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日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痛楚,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1.短文中(_____)一词概括了紫藤萝的特点。
2.写盛开的藤萝,观察顺序由______及______,所写景物由______到______,写出了花的“盛”。
3.“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只见深深浅浅的紫”,写出了紫藤萝花(______)。
4.下面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任选一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①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______)
②“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______)
③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到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用“ ”画下来。说说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二、 阅读理解。
燕子
①燕子是鸟类大家庭中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它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可达110公里,大约是麻雀飞行速度的2至3倍。燕子的飞行技巧很高:它们一会儿飞快地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冲向云天;它们能够突然间来个180度大转弯;它们还能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②燕子为什么会有如此高强的飞行本领呢?原来,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又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像一把把打开的剪刀,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可以有效减轻空气阻力,使它们能够灵活转弯,这些对飞行都是特别重要的。还有,燕子身体轻盈,平均重量为43.5克左右,堪称是轻量级的飞行员。
③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自身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脚,而且四个趾全朝前,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灵活地保持平衡。因此,它们要在飞行中解决许多问题,如在飞行中吞食猎物、饮水等,就连给自己的孩子喂饭,有时也是扑棱着翅膀悬在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它们高超的飞行本领真是令人惊叹!
④燕子还是捕虫能手。燕子主要捕食蚊子、苍蝇等昆虫,一对燕子夫妇每天可以捕8000多只虫,1个月就可以吃掉20多万只害虫。燕子吃掉大量害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称得上是人类的朋友。
1.短文是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方面来介绍燕子的。
2.短文第①自然段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燕子善于飞翔的?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自然段的表达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短文中找出“燕子老是在飞”的原因并抄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自然段中画“_______”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①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大约”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关于燕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1.燕子的两只翅膀又窄又长,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
2.燕子具有高强的飞行本领,仅仅因为它身体轻盈。
3.燕子可以在飞行中吞食猎物、饮水等,还能悬在空中给孩子喂饭。
4.燕子能大量地捕食害虫,是人类的朋友。
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月光曲(节选)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的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清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在第2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实实在在事物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由事物引起联想的句子。
2.从“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时间洒满了银光”带点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海面是(________)(平静、汹涌),音乐的旋律是(________)(舒缓、高昂)。(选填词语)
3.读句子“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想到了怎样美丽的画面,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阅读短文,体会到艺术的创造来源于(_____)(多项选择)
A.现实生活 B.追求真善美的情感
5.阅读第二自然段,我们可以发现:在写实实在在的事物时加上适当的联想,可以使文章增加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永恒的瞬间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纪实
数千人的会场一片肃静,千万双眼睛神情专注,亿万颗激动的心倾听着时间的脚步走向那庄严的一刻,走向那永恒的瞬间……
——1999年12月20日零点。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庄严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由翠绿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相伴,在6000平方米的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内徐徐升起。
雄壮的乐曲、鲜艳的旗帜,这永载(zǎi zài)史册的一幕昭告天下:中葡两国完成了澳门政权的交接。澳门,这个失散已久的游子重新回到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雄壮的国歌在奏响,鲜艳的旗帜在升起。
听着那熟悉的旋律,看着那亲切的旗帜,85岁的澳门濠江中学校长杜岚双眼噙满了泪花。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消息传到澳门,面对“谁敢亲共,‘万人坑’就是归宿”的恫吓,杜岚毅然买回红布做成国旗,在新中国诞生的当天将它升起在校园里。今天,已届耄耋(mào dié,指十岁)的她终于见证了澳门历史掀开新的一页。
雄壮的国歌在奏响,鲜艳的旗帜在升起。
此时此刻,在澳门,在,在,在祖国内地,在世界各个角落,亿万民众在见证这世纪之交的盛典,亿万颗华夏儿女的心和(hé hè)着铿锵的旋律在为这块新生的土地祝福。
零时零分46秒,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完最后一个音符,国旗升至高8.28米的旗杆顶端,澳门特区区旗也升至旗杆顶端。这一时空虽短,却浓缩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不屈奋斗的历史。神圣的旗帜上,凝聚着中国人民共创未来的坚强意志。暗夜将尽,曙光初现。走过漫漫长途的澳门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必将迎来祖国统一的辉煌明天!
