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课堂教学设计的案例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4:15:11
文档

课堂教学设计的案例

课堂教学设计的案例虽然在以上内容中介绍了教学方案的形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没有绝对一致的教学方案模式,根据需要可以编制出各种书写形式的教学方案。例如,如果教师对本班的学生已十分熟悉,那么就可以不必写出“学生的情况分析”。但就基本思路而言,应该始终贯穿着教学设计的各个要素。这里介绍几个数学、语文的教学方案,供大家参考,并可进行比较研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角边角、边角边和角角边三角形全等判定定量及已学过的几何知识证明两三角形全等、线段相等和角机等的各种证明
推荐度:
导读课堂教学设计的案例虽然在以上内容中介绍了教学方案的形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没有绝对一致的教学方案模式,根据需要可以编制出各种书写形式的教学方案。例如,如果教师对本班的学生已十分熟悉,那么就可以不必写出“学生的情况分析”。但就基本思路而言,应该始终贯穿着教学设计的各个要素。这里介绍几个数学、语文的教学方案,供大家参考,并可进行比较研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角边角、边角边和角角边三角形全等判定定量及已学过的几何知识证明两三角形全等、线段相等和角机等的各种证明
课堂教学设计的案例

 虽然在以上内容中介绍了教学方案的形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没有绝对一致的教学方案模式,根据需要可以编制出各种书写形式的教学方案。例如,如果教师对本班的学生已十分熟悉,那么就可以不必写出“学生的情况分析”。但就基本思路而言,应该始终贯穿着教学设计的各个要素。这里介绍几个数学、语文的教学方案,供大家参考,并可进行比较研究。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用角边角、边角边和角角边三角形全等判定定量及已学过的几何知识证明两三角形全等、线段相等和角机等的各种证明题。

任务分析

学生学习时,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一个关键因素,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固着点(对所学习的新知识起支持作用的原有知识)对学习的成功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采取提问、讨论、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复习已有的知识,缩小新知识与知识固着点之间的距离。

在本节课中,学生应具备以下知识:

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2.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3.能够找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力和对应角;

4.能用SAS和ASA公理证明三角形全等。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角角边(AAS),以及熟练掌握各项公理和定理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分析

学习平面几何最主要的难点就是当几何对象出现在复杂的背景中时,正确的找出求证问题的已知条件。如何从图形背景中区分出几何对象是成功地解决几何问题的首要任务,也就成为教师所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几何证明中,识别一个对象,不仅依赖于实际图形,而且要依赖于知识和需要。那么在几何教学中,采用什么方法,比较有利于训练学生从图形背景中区分出几何对象就成为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这种区分首先受对象与背景差别的影响,差别愈明显,区分愈容易。可以在复杂的图形中有意识地把某些几何对象用明显的界限划分开来(用彩色笔等)。另一方面,认知结构也制约着感知过程,平面几何中不论多么复杂的图形都可以看做由若干简单图形通过平移、旋转和翻折得到。由于运动着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对象,因此,使学习理解图形运动的演变过程,懂得图形从简单到复杂、从不间隔变到间隔、从不交错变到交错的过程,对于帮助他们从复杂背景中区分出几何对象具有直观的启示作用。要做到这一点,除了使用教具演示外,还可采用演变图形的方法。

运动演变图形的例子,如图3-4所示。

通过教师的讲解指导学生的知觉过程,使他们理解复杂图形是如何通过运动或构造的演变而得到的。这种理解越深刻,将来从复杂图形中感知隐蔽条件的能力就越强。学生掌握了大量生动的演示形式以后,便可形成完整的知觉。

媒体选择

投影仪、投影片,有条件的话最好使用计算机用于运动图形的演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复习提问(已学内容,对本课有用的旧知识)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老师在黑板上画图,如图3-5所示。

(用铁丝教具,在已画出的△ABC上做一个与之全等的三角形。)

老师提问,请学生口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口述来强化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2.复习已学过的全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依据。

老师问,大家一起答,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然后再请一个同学回答,对个别学生起到检查的作用,同时进一步对所有学生进行强化。

3.怎样画出一个三角形的全等三角形?(老师在黑板上画,边画边讲解,学生参与)

步骤(图3-6):

(1)做出与BC边相等的一条边BC;

