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药学是研究药物的一门科学,是解释药物与人体或药物与各种病原生物体相互作用与规律的科学。
3.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的物质。
4.生药,即药材,大多数都是我国历代本草所守在的药物。
5.生药学是一门研究生药的科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天然药物化学、植物化学分类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中医药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科学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生物合成、细胞组织培养、品质评价、药效药理、毒性及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科学,是要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6.生药的名称,包括中文名、拉丁生药名、英文名和日文名等。其中生药的拉丁名是国际上通用的名称。
7.生药的化学成分中最常见的是:糖类、黄酮类、生物碱类。
8.中药的指纹图谱是指某种(或某产地)中药材或中成药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分析手段,得到能够表示该中药材或中成药特性的色谱图谱。
9.药物化学是应用化学、物理、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方法发现与创制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改观现有化学药物、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与机体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10.先导化合物,又称模型化合物,是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的化学结构。
11.化学结构修饰是化学结构改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化学结构改造是利用各种化学原理将药物化学结构加以衍化或者进行显著改变,以获得新药的方法。化学修饰是在保护药物的基本结构。药物化学结构修饰的目的在于改善药物的转运和代谢过程、改善药物的理化性质、有利于药
物与受体或酶的相互作用、降低毒副作用、适应制剂要求。
12.天然药物化学是应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一门科学,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天然药物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13.药物分析学是药学下设的二级科学之一,是全国普通高等教育药学专业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也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规定考试的专业课程之一。
14.药品质量标准是对药品的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现代化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5.基因工程是指在体外将酸分子插入病毒、质粒或其他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并使之参入到原先没有这类分子的寄主细胞内,而能维持稳定的繁殖,并通过工程化为人类提供有用的产品及服务的技术。
16.抗体工程是通过对抗分子结构和功能关系的研究,有计划的对抗体基因序列进行改造,改善抗体某些功能的技术。
17.发酵工程是一门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来生产各种有用物质的工程技术。
18.酶工程是利用酶、细胞器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催化功能,或对酶进行修饰改造,并借助生物反应器和工艺工程来生产人类所需产品的一项技术。
19.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的一级学科之一,是全国普通高等教育药学类专业过顶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也是国家执业药师考试中规定考试的专业课程之一。
20.中药是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
21.道地药材是指具有明显地域性,因其生长环境适宜,品种优良,栽培或养殖及加工合理,历史悠久,生产规模较大,而资粮由于其他产地的同种药材。
22.炮制是根据中医学理论,按照临床用药目的,以及制剂、配方、贮存的不同要求,结合药材自身特点,对原药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制药技术。
23.国家基本药物是指我国城乡医疗卫生防病治病、康复、保健、计划生育等不可缺少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毒副反应较小、适合国情的首选药物。
24.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职业主力医师处方,有消费之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25.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小时的药品,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亦按照新药管理。
26.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一种大分子物质,由于它进入人体后,可引起发冷、寒乱、发烧、疼痛、出汗、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优势提问可至40摄氏度,严重者出现昏迷、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
27.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8.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和制剂的一门科学。