(来源:新华社,内容有删改)
1.用“√”两出带点字在文中的正确读音。
2.结合上下文说说“暗夜将尽,曙光初现”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3.“雄壮的国歌在奏响,鲜艳的旗帜在升起”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中穿插了一件什么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写你对“永恒的瞬间”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阅读知识与积累。
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走来一个中年男人和一个中年女人。他们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那个小女孩的家。女孩正在帮着姥姥择从地里挖来的野菜,看到陌生人进了他们家的院子,慌忙站起身,躲在姥姥身后。
姥姥站起身,说:“你们这是……”女人迎上去,握住姥姥的手说:“可找到你们了,这孩子就是杜鹃吧?”姥姥一听,把身后的杜鹃拉到身前来说:“早听说你们要来,一直盼着呢,杜鹃,快,你城里的阿姨来看你了。”
女人伸出双臂,示意杜鹃到她的怀里来。杜鹃怯生生地走过去,轻轻偎依在女人的肩头,就像依偎在妈妈的怀里,眼神里绽放着纯真的幸福。
“哥哥呢?他怎么没有来看我?”杜鹃把头从女人的肩膀上拿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望着女人。
“你哥,他……今天正好有事情,改天他忙完了,我一定让他来看你。”女人的眼里闪过一丝悲伤,但瞬间转成了笑容。吃过晚饭,杜鹃写完作业,就上床睡了。姥姥和女人坐在院子里说话。
小村的夜晚很安静,连风都不好意思来打扰,天上的星星眨着清澈的眼睛,一闪一闪,亮晶晶。月亮悄悄躲在树梢后,听女人和姥姥轻声细语却切切深情的谈话。
女人长舒了一口气,说:“这是我儿子的愿望。”姥姥握住女人的手说:“孩子,我知道白发人送黑发人是怎样的一种伤痛。杜鹃的爸妈出车祸那阵儿,我真是不想活了,可是看看杜鹃,那么小的孩子没了父母就够可怜的了,如果再没了我们,可就真成了风中草了。”
“嗯,不能让孩子看不到希望。”女人轻泣着说。
“我儿子说他与杜鹃的血样配型很符合,明天我们就带杜鹃进城做心脏移植手术,我儿子撑不了几天了……”女人低低地哭泣起来。
那个草上满是清露的清晨,杜鹃一手拉着男人,一手拉着女人,沿着弯弯曲曲的环山路,走出了小山村。儿子顽强支撑着自己的生命,在得知杜鹃已来到医院时,带着一丝微笑,永远地离开了他眷恋的父母,离开了他做义工三年帮助的小女孩杜鹃。
这个消息,女人没有告诉杜鹃,她不想让杜鹃幼小的心灵再一次接受重力的打击。
杜鹃出院了,女人带着她回到了小山村,看着杜鹃微笑阳光的脸,女人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眼中含着泪花,笑了。
几天后,看到杜鹃恢复得很好,女人说要回城了。杜鹃扑进女人的怀里,依偎着抱紧,就像抱紧亲爱的妈妈一样。
杜鹃交给女人一封信,说让她坐上车时在车上看,女人微笑着点头。打开信封:我知道哥哥的愿望,也知道哥哥和坏人搏斗,受了重伤,也许他就要去我爸妈去的那个遥远的地方。我那晚偷听了你和姥姥的谈话,我多么不想进城做手术啊,可是我心里也有一个愿望,我哭了好久,为了我的愿望,我决定跟你们进城做手术。我的愿望没有哥哥的愿望那么崇高,但是是真诚的,我想说,我的愿望是――我想做你们的女儿,照顾你们一辈子。
女人握着信,泪水再一次模糊了她的双眼,不同的是,这眼泪少了悲痛,多了几分润心的温暖。
1.读短文,填空。
1.本文以“愿望”为中心话题,请说说“哥哥”和“杜鹃”的愿望分别是什么?
①哥哥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杜鹃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段“这眼泪少了悲痛,多了几分润心的温暖。”在这一句中,女人
③“悲痛”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温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0.主人公“哥哥”在文中并没有过多的正面描写,但通过侧面多个角度塑造了他的形象,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女人和姥姥在院中轻声细语地谈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人物较多,感情丰富,全文洋溢着“爱”的温馨,试分析文中表现出的几种“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课外阅读。
变
马吃罢晚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香茶。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有什么事就说吧。”
“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
马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女儿神秘地笑了笑,说:“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问道。
“就是您老人家呀!”
