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观消费量
国内产量
进口量
备注
1998862266成为世界最大的不锈钢进口国家199915040125产量首次大幅增升
200017362122消费量超过了世界不锈钢消费大国日本200122571166消费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大国2002320114.6273消费量接近日本和美国的消费量之和2003420178300消费量超过上年美、日消费量之和,逼近欧洲2004510
304.6283.11
产量首超进口量,上升为世界第二位
表11998-2004年国内不锈钢表观消费量、国内产量、进口量统计
单位:万吨
面对不锈钢市场扑朔迷离景象,业界都在思考不锈钢产业发展趋势。那么不锈钢产业可能呈现何种走势?有何内在规律?企业如何赢取先机?本文以供求关系和博弈论为原理,以历史为借鉴,认为中国不锈钢产业将经历数量增长期、竞争调整期和寡头竞合期三个阶段。
一、数量增长期
1.时间
这是中国不锈钢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时间跨度为上世纪90年中后期到2005年4月。采用这样的时间划分,基于以下考虑:
(1)三车齐驱,不锈钢产能迅猛提升
时间上限界定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因为不锈钢产业真正迎来的黄金发展期是在“九五”与“十五”(1996-
2005),这期间受到国家重视,首先加大对国企投入,“南宝北
太”建设成为400多万吨生产能力的两大不锈钢企业。其次通过引导支持,吸引了国际上几大不锈钢企业来华合资办厂,如宁波宝新、张家港浦项、上海克虏伯、广州联众等。三是民企崛起,迅速形成了苏、浙、粤三个产业带。三种投资模式促进了产能的迅猛发展和不锈钢产业结构的变化。
(2)供求趋衡,不锈钢产业面临转折
2005年4月,中国不锈钢市场出现拐点。此前价格一路
飚升,并于3月攀到顶峰,此后触顶跌落,当时业内企望10
月份价格止跌转稳,年底反弹,但形势大出所料,尤其是3042mm/2b冷轧,7个月内下跌8000多元/吨。
受此挫折,业内心态呈现多样化。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不锈钢厂家都赚得盆满钵盈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随之进入竞争剧烈的微利时代。2005年注定是中国不锈钢发展史上的转折年,同时4月价格下跌注定是标志性事件。
2.信念
钢铁企业是个规模效应明显的行业,产能对企业的行业地位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要增加自己的份量就得大力扩展产能。在一个各自为战的行业格局中,各家要想提高自己的话语权,必须提升自己的产能,因此这一轮发展催生了这样的信念:快鱼吃慢鱼,产能大比拼。而这种信念来自当时火猛的市场背景。
3.背景
决定行业景气程度的根本性原因,是市场的供求关系。在这一阶段,供小于求是其市场背景。“九五”之前,中国不锈钢生产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1999年前产量从未突破30万
t/a,此后才获得高速发展,2000年后增速为30.7%,远高于全
球水平,各指标可见表1。
4.特征
(1)产销两旺,价格持续攀升
由表1可见,我国不锈钢需求强劲,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7.73%,超过世界年均增长率的2.7倍。如此巨大的市场,引起了国内外业界的巨大兴趣,引发了建设热潮。太
□沈卫星
中国不锈钢产业发展分析
青浦、烨联、常熟益成特钢、南京港联、华新丽华、唐荣等资本雄厚企业纷纷投资不锈钢项目。到2005年,这些大型不锈钢项目都可投产或达产,年产能力达到350万吨左右,年均增速在50%以上。同时,地方民营不锈钢企业也抓抢机遇,迅速形成三个产业带:江苏南部的兴化、东台、江阴、无锡一带;浙江温州、宁波以及宁波周围的余姚、慈溪、奉化等地;广东的佛山、揭阳、东莞、江门等市。全国不锈钢民营企业至少有千余家,粗钢的生产能力约占国内总量的40%。
大规模建设带动产能剧升,2004年比1998年增长约14倍。同时不锈钢价格也是一路走高,虽然中间有两次小幅下跌,但都很快反弹走高。各大厂家门前出现购销排队现象,怕抢不到货,往往是刚下卷还冒着热气就被拉走。不锈钢业呈现产销两旺繁荣景象。
(2)投资模式呈现多样化,但重复投资明显,行业集中度低
