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福建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百万吨级乙烯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4:15:55
文档

福建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百万吨级乙烯及

福建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百万吨级乙烯及下游深加工装置变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建设单位:福建古雷石化有限公司环评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二〇一八年十二月目录1建设项目概况(1)1.1项目建设背景(1)1.2项目基本情况(1)1.3建设规模及工程内容变更情况(2)1.4生产工艺(8)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9)2.1环境质量现状环境质量现状(9)2.2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11)3污染防治措施、效果及影响预测分析(16)3.1环境影响因素分析(16)3.2污染防治措施分析(1
推荐度:
导读福建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百万吨级乙烯及下游深加工装置变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建设单位:福建古雷石化有限公司环评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二〇一八年十二月目录1建设项目概况(1)1.1项目建设背景(1)1.2项目基本情况(1)1.3建设规模及工程内容变更情况(2)1.4生产工艺(8)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9)2.1环境质量现状环境质量现状(9)2.2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11)3污染防治措施、效果及影响预测分析(16)3.1环境影响因素分析(16)3.2污染防治措施分析(1
福建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百万吨级乙烯及下游深加工装置变更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征求意见稿)

建设单位:福建古雷石化有限公司

环评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目录

1建设项目概况 (1)

1.1 项目建设背景 (1)

1.2 项目基本情况 (1)

1.3 建设规模及工程内容变更情况 (2)

1.4 生产工艺 (8)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9)

2.1 环境质量现状环境质量现状 (9)

2.2 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11)

3污染防治措施、效果及影响预测分析 (16)

3.1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6)

3.2 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16)

3.3 项目环保投资 (19)

3.4 污染物排放汇总 (19)

3.5 环境保护目标 (19)

3.6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果 (21)

3.7 环境风险评价 (23)

3.8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24)

3.9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24)

4公众参与 (25)

4.1 信息公开 (25)

4.2 公众意见征求 (25)

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6)1 建设项目概况

1.1 项目建设背景

福建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百万吨级乙烯及下游深加工装臵项目一直得到国家、福建省、漳州市各级和相关部门的密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3月,项目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路条”。同年,10月1日,经济部门正式同意石化企业到投资轻油裂解项目,经济部门正式受理石化公会投资古雷项目的申请。

福建漳州古雷半岛区位优势明显、港口条件优厚、资源禀赋突出,且与隔海相望,具备发展大型石化产业、深化对台合作的得天独厚优势,《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将漳州古雷石化基地列为七大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项目选址于古雷石化基地,符合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有利于提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炼化产业的集中度,促使石化产业布局更加合理。通过与台方合资合作建设本项目,可以满足区域石化产品市场增长及石化产业需要,对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促进和平发展,加快福建科学发展,推动古雷石化产业基地做大做强,具有重大意义。

福建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百万吨级乙烯及下游深加工装臵于2016年1月份分别取得福建省环境保护厅的批复(闽环保评[2016]2号)和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核准(闽发改网工业函[2016]6号)。

随着近年来化工技术的发展进步,环保要求、产品质量及市场状况发生较大变化。为实现世界级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建设目标,建设单位在适当控制投资的前提下,对项目的总工艺加工流程进行了全面优化,并确定了优化的目标和要求:

(1)根据产品质量、市场变化,调整原料和产品结构,适应未来市场的需求;

(2)减少投资,降低经营成本,优化企业经济技术指标;

(3)提高全厂控制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全厂的信息集成;

按照以上要求,建设单位对全厂加工方案进行优化,最终方案确定项目主体工程由原来的16套主体装臵变更为11套,即甲醇制烯烃(MTO)装臵缓建,丙烯酸/丙烯酸酯(AA/AE)装臵、甲基叔丁基醚(MTBE)装臵、轻蜡(NP)装臵、烷基苯(LAB)装臵暂不建设。

1.2 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福建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百万吨级乙烯及下游深加工装臵变更项目。

(2)建设单位:福建古雷石化有限公司。

(3)项目类别:“L 石化、化工”中“基本化学原料制造”类。

(4)建设性质:新建(变更)

| 建设项目概况 1(5)建设规模:80万吨/年蒸汽裂解、35万吨/年芳烃抽提装臵及55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等11套化工装臵。

(6)建设地点:位于福建漳州古雷石化基地

(7)项目投资:总投资230.7亿元(不含本次评价范围外的空分空压、码头及码头罐区)

