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0•镇江)如图所示,棋子P、Q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尺将Q快速水平击打出去。则( )
A.击打前,Q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B.Q在P的下方滑动时,P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C.离开P后滑动过程中,Q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D.离开P后滑动过程中,Q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2、(2020•陕西)戴口罩是防止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如图所示,医用外科口罩由口罩体、鼻夹、口罩带组成,口罩体采用三层工艺制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口罩体的长度约为175mm
B.一只医用外科口罩的质量约为50g
C.口罩体中带有静电的熔喷布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D.佩戴口罩时,轻压鼻夹能使其与鼻梁贴合,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2018•常州)如图所示,密闭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向右匀速直线行驶,汽车内连杆对电视机的施力示意图应为( )
A. B. C. D.
4、(2020•常州)小明在家进行趣味物理实验“竖辣椒”,通过不断调节,最终把一根辣椒竖立在桌面上。下列关于辣椒的受力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2020•无锡)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将木块置于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时,先在水平方向对弹簧测力计校正“0”点
B.在木块上加放钩码,可探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C.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等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D.实验中难以做到匀速拉动木块,这会导致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发生变化
6、(2020•苏州)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一内壁光滑的竖直圆筒,筒底固定一根弹簧。将一小球放置在弹簧上,静止时位于A点(如图乙)。现将小球下压至B点,并用此处的装置锁定(如图丙)。解锁后,小球向上弹出筒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乙中圆筒对桌面的压力小于图丙中的压力
②图乙中圆筒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图丙中的压力
③图丙中小球开始运动到脱离弹簧的过程中速度一直变大
④图丙中小球开始运动到脱离弹簧的过程中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7、(2020•枣庄)俗话说:“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从物理学的角度看( )
A.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更大
B.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更大
C.鸡蛋对石头没有作用力
D.石头和鸡蛋之间同时有等大的相互作用力
8、(2020•柳州模拟)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若用水平拉力Fa=5N,Fb=5N,分别作用于物体a、b上。a、b仍处于静止状态。以Ff1、Ff2分别表示a与b、b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则( )
A.Ff1=0,Ff2=0 B.Ff1=5N,Ff2=0
C.Ff1=0,Ff2=5N D.Ff1=5N,Ff2=5N
9、(2020•荔湾区校级二模)如图所示,在同一水平面上,用F1将物体从M拉到O,再改用F2将物体从O拉到Q。sMO=sOP,每隔相同的时间用频闪相机拍下物体的位置(用虚线框表示),物体在MO段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Q段所受摩擦力大小等于F1
B.MO段与OP段运动状态不同,所以物体所受摩擦力不同
C.OP段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2
D.MO段比OP段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更大
10、(2019•鞍山)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物块叠放在一起,现用5N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物块乙,甲、乙、丙都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乙对丙的摩擦力为5N B.甲对乙的摩擦力为5N
C.桌面对甲的摩擦力为5N D.桌面受到的摩擦力为5N
11、(2020•大庆)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和压力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各接触面均粗糙,物块B足够长)。增加物块C的质量,使A、B发生相对滑动,然后保持物块C的质量不变,两弹簧秤示数稳定后,读数分别为F1和F2。
(1)A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等于 (选填“F1”或“F2”)。
(2)为了达到实验目的,物块B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3)如果继续增加C的质量,则AB间的滑动摩擦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2020•杭州)连接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M两端的轻质细绳分别绕过定滑轮与A、B相连,细绳恰好水平,如图所示。当A重3N,B重5N时,M恰好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若滑轮摩擦不计,此时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方向是 。当B刚触地时,若A、M都不会与滑轮相碰,M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 。
13、(2020•芜湖模拟)如图1所示,在研究物体受力时,可以把力沿着两个经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物理中称为力的正交分解法,其中分力Fx和Fy的大小等于力F在选定的方向上的投影。在图2中质量m=2.0kg的物体在力F=20N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水平面运动x=1.0m,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37°,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求该过程中:(sin37°=0.6,cos37°=0.8)
(1)拉力F在水平方向的分力Fx;
(2)物体受到的支持力F支;
(3)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f的大小。(在物理上,用公式f=μFN来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其中f表示摩擦力,FN表示压力,μ叫动摩擦因数)。
14、(2020•内江)在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中,以钩码作为被测物体,每个钩码的质量m均为50g。实验步骤如下:
(1)将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上调零,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2)把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钩码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
(3)逐渐增加所挂钩码的个数,测出相应钩码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请你在乙图坐标纸上,用描点法作出G﹣m图象。
(4)根据图象得出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 。
| 钩码数/个 | 1 | 2 | 3 | 4 | 5 |
| 质量m/kg | 0.05 | 0.10 | 0.15 | 0.20 | 0.25 |
| 重力G/N | 0.49 | 0.97 | 1.47 | 1.97 | 2.45 |
15、(2020•贺州)如图是小张设计“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示意图。
(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必须沿 方向拉着物块A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在四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大的是 (选填“甲”“乙”“丙”或“丁”)。
(3)比较 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比较 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均选填“甲、乙”“甲、丙”或“乙、丙”)
(4)比较甲、丁两次实验,发现甲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丁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张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这个观点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5)如图戊是小张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对实验的完成效果较好。实验时,小张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题型突破08-常见力问题(三)
1、(2020•镇江)如图所示,棋子P、Q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尺将Q快速水平击打出去。则( B )
A.击打前,Q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B.Q在P的下方滑动时,P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C.离开P后滑动过程中,Q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D.离开P后滑动过程中,Q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2、(2020•陕西)戴口罩是防止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如图所示,医用外科口罩由口罩体、鼻夹、口罩带组成,口罩体采用三层工艺制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口罩体的长度约为175mm
B.一只医用外科口罩的质量约为50g
C.口罩体中带有静电的熔喷布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D.佩戴口罩时,轻压鼻夹能使其与鼻梁贴合,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2018•常州)如图所示,密闭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向右匀速直线行驶,汽车内连杆对电视机的施力示意图应为( A )
