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项选择题
1. 以太网中,中继器的数量必须在________以内。「」
A.2个 B.4个 C.9个 D.12个
2.双绞线可以传输「」
A. 数字数据 B.模拟数据 C.数字数据和模拟数据 D.以上都不是
3.媒体访问控制子层的功能是以太网的核心技术,其以太网的帧结构包括「」
A. 4部分 B.5部分 C.6部分 D.7部分
4.采用CSMA/CD通信协议的网络为「」
A.令牌网 B.以太网 C.因特网 D. 广域网
5.1000Base-T最长传输距离为「」
A.50 m B.185m C.100m D.1km
6.千兆位以太网中采用帧扩展技术和帧突发技术是为解决_______CSMA/CD机理的约束。「」
A. 在半双工模式下 B.在全双工模式下 C.A和B D.以上都不是
7.不支持全双工操作的有「」
A.10Base-T B. 100Base-TZ C.100Base.T4 D.100Base-FX
8.以太网交换器中逐渐被淘汰的结构为「」
A.软件执行交换结构 B.矩阵交换结构
C.总线交换结构 D.共享存储器交换结构
9.定义了令牌环网的媒体访问控制(MAC)技术和物理层结构标准的是「」
A.IEEE802.2 B.IEEE802.3 C.IEEE802.5 D.以上都是
10.IEEE802.5协议定义的帧格式中,用来表示令牌状态的令牌访问控制(AC)字段的是 「」
A. 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四位 D.第五位
11.在转发IP数据包之前,当检测到不合法的IP源地址或目的地址时,这个数据包将 「」
A.要求重发 B.丢弃 C. 不考虑 D.接受
12.RIP是_协议栈上一个重要的路由协议。「」
A.IPX B.TCP/IP C.NetBEUI D.AppleTalk
13.交换机工作在OSI标准的「」
A. 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14.Bay的IP路由交换机的中心部件是「」
A.CPU B.交换核心模块 C.I/O模块 D.CACHE
15.划分VLAN的方法常用的有______、按MAC地址和按第三层协议划分三种。「」
A.按IP地址划分 B.按交换端口号划分
C.按帧划分 D.按信元交换
16.1996年3月IEEE802.1 Intemetworking小组完成的帧标记的标准化格式使用了「」
A.802.1D B.802.1P C.802.1Q D.802.1
17.ATM技术的特点是「」
A.以信元为数据传输单位 B.以帧为数据传输单位
C.只适合于局域网之间的互联 D.只能点对点联接
18.ATM物理层分为与媒体有关的物理媒体子层(PMD)和传输聚合子层(TC于层),其TC子层的功能为「」
A.传输帧适配 B.建立虚通道 C.建立虚通路 D.验证地址
19.设计方案中的安全性原则是指「」
A.保证设备的正常、安全使用
B.保证系统不被外人破坏
C.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D.保证系统内部的数据、数据访问和传输信息是安全的
20.下列符合大对数电缆管径利用率标准的是「」
A.55% B.70% C.90% D.100%
二、填空题
1.20世纪80年代中期,IEEE802.5标准及其所描述的令牌环网产品问世;_______,使用光纤的高速环网FDDI出现。
2.对于交换器组成的系统,是物理上的星型联接,交换器上同时多个数据通道并存,在瑞口间既_______.
3.为保证10Mb/s系统平滑地过渡到100 Mb/S以太网系统,快速以太网采用了________技术。
4.整个10Base-T以太网系统由集线器、网卡、____________组成。
5.智能集线器具有源集线器的功能,还具有网络管理、________等功能。
6.Intranet中使用________计算模式。
7.从功能上,ALL分为两个子层:________和拆装子层。
8.VLAN可以提供一道安全性防火墙,以___________对于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广播组的大小和构成,并且可借助于网管软件在发生非法入侵时及时通知管理人员。
9.NetFlow技术方案的目的是提高________即路由器的性能,NetFlow可以在Cisco路由器上进行软件升级,对每一个数据分组不再采用传统的处理方法,因而可以提高路由/转发能力。
10.路由器具有网络的互联、_______和流量的控制等特点。
三、简述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系统设计时必须从哪几方面进行?
2.ATM层的功能是什么?
