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鹳雀楼
教课目的:
1.认识古诗背景及诗人平生简介。
2.正确流畅的朗诵古诗《登鹳雀楼》并背诵。
3.认识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感觉中国古代诗词之美。教课重点:
1、背诵古诗词。
2、认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课难点:
1、认识古诗粗心,培育热爱文学的兴趣。
教课准备:
1.采集对于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经历。 (师生)
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师)
3.预习课文,试试朗诵。(学生)
教课课时: 1 课时
教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迪讲话,导入活动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拥有悠长的历史,绚烂的文化。我国唐朝的优异诗人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议论沟通。 ( 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唐朝的有名诗人有李白、
杜甫、王之涣等 ) 此刻天我们要说的是王之涣。
2.介绍王之涣
3.朗读报告
(1)(出示《登鹳雀楼》课件)集体齐读《登鹳雀楼》白天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沟通文章写作背景
(1)同桌商议、准备沟通。
(2)老师进行提示并请同学回答。
(3)老师进行总结。
该诗是唐朝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作者从前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
人诬告而罢官, 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此后过上了探友遨游的生活。 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2.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 (富裕感情的朗诵)白天依山尽,仄仄平平仄(白为入声,故仄)
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欲穷千里目,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一为入声,故仄)
(2)组内竞赛读,指名读,全班沟通报告。
(3)学习文章中的重点说明。
鹳雀楼:原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逗留,故有此名。
白天:太阳。依:依傍。
尽:消逝。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梦想,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千里目:眼界广阔。
更:替、换。(不是往常理解的“再”的意思)三、指导书写
1.显现本古诗书写生字
2.指引学生认真察看每个生字, 看清偏旁和笔划, 找一找不简单写好和简单写错的笔划。
3.教师解说书写重点。
4.教师范写,弄清笔顺。
5.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6.组织显现。
四、解说文章粗心
斜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淹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腾。若想把千里的风光光景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五、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两句写所见。“白天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究的梦想,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独一的方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 “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非凡的胸怀志向,反应了盛唐期间人们踊跃向上的进步精神。六、部署作业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省
第二课时
望庐山瀑布
教课目的:
1.认识古诗背景及诗人平生简介。
2.正确流畅的朗诵古诗《望庐山瀑布》并背诵。
3.认识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感觉自然之美。
教课重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词。
2、认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课难点:
1、认识古诗粗心,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累积古诗中的名句。
教课准备:
1.采集对于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经历。 (师生)
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师)
3.预习课文,试试朗诵。(学生)
教课课时: 1 课时
教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迪讲话,导入活动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拥有悠长的历史,绚烂的文化。我国唐朝的优异诗人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议论沟通。 ( 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唐朝的有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王之涣等)。引出作者――李白
2.介绍李白
李白( 701 年- 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神仙” ,是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代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
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别,杜甫与李
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开朗大方,爱喝酒作诗,喜交友。
3.朗读报告
(1)(出示《望庐山瀑布》课件)集体齐读《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沟通文章写作背景
(1)同桌商议、准备沟通。
(2)老师进行提示并请同学回答。
(3)老师进行总结。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述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风景, 反应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穷热爱
2.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学习一类生字。 (出示 4 个生字:炉、烟、流、银)
①指名认读、组词。
②认真察看 4 个生字,谈谈它们有什么同样的地方。 (先同桌谈谈,再发问。)③比一比:每组选举一个同学出来写一个字。评论时指出注意事项。④竞赛谁写得好: 学生在课本田字格上练习写这 4 个生字,同桌互评。⑤我们把生字都送回课文中,齐读一遍。
(3)学习文章中的重点说明。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有名的风景区。
香炉:即香炉峰, 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常常笼盖着云烟而
得名。
挂前川:挂在前方的水面上。
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三、再读古诗,品尝诗意。
1、指导学生读诗,要求不只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的韵律美。
(1)出示诗的逗留及重音,老师范读。
(2)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全班一齐有节奏地朗诵诗歌。四、解说文章粗心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耀下生起紫色烟霞, 远远看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驰直落的瀑布仿佛有几千尺, 让人恍然认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五、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跑,构成一幅绚烂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
千尺”是从近处仔细地描绘瀑布, 最后一句说这 “飞流直下” 的瀑布,令人思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注下来。一个“疑” ,用得空灵开朗,若真若幻,引人联想。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想奇异,生动
形象的形象地描述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风景, 反应了诗人对祖国大
好河山的无穷热爱。
六、部署作业
(1)课后习题“读一读,记一记”
(2)朗诵并背诵课文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省
9、黄山奇石
教课目的:
1.经过看图、学文,领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
爱之情。
2.经过察看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育察看能力和想象能力。
3.学会 12 个生字和由这些字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构成的新词。
4.朗诵课文,背诵 2-5 段。
教课重点、难点
1.经过看图、学文,领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2.把课文中描绘的画面想象出来。
教课准备:
1.采集对于黄山的风景名胜。 (师生)
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师)
3.预习课文,试试朗诵。(学生)教课课时: 3 课时
教课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激趣。
同学们,我国有很多有名的旅行圣地,你们或许去过“五岳独尊”的泰山,或许去过“天下奇秀”的庐山,但不知你们去没去过“人间仙境”的黄山。从今日起,老师要和同学们一齐旅行黄山奇景,你们愿意吗?
