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0.3%,较2014年底提升了2.4个百分点。超过30%的企业在网上开展在线采购/销售业务,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推广活动的企业比例为33.8%。
一、手机上网占九成,手机网购与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较2014年底增加6303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27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18.5%。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网民个人上网设备进一步向手机端集中。
图表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中心
另外,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13亿,较2014年底增加5183万,增长率为14.3%,我国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3.40亿,增长率为43.9%,手机网络购物的使用比例由42.4%提升至54.8%。
图表 2014-2015年网络购物/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中心
同时,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4.16亿,较2014年底增加1.12亿,增长率达到36.8%。与2014年12月相比,我国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从46.9%提升至60.5%。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手机网上支付增长尤为迅速,用户规模达到3.58亿,增长率为.5%,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39.0%提升至57.7%。
图表 2014-2015年网上支付/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中心
二、B2B电商作用凸显,超过30%的企业在网上开展在线销售/采购
截至2015年12月,全国开展在线销售的企业比例为32.6%,全国开展在线采购的企业比例为31.5%。OECD早期的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内部变革是推动信息化的主要动力,发达国家企业在线采购的比例大多高于在线销售,B2B电子商务交易发展更早、更成熟。
在2015年经济工作会议上布置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经济工作五大任务指导下,B2B电子商务交易会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助力结构转型的过程中逐渐发挥重要作用。
图表 2011-2015年企业在线销售开展比例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中心
图表 2011-2015年企业在线采购开展比例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中心
三、企业“互联网+”深入融合
(一)移动互联网营销迅速发展,微信营销推广使用率达75.3%
全国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推广活动的企业比例为33.8%。与其他渠道相比,互联网仍然是最受企业欢迎的推广渠道。在开展过互联网营销的企业中,35.5%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了营销推广,其中有21.9%的企业使用过付费推广。
随着用户行为全面向移动端转移,移动营销将成为企业推广的重要渠道。移动营销企业中,微信营销推广使用率达75.3%,是最受企业欢迎的移动营销推广方式。此外,移动营销企业中建设移动官网的比例为52.7%,将电脑端网页进行优化、适配到移动端,是成本较低、实施快捷的移动互联网营销方式之一。
图表 2015年企业营销推广渠道使用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中心
图表 2015年移动互联网营销渠道使用比例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中心
(二)超过50%的企业知晓云计算、物联网与大数据
2015年,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和相关产业迅速崛起,多种新型服务蓬勃发展,不断催生新应用和新业态,推动传统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从认知角度看,超过50%的企业对这三类新技术有所知晓;从应用角度看,超过10%的企业已经采用、或计划采用相关技术。
图表 企业对新技术的认知与采用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中心
(三)“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动智能制造的实现
对制造业来说,采用自动化制造和工业机器人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本次调查显示,分别有19.9%和11.0%的制造业企业已经或计划开展相关工作;柔性化与定制化生产则是在智能设备应用基础上,融合先进的分析方法、管理手段、创新思维得以实现的,目前已有12.8%和16.8%的制造企业已实践或计划开展这两项工作。
“中国制造2025”指出任务和重点之一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推动智能制造的实现,尤其应在提高中小制造企业认识水平的同时,降低先进技术和智能设备的应用门槛,包括控制成本、提升国产智能设备技术含量、优化产业配套能力等,从而实现智能制造从战略规划到落地实践。
图表 制造业“智能制造”的认知与开采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中心
四、互联网专业运维研发人才需求量将激增
截至2015年12月,有34.0%的企业在基层设置了互联网专职岗位,其中7人及以下微型企业比例最低为30.2%,300人及以上规模企业设置专岗的比例接近四成。目前中小微企业很难具备设置专人专岗的条件,但随着企业互联网软硬件配置的逐渐完善、互联网活动的开展日益广泛和深入,对具备专业运维、研发、商业运营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将会激增。
分产业看,工业、服务业中设有专岗的比例分别为28.5%和38.0%,相差近10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低于工业整体、批零住餐业低于服务业整体。提高企业对基层专业人才的重视程度,是为实现“智能制造”、发展与民生领域紧密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