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XX公司
二○一九年十一月XYXX项目勘测和初步设计编制
地形测量技术报告
工程名称:XYXX项目勘测和初步设计编制
测量单位:XXX公司
资质等级:JIAJI
证书编号:555
报告编写:44
校对:33
审核:22
审定:11
XXX公司
二○一九年十一月目录
1任务来源及工程概况 (1)
1.1任务来源 (1)
1.2测区概况 (1)
1.3主要完成工作量 (1)
1.4工期安排 (1)
1.5人员、仪器设备投入情况 (1)
2执行的技术标准和采用的坐标系统 (2)
2.1基本技术标准 (2)
2.2坐标高程系统 (2)
3已有资料情况 (2)
4作业过程 (2)
4.1控制测量 (2)
4.1.1E级GPS测量 (2)
4.1.2导线测量 (3)
4.2地形图测量 (3)
4.2.1地形图测量的实施 (3)
4.2.2地形图测量内业成图 (4)
5质量控制 (4)
6提交成果 (4)
7附件 (4)
附件1、控制点成果表 (4)
附件2、1:500数字地形测量成果图 (5)
I
1任务来源及工程概况
1.1任务来源
通过中标,我单位(XXX 公司)承担XYXX 项目的勘测和初步设计编制工作。接到中标通知后我院组织测量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踏勘,及时开展地形测量工作。地形测量工作内容包括项目控制测量、1:500带状地形测量等内容。主要目的是为设计提供现状地形的基本情况等。
1.2项目概况
工程项目位于XXC。项目作业区处于城市中心建筑群区,地物多,交通繁忙且路边慢车道上停满车辆,通行通视条件差,测量工作难度大。结合现场情况,测量
复杂程度定为中等。项目区域位置及项目用地范围红线见下图:
图1-1项目区域图
1.3主要完成工作量
表1-1主要完成工作量表
序号
工作项目
数量
单位
序号工作项目数量单位1
1:500数字地形测图 5.42平方公里2E 级GPS 控制点测量26点3
图根控制测量
600
点
1.4工期安排
表1-2工期调度表
序号
作业内容时间1中标2019年9月29日2踏勘
2019年9月30日3工作联系请示函批复2019年9月30日4控制布设及地形测量
2019年10月1日~10月30日5内业2019年10月5日~10月31日
6
提交成果
2019年11月15日
1.5人员、仪器设备投入情况
表1-3人员投入表
分工投入组数(组)
投入人数(人)
备注项目组36包含质检1人
外业组
1224内业组
12
12投入总人数
42
表1-4设备投入表
设备类型
设备名称
产地/品牌/型号
数量
购买时间
性能状况
常用设备
计算机中国22014性能稳定
运行快喷墨绘图仪美国/惠普/HP1050C12009
激光打印机美国/惠普/P100822009
测量设备GPS接收机中国/南方/S86.201322015
检定合格、性
能稳定
GPS-RTK中国/南方/S86.20131+12015
全站仪瑞士/徕卡/TS06plus122015
其他1部工程车Nissan12004良好
2执行的技术标准和采用的坐标系统
2.1基本技术标准
a)《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b)《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c)《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
d)《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规程》(GB/T14912-2017);
e)《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2007)。2.2坐标高程系统
平面坐标系统:国家2000坐标系统
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3已有资料情况
业主提供规划用地红线4作业过程
4.1控制测量
根据工程性质、要求以及测区现有控制资料情况,在工程范围内布设首级控制测量,首级控制测量采用了E级GPS方式进行。
4.1.1E级GPS测量
表4-1GPS-E级技术指标
级别GPS-E级
项
目
卫星截止高度角(°)≥15
观测时段数(个)≥1.6
数据采样间隔(S)5~15
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15
时段长度(min)≥40
卫星观测值象限分布(25±20)%-25)%
4.1.1.1选点埋石
点位选在方便测图、便于设站、牢固且易永久保存处。
a、避开电磁波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无线电台大楼等,其距离至少在200米以上,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也不得小于50米;
b、点位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避开楼房等高大建筑物或大树等障碍物,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
c、交通方便,点位应尽量选在现状道路边,有利于其它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保证至少有一个以上的通视方向。
所有点位采用埋设中间刻有“+”字的螺杆,外框用电锯刻成30cm×30cm的方框(或用钢钉),用红油漆在埋设现场醒目位置进行点位标记。
4.1.1.2数据处理
a)数据下载
每天作业结束后,我们都及时将各类原始观测数据、中间过程数据、转换数据和成果数据等转存至计算机或移动硬盘等其它媒介上。数据输出内容应包括点名、三维坐标、天线高、精度信息、解的类型、卫星数、PDOP值及观测时间和转换文件等。
b)数据安全
外业观测数据在转存时,应提交完整的原始观测记录,不得对数据进行任何剔除或修改。同时还应做好备份工作确保数据安全。
c)数据检查
对GPS测量成果进行了100%的内业检查和10%的外业抽检。经检查GPS控制成果可靠,其精度完全满足地形图的精度要求。检查内容主要包括:
1、原始观测记录的齐全性;
2、输出成果内容的完整性;
3、仪器高、卫星数和DOP情况;
4、边长、角度、高差等几何检验的符合性;
5、重复测量的时间间隔和较差符合性。
4.1.2导线测量
在已有控制点或已布设的E级GPS控制点的基础上加密布设城市二级导线。4.1.2.1选点埋石
点位选在方便测图、便于设站、牢固且易永久保存处,采用埋设中间刻有“+”字的螺杆(或用钢钉),外框用电锯刻成30cm×30cm的方框,用红油漆在埋设现场醒目位置进行点位标记。
4.1.2.2使用仪器及观测
