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浅谈古典诗词中虚词的运用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05:28:48
文档

浅谈古典诗词中虚词的运用

浅谈古典诗词中虚词的运用作者:李永林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年第04期        关于古典诗词中的炼字,人们大多谈论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也有人谈到虚词,但是关于虚词的在古典诗词中的运用和作用,还是有许多人语焉不详。结合笔者这些年来对虚词及其作用的理解认识,谈一谈我个人的理解,希望抛砖引玉,引来大家的探讨。        古典诗词的语言讲求简练,能不用虚词时尽量不用,所以给人以古典诗词很少用虚词的虚假印象。其实古典诗词中的虚词的运用并不少,其中以副词最为常见,如:     
推荐度:
导读浅谈古典诗词中虚词的运用作者:李永林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年第04期        关于古典诗词中的炼字,人们大多谈论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也有人谈到虚词,但是关于虚词的在古典诗词中的运用和作用,还是有许多人语焉不详。结合笔者这些年来对虚词及其作用的理解认识,谈一谈我个人的理解,希望抛砖引玉,引来大家的探讨。        古典诗词的语言讲求简练,能不用虚词时尽量不用,所以给人以古典诗词很少用虚词的虚假印象。其实古典诗词中的虚词的运用并不少,其中以副词最为常见,如:     
浅谈古典诗词中虚词的运用

作者:李永林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年第04期

        关于古典诗词中的炼字,人们大多谈论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也有人谈到虚词,但是关于虚词的在古典诗词中的运用和作用,还是有许多人语焉不详。结合笔者这些年来对虚词及其作用的理解认识,谈一谈我个人的理解,希望抛砖引玉,引来大家的探讨。

        古典诗词的语言讲求简练,能不用虚词时尽量不用,所以给人以古典诗词很少用虚词的虚假印象。其实古典诗词中的虚词的运用并不少,其中以副词最为常见,如:

        ①杨花榆夹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②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连词也不少见,如:

        ①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王涉《登山》)

        ②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红烛照红妆。(苏轼《海棠》)

        ③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语气词也偶尔有之,如:

        ①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②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染啼痕。(秦观《满庭芳》)

        其实,虚词的作用很大。吕淑湘、朱德熙二先生认为“虚词的数目远不及实词多,可是重要性远在于它之上”,又说“实词的作用以它本身为限,虚词的作用在它本身之外”(《语法修辞讲话》)。这是很精辟的见解。我认为如果将人身体的骨骼比作语言的话,一块块骨头是实词,而关节是虚词。正因有了这些关节,人体才可以活动起来。虚词的这些作用在名家笔下的古典诗词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一、虚词运用得好,可以有力地推进文章

        ①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②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用副词“已”,接着用副词“更”,写出了梅花的不幸遭遇。白居易的《琵琶行》,先用副词“始”和“犹”,很好的表现了邻舟弹琵琶女子在人们千呼万唤后才从船舱中走出来,而她还用抱着的琵琶半遮到脸的羞怯和不愿抛头露面的神态。“犹”在“始”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了琵琶女这一形象。

        二、虚词运用得好,可以突出文意

        ①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②此身行作稽山上,犹吊遗踪一泫然。(陆游《沈园》)

        李白用了副词“更”突出了“愁”,本想借酒消愁,结果反而使人更加愁了。陆游的《沈园》在“此身行作稽山上”的铺垫下,后句用上了副词“犹”突出了诗人对前妻唐婉的深厚感情。

        三、虚词运用得好,可以前后搭配呼应,更好的表达文意

        ①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苏轼《花影》)

        ②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苏轼的《花影》,前句的副词“刚”与后句的副词“却”配合,写出了花影在白天、夜晚连续出现的情景。秦观的《鹊桥仙》,前句的连词“若是”与后句中的副词“又”配合,很好的表现了相爱的人坚贞的爱情若是长存,倒是不一定非朝朝暮暮厮守在一起的思想。

        四、虚词运用得好,可以对比鲜明地表达文意

        ①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②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苏轼的《赠刘景文》前句用“已无”,后句用“犹有”,使两句文意形成鲜明的对比,着力赞美了花朵虽已残败但仍存傲霜枝的菊花。陈陶的《陇西行》,后句上用上副词“犹”,于前句的“可怜无定河边骨”形成强烈的一体两面的对比,有力地抒发了作者极为沉痛的情感。

        五、虚词运用得好,可以使文意形成有力的转折,或者使文意跃进

        ①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②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惜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杜甫《赠为八处士》)

        辛弃疾的《青玉案》用了副词“蓦然”而使得文意产生了突然的转折,在人群中千百遍得寻“他”都没有找到,“蓦然”一回头却使人惊喜的在灯火零落的地方意外地发现了“他”。杜甫《赠为八处士》中用了一个“忽”,使文意产生了突然的跃进,写出了时间飞速流逝和朋友的巨大变化。

        六、虚词运用得好,可以提挈全篇,突出全文的中心

        ①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的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文档

浅谈古典诗词中虚词的运用

浅谈古典诗词中虚词的运用作者:李永林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年第04期        关于古典诗词中的炼字,人们大多谈论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也有人谈到虚词,但是关于虚词的在古典诗词中的运用和作用,还是有许多人语焉不详。结合笔者这些年来对虚词及其作用的理解认识,谈一谈我个人的理解,希望抛砖引玉,引来大家的探讨。        古典诗词的语言讲求简练,能不用虚词时尽量不用,所以给人以古典诗词很少用虚词的虚假印象。其实古典诗词中的虚词的运用并不少,其中以副词最为常见,如: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