“什么?”马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1.文中的女儿真的是要向父亲请教问题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使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结合文中语句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段中“你怎么能这样”里的“这样”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描写可以看出马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课内阅读。
灯光(节选)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 )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zháo zhuó)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照亮了前进的路。( ),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打中( zhōng zhòng)了。
1.给选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
2.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指( )
A.半个小时后,战斗打响的时刻。
B.后续在进攻中受阻,情况非常危急的时刻。
C.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情况极其危险。
4.填一填。
这点微弱的光是__________(谁)点燃的,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5.你认为郝副营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想一想,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课内阅读。
选段一:
( )的天空中挂着一轮( )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 )的( )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 ), 手捏一柄( ),向一匹猹( )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 )逃走了。
……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biàn pián)飞跑地去看。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fú fó)面前许下心愿,用圈(juàn quān)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biàn pián)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biàn pián)熟识了。
选段二: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拿 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凶狠)。
“他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 机灵),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cuàn chuàn) 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1.在选段一中按原文填空。
2.用“√”给选段二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选段一描写的这个少年是_______。作者通过几个表示_______的词语,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妙的海边夜景图又通过几个表示____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那少年的________与_________。
4.选段一自然环境描写和人物外貌描写相结合。选段中写自然环境是按从____到____的顺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描写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种颜色。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5.选段一中描写少年勇敢机智的词有“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写出了猹灵活狡猾的特性,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们之间的较量:___________。
6.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我”急切地想见到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紫色的圆脸”说明闰土经常 ___________;“头戴一顶小毡帽”说明____________;“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写出了___________。从这些外貌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的农村孩子。
8.第二段话通过人物的_______描写,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的闰土。
9.读了选段后,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简单的几句话描写下你同桌的外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选段二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答案,画“√”。
1.选段二采用了以( )描写为主的描写方法
A.外貌 B.语言 C.场面
2.选段二主要讲了__________。课文中闰土还向“我”讲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等一些有趣的事情。
3.给选段二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
4.在选段二中用“ ”画出描写“我”的想法的句子。这些句子中,我体会到了作者 。
九、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思念一块月饼
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他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在隐隐作痛。
②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每到这个季节,思绪总是湿漉漉的。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当兵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盼望的目光里。
③在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临近中秋,母亲就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还有鸡蛋、斗香等,最好吃的就是镇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中,放入中口中。
④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是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每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弟俩,要细细吃,吃完就没了。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块,其余的用纸包好藏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
⑤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的功夫,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秘密,悄悄(盘算 打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晩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我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口水,肚肠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妥,小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
⑥大约过了两天,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法。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那块月饼,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问:这是什么?我脸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母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的头埋得更低了。母亲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我掰开一半,说:妈,你也吃。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⑦这块月饼我咀嚼(jiáo jué)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现在当我的女儿面对一堆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拣四,甚至吃了一小半扔在一边时,我会拿过来,一粒一粒掰开来,放到嘴里,让它一点一点地融化在岁月的记忆里。
⑧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作者:张金春)
1.根据文意,请用“√”在下面选择正确的词语或读音。
悄悄(盘算 打算) 咀嚼(jiáo jué)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牵肠挂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窃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给下列情节排序(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1.忆吃月饼 2.诉说思念 3.思念月饼 4.偷吃月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短文,你觉得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从母亲给我们兄弟俩分月饼,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关爱孩子并很公正的母亲。
B.从母亲发现“我”偷吃了月饼,但没有责怪“我”这件事,体会到母亲很宽容。
C.从母亲说自己不爱吃月饼明手去捡屑子,可以看出她是个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人。
D.从“我”吃女儿扔下的奇形怪状的月饼,体会“我”对家乡及母亲的思念。
十、 读《只有一个地球》选段,完成要求。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毀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上文说明中又有抒情。请联系上下文意思选择恰当的标点填进文中方框里。
2.文中的画线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选择词语填入文中( )里。
打比方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3.上文按“//”划分出的部分表达了哪三方面的观点,请概述要点。
观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冋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1.盛
2.远 近 整体 局部
3.长势旺盛/生机盎然
4.比喻 拟人 拟人 A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朵比作帆和船舱,生动形象,细致地描写出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
5.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日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痛楚,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吋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好处:在写景中融入感受,使情与景高度融合,由花写到自己的心,并引出对生与死的思考。
二、
1.燕子善于飞翔 燕子是捕虫能手
2.它的飞行速度很快。 燕子的飞行技巧很高。 先总述后分述。
3.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脚,而且四个趾全朝前,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灵活地保持平衡。
4.列数字 科学准确地说明燕子是捕虫能手。
5.不能。因为“大约”的意思是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句子里有数字),如果去掉,则表示燕子的飞行速度就正好是麻雀的2至3倍,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大约”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6.2.