(8)年运行时间:8000小时

1.3 建设规模及工程内容变更情况

变更前工程主体装臵包括:80万吨/年蒸汽裂解、18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30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25万吨/年芳烃抽提、9万吨/年丁二烯抽提、30 万吨/年乙烯-醋酸乙烯树脂(EVA)、27/50万吨/年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60 万吨/年苯乙烯(SM)、20 万吨/年双氧水、30 万吨/年环氧丙烷(PO)、16/14.5万吨/年丙烯酸/酯(AA/AE)、35万吨/年聚丙烯(PP)、10万吨/年热塑性弹性体(SBS)、10万吨/年轻蜡(NP)、13万吨/年烷基苯(LAB)、6万吨/年甲基叔丁基醚(MTBE)等16套装臵。

变更后由16套主体装臵减少为11套,包括:80万吨/年蒸汽裂解、55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35万吨/年芳烃抽提、13万吨/年丁二烯抽提、30万吨/年乙烯-醋酸乙烯树脂(EVA)、10/70万吨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60万吨/年苯乙烯(SM)、35万吨/年聚丙烯(PP)和10万吨/年热塑料性弹性体(SBS)、26万吨/年双氧水和20万吨/年环氧丙烷。

此外,配套的公用工程系统做了相应的调整,包括净化水厂、汽电联产装臵及化学水处理站、凝结水站、循环水场、供电系统、消防系统等;空分空压装臵设臵在空分空压厂区,由福建福华气体有限公司运行管理,不在本次评价范围;码头库区及厂外管线(不包括输煤栈道)由福建漳州古雷石化码头有限公司运行管理,不在本次评价范围。配套设施包括中心控制室、综合办公楼、中心化验室、污水处理场、火炬系统、全厂性仓库等。

变更后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储运工程、依托工程等,主要工程组成如表1.3-1所示。

2 建设项目概况|表1.3-1 项目工程组成表

| 建设项目概况 3

4 建设项目概况|

| 建设项目概况 5

6 建设项目概况|

| 建设项目概况7

1.4 生产工艺

1.4.1 总工艺流程简介

本项目以蒸汽裂解装臵为龙头,沿C2、C3、及C4产品链向下游延伸发展,变更后本项目共有11套工艺生产装臵。丙烷、丁烷及外购石脑油经蒸汽裂解装臵裂解、分离,裂解汽油加氢装臵、芳烃抽提装臵、丁二烯抽提装臵的进一步处理,得到乙烯、丙烯、丁二烯、苯、抽余C4、C5、C9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供下游化工装臵使用。其中:乙烯产品链包括:乙烯-醋酸乙烯树脂装臵、环氧乙烷/乙二醇装臵、苯乙烯装臵等。丙烯产品链包括:环氧丙烷(PO)、聚丙烯装臵(PP)装臵等。C4产品链以丁二烯为原料向后延伸建设SBS装臵。本项目设臵双氧水装臵以保证环氧丙烷装臵的原料供应。1.4.2 生产技术路线分析

本项目各装臵生产技术路线见表1.4-1。

表1.4-1 各装臵生产技术路线一览表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2.1 环境质量现状环境质量现状

2.1.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经查询,项目所在地漳州市环境保护局最新发布的2017年环境质量状况统计公报中并无详细的各类污染物的浓度数据,因此本项目收集了漳浦县2017年基本污染物的监测数据,2017年各基本污染物均达标,因此判定项目所在区域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区域。

监测结果显示:

SO2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0.008~0.021mg/m3,日均浓度范围为0.011~0.018mg/m3,小时浓度占标率范围为1.6%~4.2%,日均浓度占标率范围为7.3~12.0%;表明评价区域环境空气中SO2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要求。

NO2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0.026~0.042mg/m3,日均浓度范围为0.028~0.038mg/m3,NO2小时浓度占标率范围为13%~21%,日均浓度占标率范围为35%~47.5%;表明评价区域空气中NO2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要求。

CO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0.4~0.85mg/m3,日均浓度范围为0.5~0.6mg/m3,小时浓度占标率范围为4%~8.5%,日均浓度占标率范围为12.5%~15%;表明评价区域环境空气中CO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要求。

PM10日均浓度范围为0.041~0.087mg/m3,日均浓度占标率范围为27%~54%;表明评价区域空气中PM10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要求。

PM2.5日均浓度范围为0.020~0.057mg/m3,日均浓度占标率范围为27%~76%;表明评价区域空气中PM2.5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要求。

TSP日均浓度范围为0.161~0.176mg/m3,日均浓度占标率范围为54%~59%;表明评价区域空气中TSP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要求。

