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晶,王旭
1.中国大学,a.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c.法庭科学标准研究中心,北京市
100088;2.上海市现场物证重点实验室,上海市200083
通讯作者:王旭。E-mail:wangxu0409@126.com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No.18YJA820018;No.10YJA820105)
摘要
目的完善我国伤残评定制度。
方法对国内外伤残赔偿的性质及方式、国际上伤残评定标准颁布情况进行梳理与比较;以美国医学会《永久性残损评定指南》(GEPI)为参照,对《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致残分级》)进行分析与评价。
结果《致残分级》总体上与GEPI存在相关性,但存在遗漏部分伤残评定条款、缺乏多发性损伤的晋级原则等问题。
结论《致残分级》具有普适性,但需要借鉴GEPI残损区域分值,细化等级划分,补充晋级原则,以满足我国现阶段伤残评定的需要。
关键词伤残评定;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永久性残损评定指南
Comparison of Classification of the Impairment Related to Injury and Guides to the Evaluation of Permanent Im‐
pairment
ZHOU Jing,WANG Xu
1.a.Key Laboratory of Evidence Science,Ministry of Education;b.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Judicial Civiliza‐
tion;c.Forensic Science Standards Research Center,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Beijing100088,
China;2.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Scene Evidence,Shanghai200083,China
Correspondence to WANG Xu.E-mail:wangxu0409@126.com
Support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Fund(No.18YJA820018and No.
10YJA8201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perfect disability assessment in China.
Methods The nature and method of disability compensation inside and outside China were reviewed,as well as the promulgation of disability assessment outside the region.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Impairment Related to Injury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Guides to the Evaluation of Permanent Impairment(GEPI).
Results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Impairment Related to Injury was consistent with GEPI in general,but there also were some problems,such as the omission of clauses,and lacking the promoted principle of multiple injury.
Conclusi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Impairment Related to Injury is universal.But it needs to take quantification of im‐pairment of GEPI as reference,and refine the principle and supplement of the promoted principle,to meet the
practical needs of disability assessment in China.
Key words:disability assessment;Classification of the Impairment Related to Injury;Guides to the Evaluation of
作者简介:周晶(1992-),女,汉族,广东深圳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法医临床。通讯作者:王旭,女,教授,主任法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司法鉴定。
Permanent Impairment
[中图分类号]R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771(2019)02-0239-05
[本文著录格式]周晶,王旭.《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与《永久残损评定指南》的比较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25(2):239-243.
CITED AS:ZHOU Jing,WANG Xu.Comparison of Classification of the Impairment Related to Injury and Guides to the Evaluation of Permanent Impairment[J].Chin J Rehabil Theory Pract,2019,25(2):239-243.
伤残评定是我国民事赔偿中的关键问题。《中华
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简称《民法通则》)最早对伤
残评定进行原则性规定,2004年5月1日最高人民法
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
解释》(简称《解释》)第十七条、第二十五条对伤残
赔偿问题进行具体规定。《解释》第十七条规定:“受
害人因伤致残的,……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第二十五条规定:“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
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所在地上一年
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
