喜:杞人终于释然了?5.人们常以“杞人忧天”来形容这种自寻烦恼的人.四1、⑴经常把墓间的事当作游戏。⑵这里可以安顿我儿子。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环境与人的成长、成才有很大关系,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好的环境能促进人的发展,不好的环境会阻碍人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