二级导线控制点观测及RTK控制点观测采用徕卡TS06plus、南方测绘QXV-SOUTHGNSS-86(灵锐S86)型RTK,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标准执行。
表4-2导线布设要求
等级
闭合环或附合导线
长度(km)
平均边长
(m)
测距中误差
(mm)
测角中误差
(")
导线全长相对闭
合差二级 2.4250≤±15≤±8≤1/10000
表4-3RTK控制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点间平均
边长(m)
点位中误差
/(cm)
边长相对中
误差(mm)
与基准站的
距离/km
观测次数起算点等级二级300≤±5≤1/10000≤5≥3一级及以上4.1.2.3数据处理
导线数据处理采用南方平差易软件处理。
4.2地形图测量
4.2.1地形图测量的实施
4.2.1.1地形图测量的内容
地形图测量目的是调查并反映该地块地物、地貌的现状。除按1:500数字地形图的采集取舍标准测量外,本工程范围地形图测量需重点测量以下内容:工程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地物及地貌起伏状况。
4.2.1.2地形图测量外业实施
地形图测量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方法。采用RTK在已知控制点上求转换参数,实测地物点的坐标、高程。利用RTK的自动记录功能,自动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在底图上实地绘制草图,对应相应的地物点记录点号,属性,连接关系。在用RTK 信号接收较弱的地方,采用全站仪观测自动记录,完善所有地块测量内容,按规范和委托方的要求对所有的测量内容进行了实地测量。
数据采集时注意了以下事项:
RTK碎部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RTK碎部点测量高程拟合残差不应大于1/10基本等高距。
连续采集一组地形碎部点数据超过50点,应重新进行初始化,并检核一个重合点。当检核点位坐标较差不大于图上0.5mm时,方可继续测量。
对当天采集的数据立即输入计算机,并尽快编辑成图。
4.2.2地形图测量内业成图
作业组每天将采集回来的坐标数据导到计算机内,经过转换处理后,利用CASS7.0专业成图软件,展绘细部点,存好数据并作简单检查,发现问题,次日外业重新核实测量。外业人员将坐标文件和外业草图一起交给内业人员,采用专用成图软件CASS7.0对经过处理后的坐标数据,根据野外草图绘制的属性和连接关系,按1:500绘图比例尺编绘成图。作业过程注意经常存盘,需外业人员配合的地方,做好标识,及时核对。
内业人员绘制好的电子地形图需交由外业人员进行外业自检和内业核对,经过内、外业检查后形成最终成果图。分幅采用A3自由坐标分幅。成图比例尺为1:500,等高距为0.5米。
5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我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在工程开工之前,对地块详细踏勘并结合甲方相关要求,制定施工组织方案,其内容包括技术实施要求、作业流程、质量控制等各方面,确保提交给用户的测绘产品质量满足测绘规范和甲方的特殊要求。
1)我院采取质检人员不定期跟踪作业的方式进行工程质量过程监督,确保测绘全过程按规定的方法在受控下进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上一道工序的作业质量未经检验合格,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
2)采取三级检查制度。各作业小组对自己的作业成果进行100%的内外业自检、互检,认为合格后提交给项目部,由项目部组织实施全面的内外业检查。项目部进行检查、整改后的测绘成果提交院级质检部门,由院级质检部门进行成果抽查,结合甲方的验收要求,行业规范,对测绘工程质量和测绘产品质量进行最终的审核评定。
3)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原始记录、资料、成果及图件,由专人严密保管,产品完成后经过内外业检查合格后,方可以交付甲方使用。
6提交成果
1、纸质版工程测量技术报告doc格式
2、电子版地形测量成果图dwg格式
7附件
附件1、控制点成果表
表7-1控制点成果表
点号X Y等级高程
GNS8793773995.4327781.393E级GPS 2.372
T13776884.8427424.214E级GPS 2.512
T23777478.0594248.861E级GPS 4.906
T337794.871427731.082E级GPS13.439
I093775149.312426037.781E级GPS 2.352
HL113778697.4074297.295E级GPS11.367
HL213778591.172430628.803E级GPS8.357
HL63778185.137427840.284E级GPS 5.298
HY53777654.1527949.063E级GPS 3.710
4/5HL83777779.099429267.763E级GPS7.601
NH143777034.844424423.466E级GPS 2.790
NH93776310.3024454.005E级GPS 3.910
I473777038.301425151.632E级GPS 3.940
NH43776354.958425296.882E级GPS 3.350
I783775713.802425774.681E级GPS 2.970
GD13776349.561426824.132E级GPS 4.700
I533776330.529426030.123E级GPS 3.970
A13775410.901427212.858E级GPS 3.780
I703777952.842425871.657E级GPS 6.300
A203778576.571427297.238E级GPS 5.980
I713777547.839427363.982E级GPS 2.0
DH43779030.835428466.407E级GPS12.039
PZ93776799.508428679.377E级GPS 3.044
X13777526.743430335.394E级GPS7.880
A213778380.327431370.575E级GPS7.947
AX73777206.212431204.662E级GPS 4.323
附件2、1:500数字地形测量成果图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