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一年)用该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工资水平下,所有想要工作的人不费太大周折就能找到职业的一种经济状况。或者说,所谓充分就业水平是指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的就业水平。
3、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在较长的时期内以较高的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4、均衡产出(Balanced-output):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5、乘数(Multiplier):乘数又作倍数,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个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因变量的成倍变化。
6、投资乘数: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化的投入量(投资)变动之间的比率。
7、财政: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8、公开市场业务:是指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行为。
9、比较优势:是指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10、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大体上经历有周期性的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11、汇率(也叫汇价):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和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相互折算(兑换)的比率。
12、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的对比关系。一国国际收支的状况反映在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
1:[单选题] 如果本国货币相对外国货币升值,可以使( )。
C:本国的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参:C
2:[单选题] 如果英镑的汇率是2美元,那么美元的汇率是( 0.5英镑)。3:[单选题] "比较成本说”是由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提出的。
C:大卫·李嘉图参:C
4:[单选题] 贸易顺差是( )。 B:商品出口额大于商品进口额参:B
5:[单选题]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6:[单选题] 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参:C
7:[单选题] 下面哪一项会增加货币的预防需求?( )B:害怕政局动荡
8:[单选题] 不属于银行的业务范围的是( )。C:为大型国有企业提供贷款
9:[单选题]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 )。
C:在任何收入水平上,当收入发生微小变化时,由此而导致的消费支出变化对收入水平变化的比率参:C
10:[单选题]
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参:A
11:[单选题]
以下哪两种情况不可能同时发生( )?
B:需求不足失业和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参:B
12:[单选题]
如果某人由于钢铁行业不景气而失去工作,这种失业属于( )。
B:结构性失业参:B
13:[单选题]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
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14:[单选题] 在凯恩斯陷阱区域内,财政的挤出效应( )。B:最小
15:[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16:[单选题]"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
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参:C
17:[单选题]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B:小于参:B
18:[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
B:给贫困家庭发放的笔救济金参:B
1:[单选题] 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B:变得很大
2:[单选题] 自然失业率( )。C: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率
3:[单选题] 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 C:周期性失业
4:[单选题]
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水平GDP增加( )。D:200亿元参:D
5:[单选题] 若其他情况不变,所得税的征收将会使( )。
C:支出乘数和净税收入乘数都变答案:C
6:[单选题] 边际储蓄倾向若为0.25,则边际消费倾向为( )。 B:0.75
7:[单选题] 下列第( )项不属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D:养老金
8:[单选题] 在下列项目中,( )不属于购买。B: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参:B
9:[单选题] 下列项目中,( )不是要素收入。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
10:[单选题] 以下哪一项不是自动稳定器( ) C:国防开支参:C
11:[单选题] 影响居民的现期收入和预期未来收入之间大小关系的主要因素是( )。D:居民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参:D
12:[单选题] 狭义货币供给量的M1是指( )。C:通货+活期存款
13:[单选题] 投资乘数在哪一种情况下较大?( )A:边际消费倾向较大
14:[单选题] 如果在某年支出大于其税收收入,收支间的这种差别被称为( )。B:预算赤字参:B
15:[单选题]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C: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
16:[单选题] 经济增长在图形上的表现是( )。D: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17:[单选题]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参:A
18:[单选题] 通货膨胀是( )。
A:货币发行量过多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参:A
19:[单选题] 经济增长的标志是( )。C: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20:[单选题] 在开放经济中,下列( )项不是宏观的最终目标。
B:不存在贸易逆差或顺差参:B
1:[单选题] 经济波动的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为( )。
D:以上各项均对参:D
2:[单选题] 决定国际间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各国的( )。
B:利率水平参:B
3:[单选题] 劳动力资源比较富裕,资本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通过什么途径可以从对外贸易中得到收益?( ) C:生产劳动密集型的商品参:C
4:[单选题] 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是因为( )。
A:其他情况不变而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参:A
5:[单选题] 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可能是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D:石油危机导致世界性商品价格的上涨参:D
6:[单选题] 如果支出的增加与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 )。 B:增加参:B
7:[单选题]
银行变动货币供给可通过( )。
A:变动法定准备率以变动货币乘数B:变动再贴现率以变动基础货
C:公开市场业务以变动基础货币D:以上都是参:D
8:[单选题] 银行最常用的工具是( )。B:公开市场业务
9:[单选题] 财政部向( )出售债券时,基础货币会增加。D:银行
10:[单选题] 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 )不是其职能。D:为赚钱
11:[单选题] 人们在( )情况下倾向于减少手持货币。A:债券价格趋于下降
简答题
1、简述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答: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中的总量问题和总体性问题。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为中心,称为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社会中个体的经济行为和决策方面的问题。微观经济学以价格为中心,称为价格理论。
2、简述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恒等式。
答:三部门经济模型中假定只有厂商、居民户和三个部门,则:从支出(总需求)看:Y=C+I+G;从收入(总供给)看:Y=C+S+T;综上得:C+I+G=C+S+T,即:I=S+(T-G),即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恒等式:投资=私人储蓄+储蓄。
3、简述GNP和GDP的关系。
答:GDP=GNP-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居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4、简述凯恩斯的三大心理定律。
答:凯恩斯的三大心理定律是:(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定律;(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定律;(3)流动性偏好。
5、简述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不足之处。
答: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不足是:(1)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无法计入。(2)地下经济无法计入。(3)对产品质量、种类的变化很难反映,也不能区分商品与服务之间的结构比例。(4)防范性支出不一定增加福利,而是整个社会的成本。(5)对环境的消耗或改进很难计入。
6、简述宏观经济的目标。
答:宏观经济的目标约有四种,即: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7、简述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答: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有:(1)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2)"需求拉动”通货膨胀论;(3)"供给推进”通货膨胀论;(4)"供求混合推进”通货膨胀论;(5)结构性通货膨胀论。
8、有时候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断言,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移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答:他们的理由是,富者的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必然大于富者),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移给贫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9、能不能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了才是充分就业?