三、
1.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得大大的眼睛。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2. 平静 舒缓
3.这个句子描写了海面上风起浪涌的景象,此时的音乐一定非常高亢激昂,此时,贝多芬的心情一定非常激动。
4.AB
5.巧妙的构思、丰富的联想会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更加生动、有生气。
四、
1.zǎi hè
2.澳门,这个失散已久的游子重新回到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从此进人一个崭新的时代!澳门回归祖国,洗雪了中华民族耻辱的一页,标志着我们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的一步。
3.强调国旗升起的过程,增强了文章的现场感以及从整体上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是内容转换的外在标志,深化了回归这一主题。
4.澳门濠江中学校长杜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时,面对敌人恫吓,毅然买回红布做成国旗将它升起在校园。这样写增强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使文章意义更加深刻。
5.“瞬间”是指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的时间短;“永恒”是指这一瞬间意义重大,澳门回归是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里程碑,开创了中华民族迈向实现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五、
1.“哥哥”的愿望是把自己的心脏捐给杜鹃,让她身体康复。 “杜鹃” 的愿望是做“哥哥”父母的女儿,替他尽孝。 “悲痛”是因为失去儿子。 “温暖”是因为杜鹃懂事,想做他们的女儿。
2.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渲染了幽静的气氛;暗示下文小女孩听到了这次谈话的内容。
3.杜鹃期待“哥哥”来看他,说明“哥哥”是一直以来关心爱护杜鹃的“哥哥”带着一丝微笑,永远地离开了他做义工三年帮助的小女孩杜鹃,说明他是极富有爱心和 奉献精神的杜鹃写信说“知道哥哥和坏人搏斗,受了重伤”,说明他是勇敢无畏 的勇士。
4.结构上,承上启下,也照应全文。内容上,介绍了故事的背景,丰富了文章 的内容,让读者了解事情的根源情感上,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化,增添了感人力量。
5.“哥哥”对杜鹃的呵护之爱;“哥哥”对父母的愧疚之爱;父母 对“哥哥”的关心之爱;姥姥对杜鹃的心疼之爱;杜鹃对“哥哥”父母 的回报之爱;杜鹃对“哥哥”的敬重之爱。
六、
1.不是,她是以请教问题为借口,实际是为了获取父亲对自己行动的支持。
2.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运用各种描写手法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加清楚的表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把人物的性格特点表达的淋漓尽致。如:女儿神秘地笑了笑,说:“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表达出女儿的聪明伶俐。
3.做出下乡的决定;拐弯抹角地获取父亲的支持。
4.他表面认同到农村工作的大学生,但是却坚决不让自已的女儿这么做,可以看出他的虚伪、自私。
七、
1.zháo zhòng
2.虽然 可是
3.B
4.郝副营长 为后续照亮前进的路
5.示例:他是一个英勇无畏、勇于献身的人
您用自己的生命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也正是因为有像您一样的先烈的壮烈牺牲,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感谢您,感谢你们的无私奉献。
八、
1.深蓝 金黄 一望无际 碧绿 银圈 钢叉 尽力 胯下
2.biàn fó quān biàn biàn
3.闰土 颜色 动作 勇敢 机智
4.上 下 天空 圆月 沙地 西瓜 深蓝 金黄 碧绿 这样写生动形象,使描写层次分明,富有画面感,使人身临其境
5.尽力 刺去 一扭 逃走 不分上下
6.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
7.劳动、身体健康 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 少年闰土的可爱 十分健康、可爱
8.外貌 身体结实健康
9.闰土是一个聪明伶俐,经常参加劳动、经受风吹雨晒,身体结实健康的农村孩子。
10.他的个子不高,但长得很敦实。他的脑袋是圆圆的,红扑扑的脸蛋是圆圆的,那双乌黑发亮的眼睛也是圆国的。
11.捏 凶猛 伶俐
1.B
2.看瓜刺猹 雪地捕鸟 看跳鱼儿
3.:;,
4.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一—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凶狠)。 对闰土的美慕、钦佩和对新奇事物的向往
九、
1.盘算 jué
2.形容十分牵挂,文中指我十分惦记母亲藏起来的月饼。 暗自高兴,文中指我为自己的小聪明偷偷地高兴。
3.(2)(1)(4)(3)
4.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躺”“望”写出了“我”看见月饼还在的欣喜之情和“我”极想偷吃月饼的心理。
5.C
十、
1.? ? ! !
2.举例子 列数字
3. 地球的然资源有限,有些资源已遭破坏。 人类別无去处,宇宙中可供人类生存的只有地球。 号召我们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4.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想保护地球的思想感情,意在提醒人们不要再不加节制地开采,随意毁坏资源。如果精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可爱的地球会更加可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