A. B. C. D.
4、(2020•常州)小明在家进行趣味物理实验“竖辣椒”,通过不断调节,最终把一根辣椒竖立在桌面上。下列关于辣椒的受力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 )
A. B.
C. D.
5、(2020•无锡)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将木块置于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实验时,先在水平方向对弹簧测力计校正“0”点
B.在木块上加放钩码,可探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C.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等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D.实验中难以做到匀速拉动木块,这会导致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发生变化
6、(2020•苏州)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一内壁光滑的竖直圆筒,筒底固定一根弹簧。将一小球放置在弹簧上,静止时位于A点(如图乙)。现将小球下压至B点,并用此处的装置锁定(如图丙)。解锁后,小球向上弹出筒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图乙中圆筒对桌面的压力小于图丙中的压力
②图乙中圆筒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图丙中的压力
③图丙中小球开始运动到脱离弹簧的过程中速度一直变大
④图丙中小球开始运动到脱离弹簧的过程中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7、(2020•枣庄)俗话说:“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从物理学的角度看( D )
A.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更大
B.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更大
C.鸡蛋对石头没有作用力
D.石头和鸡蛋之间同时有等大的相互作用力
8、(2020•柳州模拟)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若用水平拉力Fa=5N,Fb=5N,分别作用于物体a、b上。a、b仍处于静止状态。以Ff1、Ff2分别表示a与b、b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则( B )
A.Ff1=0,Ff2=0 B.Ff1=5N,Ff2=0
C.Ff1=0,Ff2=5N D.Ff1=5N,Ff2=5N
9、(2020•荔湾区校级二模)如图所示,在同一水平面上,用F1将物体从M拉到O,再改用F2将物体从O拉到Q。sMO=sOP,每隔相同的时间用频闪相机拍下物体的位置(用虚线框表示),物体在MO段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OQ段所受摩擦力大小等于F1
B.MO段与OP段运动状态不同,所以物体所受摩擦力不同
C.OP段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2
D.MO段比OP段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更大
10、(2019•鞍山)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物块叠放在一起,现用5N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物块乙,甲、乙、丙都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乙对丙的摩擦力为5N B.甲对乙的摩擦力为5N
C.桌面对甲的摩擦力为5N D.桌面受到的摩擦力为5N
11、(2020•大庆)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和压力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各接触面均粗糙,物块B足够长)。增加物块C的质量,使A、B发生相对滑动,然后保持物块C的质量不变,两弹簧秤示数稳定后,读数分别为F1和F2。
(1)A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等于 (选填“F1”或“F2”)。
(2)为了达到实验目的,物块B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3)如果继续增加C的质量,则AB间的滑动摩擦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F1;(2)不一定;(3)不变。
12、(2020•杭州)连接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M两端的轻质细绳分别绕过定滑轮与A、B相连,细绳恰好水平,如图所示。当A重3N,B重5N时,M恰好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若滑轮摩擦不计,此时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方向是 。当B刚触地时,若A、M都不会与滑轮相碰,M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 。
【答案】2;水平向左;水平向左。
13、(2020•芜湖模拟)如图1所示,在研究物体受力时,可以把力沿着两个经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物理中称为力的正交分解法,其中分力Fx和Fy的大小等于力F在选定的方向上的投影。在图2中质量m=2.0kg的物体在力F=20N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水平面运动x=1.0m,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37°,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求该过程中:(sin37°=0.6,cos37°=0.8)
(1)拉力F在水平方向的分力Fx;
(2)物体受到的支持力F支;
(3)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f的大小。(在物理上,用公式f=μFN来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其中f表示摩擦力,FN表示压力,μ叫动摩擦因数)。
【答案】(1)拉力F在水平方向的分力Fx是16N;
(2)物体受到的支持力F支是8N;
(3)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f的大小为是1.6N。
14、(2020•内江)在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中,以钩码作为被测物体,每个钩码的质量m均为50g。实验步骤如下:
(1)将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上调零,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2)把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钩码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
(3)逐渐增加所挂钩码的个数,测出相应钩码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请你在乙图坐标纸上,用描点法作出G﹣m图象。
(4)根据图象得出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 。
| 钩码数/个 | 1 | 2 | 3 | 4 | 5 |
| 质量m/kg | 0.05 | 0.10 | 0.15 | 0.20 | 0.25 |
| 重力G/N | 0.49 | 0.97 | 1.47 | 1.97 | 2.45 |
【答案】(2)等于; (3);(4)正比。
15、(2020•贺州)如图是小张设计“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示意图。
(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必须沿 方向拉着物块A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在四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大的是 (选填“甲”“乙”“丙”或“丁”)。
(3)比较 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比较 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均选填“甲、乙”“甲、丙”或“乙、丙”)
(4)比较甲、丁两次实验,发现甲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丁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张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这个观点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5)如图戊是小张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对实验的完成效果较好。实验时,小张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答案】(1)水平;(2)丙;(3)甲、乙;乙、丙;(4)大于;错误;(5)不一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