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德从在滇军当副班长,到当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总司令,并成为卓越的军事家,一生中打过的小仗大仗不计其数,下面是 搜集整理的AAAA,希望对你有帮助。
棉花坡战役其实是很有“背景”的。辛亥后,袁世凯“复辟称帝”。1916年,以蔡锷为主力的云南护北上“讨袁护国”。没想到入川围攻泸州时受挫退守纳溪,局势逆转,“进攻战”变为“保卫战”。
面对兵力超过护数十倍的北洋军,进攻泸州的护“命悬一线”。危急关头,蔡锷令第一军第三梯团第六支队长的朱德星夜兼程赶往纳溪要塞棉花坡阻击北洋军。朱德支队一到棉花坡就迅速投入战斗。面对强敌,朱德的游击战大显身手,出奇制胜,以少胜多,猛攻急追,速战速决,并用“侧攻”、迂回战、肉搏战、夜战等,顽强地抗击了一次又一次进攻,打得北洋军溃不成军。
朱德带领突击的是一支约80人组成的“敢死队”,整场战斗中仅用了1000多发子弹,打败了数以千计的敌人。在护其它支队的配合下,朱德支队浴血奋战了20多个昼夜,守住了阵地,为“讨袁”赢得了时间。
棉花坡之战,朱德用智用勇力克“不可战胜”的北洋军,以一当十,以一敌十,成为护国战争中以少胜多的典范战例。棉花坡之战充分显示了朱德卓越的军事才能,后来赫赫有名的滇军就是在这次战役中开始出名的。
朱德的名字从此威震敌胆,并使他成为远近闻名的“滇军名将”、“护国名将”。1917年7月,朱德升任旅长,成为川滇知名人物。在泸州打仗,在泸州成名,朱德的也因此在泸州驻防并长达5年。
AAAA:舍弃所有一心入党邮轮在海上颠簸了一个多月后,抵达法国马赛港。上岸后,几个四川同乡请朱德他们上四川饭店吃饭,为他们洗尘,大家边吃边聊着寻找党组织的事。这时,在一旁的四川饭店的老板对朱德说:“听这儿的留学生说,张申府因为支持勤工俭学学生占领里昂大学,与吴稚晖闹翻了,教授之职也丢了,生活所迫,他带着新婚妻子刘清扬以及周恩来到物价较低的德国去了,听说我国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也成立了,真正的负责人是周恩来和赵世炎,周恩来正在德国柏林……”朱德等人听说后,第二天就急不可待地一起前往德国。
朱德等人到达德国柏林后,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打听到周恩来住在坎特大街。朱德、孙炳文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找周恩来。那年,周恩来24岁,朱德36岁。
敲开周恩来的宿舍门,朱德看到一位俊美青年,他就是周恩来。周恩来赶紧让俩人进屋。朱德见周恩来十分友善,心里踏实了许多,向周恩来叙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讲述了到欧洲来的过程,最后含蓄地说:“我们希望进步。”孙炳文在边上说得更直接些:“我们都希望能够参加党的组织。”周恩来略加思忖,说,“大哥,你们还没有吃饭吧?如果没有,我们先一起吃饭再说。”
吃过饭,周恩来问清朱德、孙炳文他们居住的地方,表示有关入党的事还要继续交流,并最终要征得张申府的同意。在接下来的6天中,周恩来天天与朱德接触,交谈,终于摸清了朱德的真实想法,知道他是舍弃了所有,一心要投入先进政党的怀抱。随后,周恩来就此事请示张申府,张申府一听就同意了。
1922年11月,朱德、孙炳文一起加入了我国党。
AAAA:朱德的扁担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伍到井冈山跟毛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