O3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0.025~0.05mg/m3,小时浓度占标率范围为12.5%~25.0%;8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0.032~0.041mg/m3,小时浓度占标率范围为20.0%~25.6%;表明评价区域空气中O3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要求。

NH3小时浓度范围为未检出~0.05mg/m3,小时浓度占标率范围为未检出~25%;表明评价区域空气中NH3浓度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18)中附录D中参考限值要求。

TVOC 小时浓度均值范围为0.355~0.805mg/m3。小时浓度占标率范围为30~67%;表明评价区域空气中TVOCs浓度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18)中附录D中参考限值折算小时浓度后的限值要求。

非甲烷总烃小时浓度范围为0.2~1.73mg/m3,小时浓度占标率范围为10%~86.5%;表明评价区域空气中非甲烷总烃浓度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中C m取值规定要求。

臭气浓度检测结果为11-16(无量纲)。

氟化物小时浓度范围为0.0022~0.0051mg/m3,小时浓度占标率范围为11%~25.5%;表明评价区域空气中氟化物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附录A的限值要求

二噁英小时浓度范围0.04~0.06 pg-TEQ /m3作为项目本底监测数据。

甲醇8小时浓度均值范围为NR~0.6mg/m3,小时浓度占标率范围为NR~20%;表明评价区域空气中甲醇浓度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18)中附录D中参考限值要求。

H2S、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B[a]P、乙烯、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乙腈、汞均未检出。

从上述监测与评价结果可知,评价区域内各监测点位各监测因子浓度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2012)中相应标准及其他相应的评价标准限值要求。

2.1.2 海域环境质量现状

调查结果表明,除了DS46、DS48、DS51、DS54站位外,其余站位活性磷酸盐均超过《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相应类别的标准要求;除了DS39、DS40、DS42、DS43、DS44、DS46、DS48、DS51站位无机氮浓度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其余站位无机氮均超过《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相应类别的标准要求;DS52站位汞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其余站位均符合相应类别的标准要求;其他各个站位各个指标均能符合相应类别的标准要求。调查期间各站位氟化物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要求,各站位三苯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中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的要求。

根据调查监测结果,评价海域首要污染物为无机氮。表层海水无机氮标准指数范围为0.39~1.59,平均为0.76,超标率25%。其中,一类区S12、S15站表层水超一类标准,符合二类标准,超标率50.00 %;二类区S03、S04、S06超二类标准,超标率23.08%,超标样品中S04符合四类标准,S03、S06符合三类标准。底层海水无机氮标准指数范围为0.28~1.45,平均为0.70,超标率20%。其中,一类区S12、S15站底层水超一类标准,符合二类标准,超标率50.0%;二类区S03、S04站底层水超二类标准,超标率15.38%,超标样品中S03符合三类标准,S04符合四类标准。评价海域海水无机氮含量除S04站和一类区外,总体上基本上可达各功能区水质要求。表层海水各因子标准指数序:无机氮>pH值>磷酸盐>Cu>石油类>挥发酚>Hg>Zn>Pb>COD>硫化物>溶解氧>As>Cr>Cd。

评价海域第二污染物为活性磷酸盐。表层海水活性磷酸盐标准指数范围为0.14~0.97,平均为0.51,无超标样品。底层海水活性磷酸盐标准指数范围为0.20~1.06,平均为0.60,超标率15%。超标样品为一类区S12、S13、S15站底层水超一类标准,符合二类标准,超标率75%。评价海域海水活性磷酸盐含量除一类区外,总体上基本上可达各功能区水质要求。其他各评价因子均符合各功能区水质类别要求。其中pH、COD、溶解氧、石油类、硫化物、挥发酚、铅、锌、镉、铬、砷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一类标准;个别站位汞、铜超一类标准但符合二类标准。底层海水各因子标准指数序:无机氮>pH值>磷酸盐>Cu>挥发酚>Hg≥石油类>Pb>Zn>COD>硫化物>溶解氧>As>Cr>Cd。

浮头湾海域:2007年、2010年、2014年浮头湾海域为二类水质,2011年为四类水质,主要污染因子为活性磷酸盐,2015年为三类水质,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

2.1.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评价结果可以看出,SZ9、SZ11、SZ13的耗氧量超标,SZ10、SZ12、SZ13的总硬度超标,五个点位的菌落总数均超标,SZ10、SZ12的盐超标,SZ13的铅超标。个别点位盐、耗氧量、菌落总数超标主要是由于之前居民农业施肥及畜牧粪便污染物所致。此外项目特征因子石油类、苯、甲苯、二甲苯均为未检出。

