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评卷人 | 得分 |
| 一、选择题 |
A.肤 剂 髓 溉 淌 B.肤 溉 髓 剂 淌
C.肤 溉 剂 髓 淌 D.肤 溉 剂 淌 髓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3.下列词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面如土色 B.不尽人意 C.绿草如茵 D.骨瘦如柴
4.下列词语不是描写心理的一项是( )
A.胆大心细 B.心乱如麻 C.提心吊胆 D.心惊胆战
5.下列短句选自《王戎不取道旁李》,句中的“之”所指的事物不同于其他两项的是( )
A.诸儿竞走取之。 B.人问之。 C.取之,信然。
| 评卷人 | 得分 |
| 二、书写 |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牛尾毛拴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_________________
7.读拼音,写词语。
jìng sài xí fu qiú ráo hàn zāi wéi yī
pǐn cháng wěi pài yān mò tú dì rēng xià
| 评卷人 | 得分 |
| 三、填空题 |
冈—____(________) 者—____(________) 息—____(________)
更—____(________) 旦—____(________) 奄—____(________)
9.概括下列语段的主要意思。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学习本单元课文后,下列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写一写。
王戎:_____________西门豹:_________________
纪昌:_____________扁鹊:___________________
| 评卷人 | 得分 |
| 四、信息匹配 |
亭亭(______)立 威(______)凛凛 (______)貌堂堂
膀大腰(______) 慈眉(______)目 老(______)龙钟
(1)他身材粗壮,(______________),像个丰硕的冬瓜。
(2)张飞(____________)地站在长坂坡前,一声断喝,吓退了曹操的百万雄兵。
(3)这位老爷爷(____________),看上去非常亲切。
(4)几年的光景,邻家的小姐姐已经出落成一位(____________)的大姑娘了。
| 评卷人 | 得分 |
| 五、简答题 |
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评卷人 | 得分 |
| 六、语言表达 |
扁鹊在蔡桓侯身边站了一会儿,说:“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儿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扁鹊告诉蔡桓侯什么?请你来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综合性学习。
四年级(2)班正在开展“讲历史故事,传承中华文化”的主题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将表格填写完整。
心腹之患
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准备出兵伐齐,这时越王勾践带臣子及厚礼来朝见,夫差特别高兴。吴国大臣伍子胥认为出兵伐齐,作用不大,当前越国才是吴国的心腹之患。夫差根本不听。没过几年,越国趁吴国北上伐晋时出兵伐吴,将吴国彻底打败了。
| 故事名字 | _____ | 相关人物 | _____ |
| 故事起因 | _____ | ||
| 故事经过 | _____ | ||
| 故事结果 | _____ | ||
| 评卷人 | 得分 |
| 七、判断题 |
15.《扁鹊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是别人的意见就要听取,否则后果不堪设。(_______)
16.《纪昌学射》阐明的道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它的基本功入手。(_____)
17.《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教会我们遇事要善于思考、冷静推断。 (_____)
| 评卷人 | 得分 |
| 八、文言文阅读 |
王蓝田①食鸡子②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④齿碾⑤之,又不得,瞋⑥甚,复于地取内⑦口中,啮⑧破即吐之。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蓝田:王述,西晋太原人,袭封蓝田侯。②鸡子:鸡蛋。③箸(zhù):筷子。④屐(jī):木制的鞋,下有齿以防滑。⑤碾(niǎn):踏,踩。⑥瞋(chēn):愤怒。⑦内:通“纳”,放入。⑧啮(niè):咬。
18.“以箸刺之”“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啮破即吐之”这三句话中的“之”指的都是( )
A.筷子 B.母鸡 C.鸡蛋 D.鞋
19.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 王蓝田吃鸡蛋的行为 | 结果 |
| 用筷子扎 | 没有成功,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地上 |
| 用鞋踩 | __________ |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A.急躁 B.可笑 C.高兴
| 评卷人 | 得分 |
| 九、现代文阅读 |
北宋名臣包拯在天长县刚任县令时,一天一个叫刘全农民来衙门报案,原来,他早晨来到牛圈时大吃一惊:只见他家的大黄牛满口血淋淋,牛舌头不知给谁割掉了。
包公心想:这很可能是刘全的仇人干的。于是就对刘全说:“看来,这头牛是活不长了,你干脆把牛宰了,肉可以卖,我再资助你一些钱,这样你又可以买一头牛了。”
等这农民刚走,包公当即出了一张禁杀耕牛的布告:为确保春耕春种,保养好耕牛,严禁私自宰杀;如有病牛,须请牛医诊治,诊治无效的,先报呈县衙,经查验后,方可宰杀。未经查验,擅自杀牛的,一律严惩不贷,一命抵一命。有举报杀牛者,官府赏银三百贯。
第二天,刘全的邻居李安前来报告说,刘全违犯法令擅自宰杀耕牛。
包拯看李安鬼头鬼脑的样子,就紧盯着他问:“你告他私杀耕牛,你说,他为什么要杀牛?” “因为那牛舌……”刚说到这儿,李安发现说错了,忙闭住嘴。包拯猛一下站起来,“啪”的一拍惊堂木,追问说:“说!牛舌头怎么样?”
