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对于传统媒体技术来说,大数据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发展将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确保新媒体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探索大数据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路径则能实现这一点。本文首先介绍大数据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优势,然后探索大数据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有效路径,最后提出大数据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
1.大数据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优势分析
1.1 可以实现媒体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化
实践表明,通过实现大数据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人们不但可以实现对媒体信息和资源的共享,还能从根本上实现对有限新闻信息和资源的高效利用。依据统一目标的实现和指导,大数据下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享、开发与整合目标可以快速实现。大数据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协作,最后取得的效果是明显优于其中一个的,可以将共享信息和资料利用发挥到极致,最大化地开拓出新时代媒体消费市场。[1]
1.2 可以促进媒体产品形态的多元化发展
当代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媒体融合发展,很久之前就已经摆脱“报网融合”的固有模式和对应范围,且已经进入网络化媒体产品和资源的多样化发展区域中。通过实现大数据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可以实现传统媒体文本和图像到当代网络化视频、音频,甚至4D感官体验产品的有效转变,且有声报纸、三维报纸,iPad终端媒体、微信、QQ以及各种社交平台的出现,实现了网络化媒体融合产品的多元化发展。[2] 1.3 可以形成融合载体的数字化发展局面
实践表明,要想实现媒体现代化融合,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必不可少。具体来说,只有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合理应用为条件,才能为大数据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保障。当代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和更新,不仅决定着新旧媒体的融合和当代媒体行业的发展,还影响着当代媒体受众需求的满足和变化。新媒体软件和平台的发布和创建,都会吸引一些不同的媒体受众喜爱,微信则是我国成功运营的一大媒体App,微信每次推出新功能和新模块,都会成为新闻热点,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受众的信息需求。[3]实现大数据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则能形成融合载体的数字化发展局面,满足媒体受众的多元化需求。
2.大数据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
2.1 基于大数据技术,丰富媒体选题内容
要想实现大数据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地区广播电视传统媒体节目须基于大数据技术丰富媒体选题内容,不断提升内部媒体内容质量。具体来说,节目组要结合时代发展潮流和新热点,扩大媒体选题涉及范围,满足民众的多元化节目内容需求,选题策划出更加有深度的优秀节目。[4]此外,新媒体的节目信息传播效率是很高的,这种新型高效媒体的发展来源正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发展,因此节目组必须在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收集和整理大数据,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做好反馈工作,了解受众对媒体内容的需求,设计出最能打动受众的媒体节目主题和内容。
2.2 基于大数据技术,打破传统媒体的播报模式
要想实现大数据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地区广播电视传统媒体节目需要打破传统媒体的播报模式。具体来说,在地区广播电视传统媒体新闻内容设计和优化当中,很多节目组会采取传统式的制播融合方法进行节目内容播报,但这一工作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要求是很高的,因此很容易出现新闻内容质量不够好以及无法统一制作新闻节目的问题,导致媒体的播报质量下降。针对这一问题,节目组必须基于大数据网络技术,建立健全当代新闻制播分离机制,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验证,且可以将部分新闻内容播报委托给专业的制
大数据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武 倩
(山西云媒体发展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行业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得到了体现。在这样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我国传统媒体得到了创新,发展机遇和挑战都比较多。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发展传统媒体,推崇新媒体,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阅读需求,还具有较强的传播快速性和便捷性,受到大众的喜爱。而实践表明,只有实现大数据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媒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21)11-0-03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1.11.027
本文著录格式:武倩.大数据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路径探讨[J].中国传媒科技,2021(11):-90,105.媒体融合90
作人,解决费用不够、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提升采编效率,完成采编、制作、播报分离的工作。[5]