(2)量出角B的度数,做出∠MBC=∠B;

(3)量出角C的度数,做出∠NCB=∠C。

这样就做出了与△ABC全等的三角形△ABC,可以记作△ABC≌△ABC。

(二)简单地进行归纳总结,引出本节所要学的新知识

以上是已经学过的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两个公理,角边角和边角边,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能不能用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应边)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

注:以上的做法是通过回顾已学习的有关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判定公理,使学生具备学习新知识的知识固着点,并提出问题以唤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结果形成比较具体的期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二、主体

(一)问题

通过两角一边能证明两三角形全等吗?(即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角角边”定理),接着问可将已知的AAS条件转化成已学过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两个判定公理中的一个吗?通过这样更进一步的提问,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

(二)解答(角前面的两个全等三角形作为讲解时的图形)

通过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将AAS转化成ASA,从而得出AAS可以作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的结论。

(这个过程不十分复杂,可经老师的启发提示后,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知道,他们自己完全有能力去获得新的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总结

1.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断依据:全等三角形定义,SAS公理,ASA公理及AAS定理。

2.注意:“SAS”即“两边及夹角”不能错记为“两边和一角”,因为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用“ASA”公理及其推理“A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十分注意边和角的“对应相等”(而不是“分别”相等),即注意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必须有相同的顺序。

通过总结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有一个较全面完整的概念,起到进一步强化的作用。并特别提出容易弄错的地方,帮助正确理解定理的含义,消除使用中可能产生的疑惑。

(四)例题讲解

例1.已知:如图3-7所示,D是△ABC边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C,FC//AB。求证:AE=CE。

(提示:利用前面讲的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公理及定理,证明△ADE≌△ECF,从而证得AE=CE;此时老师可用彩色铅笔将图形中某些几何对象用明显的界限划分开来,这样可以帮助大部分同学识别出所需的几何图形;经启发提问,让学生讲出两种证明方法;最后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以示荡做题格式) 

证明:因为FC//AB (已知)

      所以∠A=∠AC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F=∠AD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ADE与△CFE中

         ∠A=∠ACF(已证)

         ∠F=∠ADF(已证)

         DE=FE (已知)

     所以 △ADE≌△ECF(AAS)

         AE=CE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此例用新讲的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证明,进一步强化所学的新知识。

例2.已知:如图3-8所示D在边AB上,E在边AC上,BE、CD相交于点O。AB=AC,∠B=∠C。求证:BD=CE。

(提示:通过等理一等量求出DB=EC,为求DB=EC,先证出△ABC≌△AEB,从而推出AD=AE,而B=AC,AD是AB的一部分,AE是AC的一部分,所以AB-AD=AC-AE,故DB=E;一边讲解,边用彩色粉笔区分出所需的几何图形;留作业,由学生自己做,以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刘鹤 王玉 孙方晓 任玉峰 张志祯)

10以内加法减法练习课

教学目标

理解:

1.巩固、练习2-10各数的组成和分解。

2.巩固对加法、减法含义的理解。

综合应用:

1.熟练地根据10以内数的组成写出不同的加减法算式。

2.能熟练地用数的分解、组成填空。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媒体

投影、图片、玻璃片。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过程

老师:我们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今天上一节练习课。(板书:练习)看谁口算能做得又对又快。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口算基本功训练;一共设计了13种练习形式;练习内容注意了多样性、趣味性和坡度)

(一)练组成

口算要算得又对又快,必须记熟数的组成,齐练2-10各数的组成。

口答:

投影片:(三个圆圈里的数不断交换)

老师:根据投影,老师打手势,同学们想老师出几,你该出几。

学生:(集体打手势,边打手势边说10的组成)

(二)板演

老师:大熊猫来到我们班,给大家出了几道题。它要看看你们学习得怎么样,谁来做?(贴熊猫图)

板演题目:(八道不同形式的题)

3  O  4 = 7

6+4=__7+3=__
8  O   2 = 6

__+__=__7-3=__
 __-__=__ 
 __-__=__ 
 

(三)读算(要求读准题,算对数)

10以内加减法题10道。(用投影出示)

(四)悄悄算

教师:单号组同学算,把得数悄悄告诉同桌同学,同桌回答。同桌同学同意他算的结果,就点点头,不同意就摇摇头,允许重算一遍。同桌同学再不同意就举手向老师报告,老师再带大家讨论谁对谁错。做5道题后,换双号组算。

10以内加减法题10道。(用投影出示)

(五)订正板演并提问

1.第一组题:3.4.7各叫什么?8.2.6各叫什么?