2.1.4 声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厂界监测点位,昼间、夜间噪声值均未超过《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3类区标准值。

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昼间、夜间噪声值均未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3类区标准值。

2.1.5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各土壤监测点位监测因子监测结果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污染风险筛选值要求。

2.2 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2.2.1 评价等级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工程估算的污染物排放量以及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状况,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确定各环境要素的评价工作等级,详见表2.2-1。

表2.2-1 评价等级

|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12.2.2 评价范围

(1)大气环境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关于评价范围的规定,根据计算结果可知,项目最大D10%为1875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相关规定,评价范围边长取10 km。考虑到本项目污染源较多,适当扩大预测计算范围至以项目厂址为中心,边长为28km的矩形区域。评价范围见图2.2-1。

项目位臵

图2.2-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2)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的要求,结合本项目工程特征,为了充分反映厂内工程区,综合考虑项目周边的地形地貌特征、区域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保护目标,确定本项目评价区范围为:以拟建厂内工程区,北侧以后厝与北坂村为界,东西两侧以海域及拟填海工程划定,南侧以古雷头的下垵村为界。区域评价面积约70.4km2,见图2.2-2。

1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13

图2.2-2 地下水调查评价范围示意图

(3)海洋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海洋环境评价范围以排污口用海外缘为起点,向东、南、北方向各外扩15km ,向西外扩至岸线。确定A 、B 、C 、D 、E 、F 六点与岸线间围起的整个海域作为评价的范围,评价面积约943km 2。见图2.2-3。

图2.2-3 海洋环境影响范围图

(4)声环境评价范围: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拟建项目厂界外200m。

(5)环境风险评价范围:本项目风险评价范围为距离项目丁二烯储罐5km的区域

范围。

14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图2.2-4 环境风险评价范围图

|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53 污染防治措施、效果及影响预测分析

3.1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废气:本工程的废气主要来自装臵工艺废气,裂解炉烟气、全厂危废焚烧炉烟气、EVA装臵内RTO蓄热式焚烧炉烟气、EO/EG装臵内CO催化燃烧炉烟气、SM 装臵蒸汽过热炉烟气、HPPO装臵催化燃烧炉烟气、PP/SBS催化氧化炉烟气、动力锅炉烟气、液体燃料锅炉烟气、罐区热氧化炉烟气,无组织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其主要污染物为烃类、SO2、NOx、颗粒物/烟尘等。

(2)废水: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来源于工艺装臵、储运系统、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主要为含油废水、含盐废水和初期雨水等。

(3)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废催化剂、废树脂类、废溶剂、锅炉灰渣、CFB炉脱硫渣、罐底泥、污水处理场的“三泥”、危废焚烧炉灰渣、生活垃圾等。

(4)噪声:本项目各生产装臵及辅助设施的主要噪声源为大型机泵、压缩机、风机、空冷器、气体放空口、汽轮机、发电机等。

3.2 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3.2.1 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1)工艺尾气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臵、聚丙烯装臵、热塑性弹性体装臵、乙烯醋酸乙烯树脂装臵、环氧丙烷装臵、苯乙烯装臵等的工艺废气,污水处理和储运及装卸收集的油气回收尾气,液体燃料锅炉烟气等经过催化氧化或热力氧化处理后,废气中的烃类物质被氧化或燃烧处理,烃类氧化率高,尾气达到环保标准后外排大气,污染物排放符合《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要求。全厂危废焚烧炉尾气外排污染物符合《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2001)标准要求。

(2)燃烧烟气

1)乙烯裂解烟气

乙烯裂解装臵采用清洁燃料气(自产甲烷氢),硫含量极低,从根本上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

乙烯裂解装臵选用超低氮燃烧器,减少工程中NOx的产生和排放。根据国内外、实验实测值及工程实例的分析,采取超低氮燃烧器的控制措施后,NOx排放浓度可控制在100mg/Nm3以下,满足《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的标准后高空排放。

2)液体燃料锅炉烟气

新增加液体燃料锅炉设施,焚烧部分副产富裕燃料,主要为粗氢、甲烷氢、乙烯焦油,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和脱硫、脱硝措施。处理后的废气排放浓度达到《火电厂大气污

16 污染防治措施、效果及影响预测分析|

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和《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运行行动计划》(2014-2020)要求后。