答:不能。因为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的就业,因为即使有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新经济中,永远都会存在职业流动和行业的结构性兴衰,所以总有少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因而充分就业不可能做到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拥有工作。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如果空缺职位总额恰好等于失业人员的总额,也就是需求不足型失业等于零的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还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如果再要提高就业率,必须以通货膨胀为代价的话,那么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10、简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经济增长是指实际生产能力的增长,或者实际产量的增加。这里,产量既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经济增长的程度可以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为指标来衡量。(2)经济发展是指一国由不发达状态过渡到发达状态,它不仅包括了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了适应经济增长的社会制度、经济结构的变化等内容。(3)一般认为,经济增长理论是用于研究发达国家经济问题的;经济发展理论是用于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
论述题
1、论述宏观经济的工具。
答:宏观经济的工具包括财政、货币和收入(具体分析略)。
财政:(1)财政收入(税收、公债);(2)财政支出(购买支出、转移支付)。
货币:(1)法定准备率;(2)再贴现率;(3)公开市场业务;(4)道义劝告。
收入:对工资和价格进行管制、指导。
2、试论述凯恩斯是怎样分析由于总有效需求不足造成失业的。
答:凯恩斯的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可以解释有效需求不足(具体分析略)。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导致消费需求不足;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性偏好规律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导致总有效需求不足,造成了失业。
3、试述如何采取措施对经济波动实行控制?
答: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虽然在乘数与加速数的相互作用下,经济会自发地形成周期性波动,但在这种经济波动面前仍可有所作为。可以根据对经济活动变化的预测,采取预防性措施,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以维持长期的经济稳定。而的措施主要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来实现。
(1)调节投资。经济波动是在支出及自发性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及时变更支出或者采取影响私人投资的,就可以使经济的变动比较接近的意图,从而达到控制经济波动的目的。例如,在行政投资下降时,可以增加公共工程的投资,增加社会福利的转移支付,或采取减税、降低利率及银行储备率等措施鼓励私人投资,从而使总需求水平不至于因行政投资的下降而降低,以保持经济的稳定、持续的增长。
(2)影响加速系数。如果不考虑收益递减问题,加速系数与资本――产量比率是一致的。可以采取措施影响加速系数以影响投资的经济效果。例如,可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同样的投资能够增加更多的产量,从而对收入的增长产生积极的作用。
(3)影响边际消费倾向。可以通过适当的影响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从而影响下一期的收入。例如,当经济将要下降时,可以采取鼓励消费的,提高消费倾向,增加消费,从而增加行政投资,进而促使下期收入的增加。
4、何为自动稳定器?说明它对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
答: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现代财政制度所具有的一种无需变动而有助于减轻国民收入波动的内在功能,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这一功能主要通过下述三项制度得到发挥:
首先是税收的自动变化。经济繁荣,就业人数增加,收入增加,税收也自动增加。在实行累进税制的情况下,由于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了较高纳税级别,税收上升的幅度超过收入上升的幅度,从而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反之亦然。
其次是支出的自动变化,主要体现在的转移支付上。经济繁荣,就业人数增加,收入增加,失业救济金和福利支出也相应减少;反之增加。一般来讲,转移支付在通货膨胀时期减少,在衰退时期增加。
再次是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萧条时,农产品价格下降,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繁荣时,农产品价格上升,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抛售农产品,农产品的价格上升,抑制农民收入的增长,也就减少的总需求的增加量。
"内在稳定器”被认为是抑制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对经济波动起到减震作用,但不能完全消除经济波动。
5、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和货币?
答: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对经济风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在经济萧条时候采取扩张性财政,降低税率、增加转移支付、扩大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提高税率,减少转移支付、降低支出,以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止通货膨胀。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财政。
同理,斟酌使用的货币也要逆对经济风向行事。当总支出不足时失业持续增加,银行要实行扩张性货币,即提高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以缓解衰退和失业问题;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银行应采取紧缩性货币,即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