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鹤林玉露·甲篇·卷三·朱文公解梦》原文及译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05:29:42
文档

《鹤林玉露·甲篇·卷三·朱文公解梦》原文及译文

《鹤林玉露·甲篇·卷三·朱文公解梦》原文及译文《鹤林玉露》,汉族文言轶事小说。宋代罗大经撰,此书分甲、乙、丙三编,共18卷。半数以上评述前代及宋代诗文,记述宋代文人轶事,有文学史料价值。《鹤林玉露》甲篇·卷三节选《朱文公解梦》原文:寥德明,字子晦,朱文公高弟也。少时梦谒大乾,梦怀刺候谒庙庑下,谒者索刺,出诸袖,视其题字云“宜教郎廖某”,遂觉。后登第,改秩,以宣教郎宰闽。请迓者及门,思前梦,恐官止此,不欲行。亲朋交相勉,乃质之文公。公曰:“待徐思之。”一夕,忽叩门曰:“得之矣。”因指案上物曰:“
推荐度:
导读《鹤林玉露·甲篇·卷三·朱文公解梦》原文及译文《鹤林玉露》,汉族文言轶事小说。宋代罗大经撰,此书分甲、乙、丙三编,共18卷。半数以上评述前代及宋代诗文,记述宋代文人轶事,有文学史料价值。《鹤林玉露》甲篇·卷三节选《朱文公解梦》原文:寥德明,字子晦,朱文公高弟也。少时梦谒大乾,梦怀刺候谒庙庑下,谒者索刺,出诸袖,视其题字云“宜教郎廖某”,遂觉。后登第,改秩,以宣教郎宰闽。请迓者及门,思前梦,恐官止此,不欲行。亲朋交相勉,乃质之文公。公曰:“待徐思之。”一夕,忽叩门曰:“得之矣。”因指案上物曰:“
《鹤林玉露·甲篇·卷三·朱文公解梦》原文及译文

《鹤林玉露》,汉族文言轶事小说。宋代罗大经撰,此书分甲、乙、丙三编,共18卷。半数以上评述前代及宋代诗文,记述宋代文人轶事,有文学史料价值。

《鹤林玉露》甲篇·卷三节选《朱文公解梦》原文:

寥德明,字子晦,朱文公高弟也。少时梦谒大乾,梦怀刺候谒庙庑下,谒者索刺,出诸袖,视其题字云“宜教郎廖某”,遂觉。后登第,改秩,以宣教郎宰闽。请迓者及门,思前梦,恐官止此,不欲行。亲朋交相勉,乃质之文公。公曰:“待徐思之。”一夕,忽叩门曰:“得之矣。”因指案上物曰:“人与器物不同,如笔止能为笔,不能为砚;剑止能为剑,不能为琴;故其成毁久速,有一定不易之数。惟人则不然,虚灵知觉,万理兼该,固有朝为跖而暮为舜者,故其吉凶祸福,亦随之而变,难以一定言。今子赴官,但当充广德性,力行好事,前梦不足芥蒂。”子晦拜而受教。后把麾持节,官至正郎。

译文:

寥德明,字子晦,是朱文公的得意弟子。他小时侯有一次梦到皇城,梦中带着名贴在庙堂廊屋下等人来拜访,来拜访的人向他索要名贴,他从衣袖中拿出名贴,看到上面写着“宜教郎廖某”,就醒了过来。后来科考高中,(某次)升官,被任为宣教郎任职于福建。迎接他赴任的人到了门前,他想起从前所梦的情形,担心这一去官途就止于宣教郎了,就不想赴任了。亲朋好友都劝勉他去,最后争到朱文公面前,就请恩师帮忙决断。朱文公说:“等我好好思量思量(这个梦)。”一天晚上,(朱文公)忽然敲门,说:“我想到了。”就指着桌上器物说:“人和器具物品不同,像笔只能做笔,不能做砚台用;剑只能做剑,不能做琴来用;所以它们的制作形成与破损毁坏、经久耐用与迅速损耗,都有一定的定数。只有人却不是这样,有精神思想,具有无限可能性,本来就存在早上还恶如盗跖却在傍晚变得仁若舜帝的人,所以人的吉凶祸福,也都随心灵仁、恶而变,不能说一定不会变。如今你去赴任为官司,只应不断增加自己的品德修养、充实自己的才能学识,努力做好的事情,以前的梦不值得心存芥蒂。”子晦恭敬下拜并接受了恩师的教导。后来又有升迁,最终官做到了宣正郎。

文档

《鹤林玉露·甲篇·卷三·朱文公解梦》原文及译文

《鹤林玉露·甲篇·卷三·朱文公解梦》原文及译文《鹤林玉露》,汉族文言轶事小说。宋代罗大经撰,此书分甲、乙、丙三编,共18卷。半数以上评述前代及宋代诗文,记述宋代文人轶事,有文学史料价值。《鹤林玉露》甲篇·卷三节选《朱文公解梦》原文:寥德明,字子晦,朱文公高弟也。少时梦谒大乾,梦怀刺候谒庙庑下,谒者索刺,出诸袖,视其题字云“宜教郎廖某”,遂觉。后登第,改秩,以宣教郎宰闽。请迓者及门,思前梦,恐官止此,不欲行。亲朋交相勉,乃质之文公。公曰:“待徐思之。”一夕,忽叩门曰:“得之矣。”因指案上物曰:“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