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木县马镇初级中学
尚
瑞
玲
二00八年十一月五日
未成年人成人成才之我见
神木县马镇初级中学 尚瑞玲
【摘要】:近些年来未成年人尤其是“尖子生”违法犯罪的现象成为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焦点。未成年人犯罪不仅数量在增长,而且越来越低龄化、团伙化、成人化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发了全社会的深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是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去关注未成年人,关注他们的成人成才问题。同时也应懂得与学生家长及社会保持密切联系,使得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未成年人 家庭 学校 社会
现今网络的发达让未成年人接触到了大量的信息,健康的、不健康的,有益的、有害的。而且由于网络和媒体的传播让未成年人也感染了许多西方国家的思想,追求个性,追求自由,崇尚享乐,崇尚金钱。在他们眼中列宁、雷锋、 早已是老古董,老掉牙的话题了,“粉丝”“PK”等新事物才是他们所热衷的。探索民族出路(发展)的先贤——梁启超先生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使举国少年而果为少年,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多人口的人口大国,其中年龄在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他们的德、智、情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因此,未成年人健康成人成才问题已经上升为全民、全社会必须正视、重视的大问题。
一、家庭教育、家长垂范对未成年人成人成才的基础作用
(一)家庭要发挥其教育功能,培养未成年人的健全人格
家庭是未成年人重要的学习、生活和活动场所。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孩子一出生就生活在父母身边。父母是孩子的抚养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未成年人喜模仿,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大,有道是:“人之初,性本善。”他们犹如一张白纸纯洁无暇,如果教育得法正确的引导将使他们步入人生正规,反之,将误入歧途。“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说过:“儿童成为怎样的人,主要取决于5岁前对他的培养,5岁前没把孩子教育好,那么将来不得不重新教育。”可见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调查显示,家庭环境方面的原因在人的一生所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成分占75%以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和作风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的优劣,往往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家长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为子女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历来中国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往往扮演着“慈母严父”的角色,一松一驰,宽严有度,配合默契值得我们传承。
(二)家长应正确看待子女的成才问题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尤其是在当今科学知识就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知识就代表了高薪厚禄,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就等于衣食无忧。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管。孩子除了学习看书,这个不准做那个不准碰,一个个娇生惯养,自理自立能力极差,自私自利现象严重。“有德无才,难以担当大任,有才无德,才足以助其奸。”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看重一个人的智商更看重一个人的情商及个人修养。所以,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子女的全面协调发展。
还有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太急切了,恨不得自己的孩子是个“读书机器”,是个生来就“学富五车”的天才。太急切,想“笨鸟先飞”于是为自己的孩子请家教、报各种辅导班让他们被学习压的透不过气来,既而厌烦、憎恨学习产生强烈的反弹。其实,只要帮孩子培养起学习的兴趣那么“大器晚成”也不是不可能的。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现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脱节的,尤其是农村家庭。前不久,我做了一份《未成年人成人成才》的问卷调查(附在文后)。调查显示,在城里,家长与学校老师沟通较为密切的占到73%,而农村不及9%。在我县农村留守儿童人数较大,父母外出打工,或者由于农忙根本无暇过问孩子的情况,教育孩子的重任都落在了学校身上,好像子女上了学教育孩子的事就都是学校的事了已经与他们无关了。其实,他们所理解的教育也仅仅是“智育”,觉得自己没什么文化懂得的知识也许连子女多都没有根本无从教育,进而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忽视了。文化低,不知如何教育子女,这不就更需要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让学生、家长、老师三方互动,一起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吗?对那些实在无暇来学校与校方及任课教师沟通的家长,学校就应多主动的向他们反应孩子在校的情况并与之取得在教育其子女问题上的共识。