不同的战略取向与实力,决定了各大企业不同投资方式,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一贯制建设,以太钢和宝钢为代表。太钢目标是建成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其不锈钢改造工程,包括铁水预处理、炼钢、精炼、连铸、热轧、冷轧已全线贯通,目前具备100万吨/年的不锈钢炼钢能力。宝钢集团一钢公司的70万吨不锈钢系统工程从炼钢到轧钢全部工程在2004年6月建成,计划以60万吨热轧不锈卷为原料,建设加工生产冷轧不锈钢板工程。第二类是以合资、台资为主体的投资建设冷轧项目,如宁波宝新、张家港浦项、上海克虏伯、青钢合资、烨联、南京港联、唐荣等。冷轧项目相对热轧来说投资少、要求低、见效快,只要具有一定资本、技术就可上马,并在取得成功经验后,受利润驱使,很快又投资扩张。但往往是进行成功模式的复制,上同样的机组和生产线,搞重复投资,生产同样产品,以生产板和卷为主,而投资型线材建设的很少,主要就是宝钢集团五钢公司15万吨不锈钢型线材工程。第三类是民营企业。重复投资多,生产规模小,单一企业年产量超过万吨的不多,工艺装备落后,多数企业用不锈废钢做原料,通过感应炉冶炼,横列式轧机,多火成材,对钢的化学成分控制、轧件的精度等都有待提高。上千家民营小企业大大降低了行业集中度,埋下了日后无序竞争的隐患。
(3)同质化严重
企业之间产品雷同,关联度低,同质化程度较高,大多集中在SUS300、400系列的中低端产品,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很少生产,2004年还要进口80万吨高端产品。这为日后的不锈钢业必然开展价格战预播了种子。
二、竞争调整期
1.时间
这可以说是中国不锈钢产业的中级阶段,时间跨度2005年4月-2010年。这样预测是基于经济周期考虑:经济周期有长、中、短之分,从我国历年GDP增长率的移动平均及其结果比较来看,我国经济的中周期大体上在10年到12年。我国自1981年以来大致经历了1981-1990和1991-2001两个中周期。因此,可以预计,2002-2012年大致将是我国的第三个经济中周期。由于我国实行五年计划以及5年一次的换届,因而在中周期里可以包含几个5年的短周期。从“六五”(1981-1985)到“九五”(1996-2000)的GDP增长速度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确实呈现出短周期波动的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根据经济运行态势和环境不同,已进行了4次完整的“收缩型”宏观,这次是第5次了。基于此,可以判断,2006-2010年将是我国第三个经济中周期从高峰逐步向低谷回落的时期,其增长速度将呈现前高后低的特点。
但就钢铁行业而言,预计2007年存在较大转机可能。理由有三,一是2005年1-11月钢材社会库存量始终维持在正常范围,没有创历史新高,不少地区钢材库存是下降的。二是由于大量企业的接单不足而减产或停工,将有利于供求关系的扭转。三是一旦任何先导性产业,如建筑、机械制造、汽车、造船、家电、集装箱等复苏,必将带动钢铁这一基础产业迅速反弹。而宏观正平稳良好进行,有利于产业的复苏。
2.背景
2005年4月份后价格持续下跌,主要的背景原因有:
(1)供大于求。大规模的投资必然造成产能大释放,从消费增长率看,2003年在31%以上,而2004年则仅为6.4%,预计2005年仍将低于10%。而产量每年递增发展,2004年增加33%,几呈供需趋衡格局,2005年超过了20%。
(2)国家宏观影响。国家是关乎产业发展的最关键外部因素。面对投资过热和供大于求现象,2005年上半年,由于国家相继出台若干宏观措施,包括金融、法律、土地审批、出口退税等综合措施,对重点行业加以引导,导致房产、汽车、家电、造船等许多行业投资应声回落,由此直接波及钢材市场。历史经验表明,我国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与GDP比率)超过35%时,钢材消费便快速增长,2000年来,我国投资率在35%-51%之间运行,而2005年前三个季度,投资率增长26.1%。同时国家采取有保有压措施,取消了钢坯出口退税等优惠,市场就出现了过度敏感和恐慌。
(3)产业集中度低,造成无序竞争。
(4)销售模式相对落后。各企业主要通过中间商代理销售,直销和分支机构代销所占比例很少。流通商集中度低,极易造成市场混乱。初步统计,全国有20万家以上钢材贸易企业,一有市场波动就出现恐慌,出现“蝴蝶效应”,跟风涨跌,人为炒作。远期合约实质是期货交易,实际上是买空卖空的运作方式,搞乱了市场。加上对市场前景把握不定,流通商不敢补库,终端用户缩短进料周期。浓厚观望情绪和市场信心缺乏使信息在高速流动中扭曲变形,造成强大杀伤力。
(5)国家《钢铁产业发展》集中为一句话就是“提高产业集中度”。这就吹响了加快兼并号角,增强了企业做大做强的决心,客观上加剧了价格战的爆发。
3.特征
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要不断决策,通过最优的策略给自己带来最大的利益。在此阶段,各企业在积极寻求对策,已表现出两个特征:一是实行低成本的血拼。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成本决定竞争力,在这一轮白热化的血拼中,只有个别企业能盈利。二是确立战略取向,调整产品结构,优势再造。
4.步骤