(3)放空气体控制

芳烃抽提装臵抽真空系统和回流罐间断工艺废气变更前排入综合焚烧炉焚烧处理,变更后排高架低压火炬系统。

非正常工况下,生产设备通过安全阀排出的含挥发性有机物的废气送配套建设的火炬系统处理。开停工和停水、停电等事故状态下排放的含烃废气、有毒有害气体均送入火炬燃烧,作无害化处理后高空排放。用于输送、储存、处理含挥发性有机物、恶臭物质的塔罐容器、大型机泵、管线系统等设臵专门用于停工检修吹扫、蒸煮、臵换的流程与管线,以及水、大气、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设施在检维修时清扫气接入有机废气回收、处理装臵或火炬系统。

(4)动力锅炉燃烧烟气排放控制

循环流化床锅炉半干法超低排放工艺的烟气处理流程: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炉内喷钙脱硫→SNCR脱硝→空气预热器→COA脱硝→预电除尘器→脱硫塔→超净布袋除尘器→引风机→烟囱。烟气经处理后达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和《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运行行动计划》(2014-2020)要求,经济技术上可行。

(5)新建污水处理场的恶臭气体排放控制

污水处理场预处理段(废碱氧化单元、调节罐及气浮除油设施、含油污水、污油、污泥池)收集的恶臭气体(烃类含量相对较高)送至罐区热氧化炉处理。一级生化段(A/O 生化池)、污泥干化设施收集的恶臭气体(烃类含量较低)送生物除臭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处理后净化气中臭气浓度指标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要求。

(6)储运系统无组织排放废气控制。甲A类液体选用球型储罐;甲B类液体选用内浮顶罐;乙B和丙类液体选用拱顶罐,并采用二次密封技术。采用内浮顶罐储存轻质油品,可有效减少油品储存过程中因大、小呼吸产生的烃类挥发无组织排放。储罐增加了氮封措施,有效减少油品储存过程挥发无组织排放,并且经济技术上可行。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罐区设臵油气回收设施,液体产品装卸采取油气回收措施,油气回收收集的废气进入罐区热氧化炉处理,以减少储运过程挥发性有机物排放。

3.2.2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按“清污分流、污污分流、废水回用”的原则设臵排水系统。

(1)废碱液处理单元(设臵在污水处理场)

本项目蒸汽裂解废碱液选用空气湿式氧化法,即在高温条件下将废碱液中的硫化物氧化,不仅可氧化硫化物,达到脱臭的目的,还可氧化一部分有机化合物,操作温度一般在190℃~260℃。氧化后的废碱液和尾气混合物减压到大约0.35MPa,然后流入气液分离罐,分离出来的尾气送罐区热力氧化设施,出水经中和后进入含盐污水系列处理,经济技术上可行。

(2)污水处理装臵

| 污染防治措施、效果及影响预测分析17a、含油污水处理系列

低浓度污水、生活污水、污染雨水等进入含油污水处理系列,经过下列流程处理:调节(调节水量/均衡水质,罐内收油)→两级气浮(CAF+DAF,除油)→A/O生化池+二沉池(去除大部分污染物)→高密度沉淀池(控制SS)→O3氧化+BAF(深度处理)+纤维转盘滤池(控制SS)→监控池→回用。

b、含盐污水处理系列

乙烯碱渣废液(WAO氧化后的中和废液)、EO/EG废水、丁二烯废水以及生产废水回用系列产生的RO浓水等高浓度、高含盐不宜回用的污水,进入含盐污水处理系列,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

调节(调节水量、均衡水质)→DAF气浮(除油)→A/O生化池+二沉池(去除大部分污染物以及氨氮、总氮)→高密度沉淀池(控制SS)→O3催化氧化+BAF(深度处理)→纤维转盘滤池(控制SS)→达标排放。

c、生产废水回用系列

为提高污水回用率,减少外排水量。循环水场排污水、化水站RO浓水进入生产废水回用系列。生产废水经过以下流程处理后回用。

调节(调节水量、均衡水质)→DAF气浮(除油)→微砂加炭澄清池(控制出水COD)→多介质过滤器(控制SS)→UF+RO(脱盐)→淡水回用,浓水进入含盐系列处理。

3.2.3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

固体废物包括废催化剂、废树脂类、废溶剂、锅炉灰渣、CFB炉脱硫渣、罐底泥、污水处理场的“三泥”、危废焚烧炉灰渣、生活垃圾等。根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固体废物处理原则,在分类鉴别的基础上,根据固体废物性质,对有回收价值的废催化剂进行综合利用;对锅炉灰渣和脱硫渣进行综合利用;“三泥”等部分危险废物进入危废焚烧炉焚烧;危废焚烧灰渣等危险废物外委有相应资质单位进行处理或处臵。3.2.4 噪声防治污染措施