二、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三、小组议论,学习生字。
方法: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互相提示;再剖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齐学习。找出最奇妙的识记方法。四、报告学习状况。
请一组同学报告,报告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区:共 4 画,笔顺是:区。
滚:右侧中间部分是“公” ,不是“合”。
著:要和“着”差别字形。
状:要和“壮”划分形、义。
五、理解词义
1.察看图画、查词典理解词义。
2.哪些词义不懂提出来,同学一齐解决。
重点理解:
有名:有名。“有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特别:表示更进一步。
艳丽:俊秀漂亮。
奇异:特别奇妙。
峻峭:山势坡度很大,仿佛直上直下似的。
翻腾:多指水、云等上下转动。
六、指导书写
翻:左右构造,“番”写在竖中线以左, “羽”写在竖中线右侧。左高右低。
滚:左右构造,左小右大, “”在横中线以上。
省:上下构造,“少”在横中线以上, “目”在横中线稍靠上起笔。
其:上横短,下横长。里面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防止“其”写得下坠。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生字词。
3.采集相关黄山风景的图片或介绍的文字。
八、板书设计
九、教课反省
第二课时
一、介绍黄山,激发兴趣。 (出示第一图)
黄山在我徽省南部,是有名的风景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
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几百年来,游过黄山的人,无不被它的山川奇景
所倾倒,明朝的徐霞客把黄山列为群山之首。奇松、云海、怪石、温
泉这黄山“四绝”名扬天下。下面我们就到黄山看一看吧!
二、逐段学习。
1.第 1 自然段:
默读再联合第一图说一说黄山风景怎么样?抓住 “有名中外、艳丽神
奇、特别”谈理解。(板书:艳丽奇异、奇石风趣)齐读这一段。
2.指名读第 2~5 自然段。
(1)课文详细介绍了哪几种奇石?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神仙指路、金鸡叫天都。
(2)出示第二幅图。
发问:图上的岩石像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看书上是怎么介绍的。
指名读第 2 自然段。联合插图说一说哪些地方像仙桃?从什么地方能够看出它所在的地方像石盘(察看石头的形状、察看四周情景。 )再读这一段。
(3)出示第三幅图。图上的岩石像什么?
默读第 3 自然段,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翻腾的云海”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能够这样解决:①同学们,谁坐过飞机,谈谈你在云层之上看到的情景。 ②因为黄山的山岳高耸入云,从黄山上往下看,云彩在脚下,又浓又厚,云就像海洋的波浪那样上下翻腾,特别壮观。
读这一段,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出示第四幅图,阅读第 4 自然段。小组议论学习:①先察看图中的石头像什么?怎么看出来的?②读课文,看课文中怎么说的?③从哪儿看出像“神仙指路”?④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议论解决。
指名一组同学报告议论状况。
(5)学习第 5 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
③师生共同解决。
重点理解:石头怎么会变为“金光闪闪的雄鸡”?(联系上下文阅读思虑)
山岳上几块巨石的形状很像只雄鸡,太阳光一照,巨石上金光闪闪,就更像是一只漂亮的“金鸡”了。
指名读,其余同学闭上眼睛想像。张开眼睛,把你想到的说出来。
黄山石可真奇妙, 就像人们精心雕琢的同样, 有的像巨大非常的
仙桃,有的像猴子 海,有的像神仙指路, 有的像金 叫天都。是否是就有 些呢?