企业要在这一轮竞争中取得优势,一般要经过这样的步骤:一是战略定位确立阶段。定位关乎企业生死问题,企业必须明白自己是谁,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优劣势是什么,准备付出什么代价。定位准确了才能找到一条符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二是优势确立阶段。此时形成自己的独特性,树立自己的竞争核心。三是格局重立阶段。经过几年竞争、兼并、发展,届时不锈钢产业格局可以基本清晰了,产业集中度应该有较大提高。
5.企业战略取向分析
就中国不锈钢产业集中度而言,应该是三四家左右就占百分之六七十产量。而要跻身其中,就应该考虑如下战略:(1)以市场为导向,科技创新为先导,走质量效益型道路要紧盯市场需求,同时应有超越性视野。中国当前不锈钢尚停留在一般性应用领域,一是家庭使用,二是城市设施和城市美化。接下来不锈钢将从民用化向工业化发展,在这样三个领域有大发展:①ABC:A是建筑工程,B是大楼,C是结构。②ART:A是汽车,R是轨道车量,T是运输业。③机械加工制造业。上述三个领域,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发展空间较大,正是我们今后发展的重点。卓越的企业贵在战略先见,要及早介入,把握先机。以市场为导向的另一层含义,是要细分市场,不要搞全面出击,要准确自我定位,确立自己的拳头产品,在某些行业确立无可动摇的霸主地位,甚至成为标准。
鉴于资源紧张,走节镍型道路已成为不二选择,这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结合世界不锈钢产业发展不锈钢市场的趋势,合理的使用比例应该为300系列奥氏体钢占50%-60%,400系列铁素体钢应占30%-35%;其他钢类(包括200系列)占5%-10%。现在业界非常看好铁素体,铁素体无需用镍,而且随着科技进步,现代铁素体不锈钢的性能已大幅度提高,在很多领域可替代奥氏体不锈钢,像汽车排气系统、城市轨道车辆、深冲加工、弹簧烤炉、制品行业用不锈钢、电梯、微波炉、食物储存器、医疗设备等均可广泛应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现今发达国家铁素体与奥氏体比例为40∶60,我国为10∶90,企业应抢先研发。
此外企业应具备如是眼光: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所有品种、规格及表面加工的不锈钢产品,增添装备以生产适应特薄、特宽、特殊表面加工需求的产品;开发特殊牌号、新产品,如双相钢、超马、超奥、超铁、超双相等不锈钢产品;面临工艺的改进与创新,淘汰相对落后的工艺与设备,实现短流程、简工艺、降成本。
(2)建立完整产业链
完整产业链应包括:一是具备冶炼、热轧、冷轧一贯作业能力,这一点,目前国内只有太钢、宝钢、张浦、烨联具备。二是采取联合策略,既保证上游资源供应,又保证下游产品深加工能力。这一点,目前太钢做法很值得借鉴。太钢计划投资上亿元在古巴开办镍矿,以缓解企业原料不足的问题。同时建设不锈钢工业园,预期每年可以消化50万吨冷轧卷。建立完整产业链意义在于,一是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二是提升竞争力,降低企业风险,加大产业整合力度,实现规模效益,并为公司资本积累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3)改变销售模式
可从三方面考虑,一是努力扩大直供直销比重,开发和培育支柱用户,减少中间环节,防止人为炒作。二是可参照太钢建立不锈钢工业园,吸引各种资本建厂,直接使用原料。三是发展区域市场,可与国内三大产业基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日本销售方式可以给我们有所启示:新日铁、JFE等大企业与松下谈家电板价格,与丰田谈汽车板价格,与三菱重工谈造船板价格,协商后就定下价格,再给商社(日本主要有68家商社)加3%左右代理费就可以了。中国产业集中度提高后可以往这方向发展。
(4)降本增效
残酷的市场竞争和日趋紧张的资源,迫使降本增效成为钢铁企业一项永恒课题,尤其在第二阶段,成本成了最具话语权的竞争优势。我们将可看到,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也往往是成本控制得最成功的企业。当然,降本增效途径多样,如优化工艺路线,组织对标挖潜,狠抓节能降耗,降低工序成本;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加大招标力度,降低采购成本;严格控制预算外费用,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运营效率等。
(5)争取国家提供有利