项目在设计上将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风机加装隔音罩、蒸汽放空口等安器,以降低气流噪声的影响;同时,为了降低设备运行时的振动噪声,在设备安装时均设臵固定基础,并加装减振垫,以降低振动噪声影响;改造工程采取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均为普遍采用、成熟可靠、成本低的技术和设备。在总体布局上合理布臵,将高噪声设备隔离布臵在室内,充分利用建筑物、绿化屏障及距离衰减作用,以达到降噪要求。

3.2.5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的原则进行地下水污染防治。本项目根据生产设备、管廊或管线、污染物处理装臵及事故应急设施布局,划分不同污染防治区,分区采取地面防渗措施,对滞留在地面的污染物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并设臵地下水监测系统。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可防止污染物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

3.3 项目环保投资

本项目预计环保投资174527万元,主要包括新建污水处理场,动力锅炉烟气除尘、脱硫脱硝设施,浮顶储罐、火炬系统、火炬气回收系统及油气回收、全厂危废焚烧炉、雨水提升监控站及事故池、环保监测站、危废暂存间、装臵工艺废气处理设施和地下水防渗等。

3.4 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

项目实施后,全厂污染物排放情况及“三本帐”见表3.4-1。

3.5 环境保护目标

3.5.1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主要是大气评价范围内人口集中居住区和社会关注区,目前,古雷半岛整岛搬迁已全部搬迁完成。本项目评价范围无环境空气敏感保护目标。

3.5.2 地下水

本建设项目属于Ⅰ类建设项目,目前古雷半岛已完成整岛搬迁,本项目地下水敏感目标主要为地下水含水层。

3.5.3 海域

本项目海洋环境敏感目标分布见表3.5-2。

| 污染防治措施、效果及影响预测分析19

图3.5-1 排污口附近敏感目标示意图

3.6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果

3.6.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果

(1)常规污染物

预测结果表明,各情景、各计算点常规污染物SO2、NO2、PM10、PM2.5、CO的贡献浓度值和叠加背景浓度终值均满足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对敏感点的贡献值较小。本工程和考虑区域污染源的情景下,各关心点污染物浓度贡献值占标率均有所增加,但并未改变当地的环境功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2)特征污染物

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各情景无组织排放的Hg、NMHC、苯、乙烯、苯乙烯、甲醇、乙苯、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特征污染物在各种气象条件下区域、厂界浓度贡献值及叠加终值均能满足相应标准要求。废气排放环境影响不改变当地环境空气质量功能。

(3)本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厂界浓度满足厂界浓度限值,且厂界外大气污染物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因此无需设臵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本项目乙烯裂解装臵和污水处理厂最小防护距离为500m,裂解汽油加氢、EO/EG装臵卫生防护距离为装臵单元外200m,苯乙烯装臵卫生防护距离为装臵单元外300m,其余装臵卫生防护距离为装臵单元外150m。目前,古雷半岛已完成整岛搬迁,以上卫生防护距离内均无常住居民、学校、医院等敏感目标存在。

(4)经预测评价,本项目投入正常运行后,可满足以下条件:

1)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污染物短期浓度贡献值最大浓度占标率≤100%;

2)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污染物年均浓度贡献值最大浓度占标率≤30%;

3)项目环境影响符合环境功能区划。叠加现状浓度、区域在建项目的环境影响后,主要污染物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和年平均质量浓度均符合环境质量标准;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仅有短期浓度限值的,叠加后短期浓度符合环境质量标准。

综上,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3.6.2 海域环境影响预测结果

(1)污水排海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根据数值模拟可知:污水正常排放,COD和石油类叠加背景值后未出现超一类水质的区域;由于无机氮海水背景值超一类水质,但符合二类水质,无机氮叠加背景值后超二类水质的面积为0.045km2,最大扩散距离向NW315米,未出现超三类水质区域;无机磷叠加背景值后超一类水质的面积为0.115km2,最大扩散距离向NW675米,未出现超二、三类水质区域。距离污水排放口最近的敏感目标为NW方向3.1km的莱屿列岛海洋保护区,因此,污水排海后对周围敏感目标的影响非常小。