(6) 第 6 自然段。
指名 有什么奇石?板 :天狗望月, 子 球,仙女 琴⋯⋯分小 学 ,任 一种张开想象, 奇石的 子。
三 同学分 一 。
黄山石百怪千奇,无所不有,妙不可言。 我 一 眼目击一下黄山的美景吧!
(7) 一位同学 全文,同 放一段黄山 景的 像,使大家有身 其境之感。
三、老 小 :
通 今日的学 , 同学 领会到了黄山石的奇妙, 略了黄山秀 的风景。希望同学 大后, 能 自去目击黄山奇景,看一看那边的奇松、云海、温泉是一番什么情景。
四、板
五、教课反省
第三
一、 本 生 并听写。
岩石怪石巨石神仙仙桃 名有名名字 景区
二、指导背诵。
1.朗诵 2-5 段,要读出语气来。
2.指名有语气地读全文。
3.试图爸 2-5 段背下来。
4.接龙背,齐背。
三、稳固练习。
1.比一比,构成词语。
2.写出黄山奇石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再读句子,注意读出句中的逗留。
(1)有名中外的()在我徽省南部。那边风景艳丽奇异, ()是那些怪石,风趣极了。
(2)在一座峻峭的山岳上,有一只猴子()地蹲在山头,望着()的云海。
(3)那些叫不有名字的()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四、板书设计
五、教课反省
10、日月潭
教课目的:
1.识 9 个生字,会写 12 个字。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觉日月潭的美景,读出神往
之情。
3.有期望回归、祖国早日实现一致的梦想。
教课难点:
1.让学生认识到祖国一致的重要性。
2.经过看图、学文,领会日月潭的奇妙之处。教课准备:
1.采集对于日月潭的风景名胜。 (师生)
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师)
3.预习课文,试试朗诵。(学生)教课课时: 1 课时
教课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小朋友们,我们祖国有许很多多漂亮的地方,你去过哪些地方?
2.在我国的宝岛, 也有很多风景如画的地方, 让我们一同来看看吧(播放相关日月潭的风光短片) 。
3.朋友们,上学期我们曾做过一次小导游, 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家乡。今日,老师想在你们中间精选几位优异的导游, 带大家一同走进这漂亮的日月潭。(揭露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成为日月潭的导游,第一要认识那边的状况。
请大家自己朗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提示:不要加字,减字。)
自己喜爱的句子多读读,自己认犯难读的句子更要多读几遍。
2.反应朗诵状况
(1)指名逐段朗诵课文,教师评论、指导、正音。 (可采纳多种方式进行朗诵)
(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绕” “盛”的翘舌音、“盛”“省”“胜”的后鼻音、“隐”的前鼻音以及“环”的介音)
(2)看图识词
在学生朗诵以后,适机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邻近群山围绕树木旺盛建筑
请四个学生登台,读词,并在画面中指出对应的事物。
其余学生评论、帮助正音。
(3)看图,在组内分节朗诵课文三、朗诵感悟
1.自读课文,喜爱读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2.你喜爱哪部分内容,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吗?
1)指名读
2)集体评论
3)教师指导后再指名读
(在学生读文过程中, 适机出现 “群山围绕”“朦模糊胧”“清楚”“朦
胧”等词,让学生多读读这些词所在的句子理解词义,在理解的基础
上运用词语说话。)
A.那边群山围绕,树木旺盛,四周有很多名胜遗迹。
B.晨星和灯光朦模糊胧地倒映在湖水中。
C.四周的建筑清楚地展此刻眼前。
D.光景一片模糊,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3.朗诵全文。(每个自然段请喜爱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
4.沟通议论:你在文中读到了什么?认识了些什么?请用读课文的方法告诉大家。
5.假如你是导游,你会先介绍什么给旅客呢? (对日月潭的整体介绍)你能来试一试吗?(多请几名学生说,鼓舞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不看书;再介绍给同桌听)
6.谈谈你认为日月潭最美的是什么? (请每位同学在学习小组里, 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介绍给组员听)
7.你最赏识哪位导游?能谈谈原因吗?
