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的与要求:
了解多孔动物门的形态结构与主要特征;了解多孔动物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与地位。
重点与难点
多孔动物的主要特征
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讲授与讨论
一、多孔动物的形态与结构
多孔动物(海绵动物)可以说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这类动物在演化上是一个侧支,因此又名“侧生动物’(Parazoa)。
(-)体型多数不对称
海绵的体形各种各样,有不规则的块状、球状、树枝状、管状、瓶状等。它们主要生活在海水中,极少数(又一科)生活在淡水中。成体全部营固着生活、附着于水中的岩石、贝壳、水生植物或其他物体上。海绵体表有无数小孔(故名多孔动物),是水流进入体内的孔道,与体内管道相通,然后从出水孔排出,群体海绵有很多出水孔。通过水流带进食物、氧气并排出废物。
(二)没有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
海绵体壁的基本结构:由2层细胞疏松地结合而成,之间为中胶层。
体表的一层细胞为扁细胞(pinacocyte),有保护作用)。扁细胞内有能收缩的肌丝(myoneme),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有些扁细胞变为肌细胞(myocyte),围绕着入水小孔或出水孔形成能收缩的小环控制水流。在扁细胞之间穿插有无数的孔细胞(porocyte),形成单沟系海绵的入水小孔。
中胶层(mesoglea)是胶状物质,其中有钙质或矽质的骨针(spincule)和(或)类蛋白质的海绵质纤维(spongin fiber)或称海绵丝。骨针和海绵质纤维都起骨骼主诗作用,也是分类的依据。中胶层内共有几种类型的变形细胞(amoebocyte):有能分泌骨针的成骨针细胞(scleroblast),有能分泌海绵质纤维的成海绵质细胞(spongioblast), 以及具有不同功能的原细胞(archeocyte)。有的原细胞能消化食物,有些能形成卵和精子。在中胶层里还有芒状细胞(collencyte),有些学者认为它具有神经传导的功能。
身体里面的一层细胞在单沟系海绵为领细胞(choanocvte层。每一领细胞具有一透明的领围绕着一根鞭毛,鞭毛摆动引起水流通过海绵体,在水流中带有食物颗粒(如做小藻类、细菌和有机碎清)和氧,食物颗粒附在领上,然后落入细胞质中形成食物泡,在领细胞内消化(这点与原生动物相同),或将食物传给变形细胞消化。不能消化的残渣,由变形细胞排出。
(三)具有水沟系
水沟系(canal system)为海绵动物特有,对适应固着生活有意义。水沟系有单沟型、双沟型和复沟型三种形式。
二、多孔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海绵动物的生殖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又分出芽和形成芽球两种。出芽(budding)是由海绵体壁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芽体,与母体脱离后长成新个体,或者不脱离母体形成群体。芽球(gemmule)的形成是中胶层中由一些储存了丰富营养的原细胞聚集成堆,外包以几丁质膜和一层双盘头或短住状的小骨针,形成球形芽球。当成体死亡后,无数的芽球可以生存下来,渡过严冬或干旱,当条件适合时,芽球内的细胞从芽数上的一个开口出来,发育成新个体。
有性生殖;海绵有雌雄同体(monoecy)和雌雄异体(dioecy)。精子和卵是由原细胞或领细胞发育来的。卵在中胶层里精子不直接进入卵,而是由领细胞吞食精子后,失去鞭毛和领成为变形虫状,将精子带入卵进行受精,这是一种特殊的受精形式。
钙质海绵:受精卵进行卵裂,形成囊胚,动物极的小细胞向囊胚腔内生出鞭毛,另一端的大细胞中间形成一个开口,后来囊胚的小细胞由开口倒翻出来,里面小细胞具鞭毛的一侧翻到羹胚的表面。这样动物极的一端为具鞭毛的小细胞,植物极的一端为不具鞭毛的大细胞此时称为两囊幼虫(amphiblastula),幼虫从母体出水孔随水流逸出,然后具鞭毛的小细胞内陷,形成内层而另一端大细胞留在外边形成外层细胞,这与其他多细胞动物原肠胚形成正相反(其他多细胞动物的植物极大细胞内陷成为内胚层,动物极小细胞形成外胚层),因此称为逆转(inversion)。幼虫游动后不久即行固若,发育成成体。
海绵的再生能力很强,如把海绵切成小块每块都能生活,而且能继续长大。将海缆捣碎过筛再混合在一起同一种海绵能重新组成小海绵个体。
| Fig. 4.1 ermis development of Spongia |
多孔动物是由原始的群体领鞭毛虫发展而来的一个侧支,因而称其不侧生动物。
思考题
1.海绵动物的体型、结构有何特点?根据什么说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2.如何理解海绵动物在动物演化上是一个侧支?
3.初步了解海绵动物与人生的关系。
4.初步了解扁盘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特点。
5.5.了解扁盘动物对探讨动物演化有何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