(2)工程建设对海洋保护区的影响分析

污水正常排放,COD和石油类叠加背景值后未出现超一类水质的区域;由于无机氮海水背景值超一类水质,但符合二类水质,无机氮叠加背景值后超二类水质的面积为0.045km2,最大扩散距离向NW315米,未出现超三类水质区域;无机磷叠加背景值后

| 污染防治措施、效果及影响预测分析21超一类水质的面积为0.115km2,最大扩散距离向NW675米,未出现超二、三类水质区域。污水排放口距离东山珊瑚省级自然保护区最近距离为9.8km,因此,污水排海后对东山珊瑚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非常小;污水正常排放,COD和石油类叠加背景值后未出现超一类水质的区域;由于无机氮海水背景值超一类水质,但符合二类水质,无机氮叠加背景值后超二类水质的面积为0.045km2,最大扩散距离向NW315米,未出现超三类水质区域;无机磷叠加背景值后超一类水质的面积为0.115km2,最大扩散距离向NW675米,未出现超二、三类水质区域。污水排放口距离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近距离为22.1km,因此,污水排海后对东山珊瑚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非常小;污水正常排放,COD和石油类叠加背景值后未出现超一类水质的区域;由于无机氮海水背景值超一类水质,但符合二类水质,无机氮叠加背景值后超二类水质的面积为0.045km2,最大扩散距离向NW315米,未出现超三类水质区域;无机磷叠加背景值后超一类水质的面积为0.115km2,最大扩散距离向NW675米,未出现超二、三类水质区域。污水排放口距离莱屿列岛海洋保护区最近距离为3.1km,因此,污水排海后对莱屿列岛海洋保护区的影响非常小。

3.6.3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果

正常状况下,项目生产废水不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非正常状况下,由于项目地下水含水层污染物扩散能力较差,对周边地下水的影响会在一定时间内会持续影响,但运移速度很慢,并且随着时间推移,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在地下水下游方向,污染物20年运移距离未超出厂区边界范围,且厂区下游无分散式水源地等敏感目标,因此对地下水环境的潜在影响较小。运营单位有充足的时间发现和处理非正常状况,在采取了对厂区的定期捡漏维护、地下水保护措施和地下水跟踪监测计划后,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非正常状况产生的渗漏情形,将非正常状况对地下水的影响降至最小。

3.6.4 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果

本项目建成投运后,厂界各预测点噪声贡献值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本项目变更后厂界噪声厂区对区域声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火炬非正常工况下,在50m处,火炬噪声贡献值可衰减至55dB(A)以下,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标准的夜间标准值,目前古雷半岛已完成环境敏感目标搬迁,火炬周边5km范围内无敏感目标。因此,非正常工况火炬放空的声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3.6.5 工业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实施后,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分别采取由催化剂生产厂家回收利用(含贵金属的废催化剂等)、厂内危废焚烧炉焚烧(三泥、油泥等)、外委综合利用(CFB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灰渣和炉渣及脱硫渣)、外委有相应危险废物资质的单位处理或处臵等方式。在采取本次评价所提出的治理措施之后,本工程产生的固体废物

均得到了有效的处理和处臵,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臵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要求。

3.7 环境风险评价

3.7.1 风险源识别及预测评价

(1)本项目运行过程中涉及主要的危险物质为轻石脑油、乙烷、丙烷、氢气、苯、甲醇、裂解汽油、环氧乙烷、环氧丙烷、苯乙烯等易燃易爆和有毒物料,生产过程中存在高温、高压环节,存在重大危险源;主要风险事故类型为火灾、爆炸和有毒有害物质泄漏。

(2)大气风险预测结果

裂解汽油储罐发生火灾事故时,次生污染物SO2未出现超LC50、超IDLH和超MAC 浓度;次生污染物CO浓度超LC50的最远距离为20.1m,超IDLH的最远距离为37.7m,超MAC的最远距离为2946.1m;汽油挥发油气未出现超LC50和超IDLH浓度,超MAC 的最远距离为95.2m;环氧乙烷泄漏最大可信事故时,超LC50的最远距离为695.2m,超IDLH的最远距离为718.3m,超MAC的最远距离为21816.9m;芳烃抽提苯出口管线泄漏最大可信事故时,超LC50的最远距离为51.9m,超IDLH的最远距离为237.6m,超MAC的最远距离为2306.1m;苯泄漏最大可信事故时,超LC50的最远距离为553.1m,超IDLH的最远距离为1244.4m,超MAC的最远距离为6537.1m;苯乙烯泄漏最大可信事故时,超LC50的最远距离为807.9m,超IDLH的最远距离为856.5m,超MAC的最远距离为6805.3m;丁二烯泄漏最大可信事故时,超LC50的最远距离为243.8m,超IDLH 的最远距离为1942.6m,超MAC的最远距离为13842.4m;超LC50及超IDLH。范围内均无常住居民。

