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优秀获奖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4:13:03
文档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优秀获奖教学设计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 学习内容:本节课分成两目内容:第一目是“了解罪与罚”,第二个目是“加强自我防范”。本节课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增强法治观念;帮助学生反省自身行为,远离不良行为,积极预防犯罪。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已经初步形成了的思维能力,但往往看事情又很片面,情绪不太稳定,做事容易冲动,对法律及犯罪等知识的了解非常有限,法治观念淡薄,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因此,对
推荐度:
导读《预防犯罪》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 学习内容:本节课分成两目内容:第一目是“了解罪与罚”,第二个目是“加强自我防范”。本节课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增强法治观念;帮助学生反省自身行为,远离不良行为,积极预防犯罪。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已经初步形成了的思维能力,但往往看事情又很片面,情绪不太稳定,做事容易冲动,对法律及犯罪等知识的了解非常有限,法治观念淡薄,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因此,对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 学习内容:本节课分成两目内容:第一目是“了解罪与罚”,第二个目是“加强自我防范”。本节课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增强法治观念;帮助学生反省自身行为,远离不良行为,积极预防犯罪。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已经初步形成了的思维能力,但往往看事情又很片面,情绪不太稳定,做事容易冲动,对法律及犯罪等知识的了解非常有限,法治观念淡薄,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因此,对中学生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是十分必要。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二)能力目标:

     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认清犯罪的危害性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犯罪的特征、刑罚处罚

     难点:认清犯罪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

四、课  型:新授课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流程: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导课

 

导入新课:

16岁的陈祈祥,品学兼优,擅长田径运动,是学校的体育特长生,多次在省市跨栏比赛中拿到过名次。

你们觉得陈祈祥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样的?

师总:同学们为他编织了美好的生活愿景,应该是充满鲜花、掌声。前途无量。他又是怎样书写自己人生的呢?

审判现场视频播放。师问?本应前程似锦却锒铛入狱,是什么行为葬送了他的前途。给了我们怎样的警示?增强法律意识,预防犯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板书)对犯罪你又了解多少呢?我们一起进入第一环节知罪(板书)

 

 

 

 通过陈祈祥人生预想与现实对比使学生认识预防犯罪的必要性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一

举案  

来说法

 

 

师问:被告人陈祈祥的行为违反了哪部法律?这是一部怎样的法律?

刑法自我介绍展示和师生对刑法的解读

过渡:刑法中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行为,那到底什么行为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呢?我们一起进入下面的游戏活动中。首先需要大家为我的违法行为的三个笼子贴上标签。谁来完成?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1)判断下列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行为?

案例一:为了逼对方还债的陈某,用随身携带的铁制利器将被害人陈某的胸部及背部体多处部位捅伤。经鉴定被害人的损伤为重伤二级。依据《刑法》陈某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

案例二:陕西籍男子陈某因不满邻居中午大声吵闹,上门调解不成,于是大打出手,造成邻居牙齿被打落,身上有淤青,经医院检查,身体并无大碍,依据《民法》第119条陈某赔偿邻居医疗费3600元。

案例三:

案例四:2019年4月18日,苏州市中级人民公开宣判河北省政协原副艾文礼受贿案,依据《刑法》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百万元;对艾文礼受贿所得财务及其孳息予以追缴,上缴国家。

(2)分析比较案例一和案例二,同是打架斗殴行为,为什么会归到不同的笼子里?

小组讨论。温馨提示:从社会危害程度、违反的法律、承担的法律后果角度分析。

他们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案例二:身体并无大碍危害较轻微;案例一:携带利器重伤二级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违反的法律不同。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个承担的是民事赔偿;一个承担的是刑罚处罚。对社会危害较轻微的民事和行政违法行为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对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行为称为刑事违法行为也就是犯罪行为。

(3)分析比较案例一和案例四都放到犯罪的笼子里,两个案例还有哪些共同点?都违反了刑法;都承担了刑事责任,都受到了刑罚处罚。

归纳总结:什么行为是犯罪行为?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行为具有哪些特点?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应当受到刑罚处罚是犯罪的必然后果。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过度:刑法明确规定任何犯罪行为都将受到刑罚处罚,那什么是刑罚,刑罚的种类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进入第二环识罚。

 

 

 

 

 

 

 

 

 

 

