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0年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V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05:08:38
文档

2010年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V

1.默写(15分)(1)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2)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3)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岳阳楼记》)(4)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5)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6)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7)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8)周敦颐《爱莲说》中最能体现君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品格的名句是“”。(9)思乡、离愁是永恒的
推荐度:
导读1.默写(15分)(1)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2)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3)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岳阳楼记》)(4)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5)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6)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7)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8)周敦颐《爱莲说》中最能体现君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品格的名句是“”。(9)思乡、离愁是永恒的
1.默写   (15分)

(1)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2)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3)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岳阳楼记》)

(4)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5)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6)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

(7)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

(8)周敦颐《爱莲说》中最能体现君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品格的名句是“”。

(9)思乡、离愁是永恒的话题。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道:“”;马致远在《灭净沙·秋思》中感慨道:“夕刚西下,”;李煜在《相见欢》中长叹道:“__________,是离愁”。

2.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衣带渐宽终不悔。

(2)蒌蒿满地芦芽短。

(3)晓战随金鼓。

(4)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5)其身正,不令而行;__________。

(6)__________,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7)《凉州词》中暗讽朝廷不关心边关将士的句子是。

(8)“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每当听到这句歌词我就会想起鲁迅先生《故乡》中的话: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__________,__________,也便成了路。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桑葚熟了

①多年前,朋友赠了我一瓶自酿的美酒,醇香扑鼻,饮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经请教后方知是由桑葚酿造而成。

②于是,每到桑葚成熟的季节,偶见街中有叫卖桑葚的村姑,便会买一小盆尝尝鲜,重圆一回儿时的梦。心底下总想着有一天能加入到采摘桑葚的队伍中去。

③今年五月外出开会,回来时在朋友的指引下,特意到农家乐山庄停留,在这个处处飘散着桑葚味道的庄园,我终于圆了我的采桑梦。

④跨过一条小溪,进入到一片原生态的桑林后,我一时惊呆了,只见翠绿的桑叶层层叠叠,衬着紫红的桑葚,迎风摇曳。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大家一齐兴奋地扎入桑林,一边采摘,一边品尝,专挑那个大、肉厚、色紫的下手,来个先尝为快。熟透的桑葚浑身透着光亮,充满水分,稍不小心就会把它捏破,挤出紫汁来。我轻轻地摘下一颗放入嘴里嚼去,果汁四溢,顿觉满口生香,通过味蕾透出一种桑科特有的清甜,丝丝滋润到心田。就这样,我们一边尽情地采摘,一边忘情地海吃,那是一种绝美的享受。

⑤桑林中鸟雀成群,叽叽喳喳,它们也在分享着这难得的美味,受惊吓飞离时,弹起树枝,那熟透的桑葚如同一阵紫雨,纷纷坠落,砸到人身上,落入泥土中,立刻留下一个个紫黑的印记,大家只能叹惜一回,继续有说有笑,挑肥拣瘦,边摘边往前走,不一会儿竹篮中已平添了许多桑果。

⑥看着这微微颤动的桑葚,听着那啾啾鸟鸣,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悄然远逝却忆之犹甜的童年时光。那时物资匮乏、零食奇缺,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最盼望的就是老桑树结满了紫红的桑葚,给我们带来了解馋的机会。放学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扔下书包,三五成群地来到了村边桑田,个个身手敏捷,猴子似的爬上桑树,低矮枝头的桑葚早已寥寥无几,高枝处的桑葚往往可望而不可即,于是找根竹竿去敲打,桑葚娇嫩,落地即惨不忍睹,但大家都不管那血肉模糊的样子,也不管其是否沾上了泥土,一时间大家满地找葚,经过一顿猛吃后,每个人的手上、嘴上和衣服上无一例外地都沾满了紫黑的桑汁,有的更成了大花脸了,伙伴们你看我、我看你,相互对笑。自己吃够了以后,有时也不忘给父母兜带一些回去,虽然没能做到古人那样的“拾葚供亲”——“以异器盛之,黑者奉母,赤者自食”,但母亲也每每被我的孝心所感动,那满身的脏相自然也就逃过一劫,不再追究了……

⑦一晃数十年过去了,今天的小孩都已过着衣食无虑的生活,没有了我们儿时的那副馋样,恐怕也已很少见到桑葚了,都市里没有桑树,也没有人养蚕,更不会有采摘桑葚的乐趣了。

⑧面对这成片的桑林,我一时思绪万千,在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的今日,桑葚能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当年的那分清纯,那份天然,实属不易。

【小题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此线索文章写了哪两件事? 