2016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最高人民、、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简称《致残分级》),并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致残分级》是目前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实务中的重要鉴定标准之一,规范司法鉴定中伤残评定活动。
本文比较国内外伤残赔偿金的法律性质及相应的赔偿理念,同时以美国医学会(American Medical Academy,AMA)《永久性残损评定指南》(Guides to the Evaluation of Permanent Impairment,GEPI)为参照,分析《致残分级》。
1不同国家伤残赔偿金的法律性质界定及给付方式比较
伤残赔偿金理论上属于财产损失赔偿[1]。关于伤残赔偿金的法律性质存在三种学说:所得丧失说、生活来源丧失说和劳动能力丧失说。按照给予伤者伤残赔偿金的方式不同,将损害赔偿方法分为两种:一次赔偿和定期金赔偿[2]。不同国家采用的学说与损害赔偿方法不同,见表1。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简称《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解释》第二十五条:“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可见,我国伤残赔偿金的法律学说,主要采用的是劳动能力丧失说,损害赔偿方法采用一次赔偿。
2国外伤残评定标准
2.1概述
国内外学者关于伤残评定问题的研究[3]起源较晚。目前可参考的伤残评定标准,最早为1940年苏联法医学家制定的《一般劳动能力丧失百分率》[4],其后日本、意大利、世界卫生组织等,也都制定了与残疾或伤残有关的标准。见表2。
2.2GEPI
在众多伤残评定标准中,AMA制定的GEPI最有代表性,并经过长期验证,应用最为广泛[8]。GEPI应用残损等级评定模型对人体致残程度进行评定,得出个人整体残损[9](whole person impairment,WPI)率,为人体功能评价提供一种数字化模式[10]。GEPI中人体各部分有相对应的WPI率,如上肢残损对应60%表1不同国家伤残赔偿金性质及赔偿方式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瑞士
俄罗斯
意大利
伤残赔偿金性质
劳动能力丧失说
劳动能力丧失说
所得丧失说
劳动能力丧失说
劳动能力丧失说
劳动能力丧失说或所得丧失说
所得丧失说
所得丧失说
赔偿方式
一次赔偿
一次赔偿
定期金赔偿
一次赔偿
一次赔偿
一次赔偿/定期金赔偿
定期金赔偿
定期金赔偿WPI[11]。将伤残转化为WPI率,GEPI提供3种方法:
同一部位一处残损的直接转化,同一部位多项残损的
直接相加,不同部位多项残损的复合评定[12]。
GEPI最早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1971年
出版成书,目前已修订为第6版。该书收集大量残疾
评定的实务及专家意见,是权威的伤残评定论著,美
国40个州,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残疾评定均应
用GEPI标准。
3《致残分级》与GEPI的比较
《致残分级》与GEPI的总体原则比较见表3。
以视力损伤条款为例,分析两种标准评定方法的
差异。
应用GEPI将《致残分级》中的视觉条款评定具
体量化,两者对应良好,GEPI视觉评定与我国现行
伤残标准等级划分基本相符,但仍存在个别等级评定
差异。见图1。
选取某司法鉴定机构2017年2月至12月受理的人
身损害伤残评定委托案例201例,共201名被鉴定人,
有效案例172例,分别进行GEPI评定和《致残分级》
评定,结果见图2。
表2国际残疾评定标准
制定者
世界卫生组织
美国医学会
澳大利亚
英国司法研究委员会日本
苏联
意大利
瑞典
法国
英文名称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and Health(ICF)[5]
Guides to the Evaluation of Permanent Impairment(GEPI)
Guide to the Assessment of the Degree of Permanent Impairment
Guidelin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General Damages in Personal Injury Cases[6]
Tabellazione Indicativa Nazionale(TIN)
Road Traffic Injury Commission's Tables[7]
Barèmes médicaux table de valorization
中文名称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永久性残损评定指南
永久性残损等级评估指南
人身伤害案件一般性赔偿金评估指南
后遗障碍等级表
一般劳动能力丧失百分率
国家指导数额表
道路交通伤害委员会表格
劳动事故的医疗费率表
永久部分丧失能力分值表
图1视力伤残等级与GEPI
对应关系
图2172例案例伤残等级与GEPI残损率对应关系4讨论
比较GEPI与《致残分级》的文本可以看出[13]:GEPI较《致残分级》更加精细、丰富。二者均为伤残评定标准,均以临床医学为理论基础,均基于解剖学、诊断学等医学专业知识编写制定,用于伤残评定。但两者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总体来看,GEPI 的评定方法建立在广泛验证的基础上,不但有牢固的理论支撑和指导,而且在国际伤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GEPI直接引用ICF的伤残理念,在ICF的基础上建立伤残评定体系[14]。《致残分级》与GEPI的评定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致残分级》既符合我国伤残评定实践,也与国际标准的理念相符。同时,我们可以借鉴GEPI的伤残评定方法,进一步完善我国伤残评定体系,使之更加全面、客观。
从具体案例中可以看出,《致残分级》的伤残等级与GEPI的WPI率存在对应关系,应用两种标准对案例进行评定,伤残等级越高,WPI率也越高。但也存在不一致的案例。不一致的原因在于:①两者虽然都基于医学进行伤残评定,但分类架构不同,GEPI 基于ICF,对于伤残评定考虑内容更为全面;②评定和测量方法不同。
总之,《致残分级》与GEPI都基于临床医学知识进行残损评定,在内容上有很好的相关性。在文本方面,二者的内容涵盖人体全部组织结构;二者伤病关系原则一致;二者均规定评定依据仅为残损本身(即损伤情况与遗留后果),不考虑自身疾病对伤残的影响。在实践中,伤残等级与WPI率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致残分级》借鉴吸收许多国外标准的理念与内容,引入国际上最新理论,如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盲的分级、听觉障碍的分类等[15],符合国际伤残标准的前沿发展。如在进行听力伤残评定时,依据世界卫生组
织听力障碍分级的变化,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一耳听力障碍≥56dB HL”的规定改为“一耳听力障碍≥61dB HL”[16]。
