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蜜蜂》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写了作者法布尔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蜂窝里捉上20只蜜蜂,都在背上做上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随后写“我”途中的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结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最后得出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首先,我总结了近期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预习不充分,大部分孩子只是停留在生字词的预习上,只有少数同学能按老师的要求读通课文并收集相关的资料。
2、学生的生字和词语容易出现错误,容易在笔画、部首、读音等方面出现问题,尤其是读音相近的词语,字形相近的生字,很容易混淆。
3、基于字词的理解不充分,学生对于课文的学习只能停留在文章表面,不能细致深入地加以体会。
4、学生的状态处于低沉或者兴奋,有时候在规定的时间内很难达成教学目标。
接着,我确定了教学思路:字词是基础,以问题的提出,推动课程的进度。
有了思路,教学过程的实施势在必行。在第一课时生字词的学习中,首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在早读课上引导学生复习原来的课程,学会预习新课。(比如,自己读课文,把不会读的生字和词语画出来,自己查字典识拼音和生字词)接着在课堂上,把一类生字和词语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在初步阅读课文进行认读时,把不会认的字做好标记,听教师进行朗读,一边自己注拼音。在黑板上再进行展示。从学生的反应看,字词预习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本节课的重点就是生字词的学习。对于词语学习,首先注意让学生自己来回答,说出每个字的读音,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开口。本课的学习运用到了多种识字方法,包括:熟悉字识字法,部首区别识字法,形近字识字法,易错字纠正法等。在生字和词语学习的过程中,深入的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特点,进行调整教学方法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注重横向拓展和纵向的延伸,让学生从形近字和易错的笔画方面进行理解,然后进行展示,评价,再读。由于目标难度不大,学生积极性很高,很容易达成目标。但较费时间,读—评—读来回几个回合,二十多分钟就过去了。
从学生的发言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都动了脑筋。在上台领读方面,只有一个学生举手,再问的时候下面一片沉默。我想如果在自由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一些的。
第一课时,也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此时已拖堂几分钟。
反思这节课:学生真正动起来了,平时不专心的同学能倾听别的同学发言了;平时不爱动脑的同学,也在思考了;平时不爱发言的孩子,虽然有些紧张,声音有些小,也举手了。从学生的角度看,这第一课时完全达成了目标,这是好的开始。但单位时间内效率有待提高,以保证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这节课也使我产生了些许疑惑:当学生出现问题或冷堂时,教师该如何指点才能带动课堂气氛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不断地努力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