29.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主要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药物作用原理,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30.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那个用法用量下,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不良反应可以分为:
副反应,毒副反应,变态反应,续发反应,后遗反应。
31.量反应:药效的高低可以用数字或量的分级来表示,这种药理效应指标称为量反应指标。质反应:观察的药理效应用阳性和阴性来表示,结果以反应的阳性率或阴性率来表示。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95。
32.药物的跨膜转运: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被动转运:药物由高浓度的一侧扩散都低浓度的一侧,其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成正比,待两测浓度相等时扩散就停止。主动转运:药物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的转动。
33.首过效应:有些药物首次通过肠粘膜和肝时,部分药物被破坏,使得进入人体循环的药量减少。34.抗生素指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
1、生药鉴定有那些手段?答:传统手段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及生物鉴定.鉴定新技术有计算机辅助鉴定DNA鉴定.指纹图谱鉴定。
2、药物化学的任务是什么?答:⑴研究药物理化性质与化学结构间的定性、定量关系。⑵研究药物化学结构,性质与机体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即研究结构与活性的关系简称构效关系。⑶研究药物最佳制备方法。⑷新药的创制。总之,药物化学的主要任务是探索,研究发现新的高效低毒药物。
3、决定药物药效的主要因数是什么?答:药物从给药到产生药效,需要经历吸收,分布,代谢,组织结合,在作用部位产生作用等一系列过程影响药物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药物到达作用部位的浓度,这一因素与药物的转运,如吸收,分布等密切相关。二是药物到达作用部位后,与受体形成复合物,产生生理生化的变化,从而显现药效。
4、药物化学结构修饰的目的是?答:⑴通过结构修饰使药物在特定部位发生作用,增加药物对特定部位的选择性。⑵增加药物的稳定性。⑶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⑷通过结构修饰调整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从而改善药物的吸收性能。⑸其他目的: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消除不适宜的制剂性质,发挥药物的配伍作用。
5、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途径有哪些?答:⑴随机筛选与意外发现;⑵天然生物活性物质;⑶以生物化学为基础发现;⑷从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观察中发掘;⑸从生物转化中发掘;⑹组合化学的方法;⑺基于生物大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而设计。
6、什么是道地药材,如何确定?答:道地药材是指具有明显地域性,因其生长环境适宜,品种优良,栽培或养殖及加工合理,历史悠久,生产规模较大,有质量优于其他产地的同种药材。道地药材的确定与药材产地,品种,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临床疗效使其关键因素。
7、简述“十八反”及“十九畏”答:“十八反”为乌头反半夏,瓜萎,贝母,白蔹,白芨:甘草反甘遂,海藻,大戟,芫花:藜芦反人参,沙参,玄参,丹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为硫磺畏芒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子,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石脂,牙硝畏三棱。
8、片剂的优点是什么?答:剂量准确,应用方便,生产过程中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成本较低,储存携带方便,性质稳定。
9、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常用的提取分离方法有哪些?答:常用的提取方法:⑴溶剂提取法;⑵水蒸气蒸馏法;⑶升华法。常用的分离方法:⑴根据溶解度的差别分离:结晶,重结晶,溶剂沉淀,酸碱沉淀,等电点沉淀;⑵根据被分离物质在两相溶剂中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如液-液萃取,逆滴逆流色谱,气液分配色谱,液液分配色谱;⑶根据被分离物质吸附性差异进行分离:物理吸附,化学吸附;⑷根据分子大小进行分离:透析,凝胶过滤,超滤,超速离心;⑸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进行分离:离子交换,电泳。
10、颗粒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答:应干燥,色泽一致,无吸潮,结块,潮解等现象,溶出度,释放度,含量均匀度,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要求。必要时包衣颗粒剂应检查有机溶剂残留。除另有规定外,还要进行粒度,干燥失重,溶化性,装量差异的检查并保证符合要求。