通过吸纳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伤残标准理念,《致残分级》增强了标准的可操作性,减少司法实践中的争议。《致残分级》采用多样化、罗列式的描述,更易操作。采用罗列式条款评定伤残,能够直接快捷得出评定结果。相比之下,GEPI的评定方法更为复杂,需要复杂的专业训练才能具备伤残评定能力,具体案件中也需要复杂的检查、计算过程完成评定[8]。整体来看,《致残分级》的可操作性好于GEPI。
但《致残分级》部分条款对实验室条件要求过高,也减弱了可操作性。如嗅觉丧失十级伤残鉴定,需要配备嗅觉检查高端仪器设备,我国很多鉴定机构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无法对这一级别的嗅觉残疾予以评定。
《致残分级》仍存在少量瑕疵,如条款间冲突、遗漏部分伤残评定条款、部分术语不当等。
《致残分级》中存在条款间冲突的情况。如对肢体关节功能的计算存在两种方式:查表法和关节功能法。采用不同的方法结果有差异。此外,《致残分级》关于感觉功能障碍的相应条款近乎缺失[14],可能引起司法实践中的纠纷。相比较而言,GEPI的条款设定更加全面合理,伤残评定内容更为丰富,概念准确,涵盖了感觉功能、疼痛和耳鸣等主诉症状。
5建议
通过与GEPI对比可见,我国《致残分级》与其结构体例相似、伤残分级有良好相关性,整体上能与国际通用伤残标准接轨。但二者在残损理念、区域性残损概念、疼痛相关残损定义和复合残损值计算方法等方面[8]还存在明显差异。借鉴GEPI的理念和方法,有助于完善我国伤残评定体系。
表3《致残分级》与GEPI总体原则对比
类别鉴定原则鉴定时机伤病关系等级划分判断依据
致残分级
伤病关系总体处理原则、多处伤残分别鉴定原则
治疗终结或临床治疗效果稳定后
以后果评定伤残
十等级分法
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破坏、功能障碍及其对医疗、护理的依赖程度
GEPI
综合评定原则
最大医疗改善后a
不考虑伤病关系
WPI率
患者的临床病史、阳性体征、客观检查结果等
注:a.最大医疗改善(maximum medical improvement,MMI)相当于我国的医疗终结,即损伤或疾病经治疗后达到临床症状、体征稳定或消失现行《致残分级》没有纳入多处损伤的晋级原则,可能会导致司法实务中的严重问题。可以借鉴GEPI中AB复合法和残损值理念,制定多种损伤致残案件伤残综合计算的晋级方法,使法官在审判和执行判决时有据可循,强化审判结果的正当性及当事人对法律的信赖。
GEPI对功能障碍采取5级分类法,分别对应不同的百分比区间,最终得出WPI率。我国《致残分级》将残疾分为10个等级,但是分值区域划分不同。GE‐PI中WPI率是连续的;而《致残分级》是间断的,每级之间致残率相差10%。可以借鉴和转化GEPI标准中的连续残损区域分值,细化与完善《致残分级》等级分法,使《致残分级》更加全面、客观和均衡。
《致残分级》是我国伤残领域评定的最新研究成果,吸纳包括GEPI在内的国外先进伤残评定理念,较为符合我国伤残评定实际。与GEPI比较研究可以看出,《致残分级》总体上具有普适性和先进性,但存在个别伤残评定条款遗漏、缺乏多发性损伤的晋级原则等问题,建议予以补充与改进。
[参考文献]
[1]蔡颖雯,郑晓鹏.最高人民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精释精
解[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208-228.
[2]何勤华,李秀清.外国民商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5:345-349.
[3]Mendelson G,Mendelson D.Current and Future Evidence in
Personal Damage Evaluation[M]//Santo Ferrara D.P5Medi‐cine and Justice:Innovation,Unitariness and Evidence.Berlin: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AG,2017:296-329.
[4]«道路交通事故人员伤残评定»研究组.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
定操作指南与实务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4.
[5]李沁燚,邱卓英,陈迪,等.基于ICF构建国家功能、残疾和健
康的信息架构和数据体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
(4):385-3.
[6]王军,刘春梅.英国人身伤害之非金钱损失赔偿制度研究
——兼论对我国相关制度的构建[J].北方法学,2009,3(1): 19-29.
[7]Capek K D,Hughes B D,Warden G D.Functional sequelae
and disability assessment[J].Total Burn Care,2018:673-678.
[8]杨天潼,向思阳.GEPI关于多项残损的复合计算溯源——兼
谈«伤残分级»晋级问题[J].证据科学,2017,25(3):281-288.
[9]Robert D R,Elizabeth G,Richard T K,et al.Guides to the Eval‐
uation of Permanent Impairment[M].6th ed.Chicago: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08:490-512.
[10]杨天潼,向思阳.美国GEPI伤残标准之争议[J].东方论坛,
2017(3):281-288.
[11]Yang T,Xiang S.Guides to the Evaluation of Permanent Im‐
pairment and workers'compensation[J].Evidence Science, 2017,1:88-95.
[12]Leclair N,Leclair S,Brigham C R.The Medical Model of
Impairment[M]//Goldstein S,Naglieri J A.Assessing Impair‐ment.New York:Springer Science+Bussiness Media,2009: 59-75.
[13]Rondinelli R D.Commentary on reliability of the AMA
Guides to the Evaluation of Permanent Impairment[J].J Occup Environ Med,2010,52(12):5-30.
[14]王旭.我国法医临床学鉴定标准现状与展望[J].中国法医
学杂志,2016,31(5):433-436.
[15]范飞,胥科,樊迪.听力减退及相关残疾标准比较研究[J].证
据科学,2017,25(3):2-306.
[16]Warren P A.The usage of the AMA Guides,for the determi‐
nation of psychological injury within the State and Federal Workers'Compensation Systems[J].Psychol Injury Law,2016, 9(4):313-340.
(收稿日期:2018-06-19修回日期:2018-1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