“牛舌头被割了……” “你怎么知道牛舌头被割了?”李安被问得张口结舌,答不上来。这时候,包拯大声问道:“你给我老实招来,为什么割他的牛舌头,又告他的状?”李安听了,大惊失色,赶紧磕头服罪:“是小人和他有仇,所以割了牛舌头……”
包公顺藤摸瓜,经过细细审问,李安只得供认了自己割牛舌而又来诬告的罪状。
21.这个故事的起因是( )
A.刘全家的牛舌头被割,刘全来报案。 B.包拯劝刘全把牛宰了。
C.李安和刘全有仇。 D.包拯发布禁止宰牛的布告。
22.包拯为了引出犯人做了哪些事( )
①劝刘全杀牛 ②保证春耕春种 ③发布禁止宰牛的布告 ④审问李安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③和④
23.关于对本故事的复述,下列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A.包拯查找割牛舌真凶的过程应该详细复述。(_______)
B.在复述过程中,应该先讲明包拯查案的思路,再复述他的做法。(_______)
C.李安割牛舌头的过程应该详细复述。(_______)
| 评卷人 | 得分 |
| 十、书面表达 |
题目:那天,我真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难过、烦恼、后悔、高兴……”
2.围绕题目选择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把经过写具体,写清楚当时的感受。
参
1.C
【详解】
音序就是每个音节的第一个大写字母。因此题干中所给的五个字的音序分别为TJSFG,音序就是二十六个字母的顺序,按音序排列应为FGJST。因此是C选项。
2.A
【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
B项: 应为“迎接”。
C项: 应为“骗子”。
D项: 应为“灌溉”。
3.B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排列归类。
A项:面如土色:脸上的颜色像土一样。形容惊恐到顶点,脸上失去了血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B项:不尽人意:指某件事物的结果不完全符合人的意愿,甚至有悖于初意。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C项:绿草如茵:形容绿草浓密柔软,如铺席垫一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项:骨瘦如柴:指瘦得像柴一样。形容消瘦到极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A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排列归类。
心理描写 播报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
A项:胆大心细:胆量大而思虑精细。形容做事果断而又缜密谨慎。和心理描写无关。
B项:心乱如麻 :心绪烦乱得像一团乱麻。形容心情十分烦乱。
C项: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害怕。
D项:心惊胆战:形容非常害怕。
5.B
【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诸儿竞走取之。之:代指李子。
人问之。之:代指王戎。
取之,信然。之:代指李子。
6.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牛尾毛拴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出自课文《纪昌学射》
7.竞赛 媳妇 求饶 旱灾 唯一
品尝 委派 淹没 徒弟 扔下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竞、饶、旱、尝、淹、徒”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刚 刚好 诸 诸如 媳 媳妇 硬 坚硬 胆 大胆 淹 淹没
【详解】
略
9.纪昌刻苦练习。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仔细阅读句子,从“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可知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纪昌刻苦练习眼力。
10.善于观察和思考 有勇有谋、心系百姓 虚心、有恒心、有毅力 医术高明、尽职尽责
【详解】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在7岁的时候,曾与很多同龄小朋友一起游玩。他们看到路边李子树上结的果实把树枝压弯了,就都争先恐后的去摘李子,但唯独王戎没有参与。这时候有人问王戎为什么不一起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棵树在路边,而且结满了李子没人摘取,可以肯定这些是苦李子。”结果摘下来尝完,确实如此。