11、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的内容有哪四个方面?答:⑴制定和执行药品标准,这是实行药品质量管理的第一步;⑵实施药品质量监督检查与检验;⑶实行药品质量的审批与许可;⑷对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1、什么是国家基本药物,遴选原则是什么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什么目的?答:国家基本药物,是专家和基层广大医药工作者从我国临床应用的各类药物中通过科学评价,遴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药物,这些药物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质量合理、使用方便、价格合理等特点。国家基本药物的遴选原则为: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首先、可以指导药物合理生产与供应,其次,可以指导药物合理应用。既要满足人民群众用药需求,又要有利与控制药品费用,减少药物浪费和不合理用药。
2、生药炮制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炮制方法?答:生物炮制的主要目的是:①消除或降低毒性、刺激性。或其他不良反应,保证临床用药安全:②转变药性,适应临床需求,主要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改变药物::“四气五味”,制其太过,不其不足,或改变药物的升降浮沉,或影响药物的归经。③利于药物的贮藏,保持药效。④对于矿物药、贝壳药和种皮坚韧的种子药,炮制后有利于提高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和调配制剂;⑤矫臭矫味,便于服用。常用炮制方法有①一般修制;②水制;③火制④水火共制,⑤其他制法:如制霜、发酵、发芽、复制特殊方法。
3、煎药中的特殊处理包括哪些,请分别说明。答:煎药中的特殊处理包括:先前、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①先煎:对于矿物质、角质类、壳类、甲类药物,因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与一般药物用时,应先煎一段时间,再纳入其余药物,有些剧毒药物如附子、川乌等久煎可以减低毒性,因此也须先煎。一般为30分钟。②后下:对于因煎药时有效成分容易挥散或破坏的药物,肉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物(金银花、连翘、鱼腥草、薄荷、肉桂等),
久煎有效成分易破坏药物(青篙、大黄、番泻叶、白芥子),宜后下煎,一般待其他药物煎煮10分钟左右后,再纳入。③包煎,质地轻而浮与水面的材料,粒度较轻。淀粉、黏液质较多煎煮时易糊化、难过虑的药材,如车前子、五灵脂:对咽喉有刺激性的有毛材料(辛夷、旋覆花),入汤剂应用纱布包裹后煎煮。④另煎:为了避免贵重材料(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与其他药物同时煎时,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吸附,宜另煎取汁,再与其他药物的煎液兑服。⑤烊化:将某些药物放入水中或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融化称烊化。骨胶类(阿胶、鹿角胶、龟甲胶)与其他傲物同煎时,易粘锅、焦化,或粘附在其他药渣上,既浪费材料,有影响其他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因此需要单独烊化。⑥冲服,有些汁液类药材(竹沥、蜂蜜),入水即化的材料(芒硝),以及可以加水磨汁的材料(羚羊角、沉香),均不需要煎煮,可以直接用开水或药汁冲服。
4、试述胶囊剂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答:特点:整洁、美观、易吞服可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和减少药物刺激性,制备时不需加粘合剂和压力,所以在胃肠中分散快、吸附好、生物利用高、可提高光和热不稳定药物的稳定性,颗粒用高分子材料包衣可达到缓释效果。适用范围:胶囊剂的囊材主要由明胶构成,具有脆性和水溶性,若填充的药物是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则会使囊壁融化、填充风化性药物会使囊壁软化,填充吸湿性很强的药物会囊壁干燥变脆,具有这些性质的药物一般不宜制成胶囊剂。另外,由于胶囊壳融化后,局部药量很大,因此,易容性的刺激性药物不宜制成胶囊剂。
5、阐述口服液剂的特点。答:优点:药物分散度大、与组织的接触而大、吸收快而安全、作用迅速、有些固体药物和嗅化物、碘化物、水合氯醛等口服后,局部液度过高,对胃肠刺激作用,制成液体后易控制浓度以减少刺激性;此外,溶液制剂便于分剂量,易服用,优适用于小儿与老年患者。缺点:由于药物分散度大,同时受分散介质的影响,易引起药物的化学降解,使药物降低甚至失效。体积大,携带、运输、储存不方便:水性液剂易霉变,需加入防腐剂;非均相液剂,分散粒子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易产生一系列的物理稳定性问题。
6、试述静脉注射的优点与缺点。答:优点:药物可不经过吸收阶段而直接将药物送入循环系统,其质量问题更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对制剂的质量要求很严格,因此价格不叫昂贵。其次,药物一旦注入人体内,就不可能通过任何方式收回,一旦给错药而导致的后果常无法挽回,因此供注射用的药物不可擅自随意使用。
7、阐述药品质量监督的原理与特点。答:⑴ 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我国的卫生事业是实行一定福利的社会公益事业。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⑵质量第一原则:药品管理的核心是质量,因此要坚持质量第一原则。质量是 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工作的目的。⑶法制化与科学化高度统一原则:首选要依法管理、
依法执政,运用法律法规与其他规范化文件去规范约束药品研究、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各种行为,同时必须要依靠科学的管理与现代科技手段。⑷专业监督管理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原则:各级药品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和技术管理部门进行专业管理,群众监督指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的单位和从业人员有药品监督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执业药师。