结合教学案例,启发学生从行这造成的后果、触犯的法律和性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明确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异同。

 

 

 

 

 

 

 

 

 

 

 

 

 

 

 

 

 

通过对不同犯罪行为的比较,引导学生从危害性、所触犯的法律及受到的惩罚等方面归纳犯罪的共同特征,加深学生对犯罪的理解。

 

以法律自我介绍的形式增强趣味性,引导学生了解刑法。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活动二

寻找

小法官

 

陈祈祥的犯罪行为受到怎样的刑罚处罚呢?有期徒刑三年。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什么是刑罚

大家好,我是刑罚,大家还叫我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我是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我以或剥夺犯罪益为主要内容。

师总:通过刑罚的自我介绍知道刑罚是哪个机关采取的制裁方法?人民。处罚的对象是谁?犯罪分子。审判机关采取的强制性法律制裁体现了法律哪一特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那强制性制裁方法也就是刑罚的种类有哪些?下面给大家普及一下法律知识。

过度:生活中,不仅要懂得这些刑罚知识,更需要根据具体的案件运用相关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我做小法官。

活动二:寻找小法官

高某某在微博上肆意侮辱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被处以行政拘留十日罚款五百元。

思考:高某某是否受到了刑罚处罚?

判决书(摘选)请你解读判决书

    本院认为,被告人郑某某在送交快递过程中,多次窃取他人物品……据此,依照……之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人郑某某犯盗窃罪,判处拘役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

通过本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学习法律知识。懂得犯罪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承担刑罚处罚。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师总:法官不是官,但代表国家断是非,用法律,维护社会和司法的公正,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过度:陈祈祥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受到了刑罚处罚,付出了应有的代价。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他还会犯罪吗?为了使更多的人懂得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让警钟长鸣人们自觉做到预防犯罪记者对陈祈祥的身边人进行了一次专访。我们来看看他们眼中的陈祈祥。

 

 

 

 

 

 

 

 

 

 

以普法宣传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刑罚的种类和适用原则。

 

 

 

 

 

 

 

 

 

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参加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对刑罚的种类进行区分,加深对刑罚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以刑罚自我介绍的形式增强趣味性,引导学生了解刑罚 

 

活动三

成长

回忆录

小结:主观原因:①交友不慎②自制力差③道德水平低④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淡薄

客观原因: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家庭保护不够到位。

(2)陈祈祥的成长足迹给了我们怎样的警示?

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增强法制观念,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④增强自我控制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⑤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努力学习⑥谨慎交友……

过度:青春少不得弯路,但容不得歧路,每个人都要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否则就会终身遗憾造成无法挽回的永久的伤痛。下面请倾听一个死刑犯临死前的血泪之声。

视频欣赏《血泪之声》

视频中让你感触最深、最触动心灵的一幕是哪里?妈妈现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放了他的孩子。能放吗?不能。为什么?

对自己:受法律制裁、葬送自身前程;

对家庭:给自己和他人的家庭带来致命的精神打击,给双方亲人带来无法弥补伤痛

对他人:伤害了他人的生命

对社会:给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人生没有返程车,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会给自己、他人、家庭、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终身悔恨。

教师寄语: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要远离违法犯罪,做一个文明中学生,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创设活动情境,运用典型的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进行案例分析,

 

 

 

 

 

 

 

 

 

让学生通过《血泪之声》视频的欣赏分析体会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做一个守法的好学生。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集体协作,提高识别、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师寄语鼓励学生依法自律,杜绝不良行为,预防犯罪,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养成守法意识。

 

课堂

小结

教师寄语: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要远离违法犯罪,做一个文明中学生,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教学反思:

    教学方式的选择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情境的选择以人为本,走进学生的生活;是本课的设计理念。学生在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合作探究中,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在讨论中受到视频内容的感染实现了情感升华。不足之处还是教师讲解的稍微多一点。时间分配要更科学一些就更好了

文档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优秀获奖教学设计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 学习内容:本节课分成两目内容:第一目是“了解罪与罚”,第二个目是“加强自我防范”。本节课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增强法治观念;帮助学生反省自身行为,远离不良行为,积极预防犯罪。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已经初步形成了的思维能力,但往往看事情又很片面,情绪不太稳定,做事容易冲动,对法律及犯罪等知识的了解非常有限,法治观念淡薄,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因此,对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