3.什么是总线交换结构?
4. 什么是CDDI网?
5.什么是帧扩展技术?
6.对IP包头的合法性验证都包括哪些内容?
四、综合题
1.设计一个10Base-T系统,并和原有的10Base-5与10Base-2以太网系统相联,需要哪些设备?如何联接?
2.什么是标记交换和基本原理?
一、选择题
1.B 2.C 3.A 4.B 5.C 6.A 7.C 8.A 9.C 10.C
11.B 12.B 13.B 14.B 15.B 16.C 17.A 18.A 19.D 20.A
二、填空题
l.20世纪80年代后期
2.隔离又联接
3.10 Mb/s和 100 Mb/s自适应
4.双绞线
5.路径选择
6.B/S
7.会聚子层
8.控制用户
9.网络核心节点
10.网络的隔离
三、简答及程序题
1.答案:在系统设计时,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
建设目标、建设原则、主要技术路线、方案设计原则和设备选型原则。
2.答案:ATM层是ATM网络的核心。它为ATM网络中的用户和用户应用提供一套公共的传输服务。ATM层提供的基本服务是完成ATM网上用户和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其功能可以通过ATM信元头中的字段来体现。主要有:信元头生成和去除、一般流量控制、联接的分配和取消、信元复用和交换、网络阻塞控制、汇集信元到物理接日以及从物理接口分检信元等。
3.答案:交换器采用总线交换结构,在交换器的母板上配置了一条总线,采用时分复用技术,各个端口均可以往总线上发送帧,即各个输入喘口所发送到总线上的帧均按时隙在总线上传输。对于输出端口,当帧输入时,根据帧的目的地址获得输出瑞日号,在确定的端口上输出帧。
4.答案:在某些小的覆盖范围环境中(例如一个办公室),一个集中器联接若干个站点,不必使用光缆联接,可以使用双绞线(UTP或STP)。用双绞线的网卡和集中器组成的环形网络称为CDDI网。
5.答案:帧扩展技术是在不改变802.3标准所规定的最小帧长度情况下提出一种解决办法,把帧一直扩展到512字节即4096位,即若形成的帧小于512字节,则在发送时要在帧的后面添上扩展位,达到512字节发送到媒体上去。
6.答案:接收的链路层帧长度必须足够大,以容纳最小的合法IP数据包(20字节);
IP校验和必须正确;
IP版本号必须为4;
IP包头长度必须足够大,以容纳最小的合法IP数据包(20字节);
IP数据包总长度必须足够大,以容纳IP数据包头。
四、综合题
1.参:在10Base-T以太网建设时,必须要考虑原来已经建设的同轴电缆网络,能够把它们与 10Base-T系统联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太网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混合了粗缆、细缆和双绞线三种媒体段。为了兼顾 10Base-5或10Base-2以太网系统,需要10Base-T集线器、双绞线、粗同轴电缆、细同轴电缆、BNC、T头和收发器等。
在10 Base.T集线器产品上,配置了AUI及BNC联接器。与10Base-5以太网联接时,在集线器的AUI接口上配置一台外置收发器联接粗同轴电缆即可:与10Base-2以太网联接时,在集线器的BNC接口上联接细同轴电缆即可(图略)。
2.参:
标记交换的思想是增强广域网的核心路由器的路由/转发能力。
相邻的标记交换路由器(TSR)之间的路由信息的交互都是基于网络层的路由协议,如 EIGRP、OSPF、BGP等。路由表收敛之后,每个TSR为每条路径指定在本地生成的标记(Tag)。路由表使用标记进行路由表查找。每个标记可以标识一条或者多条路径的聚集,标记的分配是借助标记分配协议(TDP,Tag Distribution Protocol)来完成的。在广域网的核心路由器中不必进行路由选择,它只要按部就班地剥去标记的一个域即可向下转发。
每个TSR都要求实现两个基本的功能:
(1)基于标记的转发/交换功能;
(2)管理互联TSR的合法标记集。
这两个功能是彼此的,从而保证一旦其中一个功能做了改进,另一个可不必变化。同时这两个功能也不是单纯靠软件来实现,Cisco使用硬件来实现第一个功能即转发/交换功能以提高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