8、处方药、非处方药的分类标准是什么?说明分类管理的目的与意义。答:分类标准:易产生依赖性药品;新批准的,处于监测期的新药;使用时有附加要求,自我用药不安全,需医药人员指导的药品规划为处方药。病人能自行判断疾病准确选择用药;药品安全性高,正常使用无严重不良反应,或不良反应轻微、可逆、可察;无潜在毒性;无耐药性;疗效确切,质量稳定,说明书详尽并易于理解;使用不需要医务人员监控的药品划分为非处方药。
目的:加强处方药销售控制,归范非处方药的管理,保证群众用药安全。 意义:实行药物分类管理对我国医药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保健事业有重要推动作用。大部分非处方药是属于自费药,分类管理有利于增强人们自我保健 、自我意料意识,有利于减少公众对社会资源的依赖,是公共卫生资源分配更合理,有利于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健康发展。分类管理促使医药市场分化;处方药剂药企业加大新药研发及专利保护的力度。非处方生产企业更加注重品牌效应。
1、科学包括:数理化基础、生命科学基础、医学基础、专业基础(药物化学、生药学、药理学等)、专业应用(药剂学、药物分析学等)、人文交叉。
2、国药学发展有四个热点方向:创新药物研究;中药现代化研究;生物制药技术研究;药物新技型研究。
3、目前我国生药质量控制主要一句三级标准,即一级为国家药典标准;二级为局(部)颁标准;三级为地方标准。
4、生药的性状鉴定是以形态、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为依据。
5、生药学的发展趋势:生药鉴定正向着超微层次和分子水平深入;更加科学地揭示影响生药品质的各种因素;生药有效成分的人工制造成为可能;药材道地性的本质正在被揭示;生药新资源的开发有了良好的基础;生药质量标准的规范化研究正在深入。
6、药物化学的任务: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与化学结构间的定性、定量关系;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性质与机体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即结构与活性关系或简称构效关系;研究药物的最佳制备方法;新药的创制。
7、有机药物化学结构修饰的目的:通过结构修饰,使药物在特定部分发生作用;结构修饰使药物的稳定性增强;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调整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从而使药物的吸收性得到改善;其他。
8、药物分子设计是实现新药创建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9、先导化合物的优化:一般先导化合物优化的能够用现代生物技术方法:设计孪药优化:前药设计方式优化:设计软要方式的优化。
10、创新新药和发现先导化合物的新理论、新途径:以受体为设计靶点;以酶点为设计靶点的治疗药物取得了可惜成就:以离子通道为设计靶点,离子通道类似于活化酶,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功能;以核酸为靶点的新药研究也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1、天然药物化学的任务:探明天然药物中作为药效物质基础的化学成分;研究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类型、理化性质;研究天然药物中主要类型的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新药的创制;探讨天然药物中药效物质的生源途径、外界条件对这些化学成分的影响,以及有效成分的结构与中药药性之间的关系等。
12、天然药物化学在发扬祖国医药学中飞作用:探讨重要防病治病的药效物质基础;改进传统药物剂型,提高临床疗效;控制中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为中药的炮制提供科学依据;扩大药物新资源;新药创制。
13、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内容:取样;性状检查;鉴别试验;限度检查;含量测定;检验报告。
14、取样:⑴取样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代表性。⑵取样对包装容器的件数有一定的要求。如批量总件为x当x≤3时,需逐件开启取样;当3 15、限度检查:⑴检查项下包括药品的有效性、均一性、纯度要求与安全性等四方面。⑵纯度检查的项目包括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 16、制定药品质量标准的原则:安全有效性;先进性;针对性。 17、研究及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基础:文献资料的查阅及整理;对有关研究资料的了解。 18、生物药物的发展趋势: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扩大开发;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大力发展生物药物;从天然存在的生理活性物资中寻找新的生物药物;利用化学合成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创制新的生物药物;利用中西医结合技术创制新的生物药。 19、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扩大开发:脏器综合利用;血液综合利用;人尿综合利用;新资源的开发利用。 20、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主要研究开发:生物活性物质;干扰素;抗体;疫苗;抗生素;维生素;医疗诊断制品;其他药品. 21、炮制的作用(目的):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改变药物性能的作用,扩大应用范围;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与贮存和使用。 22、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 23、中药现代化的目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揭示,中药防治疾病的本质,建立中药现代化研究开发体系,健全中药标准规范体系,改进中药生产工艺和质量体系,完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开拓新的国际医药市场,使中药真正称为例子疗效好、安全性高、质量稳定和使用方便的现代中药,造福全人类。 