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词类的活用】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05:16:54
文档

【词类的活用】

【词类的活用】  词类用法很重要,不学好它,文言文的难关就难以攻破。词的语法分类称为词类。根据词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句法功能等,可以把词划分为若干类,如名词、动词、副词等。一个具体的词,又可以从一类词变为另一类词,这叫词语的转化。从词在句中的功能看,有时可以根据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又没有达到转化的程度,这就叫作词类活用。那么如何区分转化和活用呢?词类转化是长期变化的结果。这个结果产生了有新义的新词。词类活用只是临时变通使用,仍维持原词意义。词类转化后的新词,一定带有与其旧词不相同的而且可
推荐度:
导读【词类的活用】  词类用法很重要,不学好它,文言文的难关就难以攻破。词的语法分类称为词类。根据词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句法功能等,可以把词划分为若干类,如名词、动词、副词等。一个具体的词,又可以从一类词变为另一类词,这叫词语的转化。从词在句中的功能看,有时可以根据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又没有达到转化的程度,这就叫作词类活用。那么如何区分转化和活用呢?词类转化是长期变化的结果。这个结果产生了有新义的新词。词类活用只是临时变通使用,仍维持原词意义。词类转化后的新词,一定带有与其旧词不相同的而且可
【词类的活用】  

    词类用法很重要,不学好它,文言文的难关就难以攻破。词的语法分类称为词类。根据词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句法功能等,可以把词划分为若干类,如名词、动词、副词等。一个具体的词,又可以从一类词变为另一类词,这叫词语的转化。

  从词在句中的功能看,有时可以根据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又没有达到转化的程度,这就叫作词类活用。那么如何区分转化和活用呢?

  词类转化是长期变化的结果。这个结果产生了有新义的新词。词类活用只是临时变通使用,仍维持原词意义。词类转化后的新词,一定带有与其旧词不相同的而且可类推使用的新的语法特点。词类活用中的词,只带有特定条件下的临时特点,受某些习惯性不能类推。词类活用与修辞有关,好象故意破坏语法常规而造成修辞的特殊味道,词类转化则纯属语法范畴。

  归结起来,词类转化,从语法角度看,属于一般性的,可以解释的。词类活用,则属于特殊性的,仅从语法角度解释是说不通的。

    下面分类说说词类的活用问题。

1.名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动词”在文言文中很常见,而且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一种标志,因此一定要认真掌握。文言词有些本身就兼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如“道”,作“道路”、“方法”、“道理”讲是名词,作“说”讲是动词;艺,作动词,意思是“种植”;作名词,意思是“技艺”这类词在句中无论用作名词还是动词,都是正常现象。“名词用作动词”是指有些名词在句中临时用作动词,其意义往往既包含这个名词的意义又新增与这个名词有关的某种行为动作的含义。例如“陈胜王”中的“王”就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中的“指”“目”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指”是“用手指”;“目”是“用眼睛看”的意思,但是“指”本身就有“手指”和“指着”两种意思,一般不把它看作名词活用为动词;而“目”平时只作名词用,这里就是用如动词。 

  还有以下的几个例子可以参阅: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其中“烛”就是名词用作动词,当“照耀”。

  皆玄衣白刃,剽疾如猿猴,这里的“玄衣”“白刃”都是名词短语,在这里可以看作名词用作动词。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这里的“宾客”是名词,在这用作动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里的“先、后”都是名词在句中用作动词,“以……为先、以……后”。

  这里的“宾客”“先、后”等都是名词用作动词,而且是意动用法。 

  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古汉语中词的运用是非常灵活的,名词可以用作动词,那么动词也可以用作名词。形容也可以用作动词或名词。而且有的用作使动、有的用作意动,这就给辨别带来了困难,要辨别需要从整个句子考虑。同时还要注意它在句中的地位,以及它前后有哪一类的词配合和它们构成什么样的语法关系,这些都是要考虑的。 

下面看看名词用作状语的几个例子: 

  在文言文中普遍名词可以直接作动词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表示主语做某事时的态度,或表示动作的处所或方法。如:

  其一犬坐于前,犬,就是名词用作“坐”的状语。“像狗一样”。而不是狗坐在前边。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这里的“箕畚”是名词,用作“运”的状语。“用箕畚”。

昨夜见军帖……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句中的“昨夜”“旦”“暮”都是时间名词,在这里都用作状语。

  谨食之,时而献焉,这句中的“时”就是名词作状语。

  这点和现代汉语是不同的,现代汉语一般来讲名词不能作状语。也有个别的可以作,例如“雷厉风行”等,但这些大部分是由古汉语演化而来的。应该注意。 

★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种用法。

在古汉语中有些形容也可以用作动词,是普遍现象。例如:

  苟富贵,无相忘,这句中的“富贵”就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富贵”。

  另外孟子有一句话是“老吾老以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中的第一个“老、幼”就是形容词用作动词。

  另形容词也可作使动用法,例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绿”就是使动用法,“使……变绿”。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中的“苦、劳、饿、空、拂乱、动忍、曾益”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还可以作意动用法,例如:

