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发印201010102044
自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之后,经学作为一门正式学问开始出现,而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的儒家经典的缺失,因此西汉儒师只能凭借自己的记忆复述,并用当时的隶录下来以再现经典,这些经典遂被传诵。直到后来一些先秦的古文献出土,甚至是以篆书的书写的儒家经典的出现。这时候经学家们就产生了分歧,于是有了后来的古今文经学之争。
一、古文经和今文经
《辞海》,“经”字的含义有:一是指历来被尊崇为典范的著作或宗教的典籍,亦指记载一事一艺的专书;另外则是指旧时图书目录中的儒家经典部分。
本文的“经”主要是指儒家经典,也就是“四书五经”、“十三经”的“经”。“文”,是指记载经典所使用的文字。“文经”顾名思义就是指记录经书的文字,其实应该称为,这样更能表达其意思,但为了与经书的内容分别于是称为“文经”。
汉朝正好经历了文字的发展,从篆书到隶书的发展,而用来记录经书的文字就是当时盛行的隶书,知道后来出现了一下以篆书书写的经书。为了分别这两种不同的形式,把以隶书书写的儒师记录下来的经书称为“今文经”;把先秦篆书书写的经书称为“古文经”。
二、古今文经之争
有分歧自然就会有争论,更何况当时儒学兴盛至极,于是历时久长,影响深远的古今文经学之争就开始了。本文主要讲两汉时期,于是只截取两汉时期的争论。
第一个为古文经呐喊的是刘歆。他在协助父亲刘向校书期间,发现了古文本的《春秋左氏传》。刘歆认为《左传》的价值远远超过今文经《公羊传》和《谷梁传》,因此他向朝廷建议将古文经正式列于学官,给以合法地位。但他的这一建议遭到今文经学博土的强烈反对,他们给刘歆扣上了“颠倒五经”、“变乱师法”的罪名。刘歆的建议最终未被采纳,他本人也离开了首都长安。但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经学今古文之争,则由此开始,刘歆也被称为古文经学的奠基人。
西汉末王莽欲篡权提出“王田”的主张要将土地收归国有利用《周礼》关于井田制的说法以为现论依据。《周礼》属古文经故古文经学地位因得以提高。王莽秉政后将古文经学立于学官。平帝时立五个古文博士以与今文经学对抗。
东汉光武帝立今文五经十四博士而不立古文经。再次确立今文经学在官学中的统治地位。当时古文经学在朝野势力和影响均已较大,治古文经者迫切要求立古文经学于学官。建武四年尚书令韩歆上疏欲为古文《费氏易》、《左氏春秋》置博士。今文经博士范升反对与韩歆等争论并奏《左氏》错失十四事不可采三十一事。学者陈元上书与范升辩论认为左丘明亲受业于孔子其书弘美宜立博士书凡十馀上。光武帝乃立《左氏》博士以李封为博士诸儒议论喧哗从公卿以下多次在朝廷上争论而李封正好病卒终于又被罢废。终东汉之世古文经学未能立为官学。这是今古文经学的第二次重要争论。
东汉以后,今古文经学之争随着学术风气和政治形势的变化时起时伏。东汉至唐,基本上是古文经占据优势。
三、古今文经之争的特点和规律
东汉从表面来看,今古文之争主要表现在文字及对经义的理解、解释的不同。一般来讲,解经时,今文学派注重阐述中的“微言大义”,而古文学派则注重文字训诂;但从实质上看,它们之间的区别远远不止于文字。今文学派在汉代,特别是西汉时期,受支持,属于官学。古文经则是“在野巨儒”的私学。古文经学也要想争为官学,以期取得与今文经学相对等的地位,从而打破今文经学家垄断学术乃至政治舞台的局面,这自然为今文经学家所不容。在这里,今古文经学之争实际上已远远超过了正常的学术之争的范围,而成为政治统治的需要在经学领域的延伸。
因此也造成了经学的发展与政治的结合,政治的变化影响当时经学的重点,经学成为了政治的工具
四、古今文经之争对经学的影响
古今问经学之争规模巨大,历时久长,对两汉经学、中国经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一)经学之争促进了学者对经学的理解、促进了经学的发展。其在为自身学派争斗的需要,完成了很多影响深远的著作。如许慎的《说文解字》则是更加偏向古文经的,董仲舒的思想,孔颖达等人合编《五经正义》等都是影响深远的。
(二)经学的发展促进了语言的研究。争论主要分歧在释文的方法不同,这种争论要求语言学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语言学的发展。
1)促进了训诂学的发展,但也了语言学的正常发展。 主要成就《尔雅》
2)文字学的发展,《说文解字》
3)方言学,杨雄所著《方言》
4)词源学,第一步词源学著作《释名》语言研究者开始了语言研究的自觉。
(三)促进了当时政治,文学,生活风俗,行为习惯,哲学思想的儒化。
(四)古今文经学之争的同时也促进了经学的古今融合,东汉是的郑玄为古文经学派, 但他不拘泥于师说,也兼通今文经,并善于吸收今文经学中的一些学说,从而使古文经学更加完善,也使得古文经学最终压倒了今文经学。
(五)古今经学之争也造成了很多的失误,西汉,今文经学家为迎合统治者的喜好,解经时喜欢掺杂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实为一大失误。
(六)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一定意义上了文学了文学的多元发展。
总结:两汉古今文经的争论是两汉文学、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深远的影响。而经学则更是影响了中华民族,《中国经学思想史》有经学是根,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的说法,当下,中华民族应当重视经学,使经学里的思想得到发展,使每一个中国人都树立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的核心价值观,使中华民族更加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