王戎是一个非常善于思考、善于观察的人。
《西门豹治邺》主要内容:讲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县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的故事。
西门豹是一个有勇有谋,以民为本,敢作敢为,与民做主,为民除害的人。
《纪昌学射》主要内容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对于飞卫的要求纪昌一一照做,等他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叫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纪昌是一个虚心、有恒心、有毅力的人。从他求教射箭可以看出他的虚心,从他练习眼力可以看出他有恒心,有毅力。
《扁鹊治病》扁鹊看出蔡桓公有病,多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疗。然而蔡桓公不相信,拒绝治疗。最后蔡桓公病发去世。
扁鹊是一个医术高明、尽职尽责的人。
11.玉 风 相 圆 善 态 膀大腰圆 威风凛凛 慈眉善目 亭亭玉立
【详解】
本题考查补全词语和选词填空。
亭亭玉立:形容体态修长的美女或挺拔秀丽的花木。
威风凛凛:意思是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
膀大腰圆:形容魁梧粗壮的人。
慈眉善目:慈爱善良的样子。
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
(1)“膀大腰圆”和“身材粗壮”搭配。
(2)“威风凛凛”和“一声断喝,吓退了曹操的百万雄兵。”搭配。
(3)“慈眉善目”和“看上去非常亲切。”搭配。
(4)“亭亭玉立”和“大姑娘”搭配。
12.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13.扁鹊在蔡桓侯身边站了一会儿,告诉蔡桓侯说,据他看来,蔡桓侯皮肤上有点儿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其体内发展。
【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将直接叙述转换为间接叙述。
将直接叙述转换为间接叙述:
①改标点。改冒号为逗号,删掉前后引号。
②改人称。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一人称“我”或“我们”,应把“我”或“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她)”或“他(她)们”;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把“你”或“你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或第三人称“他(们)。
③检查改标点、人称之后的句子表述是否合理这一步必不可少。通过添加、删去或改换某些词语,使句子在表述上通顺、连贯、合理。“这里”、“这时候”要换成“那里”、“那时候”,“现在”要换成“那时”,等等。
14.心腹之患 夫差、伍子胥、勾践 吴王夫差准备伐齐 伍子胥认为伐齐作用不大,越国才是吴国的心腹之患,夫差不听 越国趁吴国伐晋时,将吴国打败
【详解】
本题考查综合实践。
仔细阅读题干材料可知故事的名字是“心腹之患”。
从“吴王夫差准备出兵伐齐”“这时越王勾践带臣子及厚礼来朝见”“吴国大臣伍子胥”可知主要人物。
从“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准备出兵伐齐”可知故事的起因。
从“吴国大臣伍子胥认为出兵伐齐,作用不大,当前越国才是吴国的心腹之患。夫差根本不听。”可知这是故事的经过。
从“越国趁吴国北上伐晋时出兵伐吴,将吴国彻底打败了。”可知故事的结果。
15.×
16.√
17.√
【分析】
15.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扁鹊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也要像对待疾病一样,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批评,防患于未然。若一意孤行,后果则不堪设想,要在适当的时候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
16.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纪昌学射》告诉我们在良师的引导下,要刻苦学习,有恒心,有毅力,终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当老师的,一定要教学有方,善于指导,因材施教,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做学生的,一定要谨尊师教,善于学习,勇于吃苦,不怕枯燥,练好基本功,刻苦用功,才能获得真正的本领!