  渔人甚异之。这句中的“异”就是“认为”这是意动用法。

  若毒之乎。这句中的“毒”就是意动用法。“认为……痛苦”。

  和名词一样,形容词用作动词,保留了它本身的意义,又增加了与它有关的动词意义。可以使句子简洁,有修辞效果。

  形容词除了可用作动词,也可以用作名词。这在古汉语中常见。例如:

  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这句中的“坚、锐”就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因为“坚”是形容词,作“铠甲”的定语。组成名词性短语。“锐”也是同样情况。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这句中的“优劣”就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才能好的、才能差的”。

  形容词用作名词,就是说形容词在句中表示一种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的人或事物,它可以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意义上相当于一个偏正短语。定语就是这个形容词,而中心词(名词或代词)并没有出现。现代汉语也有这种现象。

★3.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可以使句子简洁,有时为了形成对偶的句式或适应诗词句子字数的,但有时容易误解,这是学习文言文应该注意的。

下面举几个例子:

  君将哀而生之乎。其中“生”就是“使之生”也就是使动用法。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句中的“惊、鸣”就是使动用法。“使它惊、使它鸣”。

★4.动词的意动用法  ....这两种用法(使动、意动)很常见,高考中尤其常见。

  动词有意动用法并不多见,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比较多。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中的“耻”就是意动用法。可译为,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句中“以”是动词,意思是“认为”、“认为”。我以为太阳出来时离人们近,而太阳当中时离人们远。

★5.动词活用如名词:

  动词形容词都可以用作抽象名词,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这是古今相同的。如: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这句中的“伏”就是动词用作名词。作“伏兵”。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这句中的“出、入”都是动词用作名词。“出产的东西”、“收入的钱财”。

  以动词代表那种动作有关的人和事,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用法,这是学习时应该注意的。

6.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这两种用法附带掌握一下即可。

  形容词是用来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的、如果把这种性质、状态看作是一种抽象事物的名词,那么形容词就用如名词了。例如:

  薄如钱唇,这句中的“薄”就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将军身披坚执锐,这句中的“坚、锐”就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这句中的“优劣”就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用作名词,就是说形容词在句中表示一种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的人或事物,它可以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意义上相当于一个偏正短语,定语就是这个形容词,而中心词(名词或代词)没有出现。现代汉语也有这种现象,如“以次充好”,“奖勤罚懒”等。这种用法可以使句子更简洁。

【文言实词活用的特点】  ...这四个特点要仔细体会其中蕴涵之意义。

  1.名词形容词在句子中如处在动词的位置并具有动词的语法功能,就用如动词。代词、数量词也是如此,但是这样用的较少。

  2.无论是动词还是用如动词的名词,如果主语有使宾语怎么样的含义,动词就作使动用,如果主语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含义,动词就作意动用。

  3.无论是使动用法还是意动用法,都是以“主+谓+宾”的句式代替“主+谓+宾(兼语)+谓”的句式,使句子简洁,但也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

  4.动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理解时必须按照“使宾语怎么样”或“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格式,但对译时不必过于拘泥,只要不违背原意,翻译时可以灵活些,以使更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学以致用】  ....阅读文言文,非一日之功。其能力的提高一定要多多拜读古典名著。多看一些历史事故,多积累一些历史素材,多思考一下其中的哲学意蕴,能力自然会提高。

1.翻译全文并解释加点的字,说说这篇文章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师旷论学      刘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乎?”

  平公曰:“有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乎?”

【题解】 师旷是晋平公的臣子,他是个盲人。论学,是说他对学习的看法。

【与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说苑》,作者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人(今江苏沛县)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以通达能文应选。居官三十多年,做到光禄大夫、中垒校尉。他在学术文化上的主要贡献,是对古籍做了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工作,校阅群书撰成《七略别录》(简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所写著作较多。《说苑》共二十卷。其中有不少生动的寓言传说资料,足以发人深省。

【与本文有关的语文知识】恐已暮矣:恐,恐怕。暮,晚。

  何不炳烛乎:何,为什么。炳,点燃。炳烛,这是使动用法,“把蜡烛点燃”。

  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戏,戏弄。君,古代帝王、诸候。

  盲臣安敢戏君乎:盲,瞎眼。因师旷眼瞎,所以自称盲臣。

  如日出之阳:如,象。阳,日光。

  孰与昧行乎:孰与,一种凝固形式,主要用来比较,当“比……怎么样”讲。

  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进一步扩大学生们文言文阅读,提高提炼文言文主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文档

【词类的活用】

【词类的活用】  词类用法很重要,不学好它,文言文的难关就难以攻破。词的语法分类称为词类。根据词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句法功能等,可以把词划分为若干类,如名词、动词、副词等。一个具体的词,又可以从一类词变为另一类词,这叫词语的转化。从词在句中的功能看,有时可以根据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又没有达到转化的程度,这就叫作词类活用。那么如何区分转化和活用呢?词类转化是长期变化的结果。这个结果产生了有新义的新词。词类活用只是临时变通使用,仍维持原词意义。词类转化后的新词,一定带有与其旧词不相同的而且可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