2.第二组题:为什么6+4=10,4+6也等于10呢?

10-6=4是怎样算的?10-4=6是怎样算的?

3.第三组题:“+”表示什么意思?7+3=10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意思?7-34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对每个问题都举手回答)

老师:常有人把加法做成减法或把减法做成加法,做题前要先看符号,是“+”时,要把两个数合起来,是“-”时,减几就从被减数里去掉几。

(六)打手势算

看谁反应得最快。(用投影出示两组题)

3    5  
4    6  
5+3=  10-7 = 
6    8  
7    9  
 

老师:这组题有什么规律?

(七)视算

(用投影出示6道题)要求看准题,写对数。

学生:(在玻璃片上写出数,在投影仪上反馈)

(八)听算

要求听准题,写对数。

(教师口述6道题,学生在玻璃片上写清得数,然后教师用投影出示6道题,学生在投影上反馈)

(九)对口令

要求得数脱口而出。

(老师说题,分别找三个同学答出数)

(十)课中休息

(放音乐,学生一齐做“小熊,小熊,点点头……”)

(十一)游戏评选优秀邮递员

老师:小花鹿和小黄鹿跑得快,担任邮递员。每位邮递员送10封信,每封信上有一道题。这道量得几,就把信投进编员是几的信箱里。送信时投得快、不出错误就是优秀邮递员。比赛结束,还要检查发奖。

学生:(参加游戏)

(十二)速算比赛

(书上P56,第八题共20道题。做后订正,给前五名发奖)

(十三)智力竞赛

教师:(贴“一休”图),聪明的“一休”出了一道题考考你们,看谁像一休一样聪明。

问题:和是10的加法算式有哪些?

老师:想一想,按什么规律算最好,写在玻璃片上。

(教师巡视,找出写得最好的,放在投影仪上给大家看)

(十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做了好多题。计算10以内加减法,必须又对又快,大家很有进步。但学有同学没有达到要求。比如,有的人总把加法做成减法或减法做成加法。有的人计算不准确,还有的人算得慢。以后我们继续练习,争取全班所有的同学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板书设计(略)

形成性检测题

(口算部分:2分钟完成)

口算口算填空填空
3+710-57+3=__4+6=__
6+410-37_3=____+__=__
2+810-68+2=____-__=__
9+110-18-2=____-__=__
4+610-0__+__=10 
5+510-210-__=__ 
7+310-8  
10+010-9  
8+2   
1+9   
(纪晓村)

 

 

 

看图学文教学――美丽的公鸡

教学目标

识记: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积累10个词语:

大红冠子 脖子 胸脯 咱们 驮 因为 懂得 惭愧 夸耀 打鸣

2.背诵课文第一和第二节。

3.默写句子: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能不能为人们做事。

了解:

1.了解12个生字及10个词语在本谭中的意思。

2.按顺序仔细观察6幅图画,并按事情的顺序有条理地讲述故事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着重领会老马的话,懂得“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的道理。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重点观察第一和第五幅图,读懂老马的话,理解外表美与心灵美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老马说有话,外表美与心灵美的辩证关系,学生不易理解。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一只整天夸耀自己美丽的公鸡,在大家的批评帮助下,最后转变了态度,它认真为人们做好事,成了一只外表和行动都很美的公鸡。告诉读者,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能不能为人们做事的道理。全文配有相应的六幅彩图,图意与文意一致,图文并茂。整修教学过程拟分5步进行:

1.指导自学。要求先仔细观察书上6幅图,找一找共出现几个角色,画的是一件什么事?使学生对6幅图有个总的印象,初步明确图意。然后学生通读全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自己多读几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图文对照,理解内容。为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便于指导大家观察,事先制作6幅彩色幻灯片,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谁在什么地方散步),重点观察它的外表与神态。接着图文对照,讲读课文:从哪里看出公鸡长得很美丽?又从哪里看出公鸡得意洋洋、非常骄傲?再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公鸡美丽与骄傲的词语,理解后运用这些词语,叙述图意。