24、中药现代化的意义:中药现代化的推进我国传统医药事业改造的需要;中药现代化的历史发展的必然;中药现代化是中药医学走向世界的需要。 25、中医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中药材质量的可控性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药药理研究;中药毒理学研究;现代中药制剂的研究。26、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服用剂量小、毒性小、不良反应小;五方便:生产、贮藏、运输、携带、服用方便。 27、药品质量特征: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均按一性、经济性。 28、国家基本药物的遴选原则:临床必需的原则;安全有效的原则;价格合理的原则;使用方便的原则;中西药并重的原则。 29、剂型包括胶囊剂、片剂、注射剂、软膏剂、浸出制剂、气雾剂、栓剂等常规剂型,也包括缓控释制剂和靶向制剂等新制剂。 30、药剂学的任务:研究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开发新技型和新辅料;研究和开发制剂的新机械和新设备;开发新中药制剂;研究开发新技术。 31、片剂的特点:剂量准确、应用方便;生产过程中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成本较低,贮藏携带方便;性质稳定。 32、注射剂的制备要求:无菌;无热源;澄明度;安全性;渗透性;ph;降解物质。 33、DDS给药系统与药剂学的发展:缓释和控释系统、透皮给药系统和靶向给药系统。 34、药物的分布主要取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各器官的血流量、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体液的PH和药物的理化性质以及各种屏障等因素。 35、药物的代谢主要分为两组:第一相反应主要有氧化、水解;第二相位结合反应。 36、肾上腺素的翻转:α受体阻断剂可将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转变为降压作用,主要表现为血管舒张、血压下降,这个现象称为“肾上腺素的翻转” 37、抗心律失常药根据其主要作用机制共分为四大类: ①I类药(钠通道阻滞药)又分为三种:IA类药物,如奎尼丁;IB类药物,如利多卡因;IC类药物,如普罗帕酮②II类药(β受体阻滞药)如普萘洛尔③III类药(选择性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如胺碘酮④IV类药(钙通道阻滞药)如维拉帕米。 38、抗高血压药分为9类:1.主要作用与中枢部位的药物,如可乐定;2.神经节阻断剂;3.影响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药;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5.血管扩张药;6.钙拮抗剂;7.利尿剂;8.血管紧张组转化酶抑制剂;9.中草药。 39.头孢菌素类按其发明年代的先后和抗菌性能的不同分为:1.第一代头孢菌素对格兰阴性菌的β-内酰胺酶的抵抗力较弱,因此,格兰阴性菌对本代抗生素交易耐药。主要用于格兰阳性菌感染。2.第二代头孢菌素对格兰阳性菌效能与第一代相近或稍低,而格兰阴性菌的作用增强。 3.第三代头孢菌素对格兰阳性菌的抗菌效能普遍低于第一第二代,对格兰阴性菌的作用较第二代头孢菌素更强,抗菌谱扩大,同时对第一或第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的一些格兰阴性菌株,第三代头孢菌素常有效。4.头孢菌素,具有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性能,还对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 根据对药品的基本要求(安全、有效、质量可控),讨论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的研发重点。 天然药物化学的主要任务 探明药效物质基础 研究提取分离方法 结构鉴定,发现模型药物 创制新药 药效物质的生源途径 天然药化 应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天然药物的药效物质基础 新的药物资源 根据有效成分 开辟新的药用植物资源 进行结构修饰或改造 天然药物的药效物质基础 天然药物之所以能够防病治病,其物质基础就是其有效成分。天然药物往往含有结构、性质不尽相同的多种成分 天然药物的常见化学类型 有游离生物碱、黄酮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醌类、鞣质类、挥发油及萜类、三萜及其皂苷类等。 新药开发的途径和方法 1先导化合物 具有某种生物活性或药理活性的原型化合物 2合成类似物 增强所希望的性质,降低或消除不希望的性质 3候选药物 值得进行广泛的生物学、药理学和动物实验的化合 药物分析学的性质和任务 药品 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是一种关系到人类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安全性 有效性 合理性 药物分析学的性质 为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在药品的研制、生产、贮藏、供应和临床使用等各个环节, 均须执行严格的科学管理规范,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技术和手段对药品进行严格的分析和检验,实现药品的全面质量控制。 采用的手段:运用物理学、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和技术 研究的对象: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有代表性的中药材及中成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制剂 解决的问题:质量控制的项目和指标、制定质量标准 药物分析学的任务 与生产单位和经营管理部门紧密配合—— 药品的常规检验 ① 成品药检验(原料、制剂) ② 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中间体)优化工艺 ③ 贮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稳定性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