2.3 基于大数据技术,彰显传统广播电视台新媒体的功能
要想实现大数据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需要彰显和利用好传统广播电视台新媒体的功能。新时代网络的发展,带给地区广播电视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这种新媒体的冲击之下,地区广播电视台必须基于大数据技术,保留传统媒体的优点,明晰新媒体发展的趋势,完成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转型发展。而这一工作就要求新闻工作者高度重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和对新媒体的理解,利用好传统广播电视台新媒体的功能和优势,不断提升新闻质量,促进新媒体新闻资讯的创新性发展。此外,节目组还必须将新媒体的发展和新旧媒体的融合看作系统化的工作和完善的媒体发展模式,不能将媒体当作节目附属品。这就要求从地区广播电视台的主流媒体融合发展工作入手,明晰当前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的联系,形成专属的新媒体编辑组织结构体系,从根本上提升地区新媒体的内容质量。[6]
2.4 基于大数据技术,增强传统媒体的活力
要想实现大数据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要增强传统媒体的活力,为新媒体注入新鲜血液。新媒体是现代化的媒体形式,但不管是微信、微博软件,还是别的新媒体软件,都是传统媒体创新发展而来的,也是传统媒体和网络大数据技术结合后形成的。在这一融合过程中,地区广播电视台节目内容和新媒体资源也需要不断融合,且要充分发挥传统新闻媒体的指引功能,确保新媒体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防止不良媒体扰乱我国当前媒体发展脚步,确保新媒体的有序化发展。此外,要想确保传统媒体具有活力,还需要依靠新媒体资讯凸显媒体内容,强化信息反馈,整合优化新旧媒体内容,增强媒体新闻资讯的全面性和时效性。[7]
2.5 基于大数据技术精准定位,提供个性化服务
要想实现大数据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需基于大数据技术精准定位,提供个性化媒体资讯服务。具体来说,在两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新媒体工作者要结合具体工作内容进行自我定位,确保媒体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彰显出媒体工作自身的优势和价值。[8]传统媒体也是这样,媒体工作者要结合时代发展特点进行内容选择,进行自我宏观定位,以满足受众对媒体信息和内容的需求为工作核心。新旧媒体融合,要求媒体工作者强化自我精准定位,明确服务高地,给予受众个性化和全面性的服务,推动新媒体行业有序发展。此外,在两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工作者要基于大数据技术应用,遵循数字第一的核心原则,在多元化的数据中了解受众的爱好和需求,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媒体信息服务方案,最终通过个性化服务的推出,使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达到一种新高度,提高媒体工作质量。2.6 基于大数据技术,实现媒体介质融合
要想实现大数据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要先实现媒体介质融合。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媒体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这有利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但同时建立的媒体平台,也给两者融合发展带来了挑战。要想从根本上满足人们对媒体资源获取的需求,新旧媒体需要在融合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趋势,突出特色,并实现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媒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第一,必须使用大数据技术,凸显出媒体创新这一核心工作的优点,促进媒体业发展。第二,明晰新旧媒体的价值和优点,在掌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策划融合发展计划,确保两者稳定发展,最终实现媒体介质的优势融合。
2.7 基于大数据技术,有效创建媒体交流平台
要想实现大数据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需要创建有效媒体交流平台。具体来说,随着我国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媒体资源获取的方式要求也越来越多,人们可以通过信息搜索获取多元化的信息内容,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在新旧媒体内容融合的同时,还需要结合人们对媒体信息的需求。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人们能够获得的服务越来越多,且可以实现对媒体资源的深入分析,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这些都要求基于大数据技术,有效创建媒体交流平台。在这种交流平台上,人们可以不受现实条件的各种约束,针对各种媒体资源和内容展开沟通和交流。与此同时,人们还可以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分享自己内心的意见和想法,实现文化资讯的传播目标。这样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受众的文化素养和水平,还能通过促进交流推广实现新旧媒体的融合发展。
2.8 基于大数据技术,强化专业媒体素养
要想实现大数据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需要强化媒体工作者的专业媒体素养。在新媒体平台上,存在一部分“素人”进行新闻信息和资源报道的问题,他们可能会以幽默风趣的话语获取受众的注意,使得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的受众分流问题出现,这些人将吸引受众眼球当作唯一的目的,过于追求幽默风趣的语言,没有注重新闻报道的真实性。[9]要想实现大数据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需要杜绝这一问题,且要求传统媒体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专业能力,实现对报道新闻事件和内容的精准评述。传统媒体工作者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素养的同时,还要增强自身语言交流能力,给予受众良好的体验。传统媒体工作者要通过对“素人”的剖析吸取优点,形成自然有趣的主持风格,取长补短,满足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受众的审美需求。此外,新媒体工作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必须确保新闻内容符合主流价值观和社会发展观,在发布媒体内容时,必须时刻以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为原则。