3.教-扶-放的方法。由于第二、三、四幅图所表述的情节相似,课文结构相似,可以教一段,扶一段,放一段。

4.突出重点,提示主题。重点观察第五幅投影片,看与前面几幅投影片上的公鸡模样、神态有什么不同。重点读懂老马的话,联系前文,理解外表美与慷美的辩证关系,掌握文章中心。

5.指导朗读,讲述图意。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出公鸡、啄木鸟、蜜蜂、青蛙、老马的内在感情。在有感情地熟读全文的基础上,再次观察课本插图,用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说说6幅图的意思。

教学媒体

录音机、投影仪(或幻灯机)、投影片(或幻灯片)6张、课本、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二)观察图画,初知图意

究竟是不是美丽的公鸡,请同学打开书,仔细观察6幅彩图,找一找画面上共出现了几种动物,想一想6幅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音

1.课文是怎样把这6幅图的意思写清楚的呢/请同学自己轻声读一遍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一会儿老师检查看谁能自己学会生字读音。

2.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大家看图,听录音范读全文,想象故事的发展过程。

(四)图文对照,理解内容

1.着图学习第一节。

(1)看图(出示第一幅幻灯片)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公鸡在做什么?这只公鸡长得美吗?从哪儿看出来的?从哪看出公鸡得意洋洋?

(2)朗读本节:得意洋洋是什么意思?哪些词语说明公鸡得意洋洋?

得意洋洋:洋洋,得意的样子。得意洋洋形容自己对自己很满意,非常骄傲的样子。评议是说公鸡自以为很美丽,非常骄傲,看不起别人的样子。

自以为:自,自己;以为,认为。

(3)哪一句歌词最能说明公鸡自以为很美丽?你能把这种自以为是的语气读出来吗?谁能用“得意洋洋”的语气读读公鸡唱的歌?分角色朗读第一节(教师读总起句,学生齐读歌词)。

(4)试背第一节(自己背、两人分角色背、指名背)。

2.看图学习第二节。

(1)这只外表美丽、内心却很骄傲的公鸡时时处处想表现自己的美丽,所以它去找动物们比美。看图(幻灯片2)说说公鸡来到什么地方和谁比美,它当时是什么样子?

(2)分角色朗读第二节,说说公鸡和啄木鸟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大摇大摆”是什么样?谁能读出啄木鸟对公鸡十分冷淡的态度?

(3)分角色试背第二节(1.2组背骄傲的公鸡说的话,3.4组背一心啄虫的啄木鸟说的话,5.6组背作者叙述;指名3人试背)

第二课时(略)

(五)总结全文

1.指导朗读:

(1)公鸡的内心从开始到最后有一个变化过程(指板书):开始自以为美丽,得意洋洋,后来伤心,最后在马伯伯的帮助下明白道理,改正了错误。根据这一心理变化看有关公鸡的句子该怎么读。

(2)有关啄木鸟、蜜蜂,青蛙的句子要读出对“比美”不热心,没兴趣,一心一意帮助人们做事的感情。

(3)有关老马的句子要读出和蔼可亲、耐心帮助人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全文,大家看彩图。

3.角课文中的句子,讲讲每幅图的意思。

(六)板书安排

美丽的

公鸡

{自以为很美丽     得意洋洋   挺着胸    大摇大摆

和  啄木鸟,蜜蜂,青蛙  比美   冷冷地

老马说:"......美不美不能光看......还要看......"

惭愧   每天天亮就打鸣   一遍又一遍

 

参考文献:

         (1) http://etc.elec.bnu.edu.cn/Search/mainFrames.asp

文档

课堂教学设计的案例

课堂教学设计的案例虽然在以上内容中介绍了教学方案的形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没有绝对一致的教学方案模式,根据需要可以编制出各种书写形式的教学方案。例如,如果教师对本班的学生已十分熟悉,那么就可以不必写出“学生的情况分析”。但就基本思路而言,应该始终贯穿着教学设计的各个要素。这里介绍几个数学、语文的教学方案,供大家参考,并可进行比较研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角边角、边角边和角角边三角形全等判定定量及已学过的几何知识证明两三角形全等、线段相等和角机等的各种证明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