(3)本项目设定的最大可信事故污染物扩散超半致死浓度范围内无常住居民,毒物泄漏事故直接造成厂外人员的死亡几率为零,项目风险值(死亡)也为零,小于石化行业风险统计值8.33×10-5死亡人/年,因此,本项目的环境风险水平可以接受。

3.7.2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本项目事故污水防范设臵三级防控系统,可保障事故情况下项目附近的地表水体环境安全。

本项目建立环境风险事故应急监测系统,可在发生环境风险事故时与地方环境保护监测站进行应急监测系统联动,对环境风险事故造成的影响进行实时监控,为应急指挥中心迅速、准确提供事故影响程度和范围的数据资料,保证应急指挥中心准确实施救援决策。

本项目按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相关要求,设臵车间级、厂级应急预案。预案(方案)明确各级应急指挥管理机构的设臵、职责要求,并制定各类环境风险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此同时明确各级预案的职责、启动机制、联动方式,为控制本工程可能发生的各

| 污染防治措施、效果及影响预测分析23类、各级环境风险事故、降低并最终消除其环境影响,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措施保障,可将环境风险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3.8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3.8.1 环境管理

施工期间设立工程建设指挥部,严格建立并实施环境监理制度。运营期环境管理包括机构设臵及职能、管理制度、管理计划、环保责任制等内容。建立HSSE管理体系,对本项目在运行期出现的环境问题加以分析,监督生产现场对HSSE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部。本项目严格执行在项目运营阶段履行监督与管理职责,确保工程在各阶段执行并遵守有关环保法规,协助地方环保部门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了解工程明显与潜在的环境影响,制定针对性的监督管理计划与措施。满足项目要求。

3.8.2 环境监测

本项目新建中心化验室(含环境监测站),负责对本工程各生产装臵排出的污染物和噪声进行监测、环境应急监测等。配备大气采样器、气相色谱、COD快速测定仪、红外测油仪、溶解氧测定仪、应急检测车等,能够满足本项目的环境监测要求。

3.9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从财务指标分析,本项目盈利水平较高,满足财务评价指标要求;本项目的环保投资17.4527亿元,能够保障本项目采取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实施;通过环保治理与环境效益分析,环境治理能够带来一定的环境效益;社会对本项目产品有较大的需求量,将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本项目的建设能够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本项目可取得广泛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可满足环境保护要求。

24 污染防治措施、效果及影响预测分析|4 公众参与

4.1 信息公开

4.1.1 第一次信息公开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的有关规定,本项目于2018年7月3日~2018年7月16日在漳州古雷经济开发区网站进行了福建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百万吨级乙烯及下游深加工装臵变更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信息公开,并进行了现场公告。本次信息公开时间符合上述文件管理要求。

4.1.2 第二次信息公开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的有关规定,本项目现进行第二次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的同时采取现场发放调查表、网站公开或现场查阅等方式公开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第二次信息公开时间将不少于10个工作日,信息公开拟采用张贴公告、报纸公示、网站发布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

4.2 公众意见征求

在公开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的基础上,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将采用电子邮件、现场咨询、电话等方式征询公众意见,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开展公众意见调查工作,并对公众意见进行答复和解释。在公众意见收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修改完善环境影响报告书。

| 公众参与25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福建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百万吨级乙烯及下游深加工装臵变更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项目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先进的污染防治措施,废水和废气满足达标排放要求,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处臵符合“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经定量预测分析,本项目排放污染物对大气、声环境及水环境等的影响较小,不会恶化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环境风险可控,按国家信息公开的相关要求主动开展了公众参与、信息主动公开等工作。因此,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落实本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本项目的建设可行。

26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文档

福建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百万吨级乙烯及

福建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百万吨级乙烯及下游深加工装置变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建设单位:福建古雷石化有限公司环评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二〇一八年十二月目录1建设项目概况(1)1.1项目建设背景(1)1.2项目基本情况(1)1.3建设规模及工程内容变更情况(2)1.4生产工艺(8)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9)2.1环境质量现状环境质量现状(9)2.2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11)3污染防治措施、效果及影响预测分析(16)3.1环境影响因素分析(16)3.2污染防治措施分析(1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