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本教材研发方案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教育的均衡化与优质化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到12%。”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发展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改精神,编制我校校本教材研发方案。
一、领导机构
组 长:徐瑜(校长)
副组长:李福旺(教务主任)
组 员:各教研组长、骨干教师
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校本教材的内容选定、收集、整合、编制等工作,带领全体组员认真落实校本教研研发的各项任务。
二、研发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应充分体现学校特色;体现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
2、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3、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要注意充分发掘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服务资源,服务于课程改革。
4、实效性原则:指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不强调每门课程都必须有绝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对学生有启发性,学有所思,注意结果的有效性、针对性。
三、内容架构
结合学校实际,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省《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准备开发以“热爱家乡 热爱校园”和“兴趣活动”为主的校本教材。
具体内容如下:
1、“热爱家乡 热爱校园”校本课程学习;
2、各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活动成果展;
3、道德礼仪方向,《弟子规》学习感悟。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调查准备阶段。选定教材内容的调查问卷汇总,讨论确立校本教材开发方案。
第二阶段:开发实施阶段。教学资源收集、整合、自编,形成教材初稿。
第三阶段:使用修订阶段。把教材下发到班级学生手中使用,发现问题进行修订完善。
第四阶段:定稿阶段。完善教材编辑,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阅推行使用。
五、编写要求:
1、校本教材以系统性的知识为主,教师可从以下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取互联网的资源整合教材;
2、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材内容应尽量做到图文并茂,并通过简要案例、对比分析、简要描述、人物故事等手段,促进学生理解内容。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3、教材编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电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教材编制要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有的教育资源。
六、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学校校本教材开发建设领导小组。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教材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教材研发、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研究经费的及时划拨,加强校园环境改善,图书室、实验室、校园网站建设,为校本教材的研发、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教材提供外围保障。利用网络等各种载体大力宣传校本教材,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争取社会各界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20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