17.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王戎不取道旁李》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18.C
19. 没有踩中,愤怒至极 从地上捡起放入口中 咬破后再吐掉
20.C
【分析】
译文: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拿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木屐踩,又没有踩到。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
18.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注意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字义。“以箸刺之”的前面说“尝食鸡子”,可知“之”指的是鸡子。即鸡蛋;“仍下地以屐齿碾之”的前面说“鸡子于地圆转未止”,可知“之”指的也是鸡蛋;联系“啮破即吐之”的前文,可知咬破吐掉的还是鸡蛋。
19.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先结合注释读懂文言文的意思,再根据表格中的例子读懂题目要求,想一想王蓝田吃鸡蛋的行为是什么,结果怎么样,最后完成填空。
从“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瞋甚”可知用鞋踩的结果为:没有踩中,愤怒至极。
从“复于地取内口中”可知接下来的行为是从地上捡起放入口中,从“啮破即吐之。”可知结果为:咬破后再吐掉。
20.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读懂文言文的大意后,结合王蓝田的行为来分析。他吃鸡蛋时,用筷子戳、用鞋踩,还从地上捡起放入口中,咬破再吐掉,可见他性情急躁,行为可笑。
21.A
22.C
23. √ √ ×
【分析】
21.
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需要先判断 出哪个自然段是故事的起因。一般开头的段落,能够简明地交代清楚故事的起因。浏览全文可以判断,第1自然段就是故事的起因。因为整个故事就是在破“牛舌案”,所以概括故事起因的时候,需要交代牛舌被割。
22.
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包拯为了弄清”做了什么,正是整个故事的经过。整个故事是包拯用计策逼犯法人服法,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所以要逐段来概括大意。第2自然段,是包拯计策的第一步,劝刘全宰牛;第3自然段,包拯发出布告,为的是引出犯人;第5.6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包拯审问李安。可见,为引出李安,包拯先是劝刘全杀牛,紧接着发布禁止宰牛的布告,都是引出犯人的计策。
23.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复述故事时,有一定的方法,要特别注意详略。次要情节可以复述得简单一些,而主要情节要讲得详细一些。包拯查找割牛舌真凶的过程,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原文有四个自然段来讲述这个过程,所以应该详细复述。所以,第(1)小题是对的。按原文顺序复述时,应该先讲明包拯查案的思路,再复述他的做法。复述时,为了叙述得更加清楚,可以先讲明包拯查案的思路,再复述他的具体做法。第(2)小题是对。李安割牛舌的过程不是故事的主要故事情节,应该简单叙述,所以第(3)小题是错的。
24.范文:
那天,我真后悔
每当我想起那个狂风呼啸,大雪飘舞的早晨,我总会懊悔地叫出声来,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往事又浮现在眼前……
记得那个早晨,我的好朋友周翔来找我玩,还兴奋地大声叫道:“外面下了好多雪啊,快点下来玩雪。”
我高兴地答应着,飞奔跑下楼去。一打开大门,便看到一个白茫茫的世界,北风像刀子一样吹着我们的脸,天上还不时飘下片片雪花,可丝毫阻挡不了我们的热情,我们玩起了堆雪人的游戏,我和周翔各自找了块空地,便忙活起来。不久,我们各自做了一个简易的小雪人,开心得大叫喊来妈妈当评判,我心里想到:“我的更漂亮,妈妈一定会把胜利判给我的。”可没想到妈妈指着周翔堆的小雪人说:“翔翔的更漂亮,我更喜欢。”看着周翔那得意的样子,我的心里越来越火大,不服气的小火苗慢慢膨胀,我生气地跑过去,把他的小雪人三下五除二给踢烂了。周翔看着自己精心堆的小雪人垮了,眼泪刷刷的往下流,委屈地跑了。
现在我想起这件事来,我总会想起周翔的眼泪,总会后悔地叹一口气,如果我当时能理智地对待妈妈的评判,如果我能不那么冲动的踢烂周翔的小雪人,也许我们还能做好朋友,可那时不久后,周翔便跟随他的父母去了深圳,我再也没能见到他,如果有机会再见到他,我一定会真诚地跟他说声:对不起。
那天,我真后悔……
【详解】
此次作文是半命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