中国尚缺乏应对产能过剩经验,以前的做法是采用严厉的行政手段对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实行“限产保价”。但结果是,产量越限越多,“小钢铁”趁机发展,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做法,如为推进技术开发和降低技术开发风险,提供了优惠利润率制度;为推进基础技术研究,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制度;为推进金属回收技术开发、合理利用能源的工艺技术研究及新产品、新材料的技术开发等,提供了拨款补助金制度。此外,对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环境保护设备投资等,实行了税制上的优惠,从而推进了钢铁工业调整结构,加快了技术进步。同时,日本还从上、资金上,支持国内钢铁产能向国外输出,对近200家中小钢铁企业,发放特别救济金等。在的支持和引导下,日本钢铁工业经过10年调整,走出了困境,成为钢铁强国之一。中国大钢铁企业完全可以鉴此经验,争取国家出台有利。
(6)要有灵敏触觉,善于抓住国家大型工程机遇,抢市场,挤市场,使自身获得超常规爆发式发展。
此外完善服务、重视质量乃是应有之义,是必备条件。
三、寡头竞合期
经过前期的整合,产业集中度应该有较大提高,格局应该比较清晰,从2010年起,可以进入第三阶段。该阶段的特征是寡头确立,既竞争又合作。先来分析背景。
1.背景
(1)理性竞争的回归。“纳什均衡”式的博弈结果对消费者是有利的,但对厂商而言是灾难性的。为了避免这一结局,各企业认识并接受合作博弈比非合作博弈更有利的观念。基于如此认识,各家觉得控制产量,结成价格同盟,共同对付上下游是最好的方式,于是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由此进入理性竞合时代。
(2)不锈钢市场需求依然旺盛。基于两点判断,一是世界经济发展令人看好。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抓机遇加快自身发展:美国在实施其“世纪梦”;日本制定了“经济新生计划”;俄罗斯制定了“5年重振大国规划”;印度制定了“20年经济腾飞计划”;欧盟在搞“电子欧洲”发展计划。这种现象说明,世界经济已进入了一个较长的增长期,必将带动对钢铁的大量需求。因此,国际钢铁价格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也不大。二是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2005年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重大战略措施的实施,将会进一步拉动对钢铁的需求。面对这样的市场机会,相信各厂家会进行理性竞合,就如当下的西方国家。
2.特征
(1)不锈钢市场往纵深发展。呈现两个发展势头:城镇往农村发展,民用往工业发展。农村市场发展空间巨大,需要大量价廉物美的不锈钢产品。工业发展将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带来不锈钢需求增长呈阶段性跨越式发展趋势。
(2)产品呈现多样化发展。钢种多、钢号齐,企业对市场触觉高度灵敏。企业真正将以市场为导向,以研发为生命,严格成本,苛求生产,实施错位生产,细化市场,高度重视销售,与下游客户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3)在此阶段,将完成产业集中度使命,寡头确立,新手很难挤进竞争。
(4)中国企业强大后,开始走出国门,实施国际化的战略运动。
四、评价
如果不锈钢发展遵循上述思路进行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初级阶段是中国不锈钢企业的第一次创业时期,其使命就是以速度为导向,追求产业规模。此时即使有山雨欲来的预感,提出做大做强要求,但也是停留在口号上。可以说,这是中国不锈钢行业的童年时代。
第二阶段,随着市场的饱和,各企业陷入困境,被迫突围,这迫使各企业进入第二次创业期,真正树立以市场为导向机制,这时期的任务就是做强做精。可以说,这一时期是战国时代,群雄逐鹿,是不锈钢企业的青年时代。各家血气方刚,全力搏杀,试图占据有利竞争态势,这是一个博弈时期。
第三阶段,进入第三次创业时期,实现兼并和强强联合,实施走出去战略——
—国际化,任务就是做大做强。竞争策略呈理性化,市场秩序呈规范化,中国不锈钢业步入壮年期。
可以发现,一切都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背后起作用,走的是一条粗放——
—精细——
—强大的道路。当前正处于春天前的冬天,我们不要惊慌,而要感谢这个冬天,它将使中国不锈钢业变得健壮。而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变得健壮,要具备三种能力,一是符合、利用国家;二是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不能犯战略性错误;三是制订积极灵活的营销策略,市场就是上帝。
(作者单位:宝钢股份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