8.请学生再次观看相关日月潭的视频,几位优异导游为大家作介绍。(集体评论,教师鼓舞其余同学向他们学习)
9.向挚友介绍日月潭。(此内容也可在课后进行)
10.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对自己喜爱的部分可背诵。四、课外拓展,组织活动
(课前要修业生采集相关风景名胜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
1.放相关的风景短片,请小朋友来当当小导游,介绍景点。
2.知道在还有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吗?你能介绍给大家听吗?五、生字书写
1.出示生字。
谈谈这几个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绕”注意不要多加一点)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注意学生的书写姿势)六、课后作业
1.向爸爸妈妈或你的好朋友介绍日月潭。
2.画画你心中的日月潭。
3.把你会写的词语都抄下来,记录在好词佳句本中。七、板书设计
八、教课反省
11、葡萄沟
教课目的
1、认识本课 11 个生字,会写 11 个字。
2、理解并能听写课文中描绘葡萄的句子。
3、读懂准时间次序写的一段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5、知道我国吐鲁番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培育学生热爱
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课重点与难点
教课重点:读懂准时间次序写的一段活。
教课难点:知道我国吐鲁番葡萄沟。
教课准备
1、中国地图,课文录音、梯田图片。 (教师)
2、朗诵并熟习课文(学生)
3、制做多媒体教课课件(教师)
教课课时 :2 课时
教课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课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不喜爱吃葡萄啊?今日老师就带你们去
我们国家盛产葡萄的吐鲁番葡萄沟去看一看。 (板书课题)
二、读课文,教师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思虑问题: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边产哪些水果?
(2)自学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
(3)把课文读正确。
三、提出预习要求
(1)、葡萄沟在什么地方?
①读准三个带点的生字:吐鲁番
②出示“吐鲁番”、“葡萄沟”、“” 3 个词,请同学按从小到大的
次序摆列起来。
③出示中国地图,教师指出吐鲁番的地点。
(2)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为何?重点:
a.葡萄沟不只出产,并且盛产。
b.课文是准时间的次序介绍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的。
c.联系上下文理解:盛产。
d.有一个顿号。
秋天,当我们再次到达葡萄沟, 看到五颜六色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我们真想说 -- 就让我们经过朗诵表达心里的愉悦之情和对葡萄沟的赞叹。(范读 -- 自由读 -- 指读 -- 齐读)四、板书设计
五、教课反省
第二课时
一、教师指引
(1)葡萄沟是个如何的好地方?
葡萄沟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 也是个景佳人美的地方。 并且葡萄沟
生产的葡萄干特别有名。
(2)谈谈你还认识葡萄沟的哪些状况。二、教师小结
是啊,葡萄沟的确是一个好地方,一个令人喜爱、令人神往的地方。我相信,我们必定会有时机到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边的美景,亲口尝一尝盛产的水果,亲身感觉一下同乡的热忱好客。
三、配乐齐声朗诵全文。四、板书设计
五、教课反省
语文园地四
教课目的:
1.复习本单元所学生字、生词。
2.灵巧运用所学内容。
3.练习语言表达能力。教课重点:
1、复习本单元所学内容。
教课难点:
1、灵巧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
教课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习题,标出难点。(学生)教课课时: 1 课时
教课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请同学们认读(先自发再抽读)昌铺调硬卧限乘
(2)、联合课本现由老师范读,再让学生齐读二、字词句作用
(一)下面事物像什么?看谁想的多。
1.柳条 2.云朵 3.枫叶 4.鞋 5.路灯 6.椅子 7.胡须(二)、试说出以下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隐蔽烦忧恋恋不舍三、写话
联合书上所给范本 (称号,事由,时间)在以下情况中任选一例写话。
1.去办公室还书,老师不在。
2.通知小芳明日清晨九点到学校参加书法小组的活动, 可是她家里没有人。
四、我的发现
白色――雪白米白奶白红色――火红桃红枣红
黄色――土黄鹅黄金黄绿色――草绿葱绿墨绿
你发现了什么呢?
①老师赐予指引
②同学们集体分组议论
③小组派代表分享看法
五、与日俱增
桂林山川甲天下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五岳回来不看山,黄山回来不看岳
①让同学们集体朗诵
②老师解说
③请同学起来背诵
六、我爱阅读
1.让同学们自行阅读课文《画家乡》
2.老师大概解说
3.请同学们画中自己的家乡七、板书设计
八、教课反省