【小题2】阅读全文,请用原文语句回答第②段加横线词语“儿时的梦”具体指什么? 

【小题3】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④段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

(2)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一时间大家满地找葚,经过一顿猛吃后,每个人的手上、嘴上和衣服上无一例外地都沾满了紫黑的桑汁,有的更成了大花脸了,伙伴们你看我、我看你,相互对笑。

【小题4】作者在第⑦段中写到“更不会有采摘桑葚的乐趣了”,《社戏》的结尾也写到“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他们怀念的仅仅是桑葚或罗汉豆吗?说说你的看法。 

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会飞的蒲公英 

①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盈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②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③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④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喝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⑤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⑥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变得真切了。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得比以往更高了。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含着泪花。暮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

⑦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阴小道上飞来飞去。

⑧一年后,我把从林阴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寄给了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嫩的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

⑨ 很快,妈妈回信了,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座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画上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⑩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妈妈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⑾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吗?

【小题1】①文章以“会飞的蒲公英”为题有何含义? 

②第一段中写“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有什么作用? 

【小题2】①请从原文中找出最能体现蒲公英性格特点的一句话。 

②文章中三次运用了“飞来飞去”这个词语,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3】在我成长的不同时期,妈妈为我做的事都和什么有关?妈妈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 

【小题4】你觉得文章最后一段中“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内容是什么?读完全文后,请你结合自身实际,写写自己最想对妈妈说的话。 

1.阅读下面苏轼小品文两则,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一)临皋闲题

临皋亭①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②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③及助役钱④耳。

(二)记游松风亭

余尝寓居惠州⑤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⑥,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⑦,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临皋亭:在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②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此处是建造宅院的意思。③两税:夏秋两税。④助役钱:根据当时的免役法,豪绅、官吏等为免于服役而支付的钱。⑤惠州:今属广东,苏轼曾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⑥木末:树梢。⑦死法:死于军法。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胜 ___________

②虽兵阵相接虽 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若”与“若人悟此”中的“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若毒之乎(《捕蛇者说》)B.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D.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小题4】联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谈谈你对《临皋闲题》中“闲者”一词的理解。(2分)

【小题5】两则短文虽作于不同时期,但其中表达的情怀却有共同之处。请概括写出。(2分)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两小题。 

秋夜山居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小题1】诗歌首句“ __________ ”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 

【小题2】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2.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甘露寺多景楼①

曾巩②

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钟呗③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

老去衣襟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注释】①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曾巩中年后离乡宦游,曾登临此楼,写下了这首诗。②曾巩:北宋散文家,江西南丰人,嘉祐年间进士。③钟呗:梵音的歌咏。?冥鸿:指飞入远天的鸿雁。

【小题1】下列对诗歌表达的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抒发不安于现状、不甘于平庸的远大抱负。 B.感叹时光流逝,抒发怀念故乡的情感。C.抒发对官场黑暗现实的不满,向往隐居的生活。D.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小题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写多景楼的形胜,提挈全篇,突出了多景楼居高临下、视野开阔的特点。B.“云乱水光浮紫翠”,着重一个“浮”字,写波光云影的迷离掩不住巍峨的碧瓦红楼,写出了动态美。C.“天含山气入青红”,用一“入”字,刻画出霞光山色的浓彩浸染了黄昏的远天,化动为静。D.诗人抓住了富有特色的景物,使之构成一副色彩明丽、山川掩映的壮阔画面,给人美的享受。

3.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用的是什么手法?

1.表达与交流(45分)

【小题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童趣盎然的作品,作者通过一系列曲折而生动的故事情节的描写,展示了作品无穷的艺术魅力和天真未凿的童心。请你写出其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情节,请先用一个短语概括情节,然后简单地描述它。不少于80字。(5分)

【小题2】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保留自己的一份兴趣和爱好,我们的日子会更丰富;在寻常的家庭生活中,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我们的日子会更踏实;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拥有同行者的帮助与鼓励,我们的日子会更顺畅……请以“充满阳光的日子”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

①要写自己生活中的事,有真情实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姓名。

文档

2010年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V

1.默写(15分)(1)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2)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3)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岳阳楼记》)(4)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5)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6)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7)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8)周敦颐《爱莲说》中最能体现君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品格的名句是“”。(9)思乡、离愁是永恒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