家庭、学校相互配合,尽心竭力共同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二、学校要发挥其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一)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在另一份《中学生问卷调查》中显示,有68%的学生喜欢某一课目是由于自身兴趣,有将近31%的学生是因为喜欢那个科目的老师。在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这一栏里有34%的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有影响,但不大;有57%的学生认为影响很大,甚至会影响终身;只有少部分人觉得没什么影响全在于自己。可见一个老师对学生是会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的,没有一个学生不渴望老师对自己的关爱,没有一个学生不希望老师可以多了解自己一些。我们也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也曾有过相同的感情经历,所以作为一名教师首要的就是要有一颗广博的爱心。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的“益友”“引路人”。怎么个引路法呢?学生的学是不能强迫的,是强迫不来的。再怎么强迫如果他心里不想学那还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不仅如此,还可能越学越差劲。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老子的“柔弱胜刚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想让孩子学好就得“无为”懂得“无为而治”,(无为并不是说不去做而是换一种角度,换一个方式、途径去更加积极的做。此路不通还有别的出路,教育学生不能只套用一种模式而应是因人而异的,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因材施教”。)重点就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爱学习,愉快的学习,把学习当作玩。由“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变成“书山有路趣为径, 学海无涯乐作舟”,从而达到 “无所为而无所不为”。此外,还应让孩子培养一种创新精神使学习与创新相结合,这样活学才能学精,才能有所作为。
(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百行德为首”“育才先育人;立身先立行。”学校教育,应首先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中要求: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然而,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学校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都是各显神通,寻找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提高升学率。教育被许多人简单的理解为“智育”而忽略了“德育”,忽略了对学生情商的培养。“很多时候孩子不是被作为‘人’来培养,而是像‘读书机器’般超负荷运转。”
同志在全教会讲话中明确指出“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并认为它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可见,素质教育中注重对未成年人进行人格教育的重要性。而要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以德治校,充分发挥德育在育人中的灵魂作用。为此,学校应将德育工作放到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健全机构,强化责任;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以身作则;建立健全班主任例会制度;建立德育工作考评机制。开展德育活动课,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
(三)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
2005年度至2007年度,神木县人民共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36件212人,占全部案件总数的20.76%,占全部总人数的18.76%。这些未成年人所涉及的犯罪类型包括:抢劫罪、抢夺罪、、盗窃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贩毒罪、销赃罪、绑架罪、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交通肇事罪、、破坏公私财物罪、聚众斗殴罪、包庇罪、收购赃物罪、故意杀人罪等犯罪,其中又以抢劫、盗窃、故意伤害犯罪为常见性、多发性犯罪,占全部案件数的88.2%。(数据来自我县)
未成年人世界观尚未形成、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易反弹,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很难把握和控制,而且法律知识欠缺,总以为自己是未成年人犯点法也不会给以多么严重的惩治,有的人甚至对哪些行为能构成犯罪事实,哪些行为要追究刑事责任也分不清。因此开展普法课,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势在必行。此外,未成年人犯罪,很多是由于被学校开除,整天无所事事,又受网络等垃圾文化的影响,为寻求刺激、惹是生非,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因此学校要有一颗包容心,对那些思想不纯、学习差劲的学生多一份耐心、爱心并对其进行感化教育,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未成年人犯罪是其不良思想道德的表现,预防他们犯罪主要还应靠其内功,增强其思想道德观念,提高其人格品质,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三、要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文化思潮不断碰撞、交融和汇聚。