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网上银行业务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存在着安全隐患等问题,恰当处理好外部的竞争压力和加强网上银行的安全,将会对网上银行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网上银行;发展现状;对策研究
1 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并持续高速发展,为我国网上银行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我国网上银行用户只有200多万户,2005年已发展到3460万户。2006年上半年已获准开放的外国银行开设网上银行的有48家,农村信用社约有5家也开设了网上银行,2007年上半年的网上银行客户数达6900万户左右,网银交易额约140多万亿元。1996年2月,中国银行在互联网上建立和发布了自己的主页,成为我国第一家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的银行。1998年,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开通网上银行业务,此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以及农业银行等也陆续推出网上银行业务。在我国,根据CNNIC历年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年底,超过85%的网民选择网上支付作为付款方式,网上支付已经成为最为普遍和最受欢迎的网上购物付款方式。虽然目前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在整个银行业务交易金额中的比例仅为5%~7%,但据世界银行预测,在未来几年,中国网上银行业务量占银行业务量比重将达20%左右。可见,我国网上银行产品将从投入期进入发展期,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2 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种新的银行组织形式,网上银行在其发展的初期阶段,遇到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发展网上银行有着更多的制约条件。
2.1 网上银行使用业务具有局限性
目前,网上银行发展得比较好的地区多集中在沿海开放地区的一些科学力量雄厚、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边远或落后的山区很少或没有网上银行。而且网上银行的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及清算金额都受到一定的制约,业务量规模不大。
2.2 信息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普及率、光纤覆盖率还很低,网络带宽仍是一个严重的瓶颈问题,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和设备的研制严重滞后,如网络必需的服务器、防火墙和操作系统等技术和设备都完全依赖从美国等发达国家进口。金融信息化工程——“金卡工程”推进的速度较慢,效果也不理想,其原因主要有基础电信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国有大银行的垄断性竞争以及大银行分支机构之间的地方保护主义等。
2.3 网上银行赢利机制尚未形成
虽然网上银行发展势头很猛,但由于上网人数与网上消费不成正比,因此企业和个人间的电子商务交易量还处于低水平,网上金融交易规模也只占很小比例,网上银行的客户层面比较狭窄,人数较少,平均成本又较高,难以产生规模效应。同时,网上银行所提供的只是简单的支付服务,中间业务收入也很少。网上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较强,而发放贷款的功能较弱,难以形成靠存贷利差赢利的机制。目前,国内大部分网上银行均处于投入阶段,产出还较少。
2.4 银行内部基础系统薄弱
银行内部的基础系统是建设网上银行的根基。目前我国一些银行还没有集中的数据处理中心和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各应用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扩展性较强的平台链接,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和共享性较差,后台处理系统还不能提供全面的全天候的服务,只能在某些地区开通网上银行服务。
2.5 网络安全存在隐患
网络银行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安全和管理问题。银行业务网络与互联网的连接,使得网络银行很可能成为非法入侵和恶意攻击的对象,很多客户对网络安全心存顾虑,不敢在网上传送自己的信用卡账号、密码等关键信息,这就严重制约了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据调查,消费者之所以不愿意使用Internet进行金融交易,有六成以上原因是出于安全考虑。据2007年的调查显示,有68%的银行用户怀疑网上银行的安全。我国银行业虽然已经开通了安全认证服务,但我国有关网上银行的法律法规等还未建立完全。
3 网上银行发展对策
3.1 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网上银行采取更严密的安全措施,确保网上交易的安全性、一致性、数据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如多种防火墙、SSL协议、128比特加密、电子认证技术、SET双重校验标准等;安装操作系统和中间件产品的补丁程序;随时与软件厂商保持联系,取得最新的补丁;对整个网络进行经常性扫描,随时发现安全隐患;为用户提供相关的计算机安全知识,使用户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信息。
3.2 加快金融产品创新
加强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意识,建立满足不同收入阶层需要的理财服务体系,借助电子渠道优势,加快创新步伐,挖掘客户贡献度。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而目前网上银行的主流产品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业务功能的束缚。在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连通全球的特点,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3.3 提供个性化服务
细分客户群体,有针对性地提供客户需要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网上银行的吸引力。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信息库,全面把握每个客户的金融交易特征和投资个性,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扩大网上银行客户面。针对大型企业而言,目前企业的资金流向管理、内部现金管理都是网上银行重点考虑的方向。许多大型企业已经建成自己的财务系统或者是ERP系统,他们迫切需要银行与之对接,实现企业对资金的“一条龙”管理。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他们对企业理财服务的关注程度更为密切。
3.4 拓宽赢利手段
商业银行要转换经营理念,实现网上银行从免费服务向有偿服务的转变。经过几年的发展,随着客户和市场日趋成熟,免费服务将不再是网络服务的主流,网上银行已经开始考虑赢利问题。银行不可能永远提供“免费的午餐”,网上银行在技术上也有很高的投入,只有获取了适当的收益,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
总之,网上银行是21世纪银行业的必争之地,网上银行把银行业的经营拓展到一个新的领域。尽管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起步中的网上银行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全球很多银行都加快了开发网上金融服务的步伐,不断推出新的网上业务品种。总结网上银行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结合自身的特点,寻找业务的核心竞争优势是网上银行得以发展的前提。网上银行只有把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才能有立足之地。在网上银行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几个关键因素:安全性能是立身之本,有特点的赢利模式是持续发展的基础,创新技术的应用是灵魂,高超的市场营销手段是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邓仲阳.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与监管[J].企业技术开发,2007,26(3):65-66.
[2]王春.浅谈网上银行服务质量——以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7,6(26):148-149.
[3]陈代江.中国网络银行的个人金融服务发展制约因素研究[J].中国市场,2007(8):62-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