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钢筋使用长度和间距的确定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05:10:12
文档

钢筋使用长度和间距的确定

板;一、受力筋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二、负筋及分布筋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三、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板厚1.5h,且不宜大于250mm。梁;一、上部贯通筋
推荐度:
导读板;一、受力筋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二、负筋及分布筋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三、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板厚1.5h,且不宜大于250mm。梁;一、上部贯通筋
板;

一、受力筋

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

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

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

二、负筋及分布筋

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

三、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

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板厚1.5h,且不宜大于250mm。

梁;

一、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二、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三、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四、受力钢筋间距

梁上部纵向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钢筋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300mm和1.5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下部纵向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梁的下部纵向钢筋配置多于两层时,两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两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5mm和d。

柱;

一、角柱

角柱顶层纵筋长度:

一、内筋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二、外筋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寺寺地地地地地地地地地地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保证65%伸入梁内)

                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二、边柱

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三、中柱

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柱中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对水平浇筑的预制柱,其纵向钢筋的最小净间距按梁的有关规定取用;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墙;

1、墙端为暗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端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

  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

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文档

钢筋使用长度和间距的确定

板;一、受力筋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二、负筋及分布筋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三、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板厚1.5h,且不宜大于250mm。梁;一、上部贯通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