给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新的思考,也提出了严峻挑战。由于未成年人自身发展的不成熟,认识能力、辨别能力和抵御外来诱惑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社会中消极因素的影响染上一些不良习性。这些影响主要是从他们的人际交往圈中导入,或是来自网络、媒体。俗话道:“学好千日不易,学坏一日有余。”这不仅要求教师、家长在这些方面加以注意和给以正确的引导,而且需要社会各界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有关部门也要加强正面宣传,进一步净化生活环境,对一些有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扬腐朽、暴力、色情的垃圾作品和网站进行严厉的清理,对有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场所进行整顿,防止其毒害未成年人的心灵。最为重要的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为未成年人做出榜样。只有这样,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 的立体教育网络体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才可能获得成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才会减少,和谐社会才可能建成。
结语:
未成年人健康成人成才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环节统一起来,形成合力并吸收社会方方面面积极参与,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体系。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条件。从点滴小事做起,时刻注意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还需多开展法制教育,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此外,对问题学生和留守儿童多点关心和耐心。在“成才”方面,家庭、学校要正确、理智的看待孩子的学习问题,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苦学”变成“乐学”;同时,树立孩子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使学习与创新相结合,由“学会”变成“学精”。
参考文献:
1、董新臣主编 《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与防范》西苑出版社 2000年版 第3-6页
2、 老子著:《道德经》,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1年10月版
3、 林明生 《浅谈青少年的心理教育》 载《团情快报》2001年第13期第6页
4、孙中国 牟君发 《中国现阶段青少年犯罪的状况与对策》载《大学学报》 1997年第5期 第12页
5、 徐小虹 张雪伊主编:《解读少年心事》 宁波出版社,2004年9月版
6、易连云《重建学校精神家园》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
中学生问卷调查
学校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
为了更好的促进师生交流,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展开此次调查活动,力求客观真实。
1. 你在班中的表现情况( )
A.优 B.良 C.中 D.差
2. 你喜欢哪些科目( )
A.语文 B.数学 C.英语 D.历史、地理 E.政治 F.物理、化学 G.其他文科科目 H.其他理科科目 L.都不喜欢
3. 你喜欢这些科目的原因( )
A. 一向感兴趣 B. 喜欢那个科目的老师 C. 因为那科比较重要 D.受别人影响
4. 当一个老师对学习好的学生特别关照时你会怎么想( )
A. 理所当然的 B. 老师太偏心 C. 很反感这样的老师 D. 希望老师分点关爱给自己
5. 你希望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怎样对待班里的差生( )
A. 多给点关爱 B. 一视同仁 C. 管教严厉些 D.放任自由
6. 你对现在的师生关系持什么态度( )
A. 满意 B.不满意 C. 无所谓 D.希望老师多关心一下自己
7. 对自己的客观评价( )
A. 满意 B. 不太理想,希望更上一层楼 C. 破罐子破摔 D. 无所谓,没想过
8. 对自己班主任的客观评价( )
A. 非常好 B. 一般 C.不称职 D. 厌恶
9. 你觉得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 )
A. 很大,甚至会影响终身 B. 有影响,但不大 C. 没什么影响全在于自己
10. 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11. 对自己的近期规划(对自己的要求)?
未成年人成人成才问卷调查
为了加强学校、家庭及社会的联系,更好的培养未成年人健康成人成才特展开此次问卷调查活动,望予以配合。
1. 你更看重( )对未成年人的教育。
A. 家庭 B. 学校 C. 社会
2. 学生学习成绩差,表现不良,你认为是( )的责任更大。
A. 教师 B. 家长 C. 教育 D. 学生自己
3. 你觉得自己的子女各方面表现如何?( )
A. 优 B. 良 C. 中 D. 差
4. 你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情况( )
A. 家教非常严厉 B. 比较严格 C. 偶尔过问 D.太忙顾不上管教
5. 你的子女在家中的表现情况( )
A. 很好非常懂事 B. 比较乖巧,时常帮大人的忙 C.不听管教,比较叛逆
6. 你的子女回家后的学习情况( )
A. 很自觉,爱学习 B.比较自觉 C. 在家长的管束下学习 D. 厌恶学习
7. 你和学校任课教师的状况( )
A. 联系密切,积极配合 B. 比较配合,时常联系C. 偶尔过问一下子女的情况 D.只有家长会时才到,而且也不询问子女在校情况
8. 发现子女有不良行为表现时( )
A. 及时严加管教,寻求学校的帮助 B. 交由学校处理 C. 小毛病,放任不管
9. 你对子女有什么样的期望?你觉得在子女教育上家长应做些什么?
10. 你认为该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