3.大数据背景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分析
传统媒体需要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深入探索,合理
(下转第105页)105传媒实务
(4)Epub格式。支持同步输出Epub电子书格式的文档,供出版企业开展图书的数字化阅读业务使用。
自动排版之后,一些图片的位置、空页留白等部分仍需要进行一定的人工调整,以满足最终出版需要。精细调整工具支持任务管理,排版人员可以在工具中接收到排版任务,完成排版工作后直接通过工具提交结果,操作非常方便。
4.未来的设想
在图书出版过程中,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即是对稿件内容进行加工和审核。以往完全依赖人工的工作,现在正逐步借助计算机技术由电脑来完成部分规律性强、重复操作多、描述特征明显的工作。通过出版社的技术改造实践,在出版周期上已经能够至少缩短30%的时间,部分标准类图书甚至可以达到缩减50%时间的程度。同时,由于采用了一些智能化工具,使得内容审核的颗粒度更细了,能够发现稿件中更多的问题,在质量上也有所提升。
受到中文语义分析困难、科技公式复杂、量和单位识别难度大等影响,现在只在稿件加工和审稿过程中实现了部分内容的智能化、自动化处理,还有一些内容仍需人工检查和判别。新技术的发展不会停止,使用新技术进行出版行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的步伐也永远不会停歇。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对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学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行业规范、国际或国内标准和业务知识的指导下,图书数字化生产系统将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对稿件中的各类错误内容进行智能识别、自动处理。对编审人员来讲,可以释放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更为重要的内容的专业性、思想性和影响力方面。
通过图书数字化生产系统的发展,将有更多的线下工作搬到计算机、网络上来处理。这些数据的采集具有时效性强、数据准确、无法随意篡改、查询和检索方便等特点。编辑人员将摆脱传统意义上的意见填写、总结填报等繁琐程序,在系统中工作,使用系统提供的系列工具,即可由系统智能化地将所需数据自动采集。系统解析稿件中的内容和属性等数据,形成各类报表和各维度的统计分析结果,从而给领导的管理决策以及编辑自身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作者简介:臧艳娇(19-),女,河北保定,工程师,研究方向: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应用;顾琛兰(1975-),女,上海,编辑,研究方向:新媒体技术;李嘉(1990-),女,河北黄骅,工程师,研究方向:大数据在新闻出版的应用。
(责任编辑:李净)
利用大数据技术完成媒体信息的研判工作,不断建立媒体数据库,完成数据库信息评估、监测和比对工作,最终制作出完整而准确的评估报告。通过这样的媒体评估和指引,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传统媒体工作者的素养,提升媒体内容传播的质量,提升新媒体的议题设置能力、传播贡献能力等,最终形成可以满足我国社会持续发展要求的融媒体之路。我国未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仍旧是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以内容优化为核心,且旨在实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内容、模式、质量、平台、营销等方面的协同发展。这种融合发展模式是一种大趋势,可以满足广大受众和媒体行业的需求,也是促进媒体迭代、更替的必经之道。总之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融合、创新和应变都将成为“新常态”。[10]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新媒体都有了创新性发展,新媒体的发展应用不仅面临机遇,还面临挑战,要想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和价值,不断互补,促进媒体行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宁.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途径
[J].新闻研究导刊,2019(2):154.[2]隋爱军.大数据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J].传媒论坛,2019(17):40-41.
[3]于雷.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可行性
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9(21):245+247.
[4]傅小利.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策略
探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9(10):43-45.
[5]张斐斐.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J].中国有线电视,2020(4):420-421.
[6]张晖.大数据背景下融媒体发展的可行性研究[J].传媒论
坛,2020(16):12+14.
[7]贾潍璐.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路径探索
[J].中国传媒科技,2020(5):62-63.
[8]李立成.大数据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J].中国有线电视,2020(7):784-785.
[9]王庆.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探思
[J].新闻传播,2021(8):41-42.
[10]陈春梅.浅论“互联网+”时代下传统报纸与新媒体融
合的路径研究[J].新闻传播,2021(8):43-44.
作者简介:武倩(19-),女,山西太原,助理编辑,研究方向:新媒体编辑。
(责任编辑:张晓婧)
(上接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