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在近代中国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战争中,陈连升 是第一位为国捐躯的少数民族将领。
2、允许外国传教士在中国购地建房的不平等条约是《北京条约》 。
3、1851年太平天国金田后,占领的第一座州城是 永安。
4、1856年,英法分别借口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5、1861年,清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首席军机大臣是奕 。
6、冯桂芬在《校 庐》中明确提出了“以纲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思想。
7、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建的最大军事工业是 江南制造总局。
8、戊戍变法时,作为维新派变法理论依据的两部书是康有为的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9、17年春,康有为到广西桂林讲学,与唐景崧、岑春煊组织“圣学会”,创办 《广仁报》。
10、为进一步宣传民主主义思想,1905年11月,同盟会创办了机关报 《民报》。
1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是 荣县政权。
12、二次 是辛亥的最后一战,旨在维护辛亥的胜利成果。
13、1905年,日本和通过签定《朴茨茅斯条约》,结束了日俄战争。
二、选择题(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下面有哪些属于“清末新政”的内容:( )。
A、改革官制 B、整顿财政 C、改革学制奖励工商 D、改革兵制
2、袁世凯同五国银行签定《善后借款合同》,主要为了( )。
A、弥补财政赤字 B、支付到期的外债 C、 D、复辟帝制
3、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主要因为( )。
A、规模和延续时间空前 B、建立了与清的政权
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纲领 D、对封建王朝打击空前严重。
4、清“预备立宪”破产的标志是( )。
A、皇族内阁成立 B、成都血案发生
C、宣布铁路国有 D、颁布《钦定大纲》
5、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 在政治上主张 ( )。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 C、苏维埃 D、人民民主制
6、中国同盟会得以成立的条件是( )。
A、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B、清“预备立宪”破产
C、形势有了重大发展 D、资产阶级团体纷纷成立。
7、中国近代各派军阀的共同点有( )。
A、始终打着维护共和的旗号 B、利用政权排斥异己
C、以分散的封建经济为基础 D、以帝国主义为靠山
8、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包括( )。
A、清被迫大借外债 B、东南数省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冲击
C、“银贵钱贱”的现象更为严重 D、中国出现了第一批新式船厂和工厂
9、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
A、封建社会的腐朽 B、不了解敌情,对敌情判断不当
C、作战方针不定战略不明确 D、战斗力削弱
10、中国有了自己创办的近代大学和普通新式中、小学,是从何时开始?( )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五四运动后
11、下列中国被迫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中,哪些是李鸿章参与的?( )。
A、《烟台条约》 B、《中法新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12、中国近代出现了许多教案,下列哪些教案是由法国制造的?( )。
A、西林教案 B、马嘉理教案 C、天津教案 D、贵州教案
13、清收回伊犁后,于哪一年在建立行省,设置州县( )?
A、1880年 B、18年 C、1884年 D、1885年
14、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 )。
A、中法战争福建水师的覆没 B、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灭
C、“经远”、“定远”、“致远”号被摧毁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5、武昌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的根本原因是( )。
A、受到“门户开放”的约束
B、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
C、形势的发展超出了列强预料
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以应付局面
16、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谁充当了急先锋( )?
A、英国 B、德国 C、日本 D、
17、近代历史上,中国派出的第一位驻外公使是( )。
A、刘锡鸿 B、郭嵩焘 C、蒲安臣 D、容闳
18、19世纪60、70年代,哪两个国家先后侵略中国( )。
A、美日 B、英美 C、美法 D、法俄
1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是在( )。
A、19世纪60、70年代 B、中法战争 C、甲午战后 D、一战期间
20、参加义各团运动的八国联军分别来自( )
A、英法 B、美日 C、德奥 D、俄意 E、比南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资政新篇》 是洪仁玕向洪秀全提出的统筹全局的方案(0·5分)。政治上,主张制定法律制度;经济上, 主张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邮政,金融商业;思想文化上,主张设学馆、医院和育婴堂,严禁买卖人口和使用奴婢、严禁鸦片入口;外交上,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2分)。总的来说,该文件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符合当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但由于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利益和要求,只能流于一纸空文
2、《马关条约》 1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李鸿章在日本马关与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0·5分)。条约规定: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全岛及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军费二万万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允许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2分)。这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0·5分)。
3、“百日维新” 1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从此日开始,到9月21日慈嬉发动反动政变,总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1分)。“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主要是经济、军事、文教以及政治方面的改革(1分)。“百日维新”使戊戌年间的变法走向高潮,虽然在封建顽固派的扼杀下失败,但极大地推进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1分)。
4、“东南互保” 面对义和团在北部中国的反帝斗争,为保护自己在华的侵略权益,各帝国主义国家与东南督抚相互勾结(0·5分)。在大买办盛宣怀的联络下,1901年6月,东南各巡抚刘坤一、张之洞等会同各国驻上海领事,制定《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督抚保护,两不相抗”(2分)。“东南互保”表现了东南地区当权的洋务派与西方列强合作抵制义和团的意向,它维护了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破坏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0·5分)。
5、张勋复辟 黎无洪与段祺瑞的“府院之争”由于参加参战问题而趋于白热化。1917年6月,江苏
巡抚张勋打着调停的旗号率兵入京,逼迫黎元洪解散国会,7月1日把溥仪抬出来,宣布复辟(1分)。张勋复辟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段祺瑞乘机宣布讨逆,出兵北京,溥仪再次宣布退位,这次复辟丑剧仅12天就迅速破产(1分)。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成了“再造共和”的大功臣,继续垄断北京变本加厉的实行反动的军阀统治(1分)。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19世纪70——80年代的中国边疆危机。
:1866年,在封建领主勾结下,浩罕国的阿古柏率领进入中国,建
立殖民政权,为扩大在华势力,英国和纷纷拉拢之,1871年更是出兵占领伊犁,左宗棠奉命西征,1875年收复,1882年中俄签订《交收伊犁条约》(4分)。
:19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是美国侵略;60年代以后,美扶持日本侵略台
湾,通过“琉球事件”,签订《中日台事专约》,占领琉球(3分)。
西南:英国通过“马嘉理事件”,迫使清签定《中英烟台条约》,取得进入、
四川的等一系列侵略(3分)。
2、19世纪末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向清进行政治货款,清先后三次举借外债(2·5分)。争夺中国铁路的投资权(2·5分)。投资中国矿山(2·5分)。在华开设工厂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理论价值、历史地位进行阐述和评价,并对当前史学界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动态做一大致介绍。
1、 试对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即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理论价值、历史地位进行阐述和评价,并对当前史学界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动态做一大致介绍。
1905年,孙中山联络各团体的领导人,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制定了同盟会纲
领。同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将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归纳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1分)。
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民族主义,提出推翻满清,推翻君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
民主主义,指出的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的国家,并提出了五权思想和建国的主张(2分)。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按价收税,涨价归公,将社会政治毕其功于一役(2分)。
三民主义的历史地位:
同盟会的纲领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纲领。在与改良派的斗争中,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战斗的三民主义,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2分)。
但是,同盟会纲领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又存在一定缺陷,它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纲领,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1分)。
当前史学界关于该问题研究动态的介绍(5分)。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ACD 2、C 3、ABCD 4、A 5、A 6、ACD 7、CD
8、BD 9、A 10、C 11、ABC 12、AC 13、C 14、B 15、BC
16、D 17、B 18、A 19、C 20、AB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